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訊 通訊員 郭大勇 記者 欣研 攝影 崔凱】4月15日下午,清華大學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大討論系列論壇——「一流大學建設與人才培養論壇」在中央主樓327會議室舉行。校黨委書記、校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領導小組組長胡和平,副校長、領導小組成員汪勁松,校黨委副書記、領導小組成員史宗愷出席會議。學校國家級和北京市教學名師、精品課負責人、學位分委員會主席、優秀博士生導師等近20人參加討論會。學校各部處負責人或代表出席會議。部屬高校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指導檢查第二工作組組長盧鐵城、副組長陶文沂、成員鄧益等出席此次論壇。論壇由副校長袁駟主持。
汪勁松首先對我校人才培養總體狀況進行了簡要介紹,從發展質量、培養質量和培養過程三方面分析了學校人才培養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當前形勢下所面臨的壓力與挑戰,結合清華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歷史使命以及清華百年校慶的歷史機遇,提出了進一步加強人才培養工作的幾點考慮。
與會人員暢所欲言,就清華大學人才培養的使命與戰略,如何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實現發展目標的政策、制度和機制保障等方面展開熱烈討論,並對如何加快創建世界一流大學步伐建言獻策。
關於辦學理念,與會者充分肯定了清華大學歷經百年而形成的獨特辦學傳統,一致贊成始終把人才培養作為學校的根本任務。在此基礎上,部分老師對於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提出了新的思考。文化素質教育中心李樹勤教授認為,辦學理念是否先進,關鍵在於對大學本質的理解。大學教育不僅僅是知識傳授,更在於對人的本質和思想的培養。計算機系胡事民教授表示,在社會大環境趨於浮躁的今天,更應該堅持和倡導清華人踏實嚴謹的作風。美術學院陳輝教授認為,學校的發展要有強烈民族責任感,要著眼於人才培養的長期目標下工夫。
關於教師隊伍建設問題的討論,與會者表現出高度的關注。基礎工業訓練中心傅水根教授談到,清華落實科學發展觀,師資隊伍的建設是首要的,只有抓好師資隊伍、提高教師整體素質,才能真正實現以學生為本。航院朱克勤教授、化工系魏飛教授認為,學校應充分關注青年教師的發展問題,為他們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進一步改進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使他們更專注於培養學生和科學研究。法學院王保樹教授提出,一流大學要有一流的教師隊伍,應建立良好的淘汰機制。建築學院朱穎心教授就教學團隊建設談了自己的體會。她認為,一個成功的教學團隊應具備較強的凝聚力,並挑選出有影響力、能夠充分調動成員積極性的負責人。
與會者充分認識到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必要性與緊迫性,並圍繞學生培養的各種問題發表了看法。經管學院李子奈教授、魏飛教授提出,本科教育應防止功利化傾向。人文學院閻學通教授強調,應注重培養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才,人才培養指標體系應由數量型轉化為質量型。數學系文志英教授表示,培養拔尖創新人才需要區別共性和個性的問題,因材施教,對優秀學生的培養採用難度較大的教材更有助益。朱穎心教授、胡事民教授提出,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同時重視學習過程中的實踐環節的作用。教育研究院史靜寰教授認為,學生的成長有其自主性,同時學生群體之間存在較大差異,如何對不同群體給予針對性指導很重要。自動化系華成英教授、李樹勤教授強調,應在專業教育中滲透人文精神,堅持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相結合。
物理系陳信義教授、水利系賀五洲教授和精儀系馮之敬教授等也紛紛就人才培養問題發表了看法。與會者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觀點上達成共識,認為學校在提升理念、謀劃全局的同時,要進一步加強對人才培養中的基礎工作的重視和指導。
袁駟發言指出,目前我們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和壓力,加強人才培養工作,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需要總結凝練以前的辦學理念,謀劃未來的發展藍圖。要把清華的光榮傳統、高水平的科學研究、優質的教學資源等優勢真正轉化為人才培養的優勢。
胡和平在講話中指出,作為學校辦學的根本任務,人才培養是一項宏大的系統工程,既要堅持優良傳統,又要不斷創新發展。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們應該對此有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並與時俱進調整人才培養理念,解放思想,積極行動,以更加廣闊的視野、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執著的努力,加快推進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