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傳奇教牧周聯華牧師專訪:牧養,愛心最重要

2021-01-09 基督教資訊門戶網站
周聯華牧於寧波百年堂復堂30周年紀念晚會上證道

他是華人教牧中的傳奇人物,1920年出生於上海,現已90歲高齡、事奉神逾半個世紀、頭上所頂的各種頭銜亦是早可以排成長長的一串了:資深教牧、哲學博士、神學家、曾出任臺灣東海大學校董事會董事長、臺灣世界展望會前董事長、亞洲浸信會神學院院長、《和合本修訂版》新約原稿修訂人及主編、多本著名神學著作如《神學綱要》的作者,也是南京愛德印刷有限公司的副董事長。

不僅如此,更為臺灣人津津樂道的是他素有「宮廷牧師」、「蔣家三代御用牧師」之稱——曾擔任蔣介石家族三代的家庭牧師,不僅牧養過蔣介石及宋美齡夫婦、亦為蔣介石夫婦、蔣經國和蔣孝文等蔣家三代成員主持追思禮拜,亦是西安事變後遭長期軟禁的少帥張學良的牧師和教師,並主持過趙四小姐的追思會……

他就是來自臺灣的資深教牧周聯華牧師,如此眾多的頭銜,加上如此這般的傳奇經歷,其「光環」度令人唏噓不止,然而讓人沒有想到的更是,周牧師謙卑事奉、平易近人的態度。

日前,周聯華牧師率領香港聖經公會一行展開名為「永道之行」的《和合本修訂版》訪美的行程,90歲高齡的他,耳不聾、眼不花、步履矯健、思路敏捷、講道鏗鏘有力。本報記者亦有幸在他繁忙行程中的午餐環節覓得空閒進行了一次專訪,聽周牧師分享他對於自己人生路的一些感慨、對《和合本修訂版》的看法及對年輕傳道人的熱心勉勵。

牧養,愛心最重要!

見到周牧師,首先自然就會談起他牧養過眾多著名歷史人士、達官貴人的傳奇經歷,問到他是否對這類人士有著特別的牧養經驗。周牧師對此表現的很是平淡,在他看來,達官貴人與普通人並沒有什麼不同,他把他們當作和其他人一樣的去看待與牧養。他說,人們常常喜歡關注他牧養過這些達官貴人的經歷,但是其實比起他們,從他1951年在神學院被按立為牧師、1954年開始牧養教會到現在,他更是牧養過無數的普通信徒。

他說,一般因為事奉較為繁忙,其他教會邀請他講道一般都不去,但是只要是對客家群體的布道或者對臺灣原著民的布道,他絕對不會推辭,因為客家人的福音事工是最難做的事工,原著民的教會也很少。而且,他還常常去監獄佈道,尤其多次去過綠島監獄布道。

他說,「作為一個傳道人,我就很簡單地做我的傳道人。我除了牧養蔣家三代之外,還去過監獄布道,經常給客家人、原著民講道。」無論是牧養名人或者平信徒,周牧師宣講的信息都沒有多大分別,只是尤其在面對這些監獄裡面的囚犯時他會特別針對他們更多的強調悔改的信息。

幾十年的牧養生涯也使得周聯華牧師對牧養有很多的心得和經驗,那麼最重要的是什麼呢?周牧師特別針對此分享給年輕的傳道人說:「牧養,愛心最重要!」

講道人讀經要注重個人靈修和牧養需要的平衡

說起此次在華人教會中大力推廣的《和合本修訂版》,周聯華牧師稱讚有加,見證《修訂版》不僅保持了原有的和合本的風格,而且亦更加忠實原文,亦貼合了現在中文的進步。

他坦言說,的確華人教會中不少信徒姐妹有不是很習慣接受新的中文聖經的心態,對此他表示理解,他說:「每個基督徒都有自己的一本mother bible(母親聖經)或father bible(父親聖經),從母親或父親那裡傳下來的一本聖經,和合本是帶他們開始信仰的一本聖經,已經讀習慣了」。

不過再次重申這次的《和合本修訂版》並非是為了修訂而修訂,而是更加忠實原文,畢竟和合本誕生以後的90多年裡面很多新的發現比如《死海古卷》等。他特別推薦弟兄姐妹們,特別是教牧同工自己認真的研讀下和合本和這次的修訂版的不同,相信會發現修訂版的不同之處。

