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江勇調研中國茶葉博物館杭州市茶文化研究會:讓經典產業歷久彌新...

2020-12-18 澎湃新聞

周江勇調研中國茶葉博物館杭州市茶文化研究會:讓經典產業歷久彌新走向世界

2020-12-16 19: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周江勇在中國茶葉博物館杭州市茶文化研究會調研時強調

大力傳承弘揚茶文化

努力讓經典產業歷久彌新走向世界

今天上午,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周江勇赴中國茶葉博物館、杭州市茶文化研究會調研。他強調,要深入貫徹中央和省、市委全會精神,大力傳承和弘揚茶文化,以西湖龍井茶為主體,全力打造展示中國茶文化的平臺,加快推進茶行業全域提升、全面提質,進一步以茶興業、以茶惠企、以茶為媒,不斷增強杭州「茶都」的國際影響力和美譽度,努力讓經典產業歷久彌新走向世界。戚哮虎、許明、王宏、陳國妹參加。

考察中國茶葉博物館龍井館區

調研杭州市茶文化研究會

西湖西去古龍井,煙雲秀孕風篁嶺。在中國茶葉博物館龍井館區,周江勇一行拾級而上,先後考察杭州市茶文化研究會、制茶加工體驗區、茶主題展覽,詳細了解西湖龍井茶傳統手工制茶技藝和茶文化研究工作情況,仔細詢問當前龍井茶市場行情和產業整體發展狀況。他說,西湖龍井茶久負盛名、譽滿天下,具有很高的品牌價值。要堅持精品化發展,繼續在品質、工藝、標準上下功夫,加強原產地保護,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做優做精西湖龍井茶品牌,增強整體市場競爭力。要更加重視對西湖龍井茶傳統製作技藝保護,加快培養和壯大一支非遺傳承人隊伍。

參觀中國茶葉博物館雙峰館區

周江勇還參觀了中國茶葉博物館雙峰館區,了解中華茶文化歷史保護和弘揚工作情況,希望博物館加強館區提升改造,增強文化創意互動體驗,講深講透茶文化故事,做大做優「龍井」大IP。

周江勇指出,茶為國飲,杭為茶都。西湖龍井是自然和歷史留給杭州的寶貴財富,也是彰顯城市魅力的金字招牌。

·要創新體制機制,加強政企聯動,以提升品質、打響品牌為重點,打造集茶產品展示、推廣、銷售於一體的國際化平臺,全力推進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要加快茶產業與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推進茶文旅融合項目建設,創建一批產品特色鮮明、競爭優勢明顯、品牌效益突出、經濟效益領先的茶葉特色精品示範園、茶莊園、茶公園等,積極打造茶旅精品線,將具有地域特色的茶園、茶產品、茶文化、茶美食完美融入詩畫江南之中。

·要持續開展茶文化專題研究,深入研究歷史淵源、文化底蘊、環境稟賦、品種特質、當代價值和發展趨勢,深度挖掘制茶工藝、茶文化故事、茶人匠心精神,加大茶文化普及和傳播推廣力度,確保有內容可挖、有故事可講、有文脈可循,推動形成茶香滿城、全民飲茶的良好氛圍。

