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營經濟應離場論」是「不懂歷史不懂經濟不懂全球化」的譫妄之...

2020-12-11 新京報網

  今天網上一篇《私營經濟已完成協助公有經濟發展應逐漸離場》引發熱議。稍晚,鳳凰網財經致電作者本人核實,確認文章為其所寫無誤。作者稱:「是我寫的,就不解釋了,太多朋友問起」。

  ▲作者「傲嬌」回應文章屬實。

  關於這篇文章的相關截圖廣為傳播,但只看標題,就知道文章譁眾取寵,是不懂中國歷史,不懂國情,不懂全球化之奇談怪論。

  民營經濟是歷代領導人理論探索的結果

  回顧中國整個經濟史,不難發現,私營經濟,是我們在付出各種代價之後,做出的歷史的必然選擇。

  1978年,中國提出「要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企業、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這給了中國人經濟自由,也釋放了中國人創造財富、嚮往美好生活的欲望。

  黨的十二大提出「鼓勵和支持勞動者個體經濟作為公有制經濟的必要的、有益的補充」。

  1987年,「私營經濟」這個詞正式出現在中國的政治舞臺上,根據黨的十三大的說法,「私營經濟也是公有制經濟必要和有益的補充」。

  這一時期,「草根創業」開始興起,柳傳志、魯冠球、年廣久等中國第一代民營企業家群體風起雲湧。

  鄧小平南巡之後,中國私營經濟的發展加速。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提出「三個有利於」——各項工作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安徽蕪湖的年廣久靠賣瓜子成小城最早的百萬富翁。

  黨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確提出「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把「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確立為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

  2002年,黨的十六大提出「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黨的十七大提出「堅持平等保護物權,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新格局」。依靠中國私營經濟的巨大競爭力,中國加入WTO後,在世界經濟舞臺上嶄露頭角。

  不難發現,中國的民營經濟,是中國歷代領導人理論探索的結果,也是我們在實踐中的必然選擇。所以,私營經濟離場,乃是不懂歷史之論。

  提升經濟發展效率、融入全球化離不開私營經濟

  從數據來看,當下的中國民營經濟,貢獻了中國經濟的半壁江山。

  截至2017年底,中國民營企業的數量超過2700萬家,個體工商戶超過了6500萬戶,註冊資本超過165萬億元,民營經濟佔GDP的比重超過了60%。

  如果說國營經濟有著產業鏈、資金、牌照的優勢,更在於做大做強,那麼,民營經濟則能充分體現中國人的企業家才能,應對各種市場變動,體現效率,並通過優勢互補促進國有經濟的發展與壯大。

  強行讓「私營經濟離場」,可能會造成整個經濟運行中,資源配置的低效,對中國經濟的發展產生不良影響。這也是不懂中國經濟之論。

  2012年以來,從黨的十八大提出「要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廢除對非公有制經濟各種形式的不合理規定,消除各種隱性壁壘,制定非公有制企業進入特許經營領域具體辦法」;

  再到2016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民建工商聯委員聯組會上,強調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必須堅持「兩個毫不動搖」,重申非公有制經濟「三個沒有變」,進一步堅定了民營企業轉型發展的信心。

  再到黨的十九大,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必須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製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要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要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此外,還有「鼓勵社會投資39條」「促進民間投資26條」「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29條」等政策的出臺,有關方面重審一批涉及民營企業家的舊案,其目的不但在於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更加公平、開放、寬鬆的環境,也在于堅定企業家信心,穩定企業家預期。

  當下,中國有著龐大的生產力,不管是為生產力尋找出路,還是為推動全球命運共同體的需求,都需要中國經濟「走出去」。而私營企業作為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快速適應經濟全球化的規則與節奏,從這個角度說,私營經濟不能也無法「離場」。

  應該看到的是,此種奇談怪論,雖然目不見歷史大勢,但卻可能是投機之舉,所以,以更大勇氣與智慧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是掃除此種奇談怪論的最好辦法。

