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參加活動的嘉賓參觀壽寧馮夢龍紀念館。新華社發 吳蘇梅攝
新華社福州11月7日電(記者章博寧、胡廣和)正在福建省壽寧縣舉行的首屆「閩東之光·壽寧夢龍」文化周活動上,參加活動的學者呼籲繼續加深對馮夢龍的研究,增強馮夢龍文化影響力,打造好馮夢龍這張地方文化名片。
本次文化周包括啟動儀式、馮夢龍文化論壇、夢龍遺蹟追蹤、馮夢龍施政文化文藝演出、民俗文藝展演、硒鋅美食展示、國學經典誦讀展演等活動。文化周將持續到11月9日。
馮夢龍,明代文學家、思想家、戲曲家,於明崇禎七至十一年(1634-1638年)出任壽寧知縣,辦學館、築東壩、除虎患、禁溺女,造福百姓。
福建省馮夢龍研究委員會主任王凌介紹說,馮夢龍在其代表作「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中,將手工業者、小販、小商人等城市平民作為正面人物寫入作品,體現了馮夢龍反對封建禮教的思想與態度。清朝中期,中外聯繫加強,進入中國的傳教士開始對其作品進行翻譯,並將其作品傳播至日本、法國、德國、英國、義大利、西班牙等國家。
11月5日,專家學者參加2019年馮夢龍文化壽寧研討會。新華社發 吳蘇梅攝
自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馮夢龍的作品因其白話文的特點,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此後,對馮夢龍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突破。1982年,壽寧縣從日本拍攝回馮夢龍《壽寧待志》膠捲本。次年,《壽寧待志》重排出版。2015年,福建省馮夢龍研究委員會成立。
近些年來,壽寧充分發揮創新精神,以弘揚馮夢龍文化為重點,發展馮夢龍文化,打造地方傳統文化名片。
「希望這次壽寧論壇能廣聚智慧,總結經驗,尋找薄弱環節,形成更多共識,讓馮夢龍文化這個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為樹立中華民族文化自信貢獻力量。」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段寶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