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私立美術館陷入"招聘之困"?跨界人才或成"香餑餑"

2020-12-16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上海私立美術館的「人才之困」

  

  餘德耀美術館《雨屋》展覽現場

  當你進入高達11米的埃利亞松「金字塔」裡自拍,或在《雨屋》裡追隨光源,留下剪影,你是否想過,在美術館工作是怎樣的體驗? 若輸入關鍵詞上網搜索,答案可能還是少得可憐——在各色作品和藝術家的光環下,美術館從業者被視為神秘、高冷的群體。不過,隨著機構數量逐年遞增,國際項目接踵而來,公教活動日益細分,美術館的招聘細則逐漸浮出水面。

  「以前美術館招聘大多內部推薦,現在人手不夠,我們常年在招聘網上掛有職位。」上海當代藝術館策展人王慰慰說。

  打開幾家美術館頁面,點擊「加入我們」板塊,可以清楚了解館方的招聘情況。比如,龍美術館開放了近30人的崗位,包括學術出版3人、典藏陳列3人、事業發展3人、平面設計1人、財務行政各2人等;上海外灘美術館正在招一名行政專員,「掛了1個多月」的教育專員前兩天剛「下線」;上海當代藝術館表示,教育專員、策展助理、行政專員、設計師都虛以待位。除正式員工外,幾乎所有美術館都在線上招募3個月以上的實習計劃。

  招聘啟事越來越透明化,似乎給更多求職者帶來機會。但多位美術館從業者都表示「很難招到合適的員工」。

  春節過後的跳槽季,「高逼格」的美術館陷入「招聘之困」?

  

  上海當代藝術館 藝術亭臺 「煙囪個人項目」

  「很多人對策展的誤會太深了。」

  「真是戳心戳肺的選題。」當被告知採訪需求時,王慰慰在微信上「秒回」記者,立刻決定當天下午在美術館三樓的咖啡廳碰面。今年是王慰慰進入上海當代藝術館的第六年,在策劃「+關注」與幾屆「動漫美學雙年展」後,她於去年開始掌舵面向年輕藝術家的「藝術亭臺」,這些實驗性的項目打破「白盒子」的展陳方式,使「亭臺」在業界小有名氣。隨著事務增多,壯大團隊成為美術館的「剛需」。但讓王慰慰意外的是,策展助理、教育專員等核心團隊的基礎職位「一人難求」。

  「大多數人認為,策展的過程,是穿著漂亮的高跟鞋,去藝術家的工作室談想法,之後出來個特別牛逼的方案,最後在開幕式上拿著酒杯慶祝——這是天大的誤會。」王慰慰說出大家的認知誤區。來美術館面試上述職位的人,大多是畢業兩年以內、表示「喜歡藝術」的年輕人;他們不一定有藝術專業背景,其實學廣告、新聞、文學等專業的人選更多;他們不一定知道畫廊、美術館和藝博會的區別,但多數會舉出草間彌生、奈良美智等人的名字;他們通常有看展習慣,「莫奈特展」是提到的高頻詞,那些更敏銳的求職者還會提到更小眾的大同大張個展,並簡單加以評述。

  儘管如此,鮮少有人知道「策展助理」具體做什麼。

  「策展人需要綜合能力。」王慰慰講述流程:展覽會在前一、兩年確認主題和參展藝術家。展覽部要和藝術家溝通,詢問作品的大小、材質、具體擺放位置以及需要哪些器械輔助。另外,藝術家對於天頂形狀、牆面顏色等空間需求也需部門協調——儘管在國外,這部分工作會交給專門的空間設計師來完成。「這是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懂得說話的藝術。我們要在現有的預算內,解決展覽中的一切問題。而策劃、運輸、布展、文章撰寫、開幕式的接洽和展後溝通,都需要策展助理去落實。人少時候,我們還要自己掛畫。」王慰慰說。可是,那些自稱「喜愛藝術」的策展助理,總在一、兩年後心生倦意。

