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句俗語來源於北宋時代,古人蘇麟寫給杭州知府範仲淹的一句詩。蘇麟是範仲淹治下的一名官員,地方相隔甚遠,見面機會較少,沒有得到範仲淹的重視和推舉。蘇麟借到杭州公差機會,就寫了一首詩送給範仲淹,其中就有這句「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範仲淹不僅有才華,為官也正直。見到詩後,範仲淹留心關注,並積極向朝廷推舉了蘇麟。這一典故就造成了後來的俗語,流傳下來。靠近水的樓臺最先看到水中的月亮,向著太陽的花草樹木在春天裡發芽就早,先感受到春天的氣息和勃勃生機。
01近水樓臺先得月,須有樓臺;向陽花木早逢春,須是花木。
如果蘇麟沒有才幹,範仲淹也不會推舉其到更高的職位任職。改革開放的浪潮來臨的時期,很多人響應號召,湧入到自謀職業,自創事業的大潮當中,有才能,有魄力,有膽識,有技術,有毅力的人,「得月」、」早逢春「了,取得了事業上巨大的成就,獲得了人生的輝煌。改革開放的政策對全國人民都一樣,都是」近水「」向陽「的。有人成功,有人失敗。俗語彙認為這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因素:自身綜合素質要過硬。九十年代末,我和我們縣城一批公職人員,響應號召下海創業,快二十年了,大多小有成就,每年縣領導特意把大家叫回去聚聚,領導說得較多的一句話就是:你們這一批到商海闖蕩的人,是各單位潛力股,都捨不得放你們走的,致富不能忘記原單位啊。我想,我們自己砸掉「鐵飯碗」,除了勇氣,還應加上我們對自己才能認可的底氣。不是樓臺,近水不得月;不是花木,向陽不逢春。
02近水樓臺先得月,要近水;向陽花木早逢春,要向陽。
蘇麟用寫詩的方式接近範仲淹,引起範大人的注意。在當時,是一股清風,如春風拂面。他沒有用賄賂,吃請去接近範大人,而是借詩言意,方向正確,方法對路。國家政策陽光普照,但就個別地方弄虛作假,騙取補貼。領導身邊的人,很近水吧?很向陽吧?可是,好些人把方向搞反了,方法用錯了。有的借領導趾高氣揚,驕橫跋扈;有的借領導權錢交易,權色交易,謀取私利。我們私營企業裡,員工好多是老鄉,親戚的,要說企業會有更多的凝聚力,但往往是一團糟。我是老闆的親戚,我就高人一等;我是老闆的老鄉,我就可以不努力。當然,這些已經逐漸被時代淘汰啦。越是領導身邊人,越是老闆身邊人,越要把準方向,積極努力,陽光向上,丟棄優越感,才有成就感。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得月,早逢春為結果,樓臺,花木是條件,近水,向陽是方向。我們只要沿著正確的方向,用正確的方法,天生我材必有用,夢想就一定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