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村俗語「姐去門檻斷,兄死叔就嫂」,說的是啥意思?有何道理嗎?
文/農夫也瘋狂
在農村裡是一個熟人的小圈子,村裡發生什麼事情了,像誰家裡的老人去世了,或者哪家的小夥子娶媳婦、閨女嫁人了等等這樣的事情,都會在很快的時間裡傳遍整個村子。農村人都是很注重親情的聯絡和維繫的,逢年過節都會相互走親戚。用老話來說,那就是「親戚越走越親」。這句話確實不假,近些年農村裡大量人員外出打工,親朋好友之間的聯絡少了,所以親情也淡了許多,如今不少年輕人走親戚也只是流於形式了。去到親戚家裡,放下禮物,簡單寒暄幾句,屁股還沒有坐熱,然後就要抬腿走人了。前幾天聽到一句老俗語,感覺很有意思,所以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俗語「姐去門檻斷,兄死叔就嫂」,說的是什麼意思,有何道理呢?
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是說,如果姐姐去世了,那和姐夫的聯絡就少了,甚至這門親也就此斷了。而當哥哥去世了以後,如果弟弟還沒有結婚的話,那是可以迎娶自己的嫂嫂的。這句俗語聽起來有點讓人難以接受,但卻是有道理的,即便是在今天依然是如此。
我們先來看看前半句「姐去門檻斷」,當姐姐去世了,一般妹妹就不太會繼續去姐夫家裡走親戚了,原因是為了避嫌。自古以來姐夫和小姨子都是民間茶餘飯後的一個話題。姐姐在的時候,妹妹去姐夫家,那是很正常的,也沒人會說閒話。
但是姐姐去世了,這樣就容易讓人想入非非了,到時候風言風語也就來了。而如果是弟弟的話,一旦姐姐去世了,也會很少再和姐夫家聯繫了,因為維持這門親戚的關鍵人物已經不再了。尤其是在過去男人是可以娶多個妻子的,姐姐去世了,姐夫條件好的話肯定還會再娶,這樣自然就沒有再去的必要。如果條件不好,沒有在娶,姐夫也會減少到嶽父嶽母家的聯絡,時間一長慢慢的也就斷親了。
再來看看後半句「兄死叔就嫂」,有些人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會認為這個有點不可思議。其實這樣的事情在過去是很正常的,即便是在今天有些地方依然存在這樣的事情。當哥哥如果年紀輕輕就去世了,而嫂子也還年輕,小叔子如果還沒有娶親的話,那就會娶自己的嫂子。在農夫的隔壁村裡,就有這樣的事情哦。聽村裡的老人說,以前這種事情是很正常的,並沒有人會說三道四的。
其實這樣也是有道理的,主要是兩個方面的考慮。第一個是因為家裡窮,再娶一個媳婦沒錢,而迎娶自己的嫂子,這樣彩禮錢要省下來一大筆。第二個就是考慮到侄子的原因,如果嫂子嫁給別人了,那侄子該怎麼辦呢?應該誰來養呢?萬一繼父對他不好怎麼辦呢?公公婆婆也是不捨得嫂子把自己的孫子帶到別人家的。因為他們的兒子死了已經就很心痛了,而孫子就是老人的命根子了,如果連孫子也走了,那將會是致命的打擊,所以如果嫂子只比弟弟大一點,並且弟弟還沒娶媳婦,那父母就會給兒子壓力。同時這種事情嫂子也是願意的,不光是因為自己,同時也會為了自己的孩子。何況本來就已經是一家人了,嫁給自己的小叔子,對自己和孩子都有好處。
發展到了今天,「姐去門檻斷」的現象要多一些了,有些親兄弟姐妹,都還在世就已經不怎麼往來了。而「兄死叔就嫂」這樣的現象是越來越少了,因為時代不同了,人民的思想也發生了變化。對於這句俗語,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嗎?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文章的朋友們,記得點讚、分享和關注農夫也瘋狂,每天都會為大家免費分享一些農村的好玩、有趣的事情,謝謝大家!(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