在日麻遊戲《雀姬》中,除了為每一位玩家記錄了和牌聽牌概率等基礎數值,更是詳細地記下了每一個役種的達成次數,和最終和牌的番數。看看這些數據,玩家們就可以對自己的打牌風格有進一步的了解。
對於日本麻將的新人玩家來說,因為對役種牌型的不熟悉,也沒有怎麼掌握做牌的技巧,結果最終只會盯著很少的幾種牌型來做。今天我就來帶大家看看這五種役,並且分析它們為什麼被新人們喜愛。注意:越到後面新老玩家差距越大哦!
役牌
即使是全新接觸麻將的玩家,在學習役種的時候也會被那一排的東風、南風、西風、北風、紅中、發財、白板吸引注意,這些役種被合成為役牌。確實役牌真的太好記,也太好做了。手裡拿著一張字牌,就想等第二張,來了第二張就想等著碰或者第三張。只要三張牌就能達成的役,簡單而又方便。
因為役牌太過好做,所以不論新老玩家都經常會達成這一役種。而最大的區別就是,許多新玩家會緊緊攥著手裡好幾個哪怕只有單張的字牌,就等著摸成對子之後碰出一個役來。這種做法並不可取,實際上會極大拖累做牌的進度。
斷么九
除了役牌以外,最常見的役種就是斷么九啦!當然,斷么九這個役種因為簡單易懂而且十分容易達成,就算是老玩家們也十分鐘愛斷么。也是受到許多老玩家的推薦,新手們也經常盯著斷么九去做。
不過這也導致部分新手對於斷么九過於依賴,不管什麼牌型沒有役牌就開始斷么九,為此甚至不惜放棄已經成型的順子。這種行為極大拖慢了做牌的效率,而且很容易導致最後兩面聽14或69時出現振聽的情況。
七對子
雖然和牌的牌型只需要一個對子,但是多湊幾個對子也沒什麼問題,進可摸牌成三張,退可碰牌湊一副。抱著這樣的想法,許多新玩家都不捨得打掉手中的對子。結果對子越湊越多,最後乾脆就做成了七對子的牌型,曾經就有朋友跟我開玩笑說"一切戰術轉七對子"的打法。要說七對子能否做成主要還是要看發牌姬給不給面子,不過確實總體來說並不難做。
混一色
想像一下,當你手中的14張牌裡有7張萬字,2張餅子,4張條子和1張字牌,你會去怎麼打呢?當然,那就是先把餅子打完,再把條子打完,順便等字牌湊出一副役牌來聽混一色啦!至少曾經的我一直是這麼想的。直到後來我發現我越是想要做混一色,越是摸出不想要的顏色來,區區6張雜色牌我愣是打了15回合都沒能打完,我便開始重新考量起混一色這個役來。
其實混一色的局限性很多,除了做牌自由性很低,所有雜色都只能打出不利於防守外,其他玩家看到牌河中打出的麻將很容易就能猜出玩家在做混一色,聽哪種顏色,大概什麼時候開始聽牌。因此老玩家們並不常做混一色,根據日麻遊戲《雀姬》的統計,隨著段位的提升可以明顯看到混一色的概率在下降。
對對和
還記得前面說的不捨得打掉手中對子的新玩家們嗎?除了七對子以外,他們更多會選擇把牌型做成對對和。對對和比起七對子需求的牌更少,而且又與役牌不衝突,最後通常還能比七對子多聽一張牌。這樣想著似乎對對和比起七對子有著更大的優勢。
然而碰牌就意味著不能立直,碰得多了還容易暴露自己的和牌意向,越是老玩家就越是不怎麼願意去碰役牌以外的牌。而且在有役的前提下,同樣聽兩種牌,對對和所需要和的牌數量更少,除了和牌概率更低以外也很容易出現被別家對死而和不到的情況。因此從《雀姬》的統計中就會發現這樣的趣事:隨著段位上升,七對子的出現頻率略有上升,而對對和出現頻率在明顯下降,高段位下比難做的七對子的出現概率反而更低。
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上面提到的五個役種,各位玩家中招了幾個呢?如果對自己的歡迎大家也來試試,看看自己最鍾愛那些役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