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解答丨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1.0與2.0的區別!

2020-12-02 騰訊網

工程1.0與2.0的關鍵區別是什麼?

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提升工程1.0(以下簡稱「工程1.0「)的實施周期是從2014年至2017年;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簡稱」工程2.0「)的實施周期是2019年至2022年。為什麼在工程1.0之後,啟動工程2.0呢?難道僅僅是因為技術又向前發展了嗎?當然不是。

如果以考駕照來類比,工程1.0類似於科目2,考核的是行車的場地專項技能(如側方停車等);而2.0類似於科目3,考核的是在真實道路上行駛的能力(如靠邊停車等)。簡單地講,工程1.0主要是關注「教師在個人信息技術應用技能的提高」,而2.0關注的是「如何在教育教學實境有效應用信息技術」的問題,最終要看是否能將技術學以致用,並在學生學習和學校發展方面有所貢獻(如圖1所示)。

圖1 工程1.0與工程2.0的區別示意圖

因此,工程2.0的幾個重要原則都是和「學以致用」這一目的密切相關。

1.以校為本:強調整校推進,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必須是為了解決本校教育教學問題服務,並在本校的教研活動中依序開展;

2.基於課堂:強調教師的學習場所、學習方式、學習內容都是圍繞課堂內外開展,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活動應用技術、發展能力;

3.應用驅動:強調教師以真實的教學任務為驅動,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學習相關知識與技術,並開展實踐;

4.精準測評:強調體現精準性的校本應用考核,並且考核的指向一定是「能力」,重點通過微能力測評來實現面向教師個體和面向學校的校本應用考核。

就主要的核心線索而言,能力提升工程1.0與2.0的區別可以用表1來呈現。

表1 工程1.0與工程2.0的核心線索區別

十六、學校管理者團隊培訓的設計要點是怎樣的?

1.培訓對象

學校管理團隊由校長、副校長、科室主任、技術骨幹、學科骨幹等3—5人組成,視學校規模大小、信息化教學環境等實際情況調整結構與人數。偏遠地區小規模學校,校長和負責組織學校校本研修活動的副校長或骨幹教師應參加管理團隊培訓。

2.培訓目標

通過培訓幫助學校管理團隊提高信息素養,提升整校推進提升工程2.0實施能力(學校信息化規劃設計能力、組織實施能力、評價推動能力等),指導研製學校信息化發展規劃、混合式校本研修方案和校本應用考核辦法,為管理團隊領導教師應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創新提供保障。

3.培訓原則

堅持應用導向,圍繞學校信息化建設願景、應用與評估,聚焦整校推進、混合研修、應用考核等關鍵問題實施培訓,所用為所學。

實行任務驅動,以「學校信息化發展規劃、混合式校本研修方案、校本應用考核辦法」三個核心任務為驅動,設計相應培訓課程,開展行動學習,培訓結束時形成符合學校發展實際、具有可操作性、預期能實現的發展規劃、研修計劃與考核辦法,學以致用。

4.培訓內容

培訓內容突出核心能力,分「政策理解力、規劃設計力、教學創新力、總結提升」四個模塊,圍繞提升工程2.0政策理解、整校推進、研修組織、應用考核等主要內容以及三個核心成果的完成進行專題與活動設計。

附:案例

圖1 學校管理團隊培訓方案要點示例

培訓團隊培訓的設計要點是怎樣的?

1.項目定位

培訓團隊培訓是整校推進能力提升工程2.0的重要著力點。要以區縣培訓者團隊為重點,按照「素質好、教學優、懂技術、會應用、善指導」的標準遴選組建。在省級專家團隊的引領下,提升信息技術應用指導和服務能力,逐步打造區縣為主的本土化信息技術應用支持服務團隊。

2.培訓目標

(1)領會能力提升工程2.0文件要求,明確培訓團隊的職責任務和要求,掌握能力提升工程2.0實施的有效路徑與策略。

(2)提升對整校推進和課堂教學應用的指導和評價能力。掌握不同應用環境和信息化教學模式下教師選學、能力點應用和考核的有效策略,明確指導工作重點與評價標準。

(3)理解區域能力提升工程2.0規劃和年度計劃,研製或完善區域校本研修指導方案與區域校本應用考核實施方案,並制定相應的工作計劃。

3.培訓原則

(1)實踐導向。培訓要與區域能力提升工程2.0推進緊密結合,圍繞指導工作任務要求,提升履行職責的素養和能力。

(2)任務驅動。要與本區域能力提升工程2.0管理團隊(項目辦)、省級專家團隊組成工作團隊,共同研製或完善本區域校本研修指導方案、區域校本應用考核實施方案和工作計劃。

