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1000萬的知乎高知分子是如何裝逼的,看了你也去知乎裝個985

2020-12-11 阿棟聊科技

用戶(985高材生)A:謝邀,人在美國剛下飛機,來晚了不好意思!

用戶(知名企業家)B:謝邀,我最近私人飛機網絡有點問題,才下飛機,勞斯萊斯也會堵車嗎!

用戶(網際網路精英)C:謝邀,咱知乎網友難得一聚,來來來走一個!

用戶(985高材生)A:不瞞你們說,知乎越來越像貼吧,有好幾次,我說自己是985,竟然有人說我是裝X,我就搞不懂了,985不是知乎平均水平嗎?

用戶(知名企業家)B:沒毛病呀,我周圍都是985呀,高考600分很難嗎?不就是隨便答答,逼乎藥丸!

用戶(網際網路精英)C:大家消消氣,這是倖存者偏差,這些人往往都是211的研究生,是社會上的弱勢群體!不要跟他們一般見識。

用戶(985高材生)A:不能同意更多了,知乎就是被這些211社會盲流禍害了!

用戶(知名企業家)B:有道理!

用戶(網際網路精英)C:最近這評論區戾氣太重!匿了比較好,這些毒瘤不相信不相信有那麼多985,只能說明,只能說明他們層次太low

用戶(985高材生)A:是的,我們985沒什麼高人一等的,我國內最好的大學畢業,任職過騰訊T9,一年到手算上股票也就150萬,北京內環房子也就150平,剛買的特斯拉MODEL3都很少開,我整得太普通了,跟那些人一樣只是錢多賺了點!

用戶(知名企業家)B:對對對,我理解你,去年我在拉斯維加斯玩,遇到一個清華校友,都贏了2000萬,不貪見好就收。回國後在網易上班,年薪也就1000來萬。我這麼有錢,我不也沒炫耀嗎,低調踏實才是是重點!

用戶(網際網路精英)C:非常同意!我和我老婆都年薪8位數了,財務自由,跟全球的頂尖的網際網路公司密切往來,一出手都是10億以上的項目!

用戶(知名企業家)B:兄弟,你老婆做啥的?

用戶(網際網路精英)C:這個不方便告知,圈子太小了,商業機密,匿了匿了!總之呢,我挺羨慕那些211研究生的社會盲流。

用戶(知名企業家)B:我也時常羨慕他們,不知道211是什麼感覺。

用戶(985高材生)A:我實名反對,我一個朋友211畢業,現在也才30000一個月,深圳市區只有5套房,勤勞的工薪族,過的朝九晚五平淡充實,這種人生活一點激情都沒有,沒啥意思。

用戶(知名企業家)B:不愧是高材生,一出場自帶1000贊。

用戶(985高材生)A:哈哈,都是實力,過10000贊,我繼續更新!

用戶(知名企業家)B:我先佔個坑

用戶(網際網路精英)C:哎呦,兄弟別光喝酒呀,吃點菜!