文字/趙芳洲

圖片/法鑫

原標題:《周江勇調研中國茶葉博物館杭州市茶文化研究會:讓經典產業歷久彌新走向世界》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周江勇:大力傳承弘揚茶文化 努力讓經典產業歷久彌新走向世界
    12月16日上午,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周江勇赴中國茶葉博物館、杭州市茶文化研究會調研。周江勇強調,要深入貫徹中央和省委、市委全會精神,大力傳承和弘揚茶文化,以西湖龍井茶為主體,全力打造展示中國茶文化的平臺,加快推進茶行業全域提升、全面提質,進一步以茶興業、以茶惠企、以茶為媒,不斷增強杭州「茶都」的國際影響力和美譽度,努力讓經典產業歷久彌新走向世界。戚哮虎、許明、王宏、陳國妹參加。
  • 尋文脈,促合作,湖南省茶文化研究會走進省博物館
    ,開展調研座談與學習交流。省博物館副館長陳敘良對茶文化研究會的來訪表示熱烈歡迎。座談會上,湖南省茶文化研究會會長肖濤介紹了茶文化研究會的基本情況,肖濤指出,湖南是茶葉大省,茶園面積達280萬畝,茶葉產量28萬噸,綜合產值約為910億元,是湖南省農業經濟一張閃亮名片。
  • 中國茶葉博物館館長吳曉力:茶文化與杭州
    不僅有「茶香、茶韻、茶業、茶學、茶景」,更有全國唯一以茶和茶文化為主題的國家級博物館——中國茶葉博物館。  嘉賓簡介  吳曉力,中國茶葉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文博研究員,兼任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
  • 湖南省茶文化研究會會長肖濤一行調研大球泥瓷藝
    11月11日上午,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教授、湖南茶文化研究會會長肖濤一行來到大球泥瓷藝,開展茶文化與瓷文化融合的專題調研。湖南大球泥瓷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球泥瓷藝)董事長滕召華攜公司相關部門負責人參與本次調研,並共同探討湖湘文化的賦能和落地。
  • 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茶器具文化委員會成立大會召開
    杭州作為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自古以來茶文化氛圍濃厚,不僅浸透著江南韻味,且凝結著世代匠心。擁有著八千年陶瓷歷史的蕭山湘湖,更是茶文化和茶器具文化的傳播,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由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與浙江省現代陶瓷藝術博物館共同發起成立的以「傳承創新·器象萬千」為主題的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茶器具文化委員會成立大會於2020年10月31日在蕭山湘湖旅遊度假區浙江省現代陶瓷藝術博物館召開。
  • 首批杭州市茶文化「進機關」知行基地建立
    9月2日,由杭州市委直屬機關工委、杭州市農科院、杭州市機關事務管理局、杭州市茶研會共同承辦的首場「茶文化進機關」主題活動在市農科院茶葉研究所舉行,活動設立了首批3個「茶文化知行基地」,位於市民中心的市直機關「品茗賞墨」茶空間正在積極籌建中。
  • 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簡介
    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深入開展茶文化學術研究,聘請全國資深的茶文化專家擔任委員,專門成立了「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同時積極發揮各地茶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有目的有選擇性地在一些有條件的地區,成立了一批茶文化專項研究中心。
  • 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茶器具文化委員會成立大會召開
    杭州是中國名茶產區之一,茶文化歷史悠久,自古以來茶文化氛圍濃厚,不僅浸透著江南韻味,且凝結著世代匠心。蕭山制陶史源遠流長,擁有著八千年陶瓷歷史的蕭山湘湖跨湖橋文化遺址出土了陶製器皿。由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與浙江省現代陶瓷藝術博物館共同發起成立的以「傳承創新·器象萬千」為主題的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茶器具文化委員會成立大會,於2020年10月31日在蕭山湘湖旅遊度假區浙江省現代陶瓷藝術博物館隆重召開。
  • 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茶器具文化委員會成立大會在杭召開
    10月31日,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茶器具文化委員會成立大會在杭州蕭山召開。該委員會由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與浙江省現代陶瓷藝術博物館共同發起成立。  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成員、茶器具文化委員會委員,高校、科研院所的知名藝術家、教育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等
  • 貴州鳳岡縣與中國茶葉博物館戰略合作推動茶產業發展
