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新華網2009年10月15日15:35
新華網法蘭克福10月14日電(報導員周谷風)14日下午,法蘭克福國際書展中國主題館內讓全球觀眾切實感受到了厚實的中國文學重量——餘華、莫言、蘇童、李洱、葛水平和須一瓜六位國內知名作家同時亮相。各位作家在簡短自我介紹後,與觀眾進行了互動交流。
莫言談了西方讀者理解中國作品的問題。他表示,中文與西方字母語言差距很大,譯者不僅要有很好的中文和外文功底,還要很了解中國國情,才能夠準確傳達原作的風格,讓讀者了解到中文的風貌。
餘華還說,在更早前,他在閱讀喬伊斯的名著《青年藝術家畫像》時,被那種通篇只用對話的形式震撼住了。當時就想,「我什麼時候也能夠用對話寫作啊」。而《許三觀賣血記》就是受到了這兩部作品的啟蒙而創作的。
李洱在談到中國的變化時,感慨急劇的變化是當今中國最重要的狀態。「從1979年到今天,幾乎每一天都在變化」。
蘇童贊同李洱的說法,他舉了自己家鄉老屋的例子。「我家的老屋一直在蘇州一條街上,有一年回去卻怎麼也找不著我們家。而去年再回去,已經全部夷為平地。它(老屋)躺在一條高速公路下面了」。
葛水平說,中國最大的變化來自鄉村。她的出生地大山裡的窯洞十幾年前就已經消失了。「我們的城市和鄉村變得更文明」。
須一瓜則簡明地說:「作為一個作家,我就喜歡變化,變動的東西總比不變好。」
出席活動的6位作家是中國當代作家走向世界的代表。他們的作品被譯成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擁有眾多讀者,受到尊敬和喜愛。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觀眾對各位作家的精彩談話不時報以熱烈的掌聲,現場氣氛非常輕鬆和親切。活動還吸引了眾多的西方媒體記者,嘉賓臺上閃光燈頻頻閃耀。
上網從搜狗開始
溫家寶總理在記者會上表示,現在改革到了攻堅階段…[詳細]
汪成榮面臨的獎金被收回再分配難題,並不是一個單一事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