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9期文化產業評論
櫻花水杯、櫻花蛋糕、櫻花限定銀行卡……不知何時起,櫻花不止鮮活於枝頭,開始成為品牌營銷的一大IP,春日的櫻花限定產品層出不窮,似乎四月份應該更名為「櫻花月」。櫻花的營銷何時開始?為何能引發高銷量?
作者| 胡錦雲
編輯| 張一揚
來源| 文化產業評論
正文共計4130字 | 預計閱讀時間11分鐘
櫻花的魅力,早已不止於其盛開的短暫花期,在「走花路」這條路上,它遠比你想像得更遠!關於櫻花營銷,你知道幾分?
春日限定,「櫻」你而來
春天帶著花香來到,櫻花用粉紅泡泡悄悄佔據你的心房,在美麗力量的號召下,各大商家紛紛推出櫻花季限定款。這浪漫的櫻花攻勢,你中招了嗎?
2019年2月末,星巴克在中國門店發售了櫻花主題系列杯,其中的雙層櫻花貓爪玻璃杯引發搶購狂潮,每天上線1000個都是「秒光」,官方售價為199元的杯子被黃牛炒至上千元。也似乎是從這時起,櫻花這一元素在營銷之下顯得如此耀眼。2020年,櫻花季營銷力度繼續加碼,越來越多的商家入局櫻花「名利場」。
點擊播放 GIF 0.2M
興許是受去年櫻花貓爪杯成功之勢的影響,今年星巴克在推出春日櫻花系列限定甜品的同時,也繼續沿用了「貓元素」來做櫻花周邊,推出了「櫻花季全新星杯」,但目前還未見如去年般的消費狂潮。
除去星巴克,其他企業也試圖用櫻花分一杯羹。近日捲入財務造假風波的咖啡界後起之秀瑞幸推出「春日櫻花季」系列甜品;可口可樂推出櫻花限量版、RIO推出微醺櫻花風味限定新品。
快餐業三巨頭——肯德基、必勝客、麥當勞都在櫻花上做了相應的文章。肯德基的春日限定中,其口袋炸雞店小程序以櫻花為背景,並包含口袋櫻花樹、雲賞櫻兩個與櫻花相結合的互動場景,儘管沒有做出相應的櫻花產品,但不曾放棄櫻花的熱度;與肯德基相似,必勝客與劍網三合作,全國上線「宅客江湖」主題套餐,其宣傳物料就與櫻花元素緊密結合。最新一期的「尖叫一二三」推送中也以櫻花為主要背景板;麥當勞沿襲以往的櫻花甜品路線,上線了櫻花小紅莓系列,包括華夫筒、麥旋風、新地等。
零食領域,眾多商家更是不斷推出櫻花季限定系列產品。如樂事的「櫻花粉荔枝氣泡水味薯片」、德芙的「櫻花味奇思妙感禮盒」、百草味的「櫻花季零食組合」、良品鋪子的「櫻花季限定麻薯」、奧利奧的「春季限定人氣櫻花粉禮盒休閒餅乾」、蒙牛的「櫻花白桃味乳酸菌飲品」等。
儘管誰也沒嘗過櫻花的滋味,但這並不妨礙商家在櫻花口味上施展才華。
當然,遠不止這些玩法,櫻花還能與產品結合成為盲盒。如Tokidoki櫻花獨角獸系列盲盒、阿狸櫻花上上籤系列盲盒、味可滋櫻花限量盲盒等。不難看出,在「櫻花經濟」的刺激下,櫻花已經成為了一種商家愛不釋手的商業符號,其背後隱藏的價值正在一點一點地被挖掘。
攻佔少女心的不止有吃食,美妝業文章也不少。如資生堂的櫻花系列、MAC的春季限定櫻力覺醒系列、祖瑪瓏櫻花限定香水、倩碧單色腮紅日本櫻花限定、CPB櫻花粉色變色唇膏等。
國民產品美加淨甚至與晨光文具玩起了跨界,推出了櫻花物語限定禮盒。虛擬偶像初音未來也有了櫻花限定Q版可愛手辦。
此外,櫻花也是潮牌的寵兒。如蔻馳的櫻花粉色斜挎單肩包、LV櫻花限量小包、迪奧的櫻花主題時裝秀、GUCCI櫻花酒神包、DW櫻花季限定禮盒等。這些大牌的櫻花限定產品,幾乎一上線就售罄。櫻花的誘惑,在勾住女孩目光的同時,也勾住了她們的錢包。