對於近年來華人教會如雨後春筍出來的不同風格的新的中文聖經版本,周聯華牧師亦表示這是很好的事情,他也強調無論是修訂還是重新翻譯,編譯者最重要的就是要忠實聖經原文。

那麼,年輕的講道人在讀經時又要特別注意什麼呢?周牧師說,講道人特別要注意到是兩方面的平衡,一方面是自己靈修時的讀經,這很重要,但又不能僅僅止於此,講道人還要給別人講道,所以還要以神學和講道的角度去看聖經,這樣才能講道時帶給聽道人亮光。

上帝賜給我的每一段歲月都是最好的

記者和周牧師的談話恰是在午餐飯桌上進行的,周牧師90歲的高齡不僅身體硬朗,步履矯健,而且胃口還是極好,除了最近為了養胃的緣故只喝白水之外,其他和20多歲的年輕人在飲食上沒有多少差異,青菜、肉食等都不挑食或忌口,而且吃得津津有味,這亦讓一桌的餐友難免驚奇,問起他長壽的秘訣。

周牧師先是幽默的說,滿口都是假牙了,當然可以咬的動。之後分享說,表示自己並沒有什麼特別的保養,只是覺得信仰給他一個很好的心態,這一點對健康的影響其實不小。而回想自己已經有90年的人生,起起伏伏、跌跌轉轉,哪段經歷給他留下最深刻的印記?周牧師感恩的回答說:「上帝賜給我的每一段歲月都是最好的。」

他說,如今年紀大了,他並不害怕死亡,只是害怕突然中風,而害怕中風的原因只是因為「這樣就不能工作了」。已經90歲高齡的周牧師仍舊在馬不停蹄的為福音事工而忙碌,他分享說這次結束紐約、舊金山、洛杉磯、波士頓的美國之行返回臺灣之後,他會開始著手寫一本以文化或宗教內容為主題的英文書籍,他的腦子裡面根本沒有「退休」的觀念,只是希望在有生之年更多的為主做工,其「老驥伏櫪....壯心不已」給在座人士留下深刻印象。

筆者手記:誠如本文開始所列舉的那樣,周聯華牧師其一連串的成就和傳奇的經歷讓人聽起來仿佛「如雷貫耳」,不敢「望其項背」的感覺,然而,當天令很多在場人士出乎意料的是這樣一位神的僕人的謙恭、平和的態度。

他介紹《和合本修訂版》開始的初衷、經歷的曲折和修訂版的改善之處時,不免刻板深奧的內容因為他的生動幽默而讓人興趣盎然,比如他一開始說起為何叫做《和合本》呢,因為是「當年許多國家許多傳教士和和氣氣一起合作,所以叫和合本。和合——和氣——和舟共濟」,通俗的解釋令在場聽眾充滿笑聲。

而之後當記者邀請他可否有時間專訪時,在舊金山幾天的繁忙行程令他無法分身,但他又不忍讓記者空手而歸,於是立即回頭告訴組織者說「他們需要我的時間,我又沒有辦法有專門的時間,午飯的時候我就不跟『大人物』們坐一桌了,就跟他們一起,這樣好談話。」飯桌上,因一姐妹只食素食,無法下筷,他更是急忙招呼人來專門為他點了一盤素材,其為他人著想之心躍然而出,讓人亦自然聯想起他牧養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普通百姓,甚或是監獄囚犯時一視同仁卻又愛心洋溢的牧者心腸。

他是華人教牧中的傳奇人物,1920年出生於上海,現已90歲高齡、事奉神逾半個世紀、頭上所頂的各種頭銜亦是早可以排成長長的一串了:資深教牧、哲學博士、神學家、曾出任臺灣東海大學校董事會董事長、臺灣世界展望會前董事長、亞洲浸信會神學院院長、《和合本修訂版》新約原稿修訂人及主編、多本著名神學著作如《神學綱要》的作者,也是南京愛德印刷有限公司的副董事長。

