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聆聽母親的足音

2020-12-12 琴伴書侶

剛從外地輾轉回老家以後,習慣安靜的我,原本是想一個人獨居的。後來仔細考慮了一番,以為自己既然是為多陪伴父母才回來的,就該和母親住一塊兒。

父親早習慣住在他自己那一方鬥室裡,母親耳朵有點背,我可以替她聽著點兒聲。

我家住的是門市房。因為沒人是做生意的材料,所以當初裝修時,就是直奔著居住方便來的。外間住人和擺放家具,裡間做廚房。房子足夠高,我們便讓師傅裡外都隔出一間閣樓來,裡閣樓放一些平常用不著的物品,外閣樓依舊用來住人。

我和母親兩個人,她住樓下,我住樓上。

我相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已經算是習慣起早,母親比我更甚。她常常四點多鐘就起床,起了床就不閒著,而後我也就會在她製造出的鍋碗瓢盆交響樂中,漸漸醒來。

天氣暖和的時候,我只要醒了,也就跟著起床。或者和母親一起做做早飯,或者出去到公園裡、到河堤上去鍛鍊鍛鍊身體。但是到了冬天,怕冷的我,便只想躺在被窩裡,看看書,聽聽古琴曲,也聽母親在下面來回走動的足音。

母親老了,身體肥胖,又不善打扮自己,所以看起來永遠是一副臃腫的模樣。

然而她的腳步聲卻很輕快。給我的感覺,有時像一隻靈動的大貓,有時又像一個充滿青春活力的少女。當然,這是她身體沒什麼毛病的情況下。

我確實已經能從母親的腳步聲裡,聽出她每天大概的身體狀況了。是大貓,是少女的時候,母親的身體必然是健康無虞的。倘若她某天走路變得拖拖踏踏,那要麼是夜間沒睡好覺,要麼就是有了頭疼腦熱、關節疼痛之類的症狀。我便免不了多問她兩句,她有時會奇怪我怎麼知道,有時也就輕描淡寫地敷衍我兩句。她和父親一樣,在兒女面前永遠報喜不報憂。

為了讓母親能夠多活動,我的哥哥們囑咐我,力所能及的日常尤其是做飯,都讓她自己做。我同意了。但是倘若我聽出她的腳步聲有了變化,就會叮囑她歇著。還好,這種時候並不多。

這樣的狀況讓我覺得很滿足。母親81歲了,生活能自理,能照顧好大她三歲的我的父親的飲食起居,還能偶爾操勞出一桌我們兄妹幾個都愛吃的飯菜,這實在是我們的福分。

聆聽母親的足音,成了我每天清晨的必修課。我沒有跟她說過,我能通過她的腳步聲,辨識出她的健康程度。我只是貪心地希望,她一直都能像大貓、像少女一般,出現在我往後餘生的每一個清晨。

