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藍和畫琺瑯到底有什麼區別

2020-12-05 傳世藝品

最近看到好多小夥伴問我說景泰藍不就是琺瑯嗎?還有問琺瑯不是瓷器嗎怎麼成景泰藍了?你是不是也有這種疑問呢。接下來傳世經典跟大家介紹一下到底什麼是景泰藍,什麼是畫琺瑯,這兩者又有什麼區別呢

我們先來看一下百度百科的解釋:

這麼一對比最本質的差距就體現出來了,景泰藍是特種金屬工藝品,琺瑯彩是彩瓷器。

景泰藍全稱同胎掐絲琺瑯,簡稱琺瑯.約在13世紀由阿拉伯地區傳入中國,歷經元,明,清幾個朝代,景泰藍形成了鮮明的民族風格和民族特色.在明清時期,景泰藍製品都為官營,且在皇宮內供奉.直到清朝後期才作商品在市場上流通.道光年間出口國外,成為我國著名的傳統手工藝品而享譽中外。

作為一種美術工藝品,其製法即於銅器表面上以各色琺瑯質塗成花紋,花紋的四周嵌以銅絲或金銀絲,再用高火度燒即成。剛從火中取出的景泰藍顏色基本呈黑色,待其冷卻後才顯現出五彩繽紛的樣貌。這項工藝始於明代景泰,而且初創時只有藍色,所以叫景泰藍。雖然各色具備,然而仍然使用以前的名字。

琺瑯彩瓷器的學名為「瓷胎畫琺瑯」,歷史也比不上景泰藍的悠久。是至清代才出現的新品種。琺瑯彩繪採用的畫琺的製作技法起源於15世紀中葉歐洲比利時、法國、荷蘭三國交界的佛朗德斯地區。15世紀末,法國中西部的裡摩居,以其製作內填琺瑯工藝為基礎,發展成畫琺瑯的重鎮,初期製作以宗教為主題的器物,後來逐漸製做成裝飾性的工藝品。

隨著東西貿易交往的頻繁,尤其自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平定臺灣以後,禁海開放,西洋製品開始湧入,西洋琺瑯便由廣州等港口傳入中國,並就地設廠研製,稱之為洋瓷,宮中則稱其為廣琺瑯。當時,廣州的產品多保留著西方文化的韻味,由於燒造技術不高,釉料呈色不穩定。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聘請法蘭西畫琺瑯藝人陳忠信來京,在內廷琺瑯處指導燒造畫琺瑯器。其式樣、圖案主要是中國風格,少有西方畫琺瑯的特點。