不僅如此,更為臺灣人津津樂道的是他素有「宮廷牧師」、「蔣家三代御用牧師」之稱——曾擔任蔣介石家族三代的家庭牧師,不僅牧養過蔣介石及宋美齡夫婦、亦為蔣介石夫婦、蔣經國和蔣孝文等蔣家三代成員主持追思禮拜,亦是西安事變後遭長期軟禁的少帥張學良的牧師和教師,並主持過趙四小姐的追思會……

他就是來自臺灣的資深教牧周聯華牧師,如此眾多的頭銜,加上如此這般的傳奇經歷,其「光環」度令人唏噓不止,然而讓人沒有想到的更是,周牧師謙卑事奉、平易近人的態度。

日前,周聯華牧師率領香港聖經公會一行展開名為「永道之行」的《和合本修訂版》訪美的行程,90歲高齡的他,耳不聾、眼不花、步履矯健、思路敏捷、講道鏗鏘有力。本報記者亦有幸在他繁忙行程中的午餐環節覓得空閒進行了一次專訪,聽周牧師分享他對於自己人生路的一些感慨、對《和合本修訂版》的看法及對年輕傳道人的熱心勉勵。

牧養,愛心最重要!

見到周牧師,首先自然就會談起他牧養過眾多著名歷史人士、達官貴人的傳奇經歷,問到他是否對這類人士有著特別的牧養經驗。周牧師對此表現的很是平淡,在他看來,達官貴人與普通人並沒有什麼不同,他把他們當作和其他人一樣的去看待與牧養。他說,人們常常喜歡關注他牧養過這些達官貴人的經歷,但是其實比起他們,從他1951年在神學院被按立為牧師、1954年開始牧養教會到現在,他更是牧養過無數的普通信徒。

他說,一般因為事奉較為繁忙,其他教會邀請他講道一般都不去,但是只要是對客家群體的布道或者對臺灣原著民的布道,他絕對不會推辭,因為客家人的福音事工是最難做的事工,原著民的教會也很少。而且,他還常常去監獄佈道,尤其多次去過綠島監獄布道。

他說,「作為一個傳道人,我就很簡單地做我的傳道人。我除了牧養蔣家三代之外,還去過監獄布道,經常給客家人、原著民講道。」無論是牧養名人或者平信徒,周牧師宣講的信息都沒有多大分別,只是尤其在面對這些監獄裡面的囚犯時他會特別針對他們更多的強調悔改的信息。

幾十年的牧養生涯也使得周聯華牧師對牧養有很多的心得和經驗,那麼最重要的是什麼呢?周牧師特別針對此分享給年輕的傳道人說:「牧養,愛心最重要!」

講道人讀經要注重個人靈修和牧養需要的平衡

說起此次在華人教會中大力推廣的《和合本修訂版》,周聯華牧師稱讚有加,見證《修訂版》不僅保持了原有的和合本的風格,而且亦更加忠實原文,亦貼合了現在中文的進步。

他坦言說,的確華人教會中不少信徒姐妹有不是很習慣接受新的中文聖經的心態,對此他表示理解,他說:「每個基督徒都有自己的一本mother bible(母親聖經)或father bible(父親聖經),從母親或父親那裡傳下來的一本聖經,和合本是帶他們開始信仰的一本聖經,已經讀習慣了」。

不過再次重申這次的《和合本修訂版》並非是為了修訂而修訂,而是更加忠實原文,畢竟和合本誕生以後的90多年裡面很多新的發現比如《死海古卷》等。他特別推薦弟兄姐妹們,特別是教牧同工自己認真的研讀下和合本和這次的修訂版的不同,相信會發現修訂版的不同之處。

對於近年來華人教會如雨後春筍出來的不同風格的新的中文聖經版本,周聯華牧師亦表示這是很好的事情,他也強調無論是修訂還是重新翻譯,編譯者最重要的就是要忠實聖經原文。

那麼,年輕的講道人在讀經時又要特別注意什麼呢?周牧師說,講道人特別要注意到是兩方面的平衡,一方面是自己靈修時的讀經,這很重要,但又不能僅僅止於此,講道人還要給別人講道,所以還要以神學和講道的角度去看聖經,這樣才能講道時帶給聽道人亮光。