(3)成果導向。圍繞指導學校發展規劃、校本研修、應用考核關鍵環節和課堂應用核心任務,發現、遴選、匯聚一批典型案例和優秀課例,為後續引領、指導、評價工作奠定基礎。

4.培訓內容

培訓團隊培訓著眼工作任務要求,明確「為什麼幹、幹什麼、怎麼幹、按什麼標準幹」。圍繞整校推進指導和學科應用指導核心任務,按照「理念提升、能力提升、經驗借鑑、成果產出」四個核心模塊設計系列培訓課程。

附案例:

圖2 培訓團隊培訓方案要點示例

如何判斷學校現有的信息化環境?

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校本應用考核指南》中,提供的30個微能力點,成為各地開展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測評的重要依據。

這30個微能力點是以「多媒體教學環境」、「混合學習環境」、「智慧學習環境」為三類分列的,那麼學校在選擇微能力點時,如何判斷自己學校所處的環境呢?下表應該可以幫助到教師們。

表2 不同信息化環境對應的關鍵軟、硬體特徵

如何與信息化教學模式相匹配來選擇能力點?

為了幫助各個學校選擇自己適合的能力點,這裡提供幾種信息化教學模式,並為這些模式配置了相應的能力點範疇,供各個學校使用。

1.優化教學模式是借用了巴班斯基的最優化理論,在不改變當前學校裡以講授啟發為主的教學模式的前提下,利用信息技術支持具體教學環節的優化,從而達到最令人滿意的效果。適用信息化環境:多媒體教學環境。

2.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顛覆了傳統教學流程,將知識傳遞置於課前,課上時間主要用來更多的「以學定教」,開展互動、點評與分享。這種模式將學習知識的更多主動權交給學生,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發展。適用信息化環境:混合學習環境。

3.項目學習模式是一種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在複雜、真實的生活情景中引導學生自主地進行問題分析與探究,通過製作作品來完成自己知識意義建構的教學模式。項目學習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調來源於真實情景中的任務、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研究性學習、主題探究學習、STEM學習等,都可以歸在這一類。適用信息化環境:混合學習環境、智慧學習環境。

4.數據驅動教學(Data-driven Instruction)依託於網際網路和學習分析技術,是依靠著數據的採集、分析與利用而實施的、更多強調學生學習個性化的新型教學模式。適用信息化環境:智慧學習環境。

5.在線教學模式是師生處於物理分離的狀態下基於網際網路實施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與前面的各種模式有交叉(如:在線也可以開展項目學習),單設這種模式是為了方便有些學校準備將疫情期所產生的成果或教學感悟做進一步的提升。適用信息化環境:混合學習環境、智慧學習環境。

面對以上教學模式,建議可以採用如下的微能力點「套餐」供學校選擇。

表3 不同信息化教學模式對應的能力點建議

二十、混合式校本研修應該如何組織?

依據《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進實施指南》要求,學校在「整校推進」過程中要以提高教師信息技術進行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學法指導和學業評價等能力為目標,通過線上線下混合式校本研修完成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以下按每位教師完成50學時為例)。混合式校本研修組織實施建議如下:

第一:培訓團隊要加強對混合式校本研修的研究,引領指導學校探索線上線下混合研修新模式;

第二:學校管理團隊要基於本校實際情況,針對問題與需求,制定可提升、可檢測、可達成的目標任務及研修計劃;

第三:學校要立足「整體提升」,建立「骨幹引領、教學選學、團隊互助、學校指導」的研修共同體;

第四:學校指導教師選擇能力點時可以按照「學校目標—學校確定微能力點範圍教研組確定微能力點範圍教師選擇能力點」的流程進行(如圖3示例);

圖3 學校指導教師選擇能力點的流程示意

第五:學校可以按照「指導教師選擇能力點提出明確研修與考核要求組織教師線上(25學時)相應能力點課程學習,邊學邊實踐,開展線下(25學時)實戰操練式實踐應用教研活動教師提交能力點成果參加校本考核總結改進計劃」的流程,組織混合式校本研修(見圖1:混合式校本研修流程圖)。其中線下實踐應用25學時,包括提交能力點認證成果、參加學校組織的集體備課、研課磨課、成果展示等活動;

圖4 混合式校本研修流程圖

第六,培訓團隊要引領指導各校混合式校本研修,要突出一校一案、以校為本、立足崗位、邊學邊用、學為所用。市縣要建立實踐應用的激勵機制,展示教師應用能力,學校混合式校本研修的新模式。

學前教育的能力提升工程2.0如何構建課程與能力點測評?

