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氏世界紀錄起源於英國,是被世界所公認的全球世界紀錄認證的權威機構,1955年,金氏世界紀錄大全出版公司成立,此後演變發展為21世紀初的金氏世界紀錄有限公司。《金氏世界紀錄大全》自1955年出版,已在100多個國家以40多種語言累計售出超過1.41億冊。全球每年有超過7.5億大眾觀看金氏世界紀錄的視頻節目。
中國也特別熱衷於申報各種金氏世界紀錄的認證,這其中還包括了中國的大學。國內許多大學也爭先恐後地申報各種金氏世界紀錄,成為了世界紀錄的保持者,那麼中國都有哪些大學打破了金氏世界紀錄呢?三元高考今天就給大家盤點一下那些榮獲了金氏世界紀錄的大學,一起來看看吧!
一、清華大學
金氏世界紀錄認證:世界上最早的十進位乘法表
2017年4月23日,清華大學舉行第七輯清華簡整理報告的成果發布會,發布會中表示清華大學所收藏的古代文物清華簡《算表》獲得了「世界上最早的十進位乘法表」的金氏世界紀錄認證。
清華簡是一批抄寫於戰國時期的竹簡,總數約有2500枚,自從2008年入藏清華大學起,清華簡就一直是古代文史學者的研究焦點。這批竹簡由於很早就被隨葬於地下,沒有經歷秦始皇焚書的劫難,因此保存了先秦典籍的原貌。
經過細心比對,考古團隊在這批竹簡中發現了一種形制很特殊的竹簡,這類簡共有21支,是迄今能見到的最早的計算器——《算表》。經過研究後發現,《算表》能直接用於兩位數的乘法及除法運算,還能對含有分數1/2的兩位數進行乘法運算。
二、河北工業大學
金氏世界紀錄認證:世界上最長的3D列印橋
2020年7月21日,河北工業大學裝配式混凝土3D列印趙州橋,成功挑戰金氏世界紀錄,獲「世界上最長的3D列印橋」的認證。
該橋全長28.1米,近淨跨徑為17.94米,於2019年10月13日,在河北工業大學北辰校區落成。這座建在校園的橋梁,以河北趙縣趙州橋為原型,配以河北工業大學桃花堤的「桃花」紋樣,是對河北工業大學厚重歷史,更是對「河北文化」的致敬。
由於這座橋是由3D列印建造出來的,在建造過程中應用了BIM虛擬仿真技術、特種水泥基纖維增韌複合材料、體外拉索預應力技術、智能傳感技術、物聯網雲平臺健康監測系統等,充分實現了設計新型化、材料功能化、施工虛擬化、裝配模塊化以及監測智能化的智能建造。
三、大連理工大學
金氏世界紀錄認證:世界上最短的固液接觸時間
2018年年初,由大連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劉亞華教授研製的超疏水材料,可將固液接觸時間的理論極限大幅縮短80%,成功挑戰了金氏世界紀錄。
固液接觸時間是衡量材料表界面動態潤溼性的一個重要參數。固液接觸時間越短,固液表界面間質量、動量和能量交換越快,材料表界面的性能更好,可應用於裝備表面的抗結冰、自清潔和防汙抗菌等。在親水界面上,液滴快速鋪展且停留於表面。然而,由於超疏水獨有的低黏附性,液滴能夠在超疏水固體表面上,像彈性皮球一樣彈起脫離表面。此前學術界普遍認為,在超疏水表面,固液接觸時間僅取決於液體的性質。對於大小恆定的液滴,固液接觸時間為一個常數。
為打破固液界面固有的接觸時間極限,劉亞華研究團隊發展了基於亞毫米尺度的非常規超疏水體系。該獨特表面能讓撞擊在表面的液滴在鋪展到最大時以餅狀彈起,避免了常規超疏水表面上液滴鋪展後的收縮階段,從而將固液接觸時間的理論極限縮短了80%。同時該現象具有普適性,可以在各種材料基底上實現。
四、北京大學珠海學院
金氏世界紀錄認證:最多觀眾的人聲解說式電影放映(多場地)。
2019年6月29日,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百餘名學生參與「最多觀眾的人聲解說式電影放映(多場地)」創造金氏世界紀錄稱號珠海賽區活動,並與其他10個參與城市的挑戰者共同努力最終挑戰成功。
據介紹,活動由心目基金會在北京、天津、上海、珠海、重慶、成都、酒泉、常州、徐州、瀋陽、鄭州11個城市共同發起,參與人數達到1260人,其中珠海場地人數達111人。活動是在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及七一建黨日之際,表達對廣大視障觀眾的關愛及對祖國的摯愛。
五、鄭州大學
金氏世界紀錄認證:世界上最大的人體二維碼。
2017年11月1日,鄭州大學的2520名大學生,舉著不同顏色的雨傘,拼出了長51米,寬51米的「世界上最大的人體二維碼」,打破了同樣在河南創下的2499人組成的最大人體二維碼紀錄,並得到了現場的吉尼斯認證官的肯定。
六、長春大學
金氏世界紀錄認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手語表演
2019年11月1日,長春大學的10223名師生一同進行了手語《感恩的心》歌曲的「合唱」活動,創下最大規模手語表演金氏世界紀錄。
今天三元高考給大家盤點了國內六所擁有金氏世界紀錄的大學,雖然擁有金氏世界紀錄並不代表著學校的教學質量,但至少從高校文化的角度,能夠獲得吉尼斯的世界紀錄認證從另一方面說也是能夠體現學校辦學實力的一種體現,值得正在報考大學的考生們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