事實上,這兩種器物所採用的原料——琺瑯是相同的,只是製作工藝大相逕庭罷了。

相關焦點

  • 景泰藍、畫琺瑯、廣琺瑯、鏨胎琺瑯、瓷胎畫琺瑯有何藝術特點?
    明清時期的琺瑯器工藝發展非常迅猛,此時的琺瑯種類也十分豐富,而且以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生產的器物質量最為精良。紫色百合香為您介紹令人眼花繚亂的琺瑯器藝術特色,使您對琺瑯細緻的分類加以了解。一、掐絲琺瑯-藝術特點掐絲琺瑯,又稱之為「景泰藍」、「銅胎掐絲琺瑯」。
  • 知道景泰藍的你,知道畫琺瑯嗎?
    畫琺瑯,也叫銅胎畫琺瑯,金屬琺瑯工藝之一。先在銅胎或瓷胎、玻璃胎上塗以白色琺瑯料,入窯燒結後,在白色琺瑯料的表面以各色琺瑯料及金彩描繪圖案紋飾,再入爐焙燒而成。畫琺瑯十五世紀末出現,至十六世紀最為發達。
  • 臺灣故宮博物館收藏明朝景泰藍,清朝畫琺瑯
    明 掐絲琺瑯獅戲圖碗內外壁均飾藍地五彩掐絲琺瑯,內壁為三對獅戲球紋,碗心飾一天馬飛奔於水波和五彩雲紋之間。清 銅胎畫琺瑯牡丹唾壺這唾壺與上面的景泰藍已經有很大的區別,景泰藍全名銅胎掐絲琺瑯,而這個唾壺卻是畫琺瑯也稱洋瓷,畫琺瑯有銅胎畫琺瑯,後來又延伸了陶瓷畫琺瑯 、玻璃畫琺瑯。
  • 景泰藍(掐絲琺瑯)工藝畫入駐徽品會商城
    景泰藍又名「銅胎掐絲琺瑯」,是中國著名特種工藝品之一,至今已有千年歷史,專供於皇家貴族,罕見於民間,相傳在隋朝末年由法國傳教士傳入。新中國成立後,1953年由周總理主辦了北京琺瑯廠,到近代,景泰藍工藝大有提高,造型多樣,紋飾品種繁多。
  • 再來說說景泰藍和景泰藍掐絲工藝畫
    以前我們學的語文教材裡有一篇葉聖陶先生寫的《景泰藍的製作》,文章詳細介紹了景泰藍製作的六道工序過程。今天再來擴展一點景泰藍和與其相關的內容。現如今我們說到景泰藍就是指「銅胎掐絲琺瑯」。因為黃金太貴,金胎製作的景泰藍專供皇帝個人享用,銅胎就成為製作景泰藍的首選。這裡的「琺瑯」是中國古代的音譯外來詞,琺瑯技術就是在金屬胎上添加釉彩的技術,現在一說到琺瑯也就指景泰藍。
  • 高橋通子:日本七寶燒與中國景泰藍的有何區別
    清代掐絲琺瑯技藝較之前朝已有長足的進步,其一大特點是體量宏偉,器型已從小巧物什,擴大到了日用家具,如今到故宮走一圈,幾乎各個殿廳裡都放著大而醒目的景泰藍擺件。  依據在製作過程中具體加工工藝的不同,琺瑯可分為掐絲琺瑯器、鏨胎琺瑯器、畫琺瑯器和透明琺瑯器等幾個品種。
  • 景泰藍與琺瑯是什麼關係?景泰藍為什麼又叫「奇寶燒」?
    (王子瑞 攝)景泰藍正名「銅胎掐絲琺瑯」,俗名「琺藍」,又稱「嵌琺瑯」,,中國的著名特種金屬工藝品之一,到明代景泰年間這種工藝技術製作達到了最巔峰,製作出的工藝品最為精美而著名,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景泰藍」。景泰藍是一種在銅質的胎型上,用柔軟的扁銅絲,掐成各種花紋焊上,然後把琺瑯質的色釉填充在花紋內燒制而成的瓷器器物 。
  • 3000塊的琺瑯和3塊的搪瓷是一回事?
    琺瑯製品曾風靡清朝康、雍、乾三代,按照製作技法分,主要有掐絲琺瑯和畫琺瑯,前者以北京的掐絲琺瑯(俗稱景泰藍)為代表,後者則以廣州琺瑯為代表。 南北兩地工藝各有特色,同為中國傳統琺瑯工藝的兩大瑰寶,享譽中外。
  • 3000塊的琺瑯和3塊的搪瓷是一回事?
    琺瑯製品曾風靡清朝康、雍、乾三代,按照製作技法分,主要有掐絲琺瑯和畫琺瑯,前者以北京的掐絲琺瑯(俗稱景泰藍)為代表,後者則以廣州琺瑯為代表。南北兩地工藝各有特色,同為中國傳統琺瑯工藝的兩大瑰寶,享譽中外。
  • 景泰藍和琺瑯是一回事嗎?兩者還真不是完全一樣的東西
    近些年人們習慣用景泰藍來稱呼琺瑯,也有的說琺瑯就是景泰藍,那麼琺瑯和景泰藍真的是同一種「東西」嗎?這就需要人們對琺瑯和景泰藍的定義有一定的了解。清 掐絲琺瑯甪端香燻 故宮博物院上文中有提到一句話「不同的琺瑯工藝」,意思是琺瑯工藝不只是一種,景泰藍指的是「掐絲琺瑯」,其做法是用銅絲掐成各種圖案,粘在銅胎上。
  • 從琺瑯工藝到中國景泰藍,感受中國現代奢侈品景泰藍的大成之路
    而後期到了羅馬等地,琺瑯多以「裝飾畫」的形式出現,並較多的表現宗教題材,到了十七十八世紀的法國,琺瑯工藝中的畫琺瑯工藝得到發展,並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廣州,為中國琺瑯(景泰藍)工藝注入又一新的工藝種類。琺瑯工藝的傳播與中國景泰藍隨著中西方文化沿著「絲綢之路」的開通,各種科技文化的交流和商品貿易也不斷得到發展。