在學前教育中,信息技術的應用與中小學教育中有很大不同,主要體現以如下方面:信息技術支持幼兒園管理、通過微課程構建教研資源、信息技術推進家園共育、雲時代的個人知識管理、應用多媒體開展生動教學、技術支持的幼兒發展評價等等。基於此,建議為幼兒園直接壓縮微能力點範疇,請幼兒園的管理團隊直接在以下能力點中進行進一步選擇,避免信息冗餘。同時,選擇的學習課程應與這些能力點對應。

表3 適合學前教育選用的微能力點

相關焦點

  • 教育部就《教育部關於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
    提升中小學教師隊伍信息素養 全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教育部教師工作司負責人就《教育部關於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答記者問日前,教育部印發《關於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以下簡稱
  • 湘鄉市舉辦信息技術提升工程2.0教學現場觀摩活動
    聚焦智慧課堂推進教育改革湘鄉市舉辦信息技術提升工程2.0教學現場觀摩活動湘潭在線12月17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胡美玲 通訊員 黃富強)12月11日,湘鄉市信息技術提升工程2.0教學現場觀摩暨校園開放日活動在名民實驗學校舉行
  • 南和縣召開2019年信息技術能力提升2.0校本研修項目推進會
    12月31日上午, 2019年國培、省培信息技術能力提升2.0(南和縣)校本研修項目推進會在南和縣教師發展中心會議室舉行。劉振生老師從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學法指導、學業評價等維度解讀了30個微能力點和信息技術應用環境要求,明確了如何進行校本研修。學校每位教師要提交計劃,學校管理團隊督促平時學習,校本教研成果要在校內及教研組共享,從校本團隊探索走向個人內生力量形成。
  • 老師「智教」 學生「慧學」 湘鄉著力推進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
    中國湘鄉網12月13日訊(湘鄉融媒記者:吳明惠)11日,湘鄉市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2.0教學現場觀摩暨校園開放日活動在名民實驗學校舉行。此次活動由湘鄉市教師進修學校主辦,名民實驗學校承辦。460多名老師參加現場教學觀摩交流。
  • 方莊教育集群舉辦「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骨幹教師培訓
    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變革對教師信息素養提出了新要求,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成為新時代高素質教師的核心素養。在信息化2.0時代,如何將信息化教學真實落實到課堂教學、融入進教師發展、服務於學生培養,是當前學校和教師正在面臨的挑戰和始終要去思考的問題。2020年9月21日,方莊教育集群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骨幹教師培訓成功舉行。
  • 玉林市加強教師信息技術應用培訓
    12月4日,為期6天的2020年「國培計劃」玉林市統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項目——(玉州、福綿、玉東、陸川)縣級培訓團隊培訓(第一階段)在南寧開班,來自玉林市四個縣區的240名教育聯盟龍頭校骨幹教師參加培訓。
  • 河南省教育廳關於公布河南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
    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教育局,各有關單位:根據《河南省教育廳關於做好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案例資源徵集工作的通知》(教師[2014]362號)和《河南省教育廳辦公室關於推薦遴選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專家庫成員的通知
  • 教師如何上好信息技術「融合課」
    早在2013年,教育部就啟動實施了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建立了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體系,建設了兩期課程資源。隨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變革對教師信息素養提出了新要求,標準也隨之改變——4月2日,教育部官網發布《關於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提出到2022年,構建以校為本、基於課堂、應用驅動、注重創新、精準測評的教師信息素養發展新機制,並提出了每人5年不少於50學時,其中實踐應用學時不少於50%等具體要求。  這被視作是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新國標」。
  • 助力戰「疫」 湖南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網絡資源免費...
    湖南省中小學教師發展網免費向全省中小學教師開放一批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資源。紅網時刻2月24日訊(記者 蔡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依然是當前的頭等大事。紅網時刻記者今日獲悉,為了更好地確保教師順利開展相關工作,湖南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省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辦)與華東師範大學開放教育學院、湖南教育出版社貝殼網等有關單位和企業緊急磋商,決定在湖南省中小學教師發展網(www.hnteacher.net)免費向全省中小學教師開放一批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資源。
