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潮漲,前路浩蕩。錢江南岸,揚帆起航。黨灣鎮,地處錢塘江南岸、蕭山東部,承載著中國建築名鎮、全國文明鎮、國家級生態鎮等「光環」。
要素制約、區位限制,破局治理難題路在何方?
善弈者謀勢。黨灣上下錨定「城市東花園,灣區綠創谷」奮鬥目標,深挖歷史傳承中的人文力量,激活鄉賢內在驅動力。創新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凝聚五治迸發「賢」治新能量,開啟了再度滄海蝶變的發展新篇章。
慶豐村安置小區
沙地長歌
一段氣貫錢塘的磅礴樂章
曾經,錢塘江下遊「肆意妄為」的潮水,造就了一片特殊的區域,被冠以一個簡單卻內涵深重的名字——沙地。
黨灣,正處於沙地的中心區域,是沙地人最早的家園。
「上世紀五十年代,我們住的是草舍,土地是鹽鹼地,地裡種不出莊稼,每天只能想著怎麼吃飽。」慶豐村七旬村民潘乃淵對那段歲月記憶猶新:「雖然窮,但民風很淳樸。誰家有困難、誰家要操辦紅白喜事,幾乎全村人都會伸出手來幫忙。」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與天爭時,與地爭糧,與潮水爭家園,數十載拼搏,那些膽戰心驚的歲月,就此一去不復返。但奮鬥不息、一往無前的精神,卻熔鑄在了黨灣人的骨子裡,湧現出寶盛、林森、中錦、域邦等一批知名建築業企業。
今天的黨灣,建築從業人口眾多,達到全鎮人口的11%左右;建築業企業數量眾多,註冊在黨灣的一、二級資質施工企業就有9家;創造的產值大,僅註冊在黨灣的建築公司創造的產值每年就超過100億元,如果估算黨灣人在外創造的建築業產值,將超過700億元。
從茅草房到百丈樓,正是時光長河中蘊含的精神傳承讓一個沙地小鎮躍變為國字號建築名鎮。
「父母親勤勞苦作與忠厚樸實的秉性,從小就影響著我、教育著我,成了我這輩子取之不盡的精神食糧。要創造幸福生活,全靠自己的雙手,這也是我人生最早的領悟。」回顧過往,浙江寶盛集團董事長、鄉賢沈柏煥動情地說。
在新時代,如何讓寶貴的精神資源持續煥發光彩?
黨灣慶豐村的蕭山圍墾歷史展陳館、黨灣鄉賢館自2018年建成開館以來,熱度不減,前來參觀的人員絡繹不絕。「現在許多學生不知道什麼叫圍墾,來到這裡參觀學習後一切都明白了。繼承和發揚圍墾精神,敬鄉賢、學鄉賢活動,為我們學校開展德育教育注入了鮮活真實的內容。」黨灣鎮初級中學相關負責人說。
自古錢塘歲月長,曾經的拓荒、曾經的創業已經成為歷史,但堅韌和創造的精神依然在這方土地上傳承著,成為不斷支撐黨灣發展的「法寶」,成為鑄就黨灣不斷進步的「基石」。
「賢」治實踐
一種強基賦能的堅實動力
循道而行,功成事遂。黨灣積極挖掘自身鄉賢多、鄉情深、鄉愁濃的比較優勢,大力弘揚鄉賢文化,進行「賢」治新實踐,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新路:
——注重政治引領。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引領功能,指導各鄉賢組織規範開展會員納新工作,分類建立「智囊團」「和事團」「顧問團」等鄉賢能人名錄庫,精準繪製黨灣版「鄉賢地圖」。截至目前,共收錄鄉賢263人,錄入相關信息4200餘條。
與此同時,鎮領導班子成員帶頭聯繫鄉賢代表人士,建立聯繫鄉賢結對項目的「雙聯」機制,有效拓寬鄉賢支持、參與、助推鄉村振興的橋梁紐帶。今年以來,共聯繫鄉賢結對重點項目8個,總投資額超過20億元。
——注重法治保障。充分發揮鄉賢熟悉村規民約的優勢,以依法治理、民主善治為導向,激勵鄉賢參與基層民主法治創建。
今年以來,黨灣共召開鄉賢圓桌會6次、研究重點事項21個、協調矛盾問題8個,在各村(社區),都建有鄉賢工作聯絡室,並建立每月固定接待日制度,由鄉賢及鄉賢聯絡員進行輪值。截至目前共有87名鄉賢參與輪值,累計收集群眾意見建議214條。
——注重德治教化。充分發揮鄉賢的榜樣帶動作用,以厚植鄉賢文化為重點,持續提升鄉賢精神的感召力。
梅東村的入村口矗立著一個高大牌坊,「孝行天下」四個大字格外醒目。漫步村莊,「百孝園」主題公園、孝德館等建築令人頻頻駐足、流連忘返。
村內「孝文化」的流行,肇始於百榮集團董事長、鄉賢蔣柏榮多年來的孝行,雖因工作原因常常相隔千裡,但他不僅對90歲母親關懷無微不至,同時,還捐資成立「梅東村百榮愛心養老金」,為村裡60周歲以上老人每人每月發放100元,多年來累計發放600多萬元,更出資救助村裡困難鄉親,建設道路、橋梁等村級基礎設施,累計捐資達2100多萬元,深刻詮釋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句古語的內涵。
建鄉賢館、塑鄉賢牆、立鄉賢榜,編纂鄉賢故事集,攝製鄉賢抖音秀,舉辦鄉賢文化節,發布全區首個鄉賢工作品牌「熠灣情」,成立鄉賢生態公益聯盟。在黨灣,圍繞鄉賢文化,既有看得見的風採,也有看不見的引領,「德業相勸、過失相規、禮俗相交、患難相恤」的氛圍正在加速形成。