除了這些常規的櫻花產品,與櫻花相關的活動更是不少。如上海櫻花節漢服遊園會、上海合生匯地下二層的CITY MART打造了「櫻花大道」主題街區、便利蜂打造了6家櫻花主題門店、武漢大學的櫻花季音樂節、紅山體育櫻花動漫音樂節、碧桂園甚至舉辦了櫻花主題展。
經過漫長的冬日陰雨,申城在初春之際終迎來了連日的寶貴晴天。大地回春,萬物復甦,遊走在室外都能聞到一股植被的清香,這就是春天的氣息。而這些天申城的櫻花季可千萬不能錯過,踏青出遊,滿眼粉色,讓人陶醉。本周末前後市民還將看到早櫻的「櫻吹雪」景觀。
△2019年上海櫻花節
此外,遊戲領域也能見到不少櫻花元素。《陰陽師》開啟了櫻花奇譚活動,將花瓣飄落之處作為遊戲故事的線索地。近日爆火的遊戲《動物森友會》也藉助櫻花季限定收穫了一大波少女粉。這些事物無不揭示著櫻花經濟的繁榮,在這繁榮之下,我們也需深思。
從上述情況來看,櫻花早已「不單純」,已經悄悄地變成了一種文化符號。據不完全統計,花卉的品種有45萬種,其中我國就佔3萬種,但為什麼獨獨是櫻花成為了這樣一種流行的文化符號?
進擊的櫻花
櫻花的走紅看似偶然,卻是歷史機遇與切實努力堆疊在一起的必然結果。
1.櫻花風潮
提到櫻花,必然不能不提日本。儘管櫻花誕生於中國,卻是日本為其揚名。
在日本文化中,櫻花是日本精神的象徵,日本諺語有言:「花則櫻花,人則武士」。
現代的觀賞性櫻花品種是在日本培育出來的,圍繞賞櫻,日本人創造了花節、花會、花宴、花舞等活動,日本政府甚至還在上個世紀發起了「櫻花外交」,讓櫻花的腳步逐漸跨越山河。日本的文學家、漫畫家對櫻花的喜愛也不逞多讓,他們用自己的筆觸讓櫻花香飄萬裡。谷崎潤一郎曾在《細雪》說過:「櫻花若不是京都的,看了也和沒看一樣。」
此外,日本作為一個動漫強國,其影視作品中櫻花也是隨處可見。《魔卡少女小櫻》《櫻桃小丸子》《蠟筆小新》等都有相關的賞櫻場景。不過最為著名的恐怕還是《秒速五釐米》中的那句:「吶,你知道嗎?聽說櫻花飄落的速度是秒速五釐米哦。」不極言櫻花之美,卻有一份獨特的美感。
在日本幾乎全民「自來水」的情況下,櫻花不僅成為日本的文化符號,也慢慢地成為了一種全球範圍內極具辨識性的花。
有關數據顯示,自1994年有櫻花盛開的記錄以來,日本經濟增長率最高的時期都是櫻花綻放之時,而今年受疫情影響,這一現象將難以存續。
至於中國,中國尚未確定國花,在曾經的國花評選中,牡丹雖曾大勢所望,卻依然還沒能有名分。就牡丹而言,或許許多人囿於周敦頤的那句:「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先入為主就將其視為品格不高的代表,更不用說有多少有影響力的文人、學者為其打call。此外,無論是牡丹還是玫瑰,在大眾心裡恐怕都與豔或俗扯上關係,而櫻花卻在經年累月的宣傳中鞏固了其高格調的品性。
當櫻花成為日本民族的標誌,在全民族的努力下,就具備了飛向世界的翅膀。目前,全球20多個國家都設立了「櫻花節」,這必是獨一份的殊榮。
近些年,去武漢大學賞櫻儼然成為了一個心照不宣的儀式。提及櫻花,越來越多人會聯想到武漢的櫻花,中國的櫻花文化認同感也在被悄然建構了起來。在營銷力度的加持下,人們似乎有了一種認知—「沒有一張與櫻花的合照,不能算是觀賞過春天」。在賞櫻高峰期,武漢大學的日均遊客超過十萬,整個花期賞櫻人數超過百萬。我們不禁疑問,為什麼櫻花如此熱門?