  「其實我知道,沒點情懷很難在美術館工作,事務比想像中繁瑣得多。」王慰慰說,「但在美術館工作,能得到精神的愉悅啊。」

  王慰慰至今記得剛入行時「打雞血」的工作經歷。2008年,王慰慰畢業後進入外灘十八號,並與現任大邱美術館館長金善姬結緣,當時她是空間總監。次年,外灘十八號執行董事張璦玲意外離世,金善姬帶著王慰慰一起協助烏利·希客運作CCAA藝術獎。「我對藝術家的認知,是在頭兩年填鴨式的填充中訓練出來的。」王慰慰說。有一次,她在一周內完成65位藝術家的PPT,本以為順利通過,卻在會上被告知添加所有藝術家近十年的代表作,那天,她整晚沒睡。

  「或許你會覺得很辛苦,但積累很重要。年輕朋友想進美術館的展覽部,做一兩年就離開,真正從頭到尾跟進的展覽只有2-3個,對於職業發展能有什麼幫助呢?」王慰慰感嘆。

  

  

  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宣布「上海種子」將於今年9月正式開幕

  收入與自由 私立美術館的兩難

  除工作內容的認知誤差,美術館薪酬更令外界猜測紛紛。2014年,Germano Celant以約100萬歐元的價格籤約米蘭藝術展後,藝術從業者被扣上高薪光環。有報導稱,威尼斯雙年展策展人每年至少有9萬歐元的收入;光州雙年展策展人兩年內有10到15萬歐元的收入。另據2012年美國博物館聯盟報告顯示,助理策展人年薪為3萬美元,首席策展人則超過10萬美元;英國泰特美術館助理策展人年薪2.3萬英鎊,大英博物館則是2.7萬英鎊,高級策展人收入達6萬英鎊。

  不過,薪酬問題卻是國內私立美術館的「痛點」。記者獲悉,上海私立美術館的基礎職位(包括助理策展人、教育專員、行政專員等)月薪在3000元至5000元不等。以去年上海應屆畢業生平均期望工資5800元、和實際籤約平均工資4800元相比,美術館的薪水令「熱愛藝術」的年輕人望而卻步。

  「國內私立美術館是非盈利機構,它們或依靠創辦者的實業,或寄生在地產項目中。對於創辦者來說,美術館是花錢的地方。」王慰慰表示。然而,很多求職者的期望工資,往往是實際工資的2倍。

  為達到更高收入,多數美術館在職員工往往會找副業:語言能力強的可以接翻譯項目,有公教經驗的可以開設藝術課堂,設計專業可以做平面繪圖。而部分懷有「當藝術家」夢想的員工,甚至會裸辭回歸創作。美術館從業者相對自由的行事風格和創作理想,也為團隊帶來不穩定因素。

  「真想畫畫的人很少會因為工作中斷創作。」一位畢業於川美的美術館從業者告訴雅昌藝術網,「對於這部分人而言,工作只是一個過渡。」該人員透露,川美推出的「青年藝術家駐留計劃」每年都會收到來自全國藝術專業年輕人的申請。該計劃面向35歲以下、畢業三年以內的人,申請成功後,藝術家將會得到每年12000元的補貼,並在一間30平方的工作室創作。「那些申請失敗的學生會開始找工作,畫廊和美術館是他們的首選。但一、兩年後,他們攢夠錢,就會裸辭閉門畫畫。這樣想法的人不少。」該員工稱。

  藝術專業創業者的比重逐年增多。去年6月的數據顯示,2015年上海高校畢業生總量為17.7萬人,就業籤約率達62.4%。其中,藝術生創業熱情最高,僅在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有90%畢業生決定「自己幹」。

  「美術館的從業者通常是年輕人,這就意味著要承擔變化的風險。工作的前幾年,他們可能會多方嘗試,甚至出國深造,這也是正常的。」上海外灘美術館副館長劉迎九對此評價。

  

  

  chi K11美術館2016開年首展「我們」

  美術館國際化升級 跨界人才或成「香餑餑」

  近幾年,滬上美術館陣容和質量齊頭並進,不斷升級。

  公立美術館方面,中華藝術宮與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自2012年開館以來就提出「三年行動計劃」。2014年9月,上海市文廣局局長胡勁軍曾公開數據:滬上共有各級各類美術館47家,在全球21座著名城市名列第一,所辦展覽數量由2012年的260個,上升到2013年的385個,2014年1至9月已達278個。全年觀眾人次從2012年的260萬遞增到2013年的690萬。其中,中華藝術宮兩年接待觀眾已達550萬。今年3月,劉海粟美術館新館落地長寧區,上海博物館東館計劃開工,上海公立美術館的規模將繼續提升。

