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由於準入和專家審查門檻太低,行業不規範,利益滲透等多種因素,公信力越來越低,甚至被老百姓稱為&34;,鬧出的笑話也層出不窮。
一檔《鑑寶》節目中,齊白石孫女齊慧娟拿著爺爺的畫來鑑定,被三位鑑寶專家鑑定為贗品。齊慧娟非常懊惱,要求專家重新鑑定,仔細鑑定。&34;。鑑寶專家非常肯定,並很不耐煩。但得知是齊白石孫女後滿臉尷尬,表示看走眼了,重新鑑定齊白石真跡無疑,最少值3億。
著名節目主持人王剛在主持《天下鑑寶》節目中,根據節目規則,當場砸碎了河北藏家付常勇價值兩個億經專家鑑定為&34;的文物&34;。後付常勇拿著瓷器碎片找多位相關專家鑑定,一致結果為明代真品。無獨有偶,一位藏友也拿著被砸的&34;碎片找權威機構重新鑑定,並帶回了&34;證書。無節操的摧毀文物行為,導致了節目停播。
與之相反的,2012年北京一場拍賣會上,以2.2億元成交的&34;,江蘇玉匠趙師傅公開承認該文物系自己偽造,並出示了製作流程照片。但當記者追問當年著名鑑寶人周南泉為何要將假文物鑑定為真品時,周南泉當場否認,並堅持稱真品沒錯。
地方電視臺如此,央視的《鑑寶》節目也陷入了信任危機之中。2009年初,一副吳作人的《牧牛圖》被專家鑑定為真跡,估價25萬元,但吳作人妻子書畫家蕭淑芳等人均指出該畫系贗品。2009年10月,央視&34;節目悄然停播。
還有5位&34;的專家為假&34;開具真品證書,幫助商人騙取了銀行貸款7億元。鑑寶專家劉巖故意把真跡說成贗品,17萬元從藏家手中騙取乾隆真跡《嵩陽漢柏圖》,轉手賣出8,700萬元。
烏煙瘴氣的鑑寶活動, 讓文物行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一句看&34;使贗品大行其道,真跡難以得到承認,&34;,毀掉了文物工作者幾十年來建立的群體信譽,也在社會上產生了不良影響。一如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博鰲論壇所言:&34;全真教&34;
對此,北京政協專門推出了《地下文物保護與對策研究》,指出:電視鑑寶節目無權對出土文物進行估價和鑑定,其出具的證明不具有效性,只有文物鑑定委員會才有資格鑑定歷史文物年限和價值……
鑑寶節目,最早起源於英國BBC的《古董巡迴秀》,人氣極高,節目版權賣到了世界各地。美國1997年也製作了一檔同名鑑寶節目,收視率一直爆棚在數千萬人上。但這兩個國家的《古董巡迴秀》播出幾十年來,很少惹上麻煩,最主要原因,行業規範。
他們的做法是邀請各大拍賣行專家對每一件藏品歷史典故,文物知識,風土人情,問世經過進行詳細講解,重文化而不重價格。但凡給出價格,一定是市場價格,並敢於負責回購。譬如2005年,一位美國大叔在英國跳蚤市場淘了一組中國的犀角杯,專家大加讚賞,並指出為中國古代宮廷皇室所用,價值100萬美金。
大叔當時被驚呆了,他在這淘這組犀角杯時,只用了很少一點錢。於是略帶質疑的問:&34;主持人表示,如果你願意出手,現在就可以拿到100萬美金,隨後雙方當場進行了交易。
這在中國鑑寶節目中是不可想像的,為你開出幾千萬幾億估價,但要讓專家買,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也造成了一些文物&34;現狀。
作者論鑑@今日頭條文化領域創作者
文章只代表個人觀點,僅供交流參考。(配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