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5日),東城區在第九屆中國文化金融創新大會上重磅發布《東城區創建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範區行動計劃(2020年-2021年)》。
貫徹落實「崇文爭先」理念
建設文化金融合作發展先行區域
近年來,東城區貫徹落實「崇文爭先」理念,深入實施「文化強區」戰略,以「文化東城」為引領,推動「五個東城」建設,出臺了「1+5+N」產業扶持政策體系,經濟總量持續攀升,產業結構不斷優化。2019年,東城區金融業實現收入合計11219.2億元,同比增長18.1%;文化產業實現收入1722.9億元,在全市排名第三。東城區已初步建立起具有區域特色的文化與金融合作模式,是北京市乃至全國文化與金融合作發展的先行區域。2019年12月6日,文化和旅遊部、中國人民銀行和財政部正式批准東城區創建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範區,創建周期為兩年,即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為高標準推進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範區創建相關工作,東城區編制形成了《行動計劃》。
《行動計劃》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解決文化金融領域中存在的文化資產定價難、文化企業信用評級基礎薄弱、市場信息不對稱等融資難問題,全力提升文化產業政策創新性和精準性,打造一攬子、成體系的整體解決方案。力爭到2022年,東城區內文化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文化企業信用評級體系基本完善,文化金融服務體系初步形成,市場主體活力持續釋放,金融成為助力文化和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構建「四個體系、兩個創新」
創新文化金融合作新模式
《行動計劃》圍繞文化企業在融資過程中遇到的突出問題和瓶頸環節,重點提出「四個體系、兩個創新」。
一是構建文化企業信用評級體系。主要包括推動建立文化企業信用評價體系,建立「失信名單」制度和「信用修復」制度,推動示範區文化、金融、科技融合,建設示範區大數據平臺等。
二是構建文化信貸風險分擔體系。主要包括鼓勵區內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設立文化專營特色支行、文創事業部等文化金融專營機構,並對文化金融專營機構進行認定,完善風險補償資金機制,積極爭取貨幣政策工具支持等。
三是構建文化創業投資扶持體系。主要包括組建首期規模4億元,總規模10億元的文菁「文化+」產業基金,大力實施「文菁計劃」,構建市區聯動政策服務體系等。
四是構建文化資產定價流轉體系。主要包括支持「北京文創板」建設,打造面向專業投資者的文化企業股權轉讓平臺,鼓勵文化企業創新融資方式等。
五是探索文化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主要包括培育發展文化產業鏈保險,支持文化企業通過債券市場融資,打造國家級文化金融活動品牌,提高文化企業發展質量等。
六是探索文化與金融合作模式創新。主要包括建立示範區文化金融服務總分中心和特色文化產業園區,打造「十分鐘文化金融服務圈」,建立標準化、專業化服務體系,推動文化金融區域合作模式創新,探索社會資本參與文化發展新途徑等。
文化+產業融合發展
為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行動計劃》提出,東城區將從機制、政策、服務等方面系統布局、多維發力,積極發揮金融對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推動作用,打造完善的文化金融政策體系和公共服務體系,促進文化與金融資源集聚,為文化產業發展構建良好的文化金融生態。並指出,東城區將結合區域特點和資源優勢,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方式轉變,優化文化產業結構,提高文化產業地均、人均產出,形成一系列可複製、可推廣的創新文化金融產品、機制體制和服務模式。
在防範金融風險的前提下,結合北京市打造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和「五新」政策出臺,圍繞戲劇演藝、展示交易、文化旅遊等優勢行業,注重政策創新、服務創新及文化金融合作模式創新,撬動社會資本服務文化產業,推動金融產品、服務模式創新,促進首都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將東城區豐富的文化資源優勢轉化成為發展優勢,成為生產力、軟實力。
來源 | 區文促中心
編輯 | 小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