    在2017年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中,「鳳岡鋅硒茶」品牌價值達13.53億元,全國排名第45位,被評為全國最具品牌發展力的三大品牌之一。2017「東有龍井·西有鳳岡」浙黔茶業大會是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與遵義市鳳岡縣結對聯姻後,雙方致力於引導茶葉企業、實體銷售店、網絡電商等平臺相互對接,並共同拓展海外市場,實現市場信息和銷售平臺共享,共同加強品牌保護和發展,促進茶產業健康發展的常態化溝通交流和對話磋商。
  • 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首倡核心理念獲共識
    浙江日報金華11月8日訊 在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成立20周年之際,來自全國茶文化界、茶學界、茶企業界的專家學者今天齊聚金華,深入探討弘揚和培育當代茶文化核心理念,推進茶葉強國建設。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會長周國富提出和倡導的「清、敬、和、美」當代茶文化的核心理念,獲得與會專家學者和各地茶研會領導及代表的廣泛認同,成為蘊涵當代茶德精神的共識。  周國富在全面闡述「清、敬、和、美」內涵時說,「清」是茶文化當代核心理念的基本特徵,既是茶葉特徵的自然顯現,也與人的基本品質相關聯,更是茶與人在「道」與「德」的層面的和諧統一。
  • 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茶器具文化委員會成立
    10月31日,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茶器具文化委員會成立大會在浙江省現代陶瓷藝術博物館舉行。成立大會以「傳承創新 器象萬千」為主題,聚焦茶器具文化和產業發展。茶器具文化委員會的成立,標誌著國內外茶器具發展將在「研發、生產、營銷、收藏、消費」等方面展開廣泛交流與合作。成立大會由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沈立江主持。
  • 活動預約|講座:博物館與茶文化傳播
    博物館與茶文化茶茶茶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9月28日至11月28日,「一片葉子的故事湖州是茶文化的起源、發祥地,茶聖陸羽就是在這裡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專著《茶經》。本次展覽從茶的起源、功用以及茶文化的萌芽和發展進行了介紹,從「茶史」、「茶事」、「茶具」、「茶俗」等方面展示傳統茶文化豐富的內涵。10月28日,市博物館特邀中國茶葉博物館原館長、研究員吳曉力,以茶的另一面為視角,為我們講述博物館與茶文化傳播的關係,在博物館中認識茶文化。
  • 沅陵碣灘茶茶樣入選中國茶葉博物館
    紅網沅陵分站8月7日訊(分站記者 鄭佳 通訊員 薛瑞眾)8月5日,中國茶葉博物館茶萃廳茶樣入選名單正式發布,湖南官莊幹發茶業有限公司研發生產的碣灘茶(碣灘一號)榜上有名。這也是目前為止懷化市唯一一家茶企有茶樣入選中國茶葉博物館茶萃廳。
  • 後疫情時代我國紅茶產業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聽聽茶人們怎麼說
    6月,國家茶葉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研究室對全國16個產茶省春茶產銷情況開展調研(樣本區茶園總面積為2227.4萬畝,約佔總面積的48%),數據顯示,今年春茶總產量同比增長僅為0.84%;55%的產區因疫情增加了生產成本。但另一方面,具有一定品牌影響力的茶企,銷售額不降反升。危機中育新機,這迫使茶人們在後疫情時代,重新思考產業發展提質之路。
  • 中國茶葉博物館赴英進行「茶文化」交流
    中國茶葉博物館赴英進行「茶文化」交流 2017-03-14 18聽文化講座、品中國名茶、觀茶藝表演……參與者被一場由中英雙方共同設計的茶文化交流活動深深吸引。  2016年11月,英國南安普頓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兼孔子學院英方院長鄭英一行到中國茶葉博物館參觀,該館出色的茶文化展覽和獨特的展陳方式讓其讚嘆不已。鄭英遂代表南安普頓大學孔子學院盛邀中國茶葉博物館代表團於2017年春季赴英交流。
  • 傳承茶文化脈絡 表述產業更替·杭州日報
    1200年前,唐代茶聖陸羽所撰的《茶經》,已有百餘個版本,享譽中外,成為經典。近日,經過10年醞釀、6年精心撰寫的《新茶經》問世,在業界引起了頗大反響。 《新茶經》基本依照陸羽《茶經》的體例,反映了中國茶文化、茶產業數千年的歷史概況,特別對現當代的茶文化、茶產業概況進行了現實的表述。 2005年,時任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會長的劉楓,決定重新撰寫只有七千多字的《茶經》。
  • 中國茶葉博物館,展示博大精深的茶文化
    到過「天堂」杭州的人,都知道「龍井茶葉虎跑水」。在遊覽過新西湖十景中的「龍井間茶」、「虎跑夢泉」後,人們常會有探索「茶文化」的欲望。茶文化是中國文化中最普及的一種文化,它滲透到每家每戶,以至在我國的成語中,將最低的生活標準說成「粗茶淡飯」。
  • 湖南省茶文化研究會第一次會長會議圓滿召開
    副會長們對研究會的發展非常重視,大家各抒己見,從茶領域、文化領域、健康領域、科技領域、藝術領域、傳媒領域等多方面對研究會的工作開展提出了寶貴建議。大家一致認為茶文化是中國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更是體現我國文化自信的一個縮影,通過幾千年的發展,飲茶已經成為老百姓一種精神上的寄託,這就是茶文化發揮的重要作用。
  • 安徽省茶文化研究會理事、茶文化博士後章傳政北川羌族茶葉節紀行
    本屆羌茶節由北川羌族自治縣茶葉產業協會承辦,在新縣城禹王廣場開展鬥茶比賽、古羌茶傳承人制茶技能大賽、萬人品茗,在擂鼓鎮蓋頭村開展採茶、制茶、品茶體驗,在曲山鎮石椅村開展賞花、採茶、遊茶鄉,多種形式全方位地展示中國古羌茶文化的獨特魅力,提高北川羌茶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