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一代才女的情愛悲歌

2020-12-11 遇見自己遇到愛

你印象中的李清照是什麼模樣?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一個翩躚少女,誤入藕花深處,笑靨如花,美若嫣然。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一個多愁善感,悲傷從中來的閨閣怨婦?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一個豪情萬丈,面對國破山河,不讓鬚眉的豪邁女子?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還是一個尋尋覓覓,悽悽慘慘,將愁思掛在心中的幽怨才女?

也許是生不逢時,讓李清照將最美好的年華全部託付於苟且偷安的南宋王朝。

但正是由於這悽悽慘慘的境遇,才能鑄就出她那驚世的才情,才能書寫出亂世裡「婉約詞宗」的綽約風姿。

李清照,出生於宋神宗元豐七年,她有一個無比美好的青少年時光,父親李格非是當時著名文人,官場大臣,他與蘇軾等人交往甚密,對這個小女兒更是疼愛有加。

在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裡,李清照可以盡情遨遊書海,不必被母親逼著學習女紅之事。

這是一個充滿了愛意的書香門第之家,李格非續弦王氏對李清照不但沒有「惡毒後母」的秉性,相反,待李清照視如己出。

她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嫣然間,唱響了一曲青春爛漫的藕花深處。

那是一個惠風和睦的日子,相國寺到處都是接踵而來的遊客們。

在喧喧嚷嚷的街市,她遇見了他,留給她剎那芳華的溫文爾雅的書生趙明誠。

再見,已是陌上花開,西樓滿月之時。

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官職最高至宰相,趙家是當時赫赫有名的官宦之家。

趙挺之一生遊刃於官場,經受黨政之亂,但卻是成也黨爭,敗也黨爭。

而其子趙明誠則是截然不同的一個人,他自幼聰穎,博覽群書,最喜金石字畫。

那個尋常的日子,李清照在不經意間為他打開了心扉,而這個青年才俊,亦被這名聲響亮的清朗少女擾亂了心事。

愛情,在剎那間落地生根,長出了悠悠思念,生出了陣陣芳華。

「繡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

繾綣之下,她為他寫下了愛意濃濃。

詩中少女,嬌豔繁花,不經雕琢的愛情,浸透在「賭書潑茶」的恬淡歲月中。

「蹴罷鞦韆, 起來慵整纖縴手。 露濃花瘦, 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 和羞走,倚門回首, 卻把青梅嗅。」

這是她和他再見的詩篇,一個蕩著鞦韆的明朗少女,突然遇見一位客人,她慌得顧不上穿鞋,只穿著襪子抽身走開,含羞跑開,倚門回看,卻不經意間嗅到青梅花香。

多麼美好的畫面,正所謂詩中有畫,畫中藏詩。

後來,他與她成婚,兩家雖隸屬不同黨派,但卻算得上是門當戶對的婚姻。

回味起那一段青州歲月,她與他賭書消得潑茶香。

李清照與趙明誠退居青州,他們在歸來堂裡讀書寫詩,鑽研金石書畫,他們,在醉與醒之間感受到生活本真的愜意,那是一段不是歸隱,勝似歸隱的神仙歲月。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後世有著同樣心境的納蘭性德恰巧道出了她此刻的心情。

