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古村落之四:南窖鄉南窖村,一條清代繁華古商業街

2020-12-11 華源方達

南窖村是有八百多年歷史的古村,明朝初年,大量山西移民遷移至此,南窖村逐步建立。 村落地處大房山北麓低山區,群山環繞,南部坡緩地平。據《北京市房山區志》中對南窖村的記載,「明已成村,村坐落在貓耳山北麓小盆地南部一條山溝內,山溝口窄腹闊,形狀如窖,故名南窖」。山區煤炭資源及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之移民帶來的財富和經商經驗,一座商鎮隨之興起。採煤業的發展,南窖當時與石窩、長溝、張坊、石梯、灰廠、周口店、坨裡、長溝峪稱為房山的9大商鎮,它也是房山西北山區的唯一商鎮。古村的主街,由東向西,是一座座古宅 ,一扇扇大門臨街而面。現存傳統民居500餘套1000餘間。傳統資源主要有1.2公裡長的古商街,36家老舊商鋪遺址,有仁義局、戲樓等為代表的文保單位及普登文物17處,流傳著銀音會、燈籠會、獅子會等民間花會活動。2016年入選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一、村落選址,聚落環境山環水抱,格局嚴整,歷史文化歷盡滄桑,源遠流長,商業古街盛極一時,繁榮興旺。

南窖村位於南窖鄉中心地帶,是鄉政府所在地,房山區山區人口第一大村。村落有六百年建村史,一度商貿繁盛,有「西山小北京」之美譽。

民居大多是南北朝向,聚落呈散列狀。村中有兩條主街,北街是柏油路,穿街而過,沿途有鄉政府、村委會、鄉衛生院、商店、飯店、中心小學等。南窖古商街位於南街,西起娘娘廟,東至東興廠。內有白米行、屠行、油行、五熟行、果子行、炭行、生鐵行、磨行、絲帛行等70多家店鋪,到民國時期成為鼎盛。古道兩側房屋大部分為明清建築,少數為民國建築,磚石木架結構,石板蓋頂。全村有古院落400多座,古壁書10多出,古廟宇4處,過街門樓三座,古窗欞10000平米,古街胡同88個,民間花會13檔,古樹50棵,多處門當角柱石等,形成了璀璨的歷史文

特色文化

南窖燈籠會:

燈籠會是南窖地區最大的民間花會之一,在每年除夕舉辦,為慶祝新年的到來。

燈籠會分四大教派:分別是青龍教,火龍教,黑龍教,雨龍教。每派的教義就是一部古代名著,按排序分別是:青龍—《三國演義》,火龍—《說嶽》,黑龍—《封神榜》,雨龍—《白袍徵東》。燈籠會的籌備工作從農曆臘月開始,信徒以南窖村民居多。除夕一到,南窖村古商道上張燈結彩,燈籠從仁義局一直掛到村東,蜿蜓1公裡左右。燈籠會上的燈籠是方形的,四面分別繪製《封神演義》、《三國志》、《嶽飛傳》和《楊家將》四部古書中的經典章節,燈籠會從街頭走到街尾,可把四部古書看完。燈籠會上還會特別布置迷宮狀的燈陣,由九個首尾相連的「卍」字組成,從燈陣入口走到出口約1.08裡路,點燃365 盞燈,喻示對一年365天、108種變數的保佑。

炮會:

炮會是為慶祝新年的到來,在春節期間走會時燃放。村民在不鏽鋼製的炮簡內放入火藥,並用黃土砸嚴,製成炮仗。燃放時,聲音響徹雲筲,寓意驅散邪魔,迎接新年。

獅子會:

獅子會出現於民國時期,村民為了慶祝豐收、春節等重大節日成立舞獅隊伍。舞獅時,二人鑽入獅布幔內,一人舞獅頭,另 一人舞獅尾。獅子在中國人I心目中為瑞獸,象徵著吉祥如意,在舞獅活動中寄託著民眾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的美好願望。

六山會:

南六山會是南窖村民自發成立的群眾神社組織,是以祈雨、祈福、慶祝等功能於一身的百姓娛樂組織。通常由村裡富戶出資, 群眾布施輔助,將村民聚集起來,進行求雨、慶祝等活動。

銀音會:

銀音會是南窖最早的民間花會組織,距今至少有579年的歷史,因其樂器中有貴重的銀鑼而得名。其樂器主要是銀鑼、管子、笛子、笙、大鑔、小鑔、打鼓、鐃子等。 表演形式有踩街、坐場兩種。表演者一般為15人左右。踩街是在街道上邊走邊吹,坐場則是應邀表演。