上帝賜給我的每一段歲月都是最好的

記者和周牧師的談話恰是在午餐飯桌上進行的,周牧師90歲的高齡不僅身體硬朗,步履矯健,而且胃口還是極好,除了最近為了養胃的緣故只喝白水之外,其他和20多歲的年輕人在飲食上沒有多少差異,青菜、肉食等都不挑食或忌口,而且吃得津津有味,這亦讓一桌的餐友難免驚奇,問起他長壽的秘訣。

周牧師先是幽默的說,滿口都是假牙了,當然可以咬的動。之後分享說,表示自己並沒有什麼特別的保養,只是覺得信仰給他一個很好的心態,這一點對健康的影響其實不小。而回想自己已經有90年的人生,起起伏伏、跌跌轉轉,哪段經歷給他留下最深刻的印記?周牧師感恩的回答說:「上帝賜給我的每一段歲月都是最好的。」

他說,如今年紀大了,他並不害怕死亡,只是害怕突然中風,而害怕中風的原因只是因為「這樣就不能工作了」。已經90歲高齡的周牧師仍舊在馬不停蹄的為福音事工而忙碌,他分享說這次結束紐約、舊金山、洛杉磯、波士頓的美國之行返回臺灣之後,他會開始著手寫一本以文化或宗教內容為主題的英文書籍,他的腦子裡面根本沒有「退休」的觀念,只是希望在有生之年更多的為主做工,其「老驥伏櫪....壯心不已」給在座人士留下深刻印象。

筆者手記:誠如本文開始所列舉的那樣,周聯華牧師其一連串的成就和傳奇的經歷讓人聽起來仿佛「如雷貫耳」,不敢「望其項背」的感覺,然而,當天令很多在場人士出乎意料的是這樣一位神的僕人的謙恭、平和的態度。

他介紹《和合本修訂版》開始的初衷、經歷的曲折和修訂版的改善之處時,不免刻板深奧的內容因為他的生動幽默而讓人興趣盎然,比如他一開始說起為何叫做《和合本》呢,因為是「當年許多國家許多傳教士和和氣氣一起合作,所以叫和合本。和合——和氣——和舟共濟」,通俗的解釋令在場聽眾充滿笑聲。

而之後當記者邀請他可否有時間專訪時,在舊金山幾天的繁忙行程令他無法分身,但他又不忍讓記者空手而歸,於是立即回頭告訴組織者說「他們需要我的時間,我又沒有辦法有專門的時間,午飯的時候我就不跟『大人物』們坐一桌了,就跟他們一起,這樣好談話。」飯桌上,因一姐妹只食素食,無法下筷,他更是急忙招呼人來專門為他點了一盤素材,其為他人著想之心躍然而出,讓人亦自然聯想起他牧養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普通百姓,甚或是監獄囚犯時一視同仁卻又愛心洋溢的牧者心腸。