2.顏值即正義
櫻花營銷的一個重點就是顏值,在這個「顏值即正義」的年代,顏值帶動生產力的發展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
從「口紅一哥」李佳琦的傲人戰績便可窺見一二。2020年3月5日0點,超過2000萬人在線等待李佳琦直播間裡與完美日記聯名的「never小狗眼影盤」,10秒鐘16萬份便已售罄。看似是美妝引發的搶購,在這背後,更多人直言:是為了never的顏值。
人類首先是視覺動物,而想要製造驚嘆時刻最直接的方法便是顏值。在「她經濟」盛行的年代,能製造出讓女性尖叫的產品就算成功了一大半,櫻花自帶清新脫俗、高雅不凡的濾鏡,與少女的定位極為吻合,也讓商家瞄準了商機。
近段時間,有關櫻花的微博熱搜屢見不鮮。如:櫻花爆漿泡芙、櫻花拿鐵、櫻花動漫、櫻花寫真等。
網際網路如此普及的今天,人們的生活幾乎都離不開社交媒體,這也為顏值經濟提供了一個優良載體。在越來越多人依賴朋友圈、微博、QQ、抖音、快手、ins等社交平臺時,也讓我們對美的追求變得具象化。而當周圍人都對櫻花產品紛紛叫好、期待滿滿時,受到影響,你也會成為其中之一。
其實,櫻花的花色有許多種,只不過最引人注目的是粉色的櫻花。漫天遍野的粉色櫻花為人們構造的不只是美妙的童話世界即視感,更承載著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
在疫情嚴重的時候,櫻花悄然開放的消息不脛而走。武大校園開放的櫻花再次成為焦點。
櫻花的花開象徵著新生和希望,與疫情的慘狀相比,更顯堅強。櫻花的粉,既不過分明豔,也不過分黯淡,天然地帶有一份治癒感,直擊少女的芳心。在此背景下,櫻花成為一個銷售熱點也就不足為奇。
△武漢大學櫻花
來源:央視新聞
3.飢餓遊戲
櫻花之美,不僅在於其盛開時雲蒸霞蔚的盛況,更因其轉瞬即逝的悽美零落之感。眾所周知,櫻花的花期非常短,大約只有4至10天,這也令人倍感珍惜。
在櫻花季營銷時,有一個詞也十分惹眼——「限定」。拿去年的現象級營銷案例——星巴克櫻花貓爪杯來說,星巴克採取限量發售的行銷線路,這樣的飢餓營銷似乎屢試不爽。正如陳奕迅所唱:「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所有的「限定」、「限量」正是瞄準了消費者這一心理進行產品塑造。
點擊播放 GIF 1.7M
飢餓營銷常被視為是對稀缺效應和心理抗拒理論的應用,當消費者購買某種商品的自由和能力受到限制,就會竭力打破這一束縛。也許正如秦牛正威說的那樣:「她真美,所以惋惜」。當易逝的櫻花與限定捆綁,更容易刺激消費者的消費衝動。
飢餓營銷在利用稀缺效應和心理抗拒理論之外,更熟諳消費者的從眾心理。櫻花盛開的季節,推出與時節相應的產品會更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慾。
當櫻花逐漸風行,人們會不自覺地尋求與之相關的記憶點,一方面是滿足社交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傳播學中常見的「群體壓力」。人與人之間不是一座孤島,需要交流與認同。人們在購買櫻花限定品的同時,也是在購買一種特定文化認同感。加上商家推出限時、限量、配貨等常見手段,櫻花限定品熱銷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在櫻花季營銷層出不窮之時,我們也要展望未來。櫻花季營銷目前緊扣季節熱點,那我們是否能期盼一個大型櫻花購物節的出現?
留言話題互動
你對櫻花系列商品怎麼看?
歡迎在留言區發表您的看法
主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