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會》:小故事大道理(組圖)

2021-01-11 搜狐網
    《故事會》:小故事大道理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11-16 10:10:50 ·來源:新京報

  《故事會》主編講述自己不斷走出認識誤區的經歷,披露辦刊經驗

  多年來,何承偉秉承著「故事要講做人的基本道理」這一理念,通過故事這一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表達對真善美的籲求。這使得《故事會》中的作品不僅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而且有著一種樸素的價值標杆,它潛移默化地感染著讀者。在改革開放近30年時間裡長盛不衰。《故事會》發展的過程,同時也是何承偉不斷走出認識誤區的過程。

  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中,它真正貼近了讀者,正如何承偉所期待的那樣,只領先讀者半步。正因為編者與讀者之間這種適當的距離,《故事會》擁有了數量驚人的讀者。  從《革命故事會》到《故事會》

  1974年年初,何承偉的父親病逝,組織為了照顧他,把他從農村調回上海,「分配」進正準備復刊的《故事會》編輯部。

  此時,刊物的名稱叫做《革命故事會》。由於沒有選擇職業的自由,何承偉就這樣走進了這個雜誌社,由此結下了三十多年的不解之緣。

  在何承偉的心目中,每個人都是聽故事長大的,但是把故事作為自己的終身職業則另當別論。他一點準備也沒有,加上他面對的作品,感覺與他記憶中小時候的故事是兩回事,所以覺得很苦惱。但是,工作賣力是他這一代人的本性,一年以後,他就成了《革命故事會》編輯部主任。

  到1978年的時候,何承偉提出,把刊名中的「革命」兩個字去掉,沿用原來的刊名《故事會》。當時實事求是之風正在逐漸恢復,何承偉的提議得到了大家認同。但是,這時何承偉的心還沒有完全定下來,他不知道雜誌會不會有前景。他看了很多理論上的書,還到北師大一個民俗學家那裡學習了一段時間,「我終於發現了一個秘密,故事是與人類的寓言聯繫在一起的,只要人會講話,故事就會存在。領悟這一點之後,我才真正把心安下來了。我很被動接近了故事,又很理性地愛上了故事。」何承偉說。

  組稿組出個電影來

  何承偉認為,民間流傳的故事,絕對不是一個人創作的,肯定是很多人加工傳過來傳過去的,只有這樣的故事,才能在民間擁有頑強的生命力。在何承偉的經歷中,電影《兒子孫子和種子》就是這樣的結果。

  粉碎「四人幫」以後,何承偉與另一名編輯從上海市區來到郊區的金山松隱鎮一家簡陋的小旅館,約請了幾位當地的故事作者來講生活中自己遇見和聽到的小故事,在這幾天裡,編輯和作者吃住都在一起,講得最多的是正在開展的計劃生育方面的題材。

  兩位編輯聽了之後,認為農村的計劃生育是一個很好的現實題材,便建議故事作者胡林森、吳仲川等回去後將這些大家講的素材寫成小故事。幾天之後,上海電影製片廠的編輯胡華來到金山,聽了這些故事同樣很感興趣,就建議將這些小故事改寫成一個電影劇本。後來,胡林森和吳仲川拿出了劇本。何承偉經過仔細推敲,還對劇本的故事結構和劇中精彩故事的細節,提了不少的修改意見。並建議他們先寫一個中篇故事,到家鄉去講一講,聽聽群眾的意見,再回過頭來改劇本。

  兩人根據何承偉的建議,將電影劇本改成了一個8萬字左右的中篇故事,回到鄉下去一講,立即得到了聽眾的喜愛。回到電影製片廠後,胡林森和吳仲川根據群眾對故事的意見,結合何承偉提出的意見,對電影劇本進行了修改。由於有了故事的基礎,修改起來得心應手,劇本很快通過並拍成了電影《兒子孫子和種子》,風行一時。