相關焦點

  • 拆解上市前的知乎
    前段時間,知乎對過去十年的成績進行了總結。截止至2020年12月,知乎全網註冊用戶3.7億,聚集了超過4400萬個問題和2.4億個回答。01、用戶群體:從小眾高知到大眾破圈知乎最早的用戶群體,就是典型的小眾高知人群,這與知乎的「邀請制」獲客方式脫不開關係。知乎冷啟動時的用戶,就是靠創始人的人脈關係拉來的,這些用戶的共同特點就是專業性。
  • 被圍困的知乎
    2015年後,「知乎,與世界分享你剛編的故事」逐漸成為了網際網路世代一個心照不宣的梗,為了黑知乎,微博橙V「性感玉米」甚至發起了#知乎精英體命題作文大賽#,以命題作文的形式讓網友模仿其精英裝逼體,並吸引近300萬閱讀量。在該平臺上有個問題,「知乎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 知乎這十年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985年薪百萬的高知平臺,也不要去將它看作「人在美國剛下飛機」的故事會,你會發現它依舊是一個不錯的網站。 這和知乎的特性有關。以電影領域舉例,在還未看電影之前,觀眾也沒法判斷電影的好壞。這時候你只需要在知乎提一個「如何評價電影《xxxx》」的問題,然後買通數個大V去「有理有據」地誇讚,就很容易左右觀眾的觀影選擇。
  • 誰在知乎更小說?
    我在知乎看小說知乎和網文,這兩個詞背後的刻板印象很鮮明,前者是中文網際網路世界裡赫赫有名的「人均985」、「人在美國,剛下飛機」,後者則幾乎滲透了中文網際網路世界裡所有的貼片廣告,告訴你「娘家瞧不起的窮小子原來是最強兵王」、「入贅婚禮上會有神秘管家說,『少爺該上車了』」。
  • 我在知乎編故事,月入10萬+
    大多數讀者看到這篇名為《宮牆柳》的短篇小說時,不是在晉江,也不是在起點,而是「學歷人均985,年薪各個過百萬」的問答平臺——知乎。 以它為代表的,越來越多的網文作者開始在知乎「謝邀」答題,開坑連載。《洗鉛華》《行止晚》《長夜無寧》……甚至成了圈子裡遠近聞名的「知乎三絕」、「知乎名著」。 有消息稱,《宮牆柳》的影視版權已售出。《洗鉛華》作者「七月荔」更是一炮而紅,在一個月內獲得過近40萬的收入。
  • 知乎上線直播,精英主播+禮物「學富五車」是一種什麼體驗?
    作者:YY欄目編輯:尹茗2年前,知乎上有網友提問,為何知乎不做直播?一知乎用戶回答稱:你信不信一旦大批知乎大V本人親自去直播,粉絲們看到大V本人的長相和聲音,掉粉速度會突破天際。目前知乎直播內容多為時效性不太強的話題,以10月15日當天直播為例,直播話題分別為:普通人如何長期持續健身? 如何成為一個有趣的人 月經不調怎麼辦 如何搭建系統的學習策略的底層體系 聊一聊15萬年薪的房產營銷管培生 下班後陪娃一小時 背單詞你需要知道的一切 被女同事吐槽很土怎麼辦啊?
  • 在知乎學數學是什麼體驗?醍醐灌頂 安排的明明白白
    近日,一篇「我在知乎學數學」的文章火了。知乎用戶、圖像算法工程師「z.defying」將線性代數、微積分和概率統計相關經典回答整理分享了出來,獲得近萬個贊同。「對於單個不懂的知識點,我經常在知乎搜大佬的回答,看完如醍醐灌頂,要是當初學數學也經常光顧知乎就好了。」他文章中熱情的「自白」,也讓很多用戶找到共鳴,在評論區呼叫他繼續更新。
  • 如果你想罵人 可以說他是「知乎精英」
    以某個網站的名字作為羞辱和貶低該網站用戶的方法,一直流行於酷愛標籤化討論的中文社交媒體,但論及指責的力度和群嘲的廣度,則從未有一個網站像知乎這樣,受到全方位和不留情面的詰難——按搜尋引擎權重排行,豆瓣站內關於知乎的前三條內容分別是「知乎為什麼是個垃圾網站?」、「為什麼說『知乎』是個大垃圾網站?」以及「知乎,我見過最裝逼最傻逼的社區」。
  • 知乎「進化論」
    反對偏見  擁護多樣性    《中國經營報》:你曾經頻繁的提到《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雅各布在書中倡導城市生活的多樣化和城市功能的複合,反對功能純粹的街區。你是否借鑑了城市規劃的思想管理知乎這座虛擬城市?    周源:《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是從街道街區多樣性的角度去剖析一個城市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 李開復在知乎1小時收益10萬,知乎live能走多遠?