——注重自治強基。充分發揮鄉賢的資源優勢,引導鄉賢擔任鄉村治理項目經理人,全面提升鄉村自治水平。
「沙地老娘舅」錢關林聲名遠揚,擔任銀齡調解智囊團團長的他不僅成立了個人調解工作室,還針對家庭矛盾糾紛多發的實際,以黨員、老幹部等為骨幹力量,建立了一支家庭和諧協調員隊伍,有效提高了矛盾糾紛的「末端調解」能力。在此基礎上,黨灣進一步整合鄉賢資源成立「和事佬」組織,最大限度發揮了鄉賢在鄉村治理中的示範作用。經過近兩年來的實踐,各村(社區)的矛盾糾紛發生率平均下降了60%左右。
——注重智治支撐。以「黨商回歸」為主線,引導鄉賢以項目回遷、資金回流、智力回鄉等方式,參與建築小鎮創建、數字經濟發展、新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等工作,逐步把「黨灣人經濟」轉變為「黨灣經濟」。
早在2017年,黨灣就成立了杭州首個村級鄉賢組織。如今,全鎮18個村社中村級鄉賢組織已覆蓋7成。下階段,黨灣將繼續探索鄉村「賢」治新模式,切實拓寬鄉賢參與鄉村「五治」融合的有效路徑,進一步發揮鄉賢在推動鄉村善治等方面的示範作用和磁場效應,不斷構築強基賦能的堅實動力。
衛東橋社區鄉賢智囊團成立
幸福花園
一張人地相依的雋美畫卷
今年,黨灣全域推進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建設,持續用好人文力量,藉助鄉賢資源,進一步念好「致富經」、做好「水文章」,形成了特色鮮明的建設經驗。
「我聽說村裡正在規劃建設一個村民文體公園,我可以免費提供設計、施工。其他方面村裡需要我做的,我也會盡力而為。」前不久,帶領一支1500人建築施工隊伍的鄉賢章素芳,在團結村的美麗鄉村建設座談會上,對家鄉許下真摯的諾言。
這只是黨灣鄉賢積極助推美麗城鎮與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
面對發展用地不足、村級集體經濟薄弱等難題,黨灣鎮抓住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有利契機,在寶盛等鄉賢企業的牽線搭橋與協助推動下,通過村企結對方式,指導有條件的村實施圍墾土地綜合整治項目,探索出了一條「土地整治+鄉村振興」的新路子。目前,5個村共960畝土地納入整治範圍,村級結餘資金總計超過3000萬元。另外,還有14個村、3000餘畝土地擬開展土地整治項目,預計可增收9000餘萬元。未來,還將根據整治情況因地制宜做好農旅文章,探索打造具有沙地圍墾特色的文旅項目。
在治水剿劣攻堅行動中,如何做到治理與提升並重?作為顧問團成員、生態環保領域的專家陳柏校一語中的:「黨灣是沙地,河網密布,如果能把沿河的景觀帶扮靚,一定會成為別樣的圍墾風景。」在陳柏校團隊的技術指導下,黨灣實施了梅林灣景觀燈帶、黨山直灣親水棧道等系列工程,打造出獨特的沙地風情河道景觀。
連接廣大鄉村的公路,既是風景更是前景。黨灣創新推出以路為單位的「剝蒜」工作法,一路一路整治,一路一路推進,以點帶面推動全域環境的提升。據統計,全鎮列入整治計劃的道路共177條,目前已基本完成整治。
生活好不好,幸福感強不強,歸根結底還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最有發言權。
夜幕將臨,步入慶豐村的文化廣場,這裡已十分熱鬧。這座佔地4000多平方米的村中心廣場,包含有文化禮堂、大戲臺、文化長廊、燈光球場等設施。書畫、羽毛球、戲曲、二胡、腰鼓、排舞,甚至是越劇沙龍和健身比賽,三天一小場、五天一大場,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吸引著慶豐村各個年齡段的村民聚集於此,呈現出一幅和諧文明、活力四射的動人鄉村圖景。
依託文化禮堂,慶豐村已經發展出9支公益隊伍,包括腰鼓隊、排舞隊、敬老隊等。村裡每次舉辦公益活動,都熱鬧得像一個小節日。
入選未來交通小鎮、重大產業項目蓄勢待發,地處錢塘新區、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等平臺輻射的中心區域,長三角一體化、浙江「四大」建設、杭州擁江發展、杭紹甬一體化等戰略深入推進,對於黨灣而言,天時地利皆已具備。
「我們通過籌建鎮村鄉賢組織並搭建各類平臺載體,不僅極大地激發了鄉賢服務家鄉發展的熱情,更廣泛凝聚起了全體黨灣人創業創新的強大合力,這就是人和。」黨灣鎮黨委主要負責人說。
錢江南岸、黨山灣底,昨天與今天在這裡交匯,深挖人文力量、打造幸福花園的黨灣,將在聚賢、用賢的具體實踐中,開啟二次幹事創業迭代升級的嶄新篇章。
(供稿:蕭山區委統戰部)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鄉賢工作】「賢」治賦能啟新篇!蕭山黨灣深挖人文力量 打造幸福花園》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