土特產:

黃金茶、山洞蘑菇、小米、玉米面、玉米糝、黃豆、綠豆、大豆、倭瓜、花椒、柴雞蛋、雜糧、紅薯、白薯等。

野菜:

木蘭芽、茼蒿、椴葉、苦麻菜、野蘑菇、野山蔥、苣蕒菜、蒲公英、野山韭、馬齒莧、蕨菜、黃花、山芹菜、山魁菜、蒲公英、紅腿香椿、蘭花菜、曲麻菜、白花菜、花椒芽 、黃花、巧兒舌頭、蘇子葉、仁筋菜、木攬芽、河菜、刺菜。

來源: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 、網絡圖片

相關焦點

  • 南窖村是清代繁華古商業街,曾因趙拔貢一句謊話而避免了一場災難
    村舍沿山谷而建,因為那條山谷口窄腹闊,形狀如窖,又地處南嶺,故名南窖村。如今的南窖村隸屬於房山區南窖鄉,不僅被列入了《中國傳統村落名錄》,還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時至寒冬,雖無春天的綠意盎然、夏日的色彩斑瀾、秋季的碩果纍纍,但在這厚重的季節,筆者前往南窖村一觀,卻也別有一番趣味。
  • 房山古村落之二:南窖鄉水峪村,「三絕四古」的明清古村落
    南窖水峪古村——領略房山古村文化~2018年北京市,發布《北京市傳統村落修繕技術導則》,「求真」成為傳統村落修繕時追求的一大原則。《導則》明確要求,在傳統村落修繕時,不得影響歷史風貌的展示,不得添加原歷史環境沒有的仿古建築及構築物,不應隨意修建仿古街區等。
  • 京西南原汁原味的明清古村落-南窖村,體驗豐厚的古典文化底蘊
    南窖村位於京西南房山區南窖鄉,為深山區的自然村落,村沿河谷而建,山溝口窄腹闊,形狀如窖,故名南窖。這裡的居民多為明初山西移民而來。南窖村保留著原汁原味的古蹟、古樹、老街。古商街上,店鋪林立,豆腐房、醋醬房、嫁妝鋪、轎子房、肉鋪、鐵匠鋪、茶鋪、鞋鋪、首飾樓、錢莊、糧店、藥店等等應有盡有,還有鄭家大院、王家大院、李家秀才院、拔貢院等名宅大院,無一不印證了明清時期此地的繁榮景象。
  • 「四古文化」,房山這村被全國名鎮名村論壇點名!
    早在金貞元三年(1155),海陵王在大房山修建金陵,後又修多條入山陵的專用路,水峪古道成為金中都穿越西山重要的交通要道。在明代大移民的過程中,不斷有山西大槐樹移民落戶水峪。明末清初,大房山特別是南窖地區煤炭業迅速發展,商貿往來日趨頻繁,水峪成為晉商駝隊貿易往來的要道,不少商賈人家在村中修建宅院。至今水峪還保留著不少曾供往來商旅打尖住店及拴馬石等遺址遺蹟。
  • 線下體驗+雲上直播 2020北京西山民俗文化節在房山開幕
    北京商報訊(記者 方彬楠)10月1日至10月4日,「遇見南窖 慢品西山」2020北京西山民俗文化節暨「月圓京城情系中華」房山區中秋節文化活動在房山區南窖鄉舉辦。市民可登錄「北京房山」APP,通過線上預約方式,參與線下系列體驗活動,每天上下午時段可分別預約2000人。
  • 」遇見南窖,慢品西山「:2020北京西山民俗文化節在房山開幕
    10月1日至10月4日,「遇見南窖 慢品西山」2020北京西山民俗文化節暨「月圓京城 情系中華」房山區中秋節文化活動在房山區南窖鄉舉辦。市民可登錄「北京房山」APP,通過線上預約方式,參與線下系列體驗活動,每天上下午時段可分別預約2000人。
  • 古蹟尋遊系列之房山古村落西廠村晉代的荒廢古寺院
    古蹟尋遊系列,在房山古村落西廠村西北的地方,有一個晉代的荒廢古寺院,寺院位於三盆山腳下,三盆山名字的由來是因為這裡溪水環繞,水從山上順流而下,行程三條彎曲的河流。至於十字寺名字的由來其實很簡單,就是十字架。也可以說其實這裡並不是一座寺廟。
  • 北京有著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認證為「石碾收藏世界之最」的古村落
    北京房山區水峪村有石碾128盤,其中最早的清道光年間的石碾至今仍為人所用,2008年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認證為「石碾收藏世界之最」。水峪村是北京「西山文化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了以古宅、古碾、古道、古中幡為代表的「四古文化」。
  • 房山:600餘歲古商鎮上演民俗直播秀