    ,紛紛推出了知乎Live和分答,開啟自己的知識共享之路。此外,他表示非常看好知識分享以及通過網際網路打造知識市場。針對部分用戶問及知乎live是否會在微信端與騰訊合作,李開復透露:「微信是屬於騰訊的,騰訊也是知乎最大的股東之一,所以我相信這兩方會有很好的協調。知乎對於知識共享的長期積累,再加上微信獲客的能力,如果兩方結合,個人非常看好。」這樣看起來,知乎live的發展似乎有著無限可能。
  • 「知乎精英」怎麼就成了罵人的詞
    但論及指責的力度和群嘲的廣度,則從未有一個網站像知乎這樣,受到全方位和不留情面的詰難——按搜尋引擎權重排行,豆瓣站內關於知乎的前三條內容分別是「知乎為什麼是個垃圾網站?」、「為什麼說『知乎』是個大垃圾網站?」以及「知乎,我見過最裝逼最傻逼的社區」。而朋友圈裡類似的抨擊亦不絕於耳——《為什麼我死都不會用知乎?》、《知乎的惡和我的投訴史》、《知乎作了什麼惡?》都是近一年間曾經刷屏的內容。
  • 在知乎學數學是什麼體驗?醍醐灌頂,安排的明明白白
    醍醐灌頂,安排的明明白白 近日,一篇「我在知乎學數學」的文章火了。知乎用戶、圖像算法工程師「z.defying」將線性代數、微積分和概率統計相關經典回答整理分享了出來,獲得近萬個贊同。
  • 知乎背後的資本局,看暈了
    彼時,李開復、徐小平、王小川等行業大牛都是知乎上的活躍用戶。  「211的不敢說話,985剛到門檻,有底氣發言的人,最起碼也得是常青藤。」這是當時用戶對知乎的評價。  但作為一家網際網路企業,用戶數和流量仍是評判的重要標準。2013年3月,知乎正式向公眾開放註冊。
  • 知乎精英是什麼意思什麼梗?知乎精英為什麼是句罵人的話?
    以某個網站的名字作為羞辱和貶低該網站用戶的方法,一直流行於酷愛標籤化討論的中文社交媒體,但論及指責的力度和群嘲的廣度,則從未有一個網站像知乎這樣,受到全方位和不留情面的詰難——   按搜尋引擎權重排行,豆瓣站內關於知乎的前三條內容分別是「知乎為什麼是個垃圾網站?」、「為什麼說『知乎』是個大垃圾網站?」
  • 知識帶貨,知乎揮出利器
    不必是重度用戶,只要你偶爾逛一逛知乎,那麼你就一定對下面這樣的帖子不會陌生,而且很可能你也有著同樣的小困惑:「有什麼便攜顯示器推薦?」「預算4000元,有哪些筆記本電腦值得推薦?」「有哪些500元以內實用性強且適合烹飪新手的廚具廚電?」「2周歲寶寶處於語言爆發期,適合寶寶的繪本有哪些?」「送女朋友情人節禮物,1000元左右,小眾一點的,有哪些推薦?」
  • 知乎,網際網路理想國的又一次幻滅?
    當時的知乎足夠小眾,只在網際網路圈子進行傳播,知乎在當時曾經聚集了包括馬化騰、王興、李開復、keso等各個領域的大佬們。而如今的知乎給予網際網路的第一印象是什麼?「人均985、TOP10、年薪百萬、人在美國剛下飛機。」一言蔽之「逼乎」兩者的轉變根本在於知乎面對更多用戶開放後,所帶來的知乎大眾化趨勢。
  • 知乎為恰飯拼了
    知乎順勢在5月推出知乎live,這個由知乎達人申辦,用戶提問參與互動的問答會,和值乎一樣旨在引導用戶養成付費解決問題的習慣。包括7月知乎推出的「知乎機構號」也只是為了品牌在平臺推廣鋪路。對知乎而言,前三個產品頗有賭的意味,而9月上線的「電影評分和詳情」功能才是基於內容縱向布局的深耕。雖然被嘲笑這是為了搶豆瓣的生意,其實知乎自上線內測時,電影便成為知乎的熱門話題,根據當時的電影運營介紹,知乎僅用了兩年便成了除豆瓣之外,中國最大電影討論社區。
  • 頭條為何會敗給知乎?
    QuestMobile 數據更顯示,2017 年 10 月 - 2018 年 7 月,知乎的月活躍用戶從 1351 萬增至 3476 萬,而悟空問答則從 121 萬降至 67.9 萬,幾乎腰斬。在知乎,如果你是個「三無」用戶,又想快速融入這個社區,而不是專職「噴子」,那你會怎樣呢?
  • 內容啟示錄:知乎的十年,讓我們看明白了什麼?
    不想學習的時候如何逼迫自己學習?……「你是知乎的609587位用戶,過去十年,你在知乎創作了648個內容,被瀏覽了6642709次……」十年,真快,竟有些惆悵。十年,有人說,幸好有知乎;也有人說,知乎變了。
  • 知乎已啟動上市程序,欲在美股或港股IPO
    從最初200個受邀註冊用戶奠基的「小而美」的知識社區,成長到截至今年12月擁有3.7億註冊用戶、超過2.6億個問答的「大而雜」的內容服務平臺,知乎能在垂直類平臺被綜合性平臺碾壓的歷史中保持增長,算得上是初代「破圈」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