相關焦點

  • 華人傳奇人物周聯華牧師安息主懷 享年96歲
    ‍8月6日,華人名牧周聯華安息主懷,享年96歲。曾為蔣介石、宋美齡之「御用牧師」,並主持過趙四小姐追思會。據《天風》雜誌報導,周牧師作為「世界聖經聯合公會」幹事,曾為大陸教會引進世界最先進的印刷機T32印機(每小時印刷速度十五米),也曾為大陸教會爭取到數千噸的世界最先進紙型「聖經紙」(當時大陸還無法生產)。他曾聯合港臺地區和內地,展開聯合翻譯聖經工作。
  • 【專訪】河南基督徒企業家團契朱青春牧師:企業家需要實際的牧養...
    此前不久,在團契服侍的朱青春牧師總結了2014一年的工作並告白:「神叫這谷變為泉源之地,並有秋雨之福,蓋滿了全谷」。近日,基督時報同工專訪了該團契的朱青春牧師分享。通過他的分享,我們可以更進一步了解河南企業家團契的發展理念以及牧者服侍團契的心得。基督時報:朱牧師,你好。去年您具體在做基督徒企業家的服事。在這個過程中,您接觸和牧養不少這樣的人群。
  • 戴繼宗牧師歸納21世紀七大宣教挑戰 華人教會需關注
    曾經2006年時著名華人宣教學家林安國曾分享21世紀宣教十大趨勢,頗具洞見,當時他說:「神的真理不改變,但是傳福音的方式需要改變。」宣教不僅有趨勢,也有挑戰。日前,著名的戴德生牧師的玄孫戴繼宗牧師在紐約的一個宣教大會上總結歸納了21世紀七大宣教挑戰,亦值得我們關注和研究。據《基督日報》報導,這七大挑戰中之首是面對未得之民的宣教。
  • 莊祖鯤:以家庭小組為單元的牧養模式
    新加坡鄺健雄牧師所推動的「小組教會」運動,也強調小組聚會。這些小組都是在大都市的公寓樓內組成的。然而趙牧師和鄺牧師的小組,是福音導向的小組,因此期望小組能快速分裂、增長。 此外,北美華人教會流行一種「查經班」的模式。這是由大學校園的學生們組成的,他們在教室、教堂或家庭中聚會,以查考聖經為主,偏重教導性功能。但是多年來,也的確帶領了很多華人信主。
  • 《我是歌手》爆紅引顧其芸牧師思考如何牧養基督徒藝人
    而今年初湖南衛視《我是歌手》節目爆紅,由此引發顧其芸牧師思考如何更好牧養基督徒藝人。其實在內地,教會對於基督徒藝人的重視和牧養遠遠不夠,很多藝人信主後無法在教會中得到充足的餵養,生命改變不大,所以很難在娛樂界發揮影響力。
  • 華理克牧師:不可忽視牧師穩定在一個教會長期服事的重要意義
    編者按:美國超大型教會馬鞍峰教會的主任牧師華理克在數十年的牧養過程中,發現牧師長期穩定在同一個教會供職的重要性,以下是他對教會牧者們的勸勉和鼓勵。
  • 【專訪】包德寧牧師(中):中國教會的宣教潛力、及需要繼續持守和...
    而他到世界各地服事,最強調的也是聖靈的復興,他尤其希望華人教會可以復興,其創辦的復興華人福音事工就已經說明了這樣的異象。「我有一個夢想,我們中國教會要變成使徒行傳的教會,這個叫做復興,復興不是單單很多人,不是單單很多人受洗禮,復興是我們要恢復到使徒行傳那個時代的教會。」在今年秋天於濟州島舉行的「中韓聯合復興特會」上,包德寧牧師如此說到。
  • 北京市基督教兩會接待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來訪
    應基督教全國兩會的邀請,由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主席鍾嘉樂牧師率領的香港華聯訪問團一行10人於2014年1月15日至18日訪問北京。北京市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主席蔡葵、北京市基督教教務委員會會長於新粒牧師和副會長吳巍牧師熱情接待了該訪問團並舉行了會談。北京市基督教兩會負責同工向客人簡要介紹了北京基督教會的各項主要事工和近年發展狀況以及面臨的挑戰。
  • 後疫情時期的教會牧養與關懷
    Part 01 所在教會在疫情期間如何牧養信徒吳牧師所在的教會位於大連市,信徒們從2006年開始聚會。新堂於2017年落成,次年獻堂,共4500多平方米,平時有1000多人聚會。過去兩年,該堂調整了堂務管理和牧養事工,做好了2020年預算和計劃時卻遭遇了疫情。
  • 專訪田桔華牧師:帶領建立恢復禮拜後赤壁市首座教堂
    後經一位姐妹介紹,他信了主,並於1999年和田牧師結婚,育有一女。按照醫學角度來說,紅斑狼瘡是會遺傳的,發病的時候不能懷孕,但直到現在,他們的孩子很健康。吃過很多苦,田牧師勸勉年輕的基督徒:「信主,錢多錢少不是問題,有感恩知足的心很重要。」