  文 | 劉遠舉

相關焦點

  • 經觀頭條|從「離場論」到「自己人」,民營經濟驚心動魄的50天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報 記者 宋笛 王雅潔 沈陳2018年9月12日上午,一篇名為《私營經濟已完成協助公有經濟發展應逐漸離場》的署名文章開始在網上快速傳播,其作者為「吳小平」。這篇文章提出的「民營經濟離場論」在輿論場上掀起了波瀾,先後多家媒體發表評論駁斥這一言論,緊隨其後的是高層接連數次的表態。
  • 國內思想周報 | 單田芳和評書時代;私營經濟引起的爭論
    私營經濟「退場」惹焦慮視覺中國 資料圖9月11日,財經專欄作家吳小平在自媒體上發布了一篇名為《中國私營經濟已完成協助公有經濟發展的任務,應逐漸離場》的文章。文章認為,「在中國偉大的改革開放歷史進程中,私營經濟已經初步完成了協助公有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大階段性歷史重任」。吳小平進一步指出,「下一步,私營經濟不宜繼續盲目擴大,一種全新形態、更加集中、更加團結、更加規模化的公私混合制經濟,將可能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的新發展中,呈現越來越大的比重」。
  • 「適應和引導好經濟全球化」——習近平總書記縱論經濟全球化(二)
    【「學習筆記」按】洞察歷史規律、把握時代潮流、著眼全球未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達沃斯等不同場合深入闡述關於經濟全球化的中國主張、中國方案,有力凝聚起國際社會的共識,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筆記君梳理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經濟全球化的一系列重要論述。今天,與大家一起學習總書記關於適應和引導好經濟全球化的相關論述。
  • 經濟全球化與世界大同
    全球金融體系暴露出嚴重的內生性問題,全球資本主義體系也開始在世界各地遭遇反全球化力量的抵抗。就此而論,「歷史終結論」之錯謬自不待言,甚至福山近年來也遮遮掩掩地承認,將美國式自由民主體制認作人類政治的最高成就確實難以自洽。 [3]福山關於「歷史終結論」的表面自責,留給學者一連串的長考。
  •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 「先進文化」應具備的五大特徵
    當今世界正處在一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以好萊塢電影為代表的西方文化商品對世界其他國家的傳統文化造成了很大衝擊,有人因此而否定全球化的意義,抗拒全球化的浪潮。  其實,全球化對各國文化發展是否有益,主要應視「全球化」的定義:如果「全球化」是讓各種先進文化共同發展、共同繁榮,那麼這種全球化無疑是有益的;如果「全球化」是讓西方文化來主宰整個世界的文化發展,那麼從文化的角度上說,這種「全球化」是不能接受的。  在一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文化同樣面臨著全球範圍的競爭,只有先進文化才有可能在這場競爭中生存、發展、繁榮。
  • 新詩的「懂」與「不懂」
    他們完全不知道這些看不懂的詩是一些一錢不值的垃圾。這些垃圾不光一般的詩歌愛好者不懂,就是專門研究垃圾者也不懂。也有人總是懷疑,凡是存在的東西總有它的合理之處,再說,好詩確實不是所有人都能懂的。鑑於「懂」與「不懂」是新詩一大關鍵問題,它已經關係到新詩的方向,關係到新詩的存亡,所以這裡專門談一談這個問題。
  • 人民要論:理性認識經濟全球化大邏輯大趨勢
    從歷史邏輯、實踐邏輯、理論邏輯相結合上看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大勢 15世紀地理大發現以來,經濟全球化從最初的涓涓細流不斷匯聚成席捲全球的滾滾浪潮,是歷史邏輯、實踐邏輯和理論邏輯演進的必然結果,其發展趨勢不可逆轉。 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
  • 看得懂與看不懂的藝術
    甚至連不懂的也沒有人再會坦陳自己「看不懂」,而都宣稱自己「看得懂」。但不論形象、內容,單論藝術,真正懂的又有幾個?這時,一部《王子復仇記》,當然不是古典藝術的《王子復仇記》,而是假設現代藝術的《王子復仇記》,有一千個讀者,只有100個哈姆雷特,還有900個卻成了李爾王、奧賽羅甚至朱麗葉!
  • 金裡倫:經濟全球化不等於「西方化」
    這既是對經濟全球化的錯誤理解,也是對西方制度的盲目推崇,更是對中國道路的輕率否定,很容易將改革和發展引入歧路,危害我們的事業和前途。 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客觀趨勢,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時的必然產物。當資本主義的大工業生產方式越來越需要超越國界的世界市場、更大規模的國際交換、更具效率的國際分工時,經濟全球化開始發端。
  • 習近平引用狄更斯名句縱論「經濟全球化」