  「三分鐘典藏故事」引領出版風尚

  在何承偉看來,作為一個故事編輯,就是要站在讀者的角度,去選擇好的東西,把它挖出來以後,再進行提升,然後獻給讀者。這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他發現,很多專家、學者在做報告,講述一個理論觀點講不清楚的時候,會引用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決不是這個專家、學者自己創造的,他肯定也是聽來的,或者是從大量的閱讀中找到的。為什麼把他排除在外呢?後來,他在《故事會》上設置了一個欄目,叫做「三分鐘典藏故事」,這個欄目曾經刊登過這樣一個故事:臨街的陽臺,站著一位妙齡女郎,引得路人禁不住抬頭看上兩眼。

  一位紳士途經此處,他被女郎的美貌深深吸引,便與她搭訕,向她表示愛慕之情。

  女郎高傲地說:「如果你真的愛我,請在陽臺底下呆上100天,我自會下樓來見你。」紳士二話不說,就地坐了下來。

  過了一天又一天,99天過去了,再有一天就要到期,女郎輕挑門帘,偷窺這位三個多月裡都坐在那裡的紳士。

  女郎正在為之心動,突然,她驚呆了:只見那個「忠誠的騎士」緩緩地直起身,夾起椅子,若無其事地走了。

  女郎頓時暈倒……

  99天!紳士欠缺的不是耐心,他恰如其分地表達了自己的深情,又恰如其分地保留了自己的尊嚴。

  「三分鐘典藏故事」的欄目出現之後,《故事會》的發行量馬上上去了很多。後來,很多飛機場出現了《小故事大道理》、《老故事新道理》這樣的書,「其實,真正的版權是屬於我的。」

  《故事會》成功的秘密

  有一位學者考察《故事會》後,認為《故事會》成功的秘密在於「眼睛向下,情緒向上」,何承偉認為,他把創造《故事會》神話的秘密揭示出來了,文學創作不能都希望讀者來理解,而不用文學作品感動讀者。「我們走的就是這條道路。我們發表每一個故事,首先考慮的是,怎樣用我們的作品來感動讀者。」在長期主編《故事會》的過程中,何承偉領悟到,「今天信息發達,資訊豐富,其實是呼喚編輯,需要編輯的時代。需要編輯去幫讀者整理,把最好的東西給他。因為信息太多、太雜、太濫了,讀者需要一個有眼光的人幫他整理。這也是我們以後發展和努力的方向之一。」採寫:本報記者張弘

  人物名片

  何承偉:1950年11月生,浙江上虞人,編審,1968年參加工作,1974年進上海文藝出版社,不久即負責《故事會》雜誌業務工作,1978年任民間文學編輯室主任,1985年任上海文藝出版社副總編、副社長,1997年任上海文藝出版社總編輯,1999年任上海文藝出版社社長,現任上海文藝出版社總社(集團)副社長,兼《故事會》、《秀》、《旅遊天地》雜誌社主編,中國期刊協會副會長。曾主編《五角叢書》等。

  雜誌檔案

  《故事會》:1963年7月創刊,1966年5月停刊,此時《故事會》作為不定期叢刊共出版了24輯。

  1974年3月,《故事會》復刊,更名為《革命故事會》。1974年3月至1978年11月,《革命故事會》共出版39期。自1979年1月,《故事會》雙月刊出版,何承偉任主編。1979年底,《故事會》編輯部正式成立。自1984年1月,《故事會》由雙月刊改為月刊。

