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的一首詩,就算是李白復生,也要為之驚嘆

2020-10-13 紅色江西快訊


而我們今天要說到的人物就是李賀,有人說,李賀有著李白的浪漫氣息,但是卻比不上他的詩才的說法雖然聽起來不是太好聽,但是其實還是挺中肯的。只不過,李賀有這樣一首詩歌,即《李憑箜篌引》就算是李白復生,也要為之驚嘆:

李憑箜篌引

作者:李賀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
彈箜篌。
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鍊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溼寒兔。

此詩大約作於公元811年(唐憲宗元和六年)至公元813年(元和八年),當時李賀任職於長安,官奉禮郎(執掌祭祀的九品小官)。這首詩歌是李賀在聽了李憑彈得箜篌之後,寫出來的一首詩。李憑本身地位就非常的高了,基本上可以比擬之前的李龜年。而在李賀的這首詩歌出來之後,則更加是名聲大噪。而我們看了這首詩歌之後,也只能感嘆確實如此。


詩的起句開門見山,「吳絲蜀桐」寫箜篌構造精良,藉以襯託演奏者技藝的高超,寫物亦即寫人,收到一箭雙鵰的功效。「高秋」一語,除了表明時間是九月深秋,還含有「秋高氣爽」的意思,與「深秋」、「暮秋」之類相比,更富含蘊。二、三兩句寫樂聲。詩人故意避開無形無色、難以捉摸的主體(箜篌聲),從客體(「空山凝雲」之類)落筆,以實寫虛,亦真亦幻,極富表現力。

優美悅耳的弦歌聲一經傳出,空曠山野上的浮雲便頹然為之凝滯,仿佛在俯首諦聽;善於鼓瑟的湘娥與素女,也被這樂聲觸動了愁懷,潸然淚下。「空山」句移情於物,把雲寫成具有人的聽覺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銅仙人辭漢歌》)更進一層。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補充,極力烘託箜篌聲神奇美妙,具有「驚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第四句「李憑中國彈箜篌」,用「賦」筆點出演奏者的名姓,並且交代了演奏的地點。前四句,詩人故意突破按順序交待人物、時間、地點的一般寫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寫琴,寫聲,然後寫人,時間和地點一前一後,穿插其中。這樣,突出了樂聲,有著先聲奪人的藝術力量。

五、六兩句正面寫樂聲,而又各具特色。「崑山」句是以聲寫聲,著重表現樂聲的起伏多變;「芙蓉」句則是以形寫聲,刻意渲染樂聲的優美動聽。「崑山玉碎鳳凰叫」,那箜篌,時而眾弦齊鳴,嘈嘈雜雜,仿佛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時而又一弦獨響,宛如鳳凰鳴叫,聲振林木,響遏行雲。
「芙蓉泣露香蘭笑」,構思奇特。帶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屢見不鮮的,盛開的蘭花也確實給人以張口欲笑的印象。它們都是美的化身。詩人用「芙蓉泣露」摹寫琴聲的悲抑,而以「香蘭笑」顯示琴聲的歡快,不僅可以耳聞,而且可以目睹。這種表現方法,真有形神兼備之妙。

從第七句起到篇終,都是寫音響效果。先寫近處,長安十二道城門前的冷氣寒光,全被箜篌聲所消融。其實,冷氣寒光是無法消融的,因為李憑箜篌彈得特別好,人們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聲中,以致連深秋時節的風寒露冷也感覺不到了。雖然用語浪漫誇張,表達的卻是一種真情實感。

「紫皇」是雙關語,兼指天帝和當時的皇帝。詩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單是遣詞造句上追求新奇,而且是一種巧妙的過渡手法,承上啟下,比較自然地把詩歌的意境由人寰擴大到仙府。以下六句,詩人憑藉想像的翅膀,飛向天庭,飛上神山,把讀者帶進更為遼闊深廣、神奇瑰麗的境界。