  另一方面,龍美術館、餘德耀美術館等私立美術館相繼開幕,重新劃分滬上藝術版圖。草間彌生、莫奈、畢卡索大展的先後落地,點燃公眾對海外藝術大師的關注度,也引發了一年8場「大師展」的熱潮。在此基礎上,龍美術館和餘德耀美術館引入實驗性項目《15個房間》和《雨屋》,以互動體驗拓寬了公眾對藝術認知的邊野。今年3月,埃利亞松和賈科梅蒂個展再次顯現滬上美術館的國際雄心。

  那麼,高品質的藝術項目將會催生哪些新的職位?又會對美術館的人員架構帶來哪些影響?

  孕育中的「上海種子」可能給出國際樣本。去年6月,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館長李龍雨宣布將於今年9月打造綜合文化雙年展「上海種子」(原命名「上海項目」)。今年3月,項目主創成員名單公布:藝術總監李龍雨、聯合藝術總監小漢斯、策展人顏曉東、副策展人Michelle Hyun。據知情人員透露,項目組成員的最基本要求是「完全英語辦公」,海外背景的主創團隊雖帶來國際影響力,也給原美術館員工帶來壓力。「『西風』壓倒『東風』了。」一位前喜瑪拉雅美術館員工感嘆。

  除提升英文基準外,不少美術館先後調整部門架構。劉迎久告訴雅昌藝術網,現在是上海外灘美術館提升公教、媒體、運營板塊的時候了。「我們前五年著重展覽的品質。在此基礎上,現在把重點放在這些板塊上。未來,公教活動不僅限於單純做一個講座,它將會有更多的形式,需要專員具有策展人的職業素養。」劉表示,今年上海外灘美術館有望添加新的職能崗位。

  另外,上海K11藝術項目部助理總經理黃聖智則表示,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專項的展覽,如設計、時尚、生物、攝影等,因此策展人的專業門檻將不限於藝術領域。「一個優秀的策展部會有多元人才,有人擅長寫作,有人空間感很強,有人重視學術研究,有人善於溝通與社交。」黃聖智告訴雅昌藝術網。

  同時,他表示,專業的金融和法務人才將對美術館的運作起到關鍵作用。「很多西方美術館專門任聘金融專家做財務長,管理美術館的財務狀況。美術館的商務部門會越來越重要,如何巧妙地將文化和商業結合起來,是一門說不透的藝術。」

  「在21世紀,美術館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公立與私立之分了,所有機構的運作模式都要朝企業化發展。」去年11月,「全球私立博物館峰會」來到上海,創始人菲利浦·多德的一席話,或是未來美術館的重要趨勢。

