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秘的角落一起爬山嗎什麼意思
近日大熱的一部懸疑劇,讓不少網友感受到一絲獨特的「夏日清涼」,沒有話題明星的加持,沒有強大的前期宣傳造勢,這部只有12集的網劇卻在短時間內達成了高口碑、高熱度的成就。
6月8日,@隱秘的角落官博正式發布宣傳博文,此時僅引起了小規模的話題討論,其後熱度也逐漸沉沒。直至6月15日,電視劇正式開播,《隱秘的角落》的話題熱度以極快的速度爆發式攀升,相關話題也頻繁登上熱搜榜單,是怎樣的魔力,讓原本「籍籍無名」它在能夏季影視賽道上脫穎而出呢?
隱藏文本的破譯,交互性加持
《隱秘的角落》屬於懸疑劇,但相較於其他懸疑片多著重於劇情的推理,這部劇更多的是需對細節進行推敲,即「你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實的」,片中所直接展現的劇情,也不一定就是全部真實的。
劇中一些一晃而過的鏡頭,一個不起眼的小擺件,一段不明顯的背景音,卻恰恰暗藏著玄機,網友隨之在社交平臺發布、轉載相關解析,與劇友們互動交流。在參與電視劇話題的博主類型中,認證博主僅佔9%,更多的是網友們自發產出,投入到討論中。
對於《隱秘的角落》,有網友評價其「沒有一個廢的鏡頭」,糖水裡的蒼蠅,廣場舞隊列裡多出來的老陳,普普寫給朱朝陽的信,眾多包含著隱喻的細節引得網友去反覆發掘、推敲,就像玩遊戲一樣,劇與觀眾的互動架構起來了,觀眾與觀眾的交流也搭建起來了。在交互上的投入,讓觀眾升級為劇迷,他們會自主地向周圍的人做出安利,即使在劇遭遇口碑小風波時,也會積極為其做出辯護。
反轉視角下的教育話題,獲取破圈關注
《隱秘的角落》是圍繞三個孩子在景區遊玩時無意拍攝記錄了一次謀殺展開,而兒童在現實生活中多被貼上了「純潔」、「天真」的標籤,與犯罪具有強烈的反差感,恰恰造就了這部劇的獨特性。在一開始,三個記錄下犯罪的孩子似代表著白,而殺人犯朱朝陽是站在他們對立面的黑,可當潮水退下,人們才發現,真正藏於隱秘暗角裡的或是那個成績優異的孩子。
6月23日,#朱朝陽的原生家庭#等上熱搜;6月24日,#朱朝陽原型是紫金陳#這一話題又攀上了熱搜一位。教育——毋庸置疑是當今時代的話題熱點,劇中對朱朝陽父母的人物行動展現,引起網友對現實中的家庭教育的熱烈探討,而對兒童角色的獨特展現,更是為網友看待兒童教育問題,破除開一個全新的視角。如新京報在《看見孩子「《隱秘的角落》」,拉開「他們與惡的距離」》一文中評論到,兒童的「消逝」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當兒童已經「成人化」了,家長對兒童依舊停留在傳統的玫瑰色想像裡。
《隱秘的角落》就這樣憑藉它的獨特話題性,使其從懸疑劇的小眾單元中破圈而出,成為了一部觸發社會公共議題的影視作品。
觀眾自我解碼,擴大影響餘韻
在劇末,壞人張東升對朱朝陽說到:「你可以相信童話,」這簡短的一句使得結局具有了更多的意味,模糊的結局也賦予了觀眾解碼和想像的的空間,可以自行選擇自己更偏向的理解,達成自己心裡的最佳結局,即「你選擇相信什麼,事實就是什麼」。但過於隱秘的結局,也一定程度的造成了觀眾對劇情理解的避障,在超前點映結局後,有網友對其做出「爛尾」的評價,批評它因對影視作品播放環境的妥協,而做出了國產劇一貫「大圓滿」結局,使得整部劇失去了不少韻味,並因此在豆瓣對其做出較低分評價,《隱秘的角落》評分也由開播時的9.2分下降至9分;對此不少劇迷在網上「力挽狂瀾」,為其正名。
相較於簡單直白的「爽劇」,《隱秘的角落》更偏向於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盜夢空間》經典作品一樣,為觀眾留下了更多的自我理解空間,其留下的觀後感餘韻也將更為深遠。
網絡造梗,助力裂變式傳播
在第一集中,秦昊飾演的張東升一角本在微笑著為嶽父母調整著拍照姿勢,卻在下一秒猛地將他們推下山崖,突然的轉折與尖叫,將觀眾嚇了個透心涼。這一高能開場,被網友捕捉,隨即造出「一起爬山嗎?」、「我還有機會嗎?」的梗來,相應的表情包也被做了出來。
在新媒體環境下,表情包的趣味表達,使傳播更具感染性,助力話題實現了裂變式傳播。在工作人員曬出的一張照片中,網友發現秦昊手機殼上赫然印著「一起爬山嗎?」的梗圖,隨之而生的#秦昊手機殼#這一話題達成了5.9億的高閱讀量。從劇中託生而出的梗,因其更符合網絡傳播的特性,使得《隱秘的角落》以趣味、快速的方式得到傳播,也更容易為「路人」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