「女媧鍊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樂聲傳到天上,正在補天的女媧聽得入了迷,竟然忘記了自己的職守,結果石破天驚,秋雨傾瀉。這種想像是何等大膽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一個「逗」字,把音樂的強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緊緊聯繫起來了。而且,石破天驚、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視作音樂形象的示現。

第五聯,詩人又從天庭描寫到神山。那美妙絕倫的樂聲傳入神山,教令神嫗也為之感動不已;樂聲感物至深,致使「老魚跳波瘦蛟舞」。詩人用「老」和「瘦」這兩個似平乾枯的字眼修飾魚龍,卻有著完全相反的藝術效果,使音樂形象更加豐滿。老魚和瘦蛟本來羸弱乏力,行動艱難,竟然伴隨著音樂的旋律騰躍起舞,這種出奇不意的形象描寫,使那無形美妙的箜篌聲浮雕般地呈現在讀者的眼前了。

以上八句以形寫聲,攝取的多是運動著的物象,它們聯翩而至,新奇瑰麗,令人目不暇接。結末兩句改用靜物,作進一步烘託:成天伐桂、勞累不堪的吳剛倚著桂樹,久久地立在那兒,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憑深夜的露水不停在灑落在身上,把毛衣浸溼,也不肯離去。這些飽含思想感情的優美形象,深深印在讀者心中,就像皎潔的月亮投影於水,顯得幽深渺遠,逗人情思,發人聯想。

詩的最大特點是想像奇特,形象鮮明,充滿浪漫主義色彩。詩人致力於把自己對於箜篌聲的抽象感覺、感情與思想藉助聯想轉化成具體的物象,使之可見可感。詩歌沒有對李憑的技藝作直接的評判,也沒有直接描述詩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對於樂聲及其效果的摹繪。然而,縱觀全篇,又無處不寄託著詩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達了他對樂曲的感受和評價。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內在的情思融為一體,構成可以悅目賞心的藝術境界。