    當地時間17日上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瑞士達沃斯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這是中國國家主席首次出席世界經濟論壇年會。  在主旨演講中,習近平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英國文學家狄更斯這樣描述工業革命發生後的時代。今天,我們也生活在一個矛盾的世界之中。
  • 人民日報新論:引導經濟全球化我們能做什麼?
    「把困擾世界的問題簡單歸咎於經濟全球化,既不符合事實,也無助於問題解決。」「要適應和引導好經濟全球化,消解經濟全球化的負面影響,讓它更好惠及每個國家、每個民族。」習近平主席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精彩演講,為全球經濟治理貢獻中國方案,再次凸顯了大國擔當,引來舉世矚目。
  • 「懂的都懂!」「我不懂!」
    怕就怕某些人真的用「懂的都懂」來敷衍別人,到頭來卻敷衍了自己,那就得不償失了!畢竟「都是千年的狐狸,跟我玩什麼聊齋啊?」我們用「懂」、「不懂」來區分「你」和「我」,那就出現「我懂你也懂」、「我懂你不懂」、「我不懂你懂」和「我不懂你也不懂」四種情況。
  • 為什麼說不懂布朗山,就不懂普洱茶?
    而普洱茶界也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不懂布朗山就不懂普洱茶」,很多剛入門的茶友很可能就要心生疑問了:為什麼說不懂布朗山就不懂普洱茶呢? 我們這就來為茶友詳細解析其中原因所在。
  • 用懂不懂格律來界定懂不懂詩詞,是一種狹隘
    一個16歲的小姑娘,承受不起!說實話,像武亦姝這樣的詩詞才女,不要說在過去,就是在今天的縣鄉一級中學,恐怕也是不缺乏的。中小學生記憶力好於一般成年人,這是人的一個基本年齡特徵,因為他們對社會事物的敏感性非常強。如果一個中小學生記憶力不好,反倒是有點不正常的事了。有人或許會以為,我所謂的詩詞才女,就應該是懂格律,會作詩,而不僅僅是背誦詩詞。
  • 世紀之問:如何認識和應對經濟全球化格局的巨變
    而要實現「公平」,就要求中國改變同美國不同的經濟體制和政策安排,要有更多的「中國應……」的承諾,例如,中國應取消政府對企業的補貼,應降低關稅,應減少國有企業或者取消能給予國有企業的特殊待遇,應開放更多的產業和經濟領域等等。簡言之,就是要按美國經濟的樣子實現中美經濟的同構性和同質性。美國一些人心中根深蒂固的觀念認為,只有同質經濟體之間的競爭才可能是公平的。
  • 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樣性
    全球化作為一種事實和趨勢,正在向我們走來。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定義,全球化既包括資金、勞動力和資本的全球流動,也包括文化、意識形態領域中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深化發展。不難看出,全球化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不僅僅限於經濟生活領域,也涉及到文化生活領域。但是,文化領域與經濟領域不同,並不形成文化上的全球化或趨同化。
  • 報告:2016-2020年越南私營經濟發展不達預期
    越南《投資報》10月19日報導,根據越南政府關於到2020年支持企業發展的35/NQ-CP號決議5年實施報告,越南企業數增加到1百萬家的目標,私營經濟成分佔GDP和社會總投資的目標均未實現。根據報告,越南發展私營經濟目標到2020年為GDP貢獻48-49%,而實際僅貢獻43%。2016-2020年私營經濟增速雖不是最高,但僅低於外資經濟,並呈上升趨勢,2018-2019年,越南私營經濟增速分別為7.3%和8.9%。
  • ...院伍超明:在未來,世界經濟格局是全球化與反全球化相互交織的局面
    從總體結論來看,未來世界經濟格局、全球化格局、全球化大方向不會變。我們應將看問題的時間軸拉長一點,幾百年或上千年後能夠清晰地看到全球化大方向不會變。全球化是人類互相交往,從而不斷擴大人類活動範圍的趨勢。在遠古時代的原始部落,人類發展生產力且部落之間會互通有無,將商品進行交換。在其發展的過程中,部落之間會發生衝突或戰爭。
  • 李曉| 拋棄經濟全球化幻想 警惕全球化的「去中國化」
    簡單地認為目前的經濟全球化處於「逆全球化」過程是不充分的,當前經濟全球化的狀態或者趨勢是「全球化分裂」 ——主要大國之間,特別是世界第一、第二大經濟體之間在關於什麼是經濟全球化、經濟全球化損益、運行規則和秩序等問題上發生了重大分歧,不再擁有共識。美國現在的所作所為不是在簡單地反全球化,而是要搞另一套經濟全球化,即沒有中國的經濟全球化。
  • 關於書法的懂與不懂
    首時下經常聽到「你不懂書法"這句話,這句話一般都是被別人評其書法有問題的回語!還有人說「你不寫書法就不要糊評"!首先說明:一個書法人士遇到別人評其有問題時就還擊、甚至是攻擊,則表現出這一書法人士心胸狹窄!不明是非!不會處理事情!一個人應當有包容別人反面評論的心胸,也就是要有寬廣胸懷的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