相關焦點

  • 上海私立美術館的「人才之困」
    若輸入關鍵詞上網搜索,答案可能還是少得可憐——在各色作品和藝術家的光環下,美術館從業者被視為神秘、高冷的群體。不過,隨著機構數量逐年遞增,國際項目接踵而來,公教活動日益細分,美術館的招聘細則逐漸浮出水面。  「以前美術館招聘大多內部推薦,現在人手不夠,我們常年在招聘網上掛有職位。」上海當代藝術館策展人王慰慰說。
  • 上海多家美術館鬧起「人才荒」
    原標題:滬美術館鬧起「人才荒」   眼下,時值轉職旺季,上海多家知名美術館卻鬧起人才荒,陷入「招聘之困」。由於藝術、策展工作複雜又繁瑣,需消耗大量腦力及體力,且剛入行的月薪最高僅為3000元至5000元人民幣,讓人望而卻步,兩年不到離職便成為了常態,而留下來工作的人多半有副業,否則難以養活自己。
  • 在上海私立美術館工作的年輕人,過著怎樣的生活?
    她急忙掏出手機,偷偷拍下原研哉伸手去觸摸喜瑪拉雅中心外牆的一刻——這幢表面凹凸起伏、惹人眼球的巨型建築,出自日本建築師磯崎新之手,是上海浦東的一座文藝地標。看到心中偶像如此細膩地感知著自己所在的美術館,設計大師與建築大師正「隔空」進行交流,她覺得十分感動。
  • 策展繁瑣又低薪 滬美術館人才荒
    據雅昌藝術網報導,大陸的美術館最近展開徵才季,不僅由大陸知名藏家『任性哥』劉益謙創辦的龍美術館,在官網公布招聘新血訊息,開出近30個職缺。(中新社)  時值春節後轉職旺季,上海多間知名美術館卻鬧人才荒,陷入『招聘之困』。由於藝術、策展工作複雜又繁瑣,腦力及勞力高度付出,不如想像中『高尚』, 且剛入行月薪最高僅3千至5千元人民幣,讓社會新鮮人望之卻步,2年不到便離職成為常態;留下工作的人多半有副業,否則難以養活自己。
  • 招聘|北京時代美術館、今日美術館、數虎圖像、上上國際美術館、龍...
    招聘總覽招聘單位:北京時代美術館、今日美術館、數虎圖像、上上國際美術館、龍美術館招聘地區:>北京、上海招聘職位:學術助理、平面設計、項目主管、三維動畫預演師、舞美設計、展覽主管、實習生01北京時代美術館
  • 上海龍美術館西岸館舉行跨界藝術展
    金華圖  近40位建築師、設計師和藝術家在上海龍美術館西岸館上演跨界藝術展  人們習慣認為建築師是一群自說自話的人,這話離事實不遠。12月18日下午,當龍美術館為了主廳的一隻雞缸杯在外牆搭出禁城宮殿時,一群建築師卻悄悄在美術館一隅開起了自己的派對。
  • 2020上海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招聘公告
    國企、央企及網際網路、事業單位,銀行及其它的同學務必關注下面四個號,每日更新千萬別錯過鐵飯碗哦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是財政全額撥款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是一所集收藏保管、學術研究、展覽展示、公共教育、國際交流、數字服務以及文創產業於一身的「國家重點美術館」。
  • 上海歌劇院首次面向全球招聘音樂人才
    2月23日,上海歌劇院發布招聘公告,在全球範圍內物色優秀音樂人才。此次招聘總人數為33人,其中合唱團招聘13人,交響樂團招聘20人,包含樂隊首席及多個管樂聲部首席職位。上海歌劇院院長許忠說:「這是上海歌劇院首次面向全球招聘。我們正在向國際知名歌劇院的目標一步步邁進,一支出色的、國際化的隊伍是關鍵。」
  • 合肥成外籍人才眼中「香餑餑」 僅次於上海北京
    4月14日,科技部副部長、國家外國專家局局長張建國在第十七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深圳論壇」上發布了2018年「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主題活動結果,合肥連續兩年位列三甲。據悉,排在第一、第二的分別是上海、北京。消息傳來後,一陣沸騰。為什麼是合肥?合肥的「魅力」何在?
  • 註冊制下券商求賢若渴 銀河證券大舉招聘投行人才
    隨著資本市場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落地實施,券商投行業務激增,對人才的需求也超出往年。銀河證券近日發出招聘近60人投行業務團隊的計劃,讓行業再次感受到投行的求賢若渴。券商行業根據招聘啟事,銀河證券此次投行招聘的範圍涵蓋股權融資業務負責人、債券融資業務負責人、承做業務、債券銷售崗,且規模很大,承做業務崗擬招聘55人。此外,銀河證券資本市場總部正在公開選拔副總經理,負責公司所承銷債券產品的估值、詢價和定價,完成公司所承銷的債券產品的發行和銷售。
