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蘇州看園林有兩大原因。一是多:蘇州現存1949年前建造的歷史園林70處,是 江南地區歷史園林數量最多的。二是美:蘇州歷來是江南富庶繁華之核心 ,發展出園林藝術的極致。
面對蘇州園林時,如何才能體會到它的妙處? 我們採訪到長期研究江南古典園林的丁楓博士。請她從園林專家和逛園人的雙重身份,分享園林觀看之道。
提前了解園林的主人
蘇州園林的語言其實就是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語言,其中詩書畫對園林的影響最為重要,特別是明清以來蘇州地區的文人園林,多是由精通此道的文人直接參與建造的。
比如『元四家』裡的倪雲林參與了獅子林的改造,吳門畫派的領軍人物文徵明參與了拙政園的建造,而且園林主人大多也是藝術修養很高的士大夫,就連疊山的山師也是精通畫理。
園林中的字,是園主和我們的對話
和西方的園子有很大的不同,蘇州園林裡有很多字,這也是我國特有的書法藝術的體現。
這些字就是園子裡隨處可見的匾額楹聯、碑刻和嵌在牆上的書條石,比如拙政園最主要的廳堂叫『遠香堂』,堂前水面遍植荷花,表達了主人對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品格的追求。▼
網師園的『看松讀畫軒』 則是用名字點出了眼前景物的內容和主人的愛好。▼
留園的書條石多達300餘方,幾乎可以編一本留園法帖,每一方上都刻了園主人酷愛的文章和書法。▼
所以你需要懂一些書法,也要會一些古文,才能讀懂這些字,了解主人的情趣和追求,或隱逸、或君子、或練達開朗、或禪思玄妙。
而這些園林中的字就是我們和園主人對話的內容,雖隔著幾百年,卻情趣盎然,因為談的內容全是對人心的關照。
懂一些中國的山水畫
蘇州園林的美還在於它的畫意,這也是我國園林鮮明的特點。
得益於宋以來山水畫的審美成就,園林對空間的營造手法異常豐富, 平遠、高遠、深遠的畫意在園林中都可以找到驗證,所以疊山也一直是造園的重頭戲。
像拙政園這樣的大園林,用的是平遠的手法,景色層層推進,最後把園外的北寺塔也納入園中,如董源的江南山水疏朗簡淡。▼
留園通過建築的組合布局,很好地營造出深遠意味,特別是入口序列先抑後揚的空間效果,讓人不禁產生了桃花源記的遐想。▼
疊山最為著名的環秀山莊,全湖石假山佔據了近2/3的空間,繞假山一周,其峰巒起伏、丘壑縱橫,想當初戈裕良必是畫了一幅山水畫作為堆疊的粉本。 ▼
所以要體會園中的畫意,需要懂一些中國的山水畫,了解謝赫六法,知道三遠五遠,這些都是蘇州園林的語言。
園林造景,和花鳥畫相通
園林造景和花鳥畫的關係也很密切,特別是在植物種類的選擇上,幾乎是相通的。
園中蒔花植木,四季花香不斷, 春可去拙政園海棠春塢,夏可到藝圃觀荷,秋天各園都有菊展,冬天則靜待網師園的臘梅飄香。還有滄浪亭的竹子和蘭花,留園的紫藤和古銀杏,植物生長的爛漫也是吸引我們不斷入園的理由。
更為絕妙的是,園中的畫意還被精心收納入了很多牆上的門洞漏窗,在行走中,會突然映入眼帘,一定不能錯過,比如拙政園梧竹幽居亭的4個圓洞門,留園古木交柯前的漏窗,滄浪亭水邊的復廊等等。
把園林當作生活空間
園林也是生活的空間,園林中亭、臺、樓、閣、軒、堂、廊便是園主人宴客待茶、聽琴拍曲、讀書寫字發呆之所在,所謂『詩書畫茶酒花』的生活便是蘇州最讓人羨慕的味道。
沈復的《浮生六記》、文震亨的《長物志》裡有許多對於園林生活的描述。
雖然舊景不在,但 有些習俗依然可以在如今蘇州人的生活中看到,比如喝冬釀酒、吃茶的習慣、對蘇式盆景的喜愛、聽崑曲評彈等等。
現如今,你也可以到耦園雙照樓喝喝茶,去曲園聽聽崑曲演習所的講習班,到聽楓園觀摩國畫院的畫師作畫,還有滄浪亭裡上演的浮生六記,網師園的夜花園。
當然,如果有機會被邀請去某個有園子的蘇州人家裡做客,那對園林生活的體會就會更深入了。
看園,要找對老園子
古今造園的不同主要有兩點。
一是材料不同,比如疊山是很重要的造園內容,但現在已找不到原來的太湖石了。現在多是些其他地方類似太湖石的石頭在疊山,紋理、尺度、石頭孔洞和形狀的不同,造出來的審美意趣就會很不一樣。
另外 對花木品種的選擇和以前也有不同 ,這是材料引起的趣味變化。
當然,審美情趣的變化和我們對傳統文化審美的繼承存在漏洞或缺陷有關, 總體來說,新造園子的審美水準跟老園子相比的確是要差一些的。
不要跟團逛園子
想更好地感受園林,避免人擠人烏泱泱的場面,關鍵就是千萬不要跟團逛園子。 你可以一個人或約上幾個好友,以散客形式去逛會更有趣。
蘇州園林的遊客量其實是一個很長時間的問題。據我所知,蘇州園林部門也在積極採取措施,包括從去年開始,拙政園、留園、 網師園、虎丘開始實行網上預約制度,進行人流控制。
在小眾園子裡喝杯茶
每個園子在不同季節都不一樣。如果想避開比較熱門的點, 耦園、滄浪亭、藝圃都是很好的園子。
另外 逛園子時, 一定到園中茶室坐一會兒喝杯茶,蘇州園林的茶室是當地老年人聚會的地方,會聽到很多蘇州本地話,很有市井氣,有另外一種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