    作為一個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古商鎮,南窖村曾經有條明清時期熱鬧非凡的古商街,為突出古街「古韻」體驗,主辦方對南窖村和水峪村進行了街景還原,並通過開展傳統節目演出、非遺作品展示等形式,全面展現古街韻味和京味文化的傳統魅力。
  • 近郊遊新去處 即墨11個古村落裡幾百處清代民居
    50餘處清代民居仍有人居住    在數千年的農耕文化裡,村落是構成社會的一個最基本的單元,而保留至今的古村落仍然保持著極其豐富的歷史記憶和根脈,以及豐富的文化遺存。    南裡村至今保存一處完整四合院    與店集西棗行村同時入選山東省第三批省級傳統村落的還有即墨金口鎮店集南裡村,兩村僅有幾公裡之隔。據史料記載,明永樂初年,有馬、陳、李、鄒四姓人家由雲南遷來現今的即墨店集,因有河流經過,先人沿河而居。馬姓居西,稱馬家莊;陳姓居中,稱陳家莊;李姓居東,稱太平莊;鄒姓居河南岸,稱河南崖。
  • 古徽州有太多徽派建築古村落,這四款你喜歡的樣子,他們都有
    黃山腳下古徽州是徽商的聚集地,也因此在這裡形成了很多的古村落,而且每一個古村落都有自己的特色,下面給大家介紹四款不同類型的徽州古村落,看看有哪一款適合你的,不妨抽個時間,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一、畫裡鄉村——宏村宏村是位於安徽省黃山腳下黟縣的一個徽派建築典型代表的古村落。
  • 古村落的困境與突破
    當地另保存有一條石板古驛道,與洞口縣境內的湘黔古道非常相似,應是那條古道的延伸部分,價值重大;廟下村為周邊數縣雷氏的發脈地,有傳統民居建築200多棟。同時還是湘南暴動的紀念地,朱德曾率軍三打廟下,留下動人故事;板梁村為「十戶劉氏」聚族而居,各房號有序排列,有古建築170餘棟。此外,四村尚有塔、橋、古井等數十處文物資源。
  • 廣西古村落文化 II 全州古村落
    結果讓我歡喜讓我憂:說喜,是不少地方古村落的歷史文化保護比較完好,從「救命性」搶救,到對損壞的修舊如舊,或到日常的維修保護,都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改善了古村落保護的人文與自然環境,為文化旅遊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成為地方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說憂,是也有不少地方古村落文化被人們忽視了,古村落建築遭到嚴重破壞,有的被拆除蕩滌無存,有的年久失修頻於倒塌,有的古村落中挿入一些現代的高層建築,破壞了古村落的文化韻味
  • 溫州蒼南5處古村落,尋訪浙江最南山海古韻
    位於浙江省的最南端,因地處玉蒼山之南得名。 素有浙江「南大門」之稱,山海之間風情格外迷人,至今保留著許多古樸且獨具韻味的村落。一起來看看最美的蒼南5處古村落,你去過幾處? 1 碗窯古村
  • 湘西古村落
    湘西這些古村落與村裡的老人一樣慢慢老去生生不息的希望……龍山賈市全景,由於水路的繁華(土家族建築)「八山一水一分田」是湘西地貌最大的特點,平地少則耕地珍貴,因此湘西民居只能依山靠水而建,數千年積攢下來,逐漸形成了星羅棋布且各具特色的古村落群,在大山深處默默地演繹著因地制宜、順應自然的建築審美和處世哲學。
  • 探訪青海古村落之四
    卓木齊村位於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尕朵鄉,背靠尕朵覺悟神山,面朝通天河,是通天河流域眾多古村落之一。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開始灑向村莊,遠眺卓木齊村的全景,古色古香的石砌碉房刻下了時間的印記,屋頂的煙囪裡縈繞出的白色炊煙,讓村莊在深綠色的群山中顯得格外寂靜。
  • 仙居縣四都村:走出深閨的千年古村落
    湫山鄉四都村,是仙居西鄉通往溫州永嘉、麗水縉雲等地的交通樞紐,是永安溪上遊繁華的商貿集鎮,起源於唐開元元年,距今已1300多年。近年來,該鄉對村內保留的永禁溺女摩巖石刻、七孔永濟橋、節孝流芳碑、油鹽古道、油箱洞等重要歷史文化遺蹟,進行修繕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