  • ...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順利完成籌建...
    記者從省大數據局獲悉,近日,我省獲批籌建的首個大數據領域國家工程實驗室——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順利完成籌建任務,通過國家發改委授權組織的專家驗收,成為全國首個通過建設驗收的大數據領域國家工程實驗室。
  • 專訪丨為萬物互聯時代布局,阿里雲飛天2.0做了哪些升級?
    何雲飛提到「飛天1.0」和「2.0版本」最大的區別,是飛天1.0擁有大規模數據中心調度能力,但是今天2.0的發展來自於業務更多的需求,更強調面向物聯網時代的分布式計算。「飛天2.0支撐了阿里雲遍布全球的基礎設施,針對億萬個端進行廣泛適配,可覆蓋最後一公裡的計算。
  • 雲計算技術之睿雲1.0系統在京發
    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和廣州市睿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研發的「睿雲1.0系統」昨日在京發布。
  • 機電技術應用和機電一體化的區別在哪裡?
    在申請職業學校時,我們總是會看到機電一體化和機電應用技術這兩個專業,但是很多學生對這兩個專業都不怎麼了解,而且總是很困惑。小編來為您介紹這兩個專業的區別!那麼,機電一體化和機電技術應用之間到底是有什麼區別呢?
  • 等保2.0帶動信息安全需求增加
    行業影響 信息安全需求增加當前我們國家正面臨經濟社會結構調整和轉型,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新的增長動力;而且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網際網路普及率持續提高,信息技術對各行各業的影響也不斷加大,也使得信息網絡承載的個人、企業乃至國家數據越來越多,如果信息系統遭遇安全事件,對社會的影響面也越來越大,重要性帶來的必然是信息系統安全保障的緊迫性。
  • 提升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能力
    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離不開現代科技支撐。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對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推進全省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了系統的安排部署,結合貴州實際緊密,提出的措施切實可行,有很強的針對性。這次全會強調,要堅定不移推進大數據戰略行動,提升運用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能力,將為推進全省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注入強大的科技動能。
  • 星光小學承辦英語學科「2020年徐州市能力提升工程2.0小學骨幹教師...
    12月3日,由徐州市電化教育館、徐州高等師範學校聯合主辦,泉山區教育局電教中心、星光小學承辦了小學英語學科「2020年徐州市能力提升工程2.0小學骨幹教師線下培訓」活動。學生進行展示的時候,李老師用到了希沃投屏,將學生課上生成的思維導圖及時投影在屏幕上,大大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時效性。同時,智慧課堂的搶答功能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熱情,也將課堂氣氛推向了高潮。信息技術支持下的英語課堂,既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提升了學生學習的深度和廣度。課後,李曉君老師給大家分享了教學設計思路。現場聽課教師進行聽課反饋。
  • 廣州市信息工程職業學校——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
    隨著信息化、工業化不斷融合,以機器人技術為代表的智能裝備產業正蓬勃興起,其中的工業機器人在製造生產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他們不知疲倦、日夜不休,解放了生產線上工作人員的雙手,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與此同時,他們還精準高效,提升了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使得生產過程被更靈活地掌控,實現更加智能化的製造。
  • 數字驅動丨招商隨行2.0版本全新啟航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所有人和企業的工作節奏,也為招商局集團的工作協同和數位化技術應用帶來了新的挑戰。因應公司數位化戰略發展需要與新形勢,今年4月,在集團辦公室、集團數位化中心和招商金科的共同努力之下,招商局數位化工作協同平臺——招商隨行1.0上線。
  • 為什麼做作業系統是阿里雲邁入2.0的必選項?
    但最重要的是,視頻中的張建鋒語氣平和地向大家表示,成立12年的阿里雲宣布邁入2.0時代。「今天阿里雲,我覺得是從原來的1.0升級到2.0版本,由簡單狹義的『飛天』雲平臺,變成一個既有很好的雲平臺,再加上上面的數字原生作業系統,共同組成的這麼一個複合型平臺。
  • 海南中心校:信息技術提升工程2.0培訓——「美篇」製作學習(圖)
    為了能夠較好地滿足師生的個性化教學和學習需求,拓寬家校溝通渠道,提升教師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近日,我校由李銀姬老師對全體教師進行了「美篇」製作培訓。培訓中李老師介紹了美篇功能特性用途,以及詳細講解了美篇圖文的製作和美篇影集的製作,每位參加培訓的教師認真聆聽,收益匪淺,收穫了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