相關焦點

  • 黑龍江省作家協會會員馮殿波散文集《足音》24簡樸的母親
    多年來,曾在《山東文學》《小說林》《中國農墾》《散文福地》等省、市級報刊發表散文、散文詩、小說等400餘篇,作品入選各類文集,著有散文集《足音》。簡樸的母親母親已經接近80歲了,但耳不聾眼不花,仍然自食其力。在我的記憶中,母親一貫簡樸的作風是最值得稱道的。母親是精打細算的模範。刷碗的時候,母親不捨得把沾上油星的水白白扔掉,而是單獨盛出,再摻上糠餵豬。
  • 2019年中國散文的亮色 以小視點傳遞時代足音
    以小視點傳遞時代足音  ——2019年中國散文的亮色  【雕刻民族奮進靈魂 銘記時代前行步伐——二○一九我們的文藝·文學篇】  與20世紀90年代的「散文熱」相比,21世紀近20年的散文顯得比較冷靜和平淡,但在找回本性的同時,也在慢慢積蓄力量,質量水平、境界品位都得到不斷提升
  • 聆聽國家走向世界的足音——香港青年代表感受深圳改革開放之城魅力
    聆聽國家走向世界的足音——香港青年代表感受深圳改革開放之城魅力
  • 散文《生命的足音》作者/凹凸
    生命的足音 文/凹凸 生命神奇而偉大以從容豪邁的腳步,讓生命的足音悠遠綿長。 (2020年11月21日雨 於黃顙口陋室) 作者簡介
  • 走進梁平赤牛城,聆聽歷史的足音
    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梁平赤牛城去聆聽歷史的足音梁平赤牛城曾衛民 攝●赤 牛 城●位於重慶市梁平區雙桂街道牛頭村赤牛山,海拔高度616米,高差110米,是南宋時期宋軍為抗擊蒙元侵略,拱衛夔州府、重慶府及荊楚之地而修建的重要軍事堡壘。
  • 黑龍江省作家協會會員馮殿波散文集《足音》27吃虧是福
    多年來,曾在《山東文學》《小說林》《中國農墾》《散文福地》等省、市級報刊發表散文、散文詩、小說等400餘篇,作品入選各類文集,著有散文集《足音》。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常在我耳邊念叨「吃虧就是福呀」。後來母親攔住了「你去了不是找打仗嗎?你還打不過人家,畢竟還是親兄弟,算了吧,吃虧也是福」。在母親的勸說下,父親也只好作罷。然而那一年,父親種的小麥長勢出奇的好,而大爺和三叔的麥子出現了局部病枯,麥穗也較小。那一年我家多打了幾袋麥子。我家門前有一堆石頭垛,那是當年父親和二哥為三哥蓋房子時從東嶺一塊一塊運來的。房子蓋起來了,剩下一些父親就把它碼放在門口大道邊上。
  • 聆聽歷史足音——襄陽加速融入「一帶一路」透視之一
    本報今起連發《聆聽歷史足音》《迸發筋骨能量》《展現全新姿態》3篇透視文章,敬請關注。  滔滔漢江,自雲霧繚繞的秦嶺深處滾滾而來,從美麗的襄陽穿城而過。「南船北馬原通道,楚劍秦弓舊戰場。」這兩句詩十分準確地勾勒出了襄陽的歷史圖景。  一水中分,襄城、樊城隔江相望。
  • 散文詩.聆聽飛瀑連天線 溪流淙淙歡樂趣
    散文詩.聆聽飛瀑連天線 溪流淙淙歡樂趣圖.文/原野依然綠色小滿盈盈晴空炫,爍光亮亮弧線閃,白晝奇妙燈璀璨,夜幕瀑布山腳邊。北望太行朦朧遠,聆聽飛瀑連天線。溪流淙淙歡樂趣,瞬息藍天映眼帘。作者簡介:原野依然綠色(筆名),退休工人,閒暇時光喜好寫散文。2020.5.22來源:新華號 原野依然綠色
  • 黑龍江省作家協會會員馮殿波散文集《足音》22在那遙遠的小山村
    多年來,曾在《山東文學》《小說林》《中國農墾》《散文福地》等省、市級報刊發表散文、散文詩、小說等400餘篇,作品入選各類文集,著有散文集《足音》。春天的時候,大地裡薺菜開始瘋長,我便挎著小筐和村裡的夥伴們一起去刨,回來之後母親用雞蛋炒了,味道非常鮮美。等到榆樹枝掛滿榆錢的時候,門前幾棵大樹便是我和小夥伴們攀爬的高地,爬到樹上採摘榆錢吃,感受著黏黏的、甜甜的味道,真是好開心。村子西邊不足一裡地的地方,有一條河叫作沭河。
  • 情感散文‖許國平:母親的針線簍
    刻在腦海中那麼溫暖滿滿的思念湧上心頭記憶中的窗臺竹編的針線簍是父親當年從陝西榆林老家帶給母親的禮物>母親珍藏著的那雙邵色的虎頭鞋看著那雙布滿老繭且嚴重變形了的手我哽咽到熱淚盈眶……母親手中的線,慈母的笑容串連著永遠也講不完的故事兒心中最深的思念
  • 黑龍江省作家協會會員馮殿波散文集《足音》21乳 名