當年,他們常常飯後烹茶讀書,興致一到,便玩起賭書鬥茶的遊戲。

規則是,輪流說出某個典故或某段詩文,讓對方猜出來自於哪本書,第幾卷,第幾頁,第幾行,以猜中與否決定飲茶先後。

這時候,他們的房間內充滿了歡聲笑語,剛舉起茶杯,便笑得前仰後合,以至於茶杯顛覆,傾倒身上。

那段歲月,是他們最開懷的時光,遠離官場沉浮,暫別昏沉江山,美好的歲月裡,唯有他和她腹有詩書的優雅時光。

花開花落,鬥轉星移,不經意間變幻了流年。

那一年,趙明誠縋城而逃,他的膽小讓她難過,但僅僅只是難過,畢竟她愛的他只是一介書生,一個沉迷於金石書畫的文弱男子。

而後,他被貶謫,二人決議繼續歸隱,度過一段山水田園的詩意生活。

然而,不久以後,宋高宗抵達江寧,駐蹕於鳳凰臺側的神霄宮,並把江寧改為建康。

而後,皇帝命趙明誠出任湖州太守,併到建康覲見。

有得必有失,上天似乎看不慣太過美好的事情,命運在不經意間會悄然奪走很多人心愛的東西。

在赴任途中,趙明誠得了瘧疾,最終不治身亡,她親奉湯藥,想盡一切辦法,也沒能換回他的生命。

最後的時光,他指著那本未完成的《金石錄》,她明白他之所願,於是,在後半生的時光裡,她竭盡全力,嘔心瀝血完成了這部著作。

這算是她對他生命的延續,也算是他們忠貞愛情的見證。

紅塵巷陌,煙雨湖畔,時光的那一頭,是她們踏雪尋梅的浪漫歲月。

而時光的這一邊,卻是他孤苦無依的寂寞流年。

曾經的誓言,化作虛無,曾經的詩酒連篇,化作難以下咽的無邊苦水。

說過的永遠,剎那間沒了落腳與棲息的地方,生命看似來來往往,但來日卻似乎並不方長。

李清照愛的忠貞,愛的灑脫,愛的熱烈。

儘管有一段「彩鳳隨鴉」不到百天的不堪婚姻史,易安居士再嫁也成為過街頭巷尾的談資,但她的人生仍舊是完整的,灑脫的。

當她得知張汝舟的不良居心時,當她探知到他隱藏在面具下的齷蹉人品時,她選擇用一種轟轟烈烈的方式結束婚姻。

這也成為了女「休」男的千古範例。

對於這件事,人們仍舊在那裡爭吵不休,而她卻如倒掉一杯陳茶,悄然從紛紛擾擾中走了出來。

可以說,琴心劍膽,柔情俠骨,便是對她人生觀的最好詮釋。

上天已經賜給她一段最美好的姻緣,她已經知足,而後,在孤寂的歲月裡,她選擇了與西湖為伴,做閨中女子。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在西湖湖畔,她如約完成了《金石錄》,在那裡,她用最後的清淺時光,回憶著她與他的曾經。

