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恨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代表作,詩中講述了楊貴妃和唐玄宗的愛情故事,再現了唐代由勝而衰的過程。
《長恨歌》是《唐詩三百首》中最長的一首詩歌,可是,在《唐詩三百首》中,有這樣一首五言詩,短短四句,20個字,有人說,這一首詩抵得上一篇《長恨歌》。
這首詩就是唐代元稹的《行宮》: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
行宮是古代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宮殿。
這首詩特別簡單,說在空曠冷落的古行宮中,只有宮花寂寞的開著。幾個滿頭白髮的宮女,閒坐無事地說著唐玄宗的故事。
清代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中說:「只四語,已抵一篇《長恨歌》矣。」
有人說,這首詩實在稱不上精巧,怎麼能和《長恨歌》相提並論呢?
《長恨歌》共840個字,120句,洋洋灑灑敘述了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表現了唐代由勝轉衰的過程。
元稹的這首《行宮》篇幅小,卻以小見大,再現了唐代由勝而衰的過程。短小精悍的篇幅傾訴了宮女無窮的哀怨之情,寄託了詩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四句詩,首句指明地點,是一座空虛冷落的古行宮;次句暗示環境和時間,宮中紅花盛開,正當春天季節;三句交代人物,幾個白頭宮女,與末句聯繫起來推想,可知是玄宗天寶末年進宮而倖存下來的老宮人;末句描寫動作,宮女們正閒坐回憶、談論天寶遺事。
二十個字,地點、時間、人物、動作,全都表現出來了,構成了一幅非常生動的畫面。
這個畫面觸發讀者聯翩的浮想:宮女們年輕時都是月貌花容,嬌姿豔質,這些美麗的宮女被禁閉在這冷落的古行宮之中,成日價寂寞無聊,看著宮花,花開花落,年復一年,青春消逝,紅顏憔悴,白髮頻添,如此被摧殘,往事不堪重省。
然而,她們被禁閉冷宮,與世隔絕,別無話題,卻只能回顧天寶時代玄宗遺事,此景此情,令人悽絕。「寥落」、「寂寞」、「閒坐」,既描繪當時的情景,也反映詩人的傾向。
悽涼的身世,哀怨的情懷,盛衰的感慨,二十個字描繪出生動的畫面,表現出深刻的意思。
這首詩以敘述宮女的身世和悲慘的經歷,表現的是王朝的起落興衰。
白居易有一首《上陽白髮人》的詩作中,寫道,有的宮女,進宮時16歲,而今已經60歲了,滿頭白髮,一生的青春和時光都葬送在了這裡。
正如此詩所言,在荒涼冷寞的古行宮,紅花盛開,正是一年春好處之時。從天寶至貞元,過了半個世紀左右,漫長的歲月,風雨的侵蝕,古行宮早變得荒敗不堪了,而當年入宮的紅顏少女,也在寂寞孤獨中苦熬了幾十個春秋,如今早已是白髮蒼顏了。
這首絕句語言平實,但很有概括力,精警動人,也很含蓄,給人以想像的天地,歷史滄桑之感盡在不言之中,寓意深刻,自來為人稱讚。
王建的《宮詞》,白居易的《長恨歌》,元稹的《連昌宮詞》,都是長達千字左右的宏篇巨製,詳盡地描述了唐玄宗時代治亂興衰的歷史過程,感嘆興亡。總結教訓,內容廣博而深刻。
而這首《行宮》,總共不過二十個字,卻短小精悍,字字珠璣。詩人將筆墨對準普通的宮女,這些親歷開元、天寶之世的白頭宮女是歷史的見證人,是興衰的親歷者,是悲苦的體會者。
如今,那一個個王朝已經逝去,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而誰又知道,在那寥落的古行宮裡,有多少青春的女子,從紅顏到白髮,寂寞度過這一生。
寥落的古行宮,那在寂寞之中隨歲月更替而自生自落的宮花,那紅顏少女的變為白髮老人,她們的命運,現在讀來,也讓人扼腕不已。
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