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清華大學是中國最高學府,清園內林木俊秀,水清木華;清澈的萬泉河水從腹地蜿蜒流過,勾連成一處處湖泊和小溪,滋潤著一代代清華學子高潔的志趣和情操。新時代的清華人繼承愛國奉獻的優良傳統,秉承「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和「行勝於言」的校風,努力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旅遊攻略:
1.從西門進入可以直接去朱自清筆下的荷塘,然後延路一直向東走可以看到二校門、清華大禮堂等重要地點,再沿途往東走,可以看到氣勢磅礴的新清華學堂。
2.清華與北大兩座著名高校相對,可一同遊覽;歷史遺蹟圓明園也位於清華西門對面。
遊覽路線:
從清華大學西門進入:
1.清華西門 → 荷塘月色 → 水木清華 → 大禮堂 → 清華學堂 → 二校門 → 清華西門
2.荷塘月色 → 二校門 → 大禮堂 → 工字廳 → 圖書館 → 校訓碑 → 銅像 → 清華學堂 → 聞一多紀念碑 → 自清亭 → 近春園 → 同方部 → 日晷儀等
清華大學分布
紫荊公寓區介紹: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現代化學生公寓。公寓區的主體建築為徽派建築,分為本科生區、研究生區、留學生區和繼續教育學員區,其中博士生公寓樓因排列為英文字母"W"形,而被學生稱為W樓。公寓區內配有紫荊園和桃李園兩座現代化學生餐廳、超市、學生服務樓、紫荊操場,網球場、報亭等設施,為學生生活提供了便利條件。
清華路介紹:清華路是清華大學的兩條主幹道之一,筆直的大道從清華西門一直延伸到學校的最東部,將校園分為南北兩個部分。貫穿學校東西方向的清華路連接著學校教師生活區、行政辦公區和教學區,連接著校園東西部,連接著清華幾個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建築,也連接著傳統與現代。
工字廳介紹:原名工字殿,是建校前清華園的主體建築。因其前、後兩大殿中間以短廊相接,俯視恰似一"工"字,故得名。
甲所、丙所及園林介紹:建校初期供校領導居住的甲所、乙所和丙所(現僅存甲所和丙所)位於工字廳以南,1917年~1919年建。均為西式單幢磚木結構,其間樹林成蔭、花草擁簇,草木山岡、溪流環繞、環境幽雅。梅貽琦曾在甲所居住多年。乙所曾是馮友蘭的居所,據宗璞(馮友蘭次女)回憶:"在乙所的日子是父親最有創造性的日子"。這裡也是馮友蘭掩護進步學生的庇護所,"一二九運動"期間黃誠和姚依林在這裡度過了搜捕之夜。
近春園介紹:近春園景點的核心景觀是朱自清筆下的"荷塘月色"及其包圍著的一座島,島上有高低的山丘和樹林掩映,島西南側有一古式長廊,此島通過一座漢白玉拱橋與岸邊相連。每到夏天,便有很多慕名而來的遊客前來尋找"荷塘月色"的勝景。
西體育館介紹:清華早期"四大建築"之一,位於校園西北部。前館建於1916-1919年,由墨菲設計,泰來洋行施工,外表採用西方古典形式,館前有陶立克式花崗巖柱廊;後館建於1931-1932年,建築設施與前館巧妙相接,建築風格渾然一體。一些重大歷史事件也與西區體育館緊密相連。"五四"運動爆發之後,5月5日,清華學校學生在體育館前召開全校大會,高呼"收復失地"、"廢除21條"等口號,決定6日起罷課。5月9日又在體育館內舉行"國恥紀念會"。"一二九運動"期間,體育館曾做過保護進步學生的"掩體"。
清華學堂介紹:清華大學前身"清華學堂",本是用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辦的一所留美預備學校。1909年6月,清政府在北京設立遊美學務處。1909至1911年,遊美學務處先後選派了三批直接留美生,共180人,其中有梅貽琦、張子高、趙元任、胡適、張彭春、莊俊等。清華學堂帶著濃鬱的德國古典風格,在工字廳東邊落成,清朝軍機大臣那桐為之手書匾額。1911年4月29號,學堂裡傳來第一陣讀書聲,清華的歷史從此發端。
美術學院介紹:美術學院建築總面積62,000平方米,佔地15,000平方米,由美國帕金斯威爾公司設計。2004年3月奠基動工,2005年8月投入使用。位於主校區東區,中央主樓東南方向,新教學樓主要包括教學區、實習區、科研圖書區、教學管理區及公共空間等。
東區主樓介紹:東區主樓由"西主樓"、"東主樓"和"中央主樓"三部分組成。它們分別以四個"過街樓"聯成一個整體,體態巍峨,結構堅固,總建築面積達76871平方米,是建國後由清華多個專業的師生結合畢業設計工作而自行設計的校園傑作之一。
綜合體育館介紹:綜合體育館是集體育比賽、訓練、教學、會議、演出為一體的綜合性場館,比賽場地最大55m×35m。座席由固定座席和活動座席組成,共5000座,設有主席臺和裁判席,一層設有運動員訓練房、貴客室等輔助房。
第六教學樓介紹:第六教學樓位於清華大學主樓西北側,為綜合教學科研設施。
大禮堂介紹:大禮堂與老圖書館、西體育館和科學館,並稱"四大建築",是清華建校以來第一批大規模建築。大禮堂建成時是國內高校中最大的禮堂,建築面積1840平方米,高44米。大禮堂的建築最具有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古羅馬和古希臘藝術風格,羅馬風格的穹隆主體,開敞的大跨結構,漢白玉的愛奧尼克柱式門廊。整個建築下方上圓,莊嚴雄偉,象徵著清華人"堅定樸實、不屈不撓",是清華的集會中心。大禮堂是清華"最有光榮歷史的建築物之一",在三十年代是支持共產黨堅決主張抗日的"大禮堂派"學生集會之地。現在校內的會議、講座及娛樂演出,仍經常在此進行。
學校開放時間:
雙休日、法定節假日及學校寒暑假(具體日期見學校通告)期間的每日上午8:30-11:30,下午13:30-16:30,校園對外開放參觀。如遇校園內有重要活動,暫停開放參觀。
聲明:以上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轉載內容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是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作者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