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經濟的血脈,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支撐。建設銀行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大力推進消費扶貧、創新推動產業扶貧、積極開展科技扶貧、認真踐行教育扶貧,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經驗,書寫了金融扶貧的時代答卷。建行安徽省分始終緊跟總行黨委決策步伐,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道路上踐行初心使命,勇擔社會責任,力求用金融活水助力美好鄉村建設。
為扶貧「續航」
「以前在外面打工,收入還不穩定,現在回鄉到聯邦農業開叉車開米機,一年就五六萬塊錢!」席紅兵是含山縣東山村的村民,也是安徽聯邦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員工,能夠回鄉工作照顧家人是他一直以來的願望,這兩年終於實現了。
村民的穩定增收,離不開企業發展的帶動,而企業的順利發展,又離不開建行馬鞍山市分行的金融支持。位於含山縣環峰鎮的安徽聯邦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是當地一家涉農企業,企業的稻蝦共養項目是東山村「一村一品」的產業扶貧項目。企業通過土地流轉、就近用工等方式,先後帶動了周邊780戶村民增收。
「我們收購水稻把大戶的稻子收進倉,需要資金周轉,我們是農業產業,土地只是設施用地,形成不了資產,是建行給了我們很大的資金支持!」在聯邦農業董事長王傳平看來,沒有建行就沒有企業的今天,也就不會有現如今鄉親們的富足生活。
無獨有偶,含山縣仙蹤鎮為民自來水廠擴建工程順利完工並投入使用,也得力於建行的支持。該工程是含山縣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的階段性成果,建成後將解決貧困人口595戶1308人的飲水安全問題,使縣內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9.85%,但資金缺口曾一度令工程止步不前。
「項目總投資3.93億元,資金壓力很大,多虧建行提供了2.9億元項目貸款,才使我們的資金得以保障,目前有三座水廠擴建,其中一座水廠已施工完成投入運行,另外兩座也正在建設中。」含山縣城鄉供水有限公司監管委員會胡成軍副主任對建行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自2016年開展結對幫扶以來,建行馬鞍山市分行利用金融工具,大力支持涉農企業發展和惠民工程建設,先後助力含山縣、和縣多個村鎮脫貧。截至目前,該行綜合運用信貸、擔保等金融服務舉措,累計發放小微涉農企業類型客戶378戶,貸款餘額近5.9億元。
「轉角」送碩果
金秋時節,位於安徽省黃山歙縣森村鄉的華琥山莊,漫山遍野、枝繁葉茂的獼猴桃樹映入眼帘,走近幾步,一個個飽滿圓潤的紅心獼猴桃掛滿枝頭,微風拂過,清新甜蜜的果香撲鼻而來。
山莊負責人張華正笑呵呵地給採摘工人布置任務。在他身後,來自全市各地的收購商已經將小卡車、三輪車按序排好,準備滿載而歸。
「老張,今年收成看起來不錯啊!」本市最大的水果收購商程總一溜兒小跑來到張華身邊,「我剛才四處看了看,每棵樹上都結滿了果子。」
「是不錯,今年的產量應該有30萬斤。」談及豐收,張華又忍不住咧開了嘴。
「看把你美的,前倆月還一臉苦相呢,當時出啥事了?」程總突然想起張華前一陣子總是一副愁眉不展的樣子,哪有現在這般意氣風發。
「已經解決了,這事兒得感謝人家建行呢!」
去年,張華籌建華琥山莊,並以每年500元/畝的價格承包了210畝山地用於獼猴桃的種植,成了產業帶頭人,被納入全縣農產品「甲級隊」名單。由於前期資金投入較多,年初的疫情又導致肥料、人工等費用大漲,讓張華感到難以為繼。到了7月,需要支付的10.5萬元土地承包費成了壓在張華心中的一塊大石頭,使得他茶飯不思,整天都是心事重重的樣子。
「那後來呢?」程總顯然被吸引住了,開始主動詢問。
「後來嘛,就轉角遇上了建行唄。」張華幽默了一下。
7月下旬,縣裡通知「甲級隊」名單裡的企業參加幫扶會,當張華趕到會場,發現現場有幾名建行歙縣支行的工作人員,正在向先到的參會企業介紹幫扶政策。張華站在旁邊聽了聽,「純信用」「免擔保」「低利率」「放款快」這些詞飄進耳朵,撓得他心痒痒的,便趕忙上前講述自己的難處。五天後,50萬元貸款額度順利審批,張華心中那塊大石頭終於落了地。後來,張華還聽說那場幫扶會上有16戶「甲級隊」企業從建行獲得了2600萬元的貸款。
「這麼神,不知道我能不能到建行去貸點款。」程總聽後一臉羨慕。
「應該能。」張華很有把握地說道,「百惠水果商行的汪總你認識吧,昨天到我這兒來了,說是剛從建行貸了款,今年獼猴桃的訂單要加一倍。」
「這個老汪,有這好事也不說一聲。」程總一下子急了,「我回去之後就到建行問問,這次我的訂單也翻番,獼猴桃你得給我留著。」
插上「金融」翅膀
清晨4點多,天蒙蒙亮,汪店村村民老陳和另一位村民穿上救生衣,勁頭十足地劃著小船,前往附近的雞蛋衝水庫忙碌起來。他們掄圓手臂,使勁一拋,魚飼料在空中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成群結隊的斑點叉尾鮰迅速遊來,你爭我搶,好不熱鬧。
「你們可是大家脫貧的依靠啊。別搶,魚食多的很,都能吃到。」看著水中漸漸長大的「寶貝」,老陳黝黑布滿皺紋的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
汪店村位於安徽省涇縣昌橋鄉北部,屬於扶貧對象,老陳是該村的一戶貧困戶。為了讓這個偏遠的村子脫貧,近年來,脫貧攻堅戰在貧困村中持續推進,當地各級政府想盡辦法找準脫貧路子。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優厚的水資源條件和生態環境讓汪店村走上產業扶貧道路。在政府「牽線搭橋」下,汪店村與安徽富煌三珍食品集團有限公司聯合開展生態養殖合作,公司提供技術服務、部分飼料和保護價收購訂單。年產100噸,產值150萬元,利潤達40萬元的水產養殖讓村民們看到幸福生活的曙光,每年除了能帶給村級集體經濟收入8萬元,還帶動村裡5戶貧困戶就業,幫助他們實現脫貧。
好事多磨,年初受疫情影響,該公司遭遇資金困難,經營受挫。「哎!這產業幫扶好不容易讓汪店村的水產養殖有了起色,村民脫貧願望逐漸得以實現,如今資金出現缺口,經營遭遇困境,怕是會影響後續的生產養殖。」談到資金短缺問題,公司負責人眉頭緊鎖。
企業有困難,產業扶貧受阻。建行巢湖市分行了解情況後,主動與公司對接,經過大量的實地調研和考察,在短時間內為該公司投放千萬資金貸款。問題解決了,公司負責人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了,村民們忙碌的身影和魚兒搶食的場景依舊是水庫上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汪店村和富煌三珍只是金融支持政策的受益者之一。近年來,隨著扶貧工作的進一步推進,建行巢湖市分行積極落實「摸實情、找路子、定措施、扶資金、保脫貧」的工作思路,力爭讓每個貧困戶都能參與到一個經營主體,實現持續增收,穩定脫貧。為受疫情影響的農、林、牧、漁業企業發放貸款近4000萬元,助力復工復產;為企業新增善融商務電子平臺,累計實現扶貧交易額1180萬元;為惠峰村累計捐贈13.689萬元用於救助貧困學生和道路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