相關焦點

  • 李賀最經典的一首「鬼詩」,為他博得了「詩鬼」之稱!
    中國歷史上有浪漫主義詩人不少,但最負盛名的莫過於屈原、李白、李賀三人。三人之詩盡皆想像豐富馳騁,其中屈原類神,李白似仙,而李賀則如鬼!李賀的詩想像奇詭,時人稱之為「鬼仙」、「詩鬼」,並將其與李白並列稱為「太白仙才、長吉鬼才」!李賀的「鬼詩」多描繪神仙鬼魅世界,奇麗詭異,令人驚嘆!
  • 李賀的一句詩被認為是千古絕對,直到兩百多年後才有人對出
    中國最著名的詩人應該就是李白還有杜甫了,這兩個人的詩歌可以說是舉世獨絕,後世之人,再難能夠和他們進行比較。只不過,就算是比不上李白還有杜甫,但是僅在二人之下的也會被我們予以美稱,比如小李杜。,有人說,李賀有著李白的浪漫氣息,但是卻比不上他的詩才,說法雖然聽起來不是太好聽,但是其實還是挺中肯的。
  • 李賀即興創作的一首詩震動了韓愈,引得韓愈對其推崇備至
    其詩以神仙鬼魅題材成就最高。其詩藝術特點為:想像奇譎,辭採詭麗,變幻繽紛,刻意創新。詩歌意象跳躍,結構不拘常法。公元807年,十八歲的李賀早已聲名遠播,「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非常欣賞他的才華,808-809年的時候,李賀拿著自己的作品《雁門太守行》讓韓愈看,韓愈驚嘆不已,說,馬上科舉考試了,你一定能考中的,李賀的確報了名,可是沒等開考,父親去世了,按律制,父母雙親有一人去世,便需服喪三年,在家守孝
  • 李白和李賀各寫了一首《將進酒》,後人評價不一,但還是李白勝出
    可能很多人一提起李白,自然而然地就會想到他那首大氣磅礴的千古名篇《將進酒》,這首詩也是代表了唐詩最高的水平,整首詩氣勢磅礴,充滿了一種細膩的情感,讀來也是朗朗上口,不失為一首難得的佳作。其實除了李白寫過《將進酒》之外,中唐時期的另一位才子李賀也寫過一首《將進酒》,不過很顯然他的作品沒有李白名氣大,自然也有很多人不熟悉。
  • 「詩鬼」李賀,27歲英年早逝,留下一首「鬼神」之詩和李白抬槓
    如果要為李賀拍一部電影,我連名字都想好了,就叫《天才少年的悲慘人生》,李賀可真是太慘了,古人讀書,講「學而優則仕」,一般的人懷才不遇,那是運氣不好,李賀則是從出生起,這條路就被堵死了,他爹叫李晉肅,晉、進同音,李賀要避父諱,他這輩子都別想中進士了。
  • 李賀的這首《將進酒》,也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意境不輸於李白!
    可見李賀的詩作不僅優美,同時還充滿了魅力。作為一位天才詩人,李賀的作品不僅描寫的很優美,他有一些詩作還充滿了哲理,使得人們在讀了這樣的作品之後,也是同樣的會被他作品中的那一份哲理所感動。所以他的很多詩作,那都是值得一讀,例如他的這首《將進酒》,也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應當說也是他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 李白《將進酒》無人能及?李賀不信挑戰一首,結果比李白更勝一籌
    「詩仙」李白的《將進酒》是其代表作,背不出全詩的人也能隨口吟誦其中的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或者「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不過這首詩大家都太熟悉了,其實在唐朝,另一位著名詩人挑戰過李白的《將進酒》,他就是「詩鬼」李賀。
  • 李賀很有氣勢的一首詩,句句都是名言,卻無緣入選《唐詩三百首》
    《唐詩三百首》的編撰也是精益求精,但即使是這樣,也依舊還有很多優秀的作品被遺漏了,譬如與李白齊名的李賀,沒有一首詩入選,可能是由於編者個人愛好,沒有選用他的作品,無疑成為了《唐詩三百首》的遺憾,畢竟李賀是天才,而且他與李白、李商隱並稱為「三李」,無論是名氣,還是才華,那都是令人驚嘆。
  • 誰能成李白第二?也許李賀有願望未了:要是能重來,我要當李白!
    唐代還有一位詩人李賀,人稱」詩鬼「,後世也有」太白仙才「之說。可見李賀的詩在當時很受人們的讚譽,和李白有的一比。可是天妒英才,剛要在詩壇大展宏圖之時,李賀27歲就英年早逝,讓看好他的人們空留遺憾。假如不早逝,詩壇能發生趕超李白的奇蹟嗎?李賀天賦秉異,從小就是神童,後來他寫的詩被韓愈所讚賞。
  • 李賀最具有正能量的一首詩,壯志凌雲,讓人充滿了希望!
    想來,能與李白,李商隱的詩相提並論的,其詩才肯定是非常了得的,更進一步的是,李賀還與"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佛"王維齊名,有"詩鬼"的稱謂。李賀既然這樣有才氣,讓我們想不到的是,他一生只活了27歲便病故了,正是詩思成熟,文採噴湧的年紀,卻猝然去世,如果他不是去世的那麼早,一定會為後人留下更多的名詩名句的。