再讀這首詩,和當初的心境已然不同,曾經是小別的留戀,如今卻是陰陽兩隔的悽然。

歲月終究會涼,草木終究會枯,燈火終究會滅,年華終究會逝去。

最後的那些年,她一直活在西風的蕭索中,但她卻留給後人,留給我們這些追幕她的人,難以忘卻的平仄詩行,意境人生。

作者:趙曉旭,我不是女流氓,我只是喜歡說真話,喜歡我就關注遇見自己遇到愛

相關焦點

  • 一代才女——李清照,堪稱宋朝女酒鬼!
    作為「千古一代才女」,宋代婉約派詞人的代表人物之一,李清照的才情人盡皆知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李清照是一個「酒鬼」。在李清照留下的近五十首詞作中,幾乎有一半都提到喝酒,更有「好事」網友統計,在這些關於酒的詞裡,她大約宿醉過14次,幾乎是每喝必醉。
  • 了解一代才女李清照的一生
    我國歷史上可以載入史冊的才女確實很多,但是只要一提到才女,腦海首先想到的還是李清照。李清照的一開始生她的家庭,父母開明思想前衛,李清照也是幸運的,並沒有經歷裹小腳的痛苦。她大膽追尋自己的愛情,嫁給了心悅的男子-趙明誠。
  • 李清照:一代才女的悲苦亂世情
    那時趙明誠半月告一次假,回家時購置一些古籍碑文和李清照愛吃的一些零食,恩愛和睦。,被貶黜,李清照也受到牽連,離開了趙明誠回了家鄉。兩人顛沛流離,母親去世,趙明誠著急奔喪,李清照獨自一人赴青州搬運文物。可戰亂之下,文物早已丟失大半。夫妻二人重聚後將家安在池陽,趙明誠被任浙江,可沒多久便暴病身亡。李清照從此失去了依靠。
  • 一代才女李清照的愛情,金石錄——未亡人的情詩
    雖然提到《金石錄》人們想到的都是趙明誠,但這本金石巨著的完成還有一個重要的人物——李清照。哪怕放眼整個宋朝,李清照都不負第一才女的盛名。人人都知道李清照一生才華橫溢,經典之詞頻出。可是沒多少人知道,自從遇到趙明誠開始,李清照一生的重心都變成了趙明誠。情愛如此,事業也如此。
  • 一代才女李清照的愛情,金石錄——未亡人的情詩
    雖然提到《金石錄》人們想到的都是趙明誠,但這本金石巨著的完成還有一個重要的人物——李清照哪怕放眼整個宋朝,李清照都不負第一才女的盛名。人人都知道李清照一生才華橫溢,經典之詞頻出。可是沒多少人知道,自從遇到趙明誠開始,李清照一生的重心都變成了趙明誠。情愛如此,事業也如此。她叫李清照,她實在不是個乖順的女孩,她知道,也不想改。
  • 憔悴損,黃花落,聲聲慢—「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最為悲苦的傾訴
    這是李清照晚年作品,公元1127年(宋欽宗靖康二年)夏五月,北國金兵來犯中原,金戈鐵馬踏碎萬裡河山,一時間,中原烽火狼煙,戰事四起,金兵一路攻破天花汴京,將徽宗、欽宗二帝被俘,大宋王朝頓時大廈將傾。不得已康王趙構在李綱等忠臣陪同下,南下江南。李清照夫婿趙明誠家在青州,有書冊十餘屋,因兵變被焚。這一年三月,趙明誠奔母喪南下金陵。
  • 說不盡的才女李清照
    」的李清照。書香名門毓才女山東,濟南(當時叫歷城),一座風光明秀,人文薈萃的城市。公元1084年,李清照就出生在這裡。「綠肥紅瘦」造語新奇而貼切,此詞一出,轟動朝野,更奠定了她「才女」的地位。門當戶對配佳偶上蒼似乎特別垂青李清照,給了她歡快、愜意的童年,又給了她一段美滿幸福的婚姻。
  • 從李清照《點絳唇》說千古第一才女的情愛與人生(南郭居士)
    《點絳唇》說千古第一才女的情愛與人生◎南郭居士「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李清照父母對其從小教育就很開放,很少拘束,不但請人教她學習詩詞,還經常帶她外出拓展視野。父親介紹女兒與「後蘇門四學士」中的張耒、晁補之相識,李清照還與他們成了忘年交。因此李清照不同於其他多數封建社會的深閨少女,她對生活充滿好奇和歡樂,充滿憧憬,因此這首《點絳唇》也可以說是李清照少年生活的剪影。而在這首詞中,我最喜歡的是「和羞走」這句。
  • 一代才女李清照:風雨飄搖中的詩情畫意,亂世歲月的愛與離愁
    這位買花的佳人,就是一代才女李清照。李清照的作品,很多都屬經典。比如:《夏日絕句》,《如夢令,冷清》等等。她的詞以清麗婉約著稱,但她僅僅是一位婉約派女詞人嗎?不完全是,縱觀李清照的一生,她其實是一位勇敢的女中豪傑,也是一位懂生活美學的美學家。為什麼這樣說呢!明代文學大家楊慎曾經稱讚李清照的詞,他說:「宋人中填詞,李易安亦稱冠絕」中國歷史上,女方敢於提出休夫的,李清照是第一人。
  • 邯鄲才女申霏霏單曲《李清照》首發 亞洲愛樂樂團伴奏
    河北新聞網訊(記者張思思)「倚門回首,把青梅嗅,當時正年幼;綠肥紅瘦,海棠依舊,心事誰猜透……」,由內地著名青年作家張一一填詞、新銳音樂人曹翀宇譜曲、亞洲愛樂樂團音樂家樂器伴奏、河北邯鄲籍軍藝才女申霏霏演唱的新國風歌曲《李清照
  • 一代才女李清照與趙明誠的感情為什麼一步一步走向破裂,有詩為證