  • 社交招聘聚焦數位化人才需求
    作為一年一度社交招聘領域的聚會,今年的評選活動著重聚焦數字經濟驅動下的人才流動,給出中高端人才緊缺的應對之策,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動力,同時助力企業以僱主品牌影響力吸引人才。會上還發表了《人才吸引力報告2020》。  會上多位嘉賓的分享都傳遞出一個清晰的訊息:人才流動呈現新格局,數字經濟成關鍵推動力。企業要吸納適應新經濟發展需求的複合型中高端人才,才能支撐業務增長。
  • 上海戲曲院團面向社會招聘人才
    上海戲曲藝術中心日前公開向社會招聘分管演出營銷的上海崑劇團副團長和上海越劇院副院長各一名
  • 2016上海劉海粟美術館招聘公告【招2人】
    劉海粟美術館地處長寧區延安西路凱旋路口的海粟綠地內,是我國首座以個人名字命名的省市級國家美術館,集收藏保管、學術研究、展覽陳列、教育推廣、文化交流等功能於一體。美術館以海老的豐厚捐贈為根基,現有館藏2000餘件。美術館的建立正是為了將海老曾經追求的美育理想、堅守的文化信念、開闢的藝術道路加以傳承和發揚光大。
  • 駐上海韓國文化院招聘 韓語人才
    駐上海韓國文化院現招聘中國籍行政人員,請應聘者於2020年6月12日(周五)前提交相關材料。□ 招聘人數 : 1名□ 招聘崗位ㅇ 中國行政員 1名。年6月3日(周三)- 6月14日(周日) 17:00 為止ㅇ面試日期:2020年6月15日(周一)– 6月19日(周五)周中某天/暫定將對資料審核合格者另行通知ㅇE-mail : s.kocenter@qq.com 郵件標題請以「姓名+ 應聘中國籍行政員+公眾號韓語招聘
  • 2018年上海文化行業人才招聘活動展開 人才需求超過530名
    東方網12月6日消息:由上海市宣傳系統人才交流中心主辦的「2018年上海文化行業人才招聘洽談系列活動」目前已全面展開。本次活動採取「網絡招聘信息發布+人工篩選邀約+現場面試洽談」的服務模式,截至目前共有本市宣傳文化行業60餘家知名企事業單位參加,招聘崗位涉及新聞採編、新媒體製作、創意設計等約350個,人才需求超過530名。
  • 德川美術館,位於名古屋市區,是日本生活與文化的私立美術館
    德川美術館位於名古屋市區,是日本國內唯一保存所謂諸侯生活與文化的一座私立美術館。所在的德川園則是經典的池泉回遊日式庭園,秋楓時節最為美麗。美術館收藏、展示了傳給尾張德川家的遺物以及大名道具等的私立美術館德川家康的遺留品等,多達1萬幾千件。
  • 疫情之下 美術類人才市場現三大新變數
    4月8日,北京商報記者經多方採訪了解到,由於素質類培訓大多只是學校美育的補充,並非考試升學的必選項,故在疫情期間,少兒美術課遇冷,因此少兒美術培訓人才市場需求被短暫凍結;在純藝領域,畫廊、美術館的招聘數量及待遇也均不及往年。與上述情況形成反差的是,藝考培訓教師崗位有著較大的人才缺口,因每年的藝考培訓通常在6月開啟,所以各個畫室和機構已提早開啟相關教職員工的招聘。
  • 寧夏阿拉伯語翻譯成了「香餑餑」
    6月26日和29日,寧夏吳忠市勞動就業局繼年初在浙江省義烏市成立阿拉伯語人才服務管理中心後,又分別在廣東省廣州市和福建省石獅市成立了阿拉伯語翻譯工作站。據吳忠市勞動就業局買玉良局長介紹,這樣做的目的是希望通過政府正規的中介組織,將過去自發的阿拉伯語人才流動,發展為規模化、有序化的人才流動,在全國範圍打造「寧夏阿拉伯語翻譯」的品牌。
  • 招聘|博物館、美術館、文化研究機構最新招聘信息
    掃一掃即可查看招聘公告為深入推進「兩館」法人治理結構改革,實現坪山文化聚落高品質可持續運營,打造深圳東部文化新高地,擬在組織部門核定員額內面向社會公開遴選圖書館、美術館副館長各1名。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坪山圖書館副館長1名、坪山美術館副館長1名。
  • 未來15年,這4個大學專業將成「香餑餑」,工作穩定年薪幾十萬
    未來15年,這4個大學專業將成「香餑餑」,工作穩定年薪幾十萬未來是什麼樣子?匠人還真的說不準,不過匠人最近發現了一些很不錯的大學專業,帶大家來看一下。大學選專業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大學選到一個好的專業之後,對自己以後的工作是很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