  自2004年1月,《故事會》由月刊改為半月刊。

  〖 返回頂端 〗 〖 關閉本頁 〗

相關焦點

  • 「小故事 大道理——走進寓言故事」
    最近,廣州市越秀區鐵一小學三年(10)中隊的隊員們在線上學習了《守株待兔》《陶罐和鐵罐》《鹿角與鹿腿》《池子與河流》四篇寓言課文後,在輔導員謝老師的帶領下開展了「小故事 大道理——走進寓言故事」主題閱讀活動,以活動促閱讀,以閱讀促活動,增強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學習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相結合的讀書方法,體驗讀書的樂趣。
  • 小故事大道理好句子
    【篇一:小故事大道理好句子】 通過這些《小故事大道理》語錄可以了解《小故事大道理》的特色。如果您也有喜歡的《小故事大道理》名句,歡迎出來與我們共享。 一位老和尚,他身邊聚攏著一幫虔誠的弟子。這一天,他囑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擔柴回來。弟子們匆匆行至離山不遠的河邊,人人目瞪口呆。只見洪水從山上奔瀉而下,無論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無功而返,弟子們都有些垂頭喪氣。
  • 小故事大道理 如何給孩子說故事更有益
    小故事大道理 如何給孩子說故事更有益 寶寶喜歡聽媽媽講故事,還在媽媽腹中時,很多寶寶就已經習慣了聽媽媽講故事,媽媽們也一個個都是故事高手。給寶寶講什麼樣子的故事,通過故事寶寶們又能學到什麼樣的道理?媽媽們是否有想過,不同的故事內容會對寶寶們產生怎樣的幫助呢?
  • 讀《小故事大道理》有感
    前幾天剛給自己買了一本《小故事大道理》,裡面有近五百則小故事,每一個都短小精煉,情節比較簡單,很容易讀懂,但是故事內容卻很經典,充滿智慧,也很有趣,最重要的是它告訴我很多道理,讓我受益匪淺,所以我非常喜歡這本書,其中有一個小故事它是這樣講的: 一頭老駱駝在垂暮之年又一次穿越了號稱《
  • 「五個經典勵志小故事」小故事蘊含大道理,受益匪淺!
    一天長頸鹿和幾隻袋鼠們在閒聊,「你們看,這些人會不會再繼續加高你們的籠子?長頸鹿問。「很難說。袋鼠說∶「如果他們再繼續忘記關門的話!【小故事大道理】:事有「本末、「輕重、「緩急,關門是本,加高籠子是末,舍本而逐末,當然就不得要領了。2.
  • 小故事講出大道理
    「希望大家不再只當聽眾,而是踴躍走上講臺成為黨課老師,談自己的經歷、故事和認識。」 趙書記開宗明義,要求大家積極互動,讓黨課「活」起來。     第一個開講的,是學院播音系老師袁滌非。她是湖大明星老師,她的禮儀視頻公開課自2011年掛上「愛課程網」,一直在1000多門視頻公開課裡穩居點擊量榜首。「我30年來就做了一件事,就是努力當好一名老師。」
  • 借小故事講大道理
    師:善於自省還不夠,鄒忌還很善於思考,這才有了前面我們說到的「三思」,從比美的小故事中,他悟出了什麼道理?生5:鄒忌從比美時妻子、小妾和客人都沒有說真話這件事中,明白了說真話不容易這個道理,認為國君肯定受到的蒙蔽更多,於是決定委婉地勸諫。師:所以,我們想問題的時候不要僅僅浮於表面,而要多幾次追問。我們還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
  • 用小故事闡述大道理
    用小故事闡述大道理 發布日期:2020-12-09 09:23 瀏覽次數: 字體:[ 大 中 小 ]
  • 【成語故事】佛頭著糞,小故事背後的大道理
    【成語故事】佛頭著糞,小故事背後的大道理 2019-08-22 16: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微故事 (6)小故事,大道理 【漢譯波】艾米爾譯
    微故事 (6)小故事,大道理 【漢譯波】一把堅實的大鎖掛在大門上,一根鐵桿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無法將它撬開。鑰匙來了,他瘦小的身子鑽進鎖孔,只輕輕一轉,大鎖就"啪"地一聲打開了。.鐵桿奇怪地問:"為什麼我費了那麼大力氣也打不開,而你卻輕而易舉地就把它打開了呢?
  •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短篇集錦 小故事大道理