    多年來,曾在《山東文學》《小說林》《中國農墾》《散文福地》等省、市級報刊發表散文、散文詩、小說等400餘篇,作品入選各類文集,著有散文集《足音》。乳 名中國的文化燦爛而輝煌,中國的鄉土文化更是博大而厚重。我是從農村走來的,從小經受了鄉土文化的洗禮。當然,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每個省份的鄉土文化均有差異性,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都有樸實而直接的人文氣息。
  • 聆聽 | 和母親一起過中秋
    母親在鄉村生活,在我記憶裡她是一個閒不住的人。門前一塊空地,母親在那兒種一些的菜。農閒時,就在小菜園子裡翻土、播種、澆水、施肥。不幾天,小菜園裡的菜,破土而出,長出鮮嫩嫩的葉子,在陽光下透著綠油油的亮。母親看著它們生長、心裡踏實踏實的。
  • 「美麗武陵源」散文詩歌徵文大賽揭曉 《聆聽武陵源》獲一等獎
    武陵源公眾信息網11月7日訊(記者 鄧道理)11月7日下午,「美麗武陵源」散文詩歌徵文大賽結果順利出爐,54號散文作品《聆聽武陵源》(作者:文霖)獲得一等獎。  獲得本次徵文大賽二等獎的為79號詩歌作品《峰起雲上的音畫》(作者:張威)和127號散文作品《張家界,英雄的豐碑》(作者:豐光明);獲得三等獎的為1號詩歌作品《最美武陵源》、26號散文作品《神堂灣的頌詞》(作者:李文鋒)和47號散文作品《百丈峽感懷》(作者:谷俊德);另有《武陵源的境界》等10件作品獲得優秀獎。
  • 黑龍江省作家協會會員馮殿波散文集《足音》48夢 想
    多年來,曾在《山東文學》《小說林》《中國農墾》《散文福地》等省、市級報刊發表散文、散文詩、小說等400餘篇,作品入選各類文集,著有散文集《足音》。懂事時候,我的夢想就是跟著母親回姥姥家,儘管要步行走好遠的路,但我知道到姥姥家,能吃上一頓可口的餃子。上小學的時候,我的夢想就是能有一管鋼筆。到鄉裡上中學的時候,我的夢想就是能有一輛自行車,這樣就不用徙步行走十幾裡的山路了。輟學回家的時候,我的夢想就是到外面打工,看看山外的世界。夢想之初,有一點得到就有身心的滿足。
  • 【甘肅史話】她從遠古走來——聆聽甘肅歷史的足音
    她從遠古走來——聆聽甘肅歷史的足音本報特約撰稿人 郝樹聲  開篇語  歷史,是人類社會進化的過程。歷史承載著文化信息,文化引領著歷史前行。
  • 聆聽| 秋日靜好,莫負韶華
    作者 | 杜登龍 主播 | 蝴蝶編輯:美到心碎的散文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悠然飄落的黃葉輕輕拍拍你的肩頭,宛如幾個跳動的音符,唱著秋天的讚歌。溫馨醉人的西風在向你親切招手,像一位熟知的故人,勾起了多少無盡的情思和懷念。
  • 黑龍江省作家協會會員馮殿波散文集《足音》35麵條情結
    多年來,曾在《山東文學》《小說林》《中國農墾》《散文福地》等省、市級報刊發表散文、散文詩、小說等400餘篇,作品入選各類文集,著有散文集《足音》。麵條情結山東人喜歡麵食,這是大家公認的事情。因為我就是山東人,而且特別喜歡吃麵條。小時候,家裡很窮,能有吃的已經相當不錯了,何況是白面做的麵條呢!小時候,我把吃一頓麵條當成一種幸福。畢竟都不富裕,吃麵條一般要有幾個原因。
  • 黑龍江省作家協會會員馮殿波散文集《足音》20大爺的一生
    多年來,曾在《山東文學》《小說林》《中國農墾》《散文福地》等省、市級報刊發表散文、散文詩、小說等400餘篇,作品入選各類文集,著有散文集《足音》。大爺的一生2008年的1月7日晚上,二姐從山東老家給我發了一個簡訊「大爺今天早上8點40分走了……」。緊接著又發來第二個簡訊「前天還劈柴了,到晚上睡覺時還沒事,天亮就不知道事情了......」
  • 黑龍江省作家協會會員馮殿波散文集《足音》25淳樸的父親
    多年來,曾在《山東文學》《小說林》《中國農墾》《散文福地》等省、市級報刊發表散文、散文詩、小說等400餘篇,作品入選各類文集,著有散文集《足音》。淳樸的父親父親屬馬,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了。父親人生履歷裡,幾乎找不到可圈可點的東西。生在農村,長在農村,這輩子到過最遠的地方就是黑龍江。父親的一生基本與土地、與莊稼、與農村有關。
  • 原創|端午節憶母親(散文)|作者:陽龍生
    今天又是端午節日,妻子兒女都在外面,我按母親的風俗禮節去做,買回了艾葉,壓碎了大蒜,同母親一樣做好,然後再把昨天殺的母鴨煮熟,祭祖宗,祭天地神佛、祭屈原前輩、祭敬我最苦的母親,淚水模糊了我的視眼,慢慢地溢滿了瞼頰,我心裡呼喊著:媽媽,我好思念您,好想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