  • 從琺瑯工藝到中國景泰藍,感受中國現代奢侈品景泰藍的大成之路
    而後期到了羅馬等地,琺瑯多以「裝飾畫」的形式出現,並較多的表現宗教題材,到了十七十八世紀的法國,琺瑯工藝中的畫琺瑯工藝得到發展,並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廣州,為中國琺瑯(景泰藍)工藝注入又一新的工藝種類。
  • 景泰藍釉料知識(掐絲琺瑯畫釉料)介紹
    景泰藍釉料(掐絲琺瑯畫釉料),是製作燒制景泰藍的必用材料,為粉末和細小顆粒混合狀,爐溫燒前後色彩不一樣,比如「銀月白」,沒燒前是丹青藍色,燒了後就白了。目前景泰藍板畫也可以使用,只看未燒時的顏色選擇就行了。
  • 畫琺瑯「皇家工程」造就的藝術大觀
    ,有一類精美的工藝品——畫琺瑯。說到「琺瑯」,很多人容易想到所謂的「景泰藍」。的確,景泰藍是中國傳統琺瑯器創作的高水平代表。但琺瑯器的類型,並不止景泰藍的銅胎掐絲工藝這一種。清代興盛於廣州,並影響了宮廷用器以及外銷商品的廣州畫琺瑯,也是極重要的代表作。
  • 琺瑯精品看花眼 現場製作景泰藍
    在景泰藍製作體驗中心,小朋友跟隨專業高級技師學做景泰藍工藝品 攝影/本報記者 郭謙本報訊(記者 武文娟)雙節期間,第八屆景泰藍老物件淘寶大集在北京市琺瑯廠舉行。北京青年報記者昨日在現場看到,市民不僅可以在大集上「淘寶」,還可以帶著孩子來場親子體驗,當一回「工匠」,製作一件屬於自己的景泰藍作品。本次大集將持續至10月11日。此外,景泰藍藝術博物館正在舉行的「最美逆行者」系列主題展也吸引了不少市民遊客。昨天上午,北京琺瑯廠大院內,擺放著數百件製作精良的景泰藍工藝品,不少熱衷於中國傳統手工藝的市民穿梭其中細心「淘寶」。
  • 古月軒琺瑯彩瓷器到底是什麼?
    古月軒琺瑯彩瓷器到底是什麼?古月軒是一個謎,這是考古界,文物界,收藏界,古月軒是個謎。它有三種說法,紫禁城裡有一個軒就叫古月軒,有這麼一種說法,但是呢到現在史料上就好像是沒有記載。一說古月軒大家知道就是知道是琺瑯彩,甚至有的人把琺瑯彩就叫做古月軒瓷器。他是把這個西方景泰藍上的銅胎畫琺瑯上的工藝,都是進口料,然後移植到瓷器上來,就是創新的一種。當時創新的一種品種。而且它的色彩非常鮮豔,用料,用胎,工藝非常講究。
  • 景泰藍掐絲琺瑯唐卡
    此景泰藍掐絲琺瑯唐卡—《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以黃花梨木表框,尺寸89*119cm。採用景泰藍掐絲工藝直接造像,以景泰藍掐絲琺瑯製作工序純手工創作,景泰藍掐絲琺瑯工藝畫有著深厚的繪畫功底、新穎的構圖和高超的掐絲工藝,條條金絲在她手中巧妙的變成複雜精美的圖案,令人嘆為觀止。
  • 景泰藍為什麼又叫掐絲琺瑯呢
    ,又稱「景泰藍」,過去是一門僅為帝王家享有的獨特工藝。、極重線條和設色的特點,而中國傳統美學是一種忽略色彩與形似的美學。直至康熙年間,掐絲琺瑯器才重新開始燒造,到雍正和乾隆年間迎來了第二個高潮。如今到故宮走一圈,幾乎各個殿廳裡都放著大而醒目的景泰藍擺件。另一特點是將掐絲琺瑯與鏨胎琺瑯、畫琺瑯、寶石鑲嵌、漆雕、木雕等其他工藝相結合。乾隆曾下旨製造掐絲琺瑯佛塔六座,這一組高兩米有餘的「銅胎藍綠地掐絲琺瑯宮殿亭式佛塔」,工藝繁複,紋飾曼妙,充滿恢宏莊嚴的皇家氣象。
  • 景泰藍——銅胎掐絲琺瑯小知識
    ,又稱「景泰藍」,過去是一門僅為帝王家享有的獨特工藝。、極重線條和設色的特點,而中國傳統美學是一種忽略色彩與形似的美學。直至康熙年間,掐絲琺瑯器才重新開始燒造,到雍正和乾隆年間迎來了第二個高潮。如今到故宮走一圈,幾乎各個殿廳裡都放著大而醒目的景泰藍擺件。另一特點是將掐絲琺瑯與鏨胎琺瑯、畫琺瑯、寶石鑲嵌、漆雕、木雕等其他工藝相結合。乾隆曾下旨製造掐絲琺瑯佛塔六座,這一組高兩米有餘的「銅胎藍綠地掐絲琺瑯宮殿亭式佛塔」,工藝繁複,紋飾曼妙,充滿恢宏莊嚴的皇家氣象。
  • 歐洲的彩繪玻璃,中國的「景泰藍」,探尋琺瑯的「變色龍」屬性
    跳出工藝的範疇,這些藝術品的精湛實際就是尋求色彩和金屬的搭配,以及寶石,釉料和金屬的結合。在埃及還有更早期的鑲嵌手法,在左塞王的陵寢牆壁上貼有打磨和雕刻的石片,就是為了在其中嵌入小小的藍綠色琺瑯片。這種工藝與之後的馬賽克鑲嵌有很大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