    寓言是一種文學形式,也是一種有趣的故事題材。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小故事大道理的形式。因此,很受人們歡迎。
  • 衡南縣:家風小故事講述廉潔大道理
    來自全縣的20名選手通過一個個家風小故事講述了廉潔大道理,給現場觀眾呈獻了一堂廉潔家風盛宴。比賽現場選手們圍繞主題,結合PPT和背景音樂,從古人好家風到身邊好家風的故事,從家風家訓傳承到自我踐行,通過自身實際或身邊典型,分享了來自不同行業講廉潔、樹廉潔、見廉潔的好故事、好家庭。
  • 小故事大道理!他們的食安故事脫穎而出→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我筆書我心在過去的一個月裡大家看到許多關於「食品安全」的故事都是來自集美區「舌尖集美、百家食安」他們用手中的筆講述了自身與食品安全的故事,為集美區食品安全建言獻策。評委說廈門日報專副刊中心原編輯,《廈門文學》特約編輯,民盟廈門市文化委副主任黃靜芬表示:寫作的時候,首先要注重細節,生動傳神的細節描寫是文章富有感染力的一個重要特點;其次,文章要有層次感,層次要清晰;要有鏡頭感,細節如在眼前;同時,要講究語言的詩意之美,寫景如在眼前,寫情沁人心脾;最後要不忘自我,不忘自然與社會,記住「一粒沙裡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這句話,賦予「小」
  • 小故事大道理:陷入困境中章魚的故事,孩子若害羞不自信,收藏吧
    這是一個關於膽小、害羞又不自信的章魚如何變成一個懂得感恩、勇敢及交朋友的新人的小故事。願能給你帶來啟發,你會喜歡的。從前有一隻害羞而安靜的章魚。他幾乎總是一個人到處走,因為儘管他想有很多朋友,但他太過害羞了。
  • 動漫《料理鼠王》,小故事大道理,小的老鼠大夢想!
    故事開始,是介紹一下故事的線索,一個老鼠為什麼會喜歡做菜?有時候人就需要某種東西指引,就好比指引小老鼠的就是一個巴黎鼎鼎有名的廚神,廚神寫了一本書《人人皆可料理》深深地感動了小老鼠,當然,一部電影總要有一個反派,反派就是一個美食評論家,他叫科博,他公開反對廚神的人人皆可料理的信念,故事就這麼開始了。
  • 與莊子有關的6個小故事,看似小事,卻蘊含大道理!
    關於莊子的6個小故事,其中蘊含著大道理!莊子是戰國時期的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因他功績卓越,所以他的事跡被世人廣泛流傳。其中有6個關於莊子的小故事,而且都蘊含著大道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很多人喜歡名利,而有些大智慧者寧遠放棄名利,追求更實質性的東西,比如健康。四、視權力如腐鼠莊子有位好朋友叫惠子,在梁國做宰相。有一次莊子去拜訪惠子,惠子很慌恐。
  • 江西萍鄉:大道理變成小故事 大宣講變成小課堂
    活動組織了多支宣講「輕騎兵」小分隊深入農村、企業、學校、部隊、社區、集市等地,通過經典誦讀、好人故事匯、現場訪談、互動交流、文藝表演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把大道理變成小故事、大宣講變成小課堂,用樸實的語言和感人的事跡感染著在場的每名觀眾,傳遞著社會正能量和傳統美德,形成了「我推薦、我評議、我爭做、我宣講」身邊好人的濃厚氛圍。
  • 「90後」基層宣講員,用小故事詮釋大道理
    「90後」基層宣講員,用小故事詮釋大道理 2021-01-13 21: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三個小故事,暗藏著一個做人的大道理,一旦悟透了,會受用一輩子
    以下分享三個小故事,這三個小故事,暗藏著一個做人的大道理,一旦悟透了,會受用一輩子。這個做人的大道理就是:做人,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和過去說「再見」!故事一1954年世界盃,巴西足球隊被認為是最有希望奪冠的球隊,其陣容之強大,沒有對手可以媲美。
  • 小故事,大道理
    情緒低落的時候就來看些正能量的小故事,給自己補充正能量,這些正能量的小故事蘊含著人生的道理,非常的具有哲理性。下面我們一起來瞧瞧團隊勵志正能量小故事吧! 追逐夢想的路上,華麗地跌倒,總勝過無謂的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