  • 李賀之才媲美李白,《唐詩三百首》裡為什麼沒有李賀的詩?
    空有一腔抱負的李賀,只能把心中的怨憤和不甘傾注在文學創作上,他的詩歌,想像力極為豐富,善用鬼神託古寓今,遂有「詩鬼」之稱,與「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佛」王維齊名,躋身唐朝最偉大的詩人之列。(李賀)李賀的詩有多好?答:震古爍今。
  • 李白《將進酒》難有人及,為何李賀挑戰一首,能夠不落下風
    李白不朽名篇《將進酒》中國古代的那些藝術家們,似乎總是離不開酒,無論是寫詩、還是作畫,或是舞劍談錢琴,他們總要抱著酒罈痛飲一番,以此激發靈感。與酒有關的文人,我們最熟悉的恐怕就是李白了。杜甫說:「李白鬥酒詩百篇。」
  • 只知李白《將進酒》不朽,卻不知李賀挑戰一首,同樣是千古名篇
    高興的時候,李白想到飲酒,悲傷的時候,他也想飲酒,孤獨的時候,他對月飲酒,相逢的時刻,他只想一醉方休。李白辭官還山,漫遊梁、宋之時,遇到了好友岑勳和元丹丘。與知己好友相逢,李白十分高興,不僅酒性大發,更是詩性大發,酒入豪腸,李白便吟出了流傳千古的《將進酒》。
  • 李賀一首非常經典的詩,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也正是由於李賀在文學上的成就,他與當時的」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佛「王維」齊名。而且他本人也是被稱為「詩鬼」,是長吉體詩歌開創者,同時他也是一位浪漫主義詩人。他的很多詩作,那都是寫得非常的優美,而且充滿了浪漫精神。李賀應當說也是唐朝最為有想像力的一位詩人,他的詩歌充滿了豐富的想像力,也正是這一點,他又與李白和李商隱並稱為「三李」。
  • 李白李賀各寫了一首《將進酒》,名氣相差甚遠,境界上卻難分高下
    因為在古代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人們一致認為,李白作詩的風格是任何一個文人都學不來的,但後來李賀卻用作品向大家證明,自己的作品比李白的更有想像力,更具浪漫氣息。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李白和李賀兩人各自寫的一首《將進酒》。
  • 鬼才李賀最霸氣的一首詩,嘲笑漢武,諷刺秦皇
    李白去世28年後,李賀出生。年僅7歲的時候,李賀就名動京城,18歲時更是名揚天下,堪稱天縱奇才。世人稱:「太白仙才,長吉鬼才。」因此,詩鬼李賀幾乎與詩仙李白齊名於世。只可惜,大概是天妒英才,李賀在年僅27歲的時候就去世了。
  • 如果不早逝,李賀能否成為第二個李白?讀完這首詩或許就有答案了
    其詩作流傳度之高,也遠非唐代其他詩人能比。唐代詩壇高手如雲,在後世名家的評論裡,常與李白放在一起的只有兩位詩人。一位是杜甫,他們並稱為李杜,韓愈稱「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但杜甫的詩風和李白完全不一樣,他是咱們的詩聖,他的詩工整度少有人能敵,但他寫不出李白的仙氣,所以他與李白齊名,卻肯定不是第二個李白。
  • 如果不早逝,李賀能否成為第二個李白?讀完這首詩或許就有答案了
    其詩作流傳度之高,也遠非唐代其他詩人能比。唐代詩壇高手如雲,在後世名家的評論裡,常與李白放在一起的只有兩位詩人。一位是杜甫,他們並稱為李杜,韓愈稱「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但杜甫的詩風和李白完全不一樣,他是咱們的詩聖,他的詩工整度少有人能敵,但他寫不出李白的仙氣,所以他與李白齊名,卻肯定不是第二個李白。
  • 《新將進酒》後附李賀、李白之《將進酒》
    天氣轉涼,讀詩取暖,自然想到了李白的《將進酒》,詩仙李白、詩鬼李賀同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們各作了一首樂府體的《將進酒》,讀之令人血脈僨張,豪氣頓生,故作《新將進酒》一首,以敬先賢。琉璃盞,琥珀紅,梅花露,青葉醇,詩酒自古不離分。若問誰能為卿客,枕麴藉糟白墮門。人生哪得多如意,莫負流霞莫負珍。面對貴胄無敬尺,直把歡伯作太尊。
  • 天才詩人李賀這首詩,想像無比瑰麗,連李白都有所不及
    李賀人稱「詩鬼」,他二十七年的人生中,留下了二百二十首奇崛瑰麗的詩篇,可以說是跟王勃一樣的天才詩人。李賀是中國文學史上繼屈原、李白之後,又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詩境新奇瑰麗,在詩史上獨樹一幟,嚴羽《滄浪詩話》稱為「李長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