    穿透歷史的迷霧,900年前,才女李清照的愛情故事讓人津津樂道,她與趙明誠的悽慘婚姻更讓人唏噓不已。李清照是兩宋之交、動蕩朝代中的女詞人,號易安居士,她是中國罕見的才女,擅長詩詞書畫,婉約大家,她的很多詞流傳千古,被稱為「詞家一大宗」,一代才女希望自己有夢想的愛情、有趣的婚姻,一開始他們做到了。
  • 一代才女李清照到底是美麗動人呢還是醜呢?
    今天來說說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是國色天香呢,還是容貌秀麗,還是一般般呢?當我們讀李清照的詩詞時,無不驚訝於她的絕代才華,會情不自禁想像出一個美麗的女子。當我們讀李清照的詩詞時,即使隔了上千年,仍能感覺到她的一顰一笑,她的喜怒哀樂。
  • 從花季少女到一代詞宗,才女李清照的坎坷一生
    李清照出生於一個愛好的士大夫家庭,早年生活非常的優越,因為自幼生活在這文學氛圍十分濃厚的家庭裡早就耳濡目染,建中靖國元年,當時正值青春年華的她嫁給了時年21歲的學生趙明誠,兩人門當戶對,志趣相投,平時以詩書為樂,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納蘭詞名句中講到「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正是出自於李清照的《金石錄後序》中。
  • 一剪梅讀後感,一代才女李清照的相思之苦
    近日讀了李清照的紅藕香殘玉簟秋感悟頗深!不知才女清照枉為讀書人,柔水如光李清照,有情有義李清照,惜不是同代人!李清照寫的這首詩,讓人又可憐又心痛。 現代社會中,哪還會有如此痴情之人。
  • 一代才女李清照:49歲改嫁卻慘遭家暴,3步搞垮渣男,夠狠夠聰明
    李清照是我國宋代著名的女詞人,也是婉約詞派的代表人,被尊為婉約派的一代「詞宗」。她相貌美麗,才華卓絕,素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在李清照生病的時候更是無微不至地照顧,孤苦無助的李清照就這樣輕信了張汝舟。
  • 千古第一次才女-李清照的愛情
    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還是一代絕色佳人。這就是所謂的一見鍾情吧,恰好趙明誠也對這位才女有所耳聞而其公公趙挺之卻一路升遷,六月除尚書右丞,八月除尚書左丞,李清照難免會遭人詬病。後夫妻二人四處奔波,居無定所 。
  • 千古第一才女,酒色財氣佔全,李清照這一生,可謂是豪放不羈
    古往今來,能擔得起才女的人沒有幾個。不是缺少智慧和膽色,就是缺少才氣與氣魄。更不要說詩詞文壇上的此起彼伏之下,能夠奪得一個至尊的地位了。可是偏偏這位特立獨行,藝高肚大的李清照,因為創作詞句的功底非凡,且又對書畫古玩都有研究,被世人譽為「千古第一才女」。
  • 一代詞宗,李清照,傳奇的書香才女
    這首詩的作者便是我們今天要分享的女主人公,被世人譽為婉約派詞的一代詞宗:李清照。李清照可謂是古代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葩,用僅僅留存的七十多首詞就可以與李白、杜甫這樣的大家相媲美,在那樣一個被男性主導的封建社會裡,李清照可謂是光彩奪目,靚麗照人。每當我們遠在他鄉想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時候,總能想起她詩作中各種唯美又哀傷的句子。
  • 中國古代「四大才女」,李清照為何不是第一?
    其實不然,中國古代不僅有著名的「四大美女」,更有「四大才女」。在封建時期,文人墨客眾多,但是出彩的女性很少,因為沒有機會。但是「四大才女」卻是非常特別的存在。這四位女性分別是誰,你知道嗎?李清照、蔡文姬、卓文君、上官婉兒,都是很有影響的女性,要知道,她們之所以能夠為人們所記住,不僅僅是因為她們的才華和能力,其性格也是非常關鍵的部分。關於「四大才女」的人選和順序,其實一直存在爭議。
  • 一代詞宗 李清照
    她是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她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她是書香才女,又有喜憂參半。國難當頭,她顛沛流離,夕陽歲月中,她最終成就了中國歷史上的一代詞宗!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學氛圍十分濃厚的家庭裡,耳濡目染,家學薰陶,加之聰慧穎悟,才華過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王灼《碧雞漫志》),曾受到當時的文壇名家、蘇軾的大弟子晁補之(字無咎)的大力稱讚。朱弁《風月堂詩話》卷上說,李清照「善屬文,於詩尤工,晁無咎多對士大夫稱之」。《說郛》第四十六卷引《瑞桂堂暇錄》稱她「才高學博,近代鮮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