  • 世界華人聖樂大會奧克蘭舉行 聚焦「聖樂更新」
    世界華人基督教聖樂促進會(WACCM)舉行的第21屆世界華人聖樂大會,大會的主題為「聖樂更新」。本次大會由旅居紐西蘭的吳哲雄擔任大會籌備會主席,大會活動共計5天,於15日閉幕。此次大會旨在幫助學員們更加深地領悟神的話語,更新對聖樂的認識,提升聖樂事奉的能力。在神的聖殿中,互學互勉,共沐主恩,成就神的美意。
  • 疫情下,小組牧養在神恩典中經歷了哪些蛻變?
    我來了小組六年多,我們小組牧養都是僅僅限於查經,其它團契生活形式很少,弟兄甚至主動給小組家人打電話都少得很。組長對於我扶持較多,我也欣賞他,我們私下關係很好。但是,在疫情下暴露出來的小組牧養缺陷,小羊生命沒有得到好的栽培。我當面面質過組長,花了近一周加班到半夜,寫了許多建議直諫給主任牧師和組長。但是,收效甚微,沒有看到什麼動靜!
  • 專訪:家庭關係中,牧師如何更好地愛妻子?
    實際上,丈夫愛妻子——這在婚姻家庭中與妻子順服丈夫是同等重要的。但具體丈夫應該如何愛妻子?體現在什麼方面?針對這一系列的問題,基督時報邀請了一位多年來從事傳道牧養工作,且結婚多年、家庭生活各方面都得到見證的基督徒導師孫牧師,來分享他在生活中是如何愛自己的妻子的。
  • 【訪談】基層牧者分享民工基督徒牧養挑戰(上):時代變遷給婚戀家庭...
    他就用這種所有民工都會使用的最普通的聲調,不疾不徐地談起民工教會和基督徒當下牧養的現狀和挑戰,最凸顯的是信徒在家庭和親子方面的挑戰等。(D牧師身邊的一位40歲左右的同工補充說:很多傳道人最開始出來都是這樣,開始牧養民工建立教會的,因為民工和本地人不一樣,本地人的教會都是星期天早上8點聚會,民工白天都要去工作,那個時候根本不能去聚會,所以就只能自己做起民工家庭教會牧養
  • 【專訪】海外教會廣泛使用的教會在線平臺:每個周末的出席率都在創...
    在中國教會,我們看到有雲上禮拜、線上禱告會、教牧熱線、雲端獻唱、視頻問候等等方式。然而不得不提的是,在諸多的網絡牧養形式當中,國內的許多牧者仍然在尋找著更合適信徒使用環境、又能滿足教會牧養需求的平臺。「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緊密。讓我們與基督聯繫起來。」
  • 北京福音教會高真牧師證道: 靠著基督結滿仁義的果子(上)
    基督徒要懂得平衡意志和情感、愛心和真理、分辨力和原則這三組關係 在點出「仁義的果子」的定義與「關係」分不開之後,高牧師繼續帶領弟兄姐妹思想腓立比書1章7至11節的經文,指出從這段經文可以看出有三組關係: 1:7—8 提到「意念和想念」   這裡對應的是「意志和感情」的關係1:9 提到「愛心在知識和見識上
  • 香蜜湖堂舉辦小組牧養事工成立一周年讚美會
    2019年04月13日晚上07:30,「香蜜湖堂小組牧養事工成立一周年讚美會」隆重舉行。該堂自2018年04月11日開始全面轉型為小組牧養,至今已建立了三十個小組,超過五十個正副組長參與服侍,本次讚美會樂齡、壯年、成年和青年四個牧區共兩百多位弟兄姊妹參加。
  • 牧師最喜歡做的是哪十件事? - 基督時報—基督教資訊平臺
    近日,美國美南浸信會生命之路基督教資源機構主席湯姆·雷納在一基督教外媒上總結了牧師們最喜歡做的十件事,他提到,牧師們在參與這10項活動的時候會找到喜樂。相反地,如果事工的其他方面要求他們不做這些事情,他們可能會感到非常沮喪。
  • 周聯華牧師95高壽之際 結合中國傳統《易經》文化發表「易的神學」
    (圖:視頻截圖) 周聯華牧師是臺灣資深的教牧、神學家,服事六十多年來在講道、譯經、著作、教育、神學、公益慈善等各方面對臺灣近代基督教影響甚大。他還曾擔任蔣介石家族三代的家庭牧師,亦是張學良的牧師和教師,牧養對象從政府高層到普通平民都有。
  • 基督教全國兩會單渭祥牧師、包智敏牧師訪臺歸來
    到臺北參觀國際書展是此次行程的重要目的之一。在臺北世貿中心,連續六天的國際書展,由來自全球超過70個國 家,737家出版社共同參展,其中也有來自大陸出版社的書展攤位。現場展出數萬冊的圖書,還舉辦七百場不同規模的閱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