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搖晃晃的人間》:被愛才是餘秀華的最高欲望

2020-12-17 騾子看電影

版權申明:

本文授權發布於:騾子看電影(lz-movie)、《人民日報》

《搖搖晃晃的人間》是一部紀錄片,用了一副極挑逗的畫做海報:一個裸體側臥女人的背影,肥碩的臀部、豐滿的乳房。

這部紀錄片的主人公是湖北腦癱農民女詩人餘秀華,2015年她因為一首詩在社交網絡上爆紅,這首詩也有個極挑逗的名字——《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

腦癱、農婦、詩人、暴露的情慾,看她詩作和紀錄片的人,都有些獵奇的心理吧。

可看了紀錄片,我沒有獵到什麼奇,反而在很嚴肅地思考一個問題:作為一個健全人,我對殘障人士有多少誤解?

比如像餘秀華這樣的腦癱患者,我以前總認為,他們的大多時間,是快樂的,是無憂無慮的。

在北京大學做演講,有人問餘秀華:你怎麼樣接納自己,怎麼樣做一個幸福的女人。

餘秀華說,我到現在都不能完全接納我自己,我最想讓我說話的時候表情自然一點,但是我做不到。

很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姿態滑稽又怪異,卻絲毫控制不了,這種精神凌遲,對於腦癱患者來說時時刻刻看都在發生,健全人無法體會,所以有多少天真的自以為是。

而在一群搖搖晃晃的腦癱患者中間,餘秀華應該算是痛苦程度很深的那一個,因為她從小就有個特點:愛琢磨,不甘心。

小時候庸醫給她看病,說她是因為前輩子做了孽,這輩子才會這樣,她很難過,一直都想不通。

成年後她打計程車,因為搖搖晃晃的樣子被很多司機拒載,她想不通,但最終想明白了很多事。

老天爺都是公平的,不過是句安慰人的鬼話,它給餘秀華的是一張殘酷而猙獰的面孔,她因為天生的殘障註定是社會的邊緣人,註定孤獨。

可就是這樣一個連表情都控制不了的人,卻一直執拗地按照自己的方式活著:

湖北鍾祥市橫店村,餘秀華餵雞,洗衣,殺魚,做著力所能及的活,日子就這樣一天天地溜走。

從高中畢業輟學在家到因《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一舉成名的二十年間,她的社會身份並不是個詩人,只是個農婦和腦癱病人,不過在村民的眼中,她應該還算是幸運的:雙親尚能悉心照料她,招來的上門女婿是個全乎人,能打工賺錢,不嫌棄她的殘疾,他們還有個健康的兒子。

二十多個寒來暑住,無論鄉村是麥浪翻滾還是銀裝素裹,她一直在門口一張簡陋的小桌上用扭曲變形的手笨拙地寫字敲字,雖然畫風和周遭的環境有些違和,但她在寫什麼,又有誰在意呢?

二十多年裡,她寫下了2000多首詩歌,因為她說只有詩讓她覺得活著比較重要,寫詩時她的心和身體都是純淨的。

她與詩歌,應該是一種互相的成就與塑造,在2000多首詩歌中,她成長為一個奔放又坦率,堅定又沉著的女人。

因此即使她火了,參加各類研討會、演講、節目錄製,成了媒體和文藝圈的寵兒,也是一副不卑不亢的姿態,回答問題言簡意賅,甚至不留情面。不用提前準備,我要即興回答。

不用一對一的採訪,該說的我都說了。我沒有能力的時候我不會發聲當我願意做且真正有能力的時候我會去做我不是中國的艾米森金,艾米森金是獨一無二的,我餘秀華也是獨一無二的。今天將我捧得很高,明天我會不會摔得很慘。

她清醒而自知,並未被盛名所累。參加完各類活動回家,她依然是那個搖搖晃晃幹活的腦癱農婦,不過她終於有能力完成二十多年來想做卻沒有做成的事:離婚!

父母不同意,他們有鄉土社會中淳樸的想法:以前離婚還好說,現在成名了離婚,別人會戳脊梁骨。

丈夫也很抗拒,覺得自己是在餘秀華成名之後被踹的,有點男版秦香蓮的意思。

他們都把成名和離婚聯繫在了一起,但對於餘秀華本人來說,這二者根本沒有什麼聯繫,這個婚姻一開始就是被安排的,精神世界裡十萬八千裡的差距讓他們的對話如雞同鴨講,她一直想終結這段婚姻,可她沒有錢,甚至連起訴離婚的錢都沒有,而現在,她終於能用一筆10萬的版稅換來協議離婚的結果。

餘秀華離婚記,啼笑皆非卻又心酸莫名。

她寫下的詩《離婚證》中有這樣一句話:

離婚證有什麼用呢我不再結婚 從此獨身。

她明白,切膚之愛和靈魂之愛,她只能心嚮往之,對於愛情和婚姻,即便有執念,她也只能終結,無法重建,這個離婚對她來說,甚至都算不上一個解脫,是更多複雜和悲涼的心境:

別人的婚姻可能是天天見面或是長時間相處,而我離婚前是這樣,離婚後也是這樣,我真的是一個人了嗎......

她會時不時地和身邊的男士調調情,然後用「我愛很多人,很多人也愛我」這樣的話戲謔一下記者,這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就像研討會中有人的評論:愛與怕是她詩歌的兩大主題。

難道還有明天,可惜還有明天。網際網路的泡沫、喧囂的名利場,她會被更多冉冉升起的明星迅速取代,她最大的可能,就是慢慢地被淡忘,然後孤獨終老。

可無論如何,她都會以詩為拐杖,搖搖晃晃卻又特立獨行地走下去,就像她自己說的:無論男人女人,能按自己的想法活著就是勝利。

為什麼上蒼要做這樣擰巴地安排:給一個女人醜陋怪異的病殘之軀,卻又給她如此豐盛和強大的精神與頭腦。不過餘秀華都能賣力又決絕地按照自己的意願活著,健全如你我,又何必苟且?

餘秀華說,範儉的紀錄片就是把她的內褲扒光了給世人看。看到了最真實的她之後,我就在想一個問題,如果有一天能與她見面,我會和她聊什麼?

不聊詩歌,導演範儉說過,她的最高欲望其實根本就不是詩歌。所以海報為什麼是一個女人的身體空空的虛置在那兒,任由變老......

如果她願意敞開心扉,我想聽聽她對於愛情,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憧憬和忐忑,雖是愛而不得,但這是餘秀華的最高欲望,也是普天下女人的最高欲望。

相關焦點

  • 《搖搖晃晃的人間》:作為IP的餘秀華
    餘秀華的這句詩被用在《搖搖晃晃的人間》最新的點映版預告片開頭。大膽的措辭配上她因疾病而口齒不清的聲音,這種宣傳上的「招數」或多或少昭示著餘秀華成名的某些要素。餘秀華的成名於詩歌,成名後大眾的焦點卻說不上來和詩歌本身有多少關係。
  • 農村腦癱詩人餘秀華,搖搖晃晃的人在搖搖晃晃的人間
    我一直是個懷揣泥土的人,遇見你它就有了瓷的模樣卻沒有人來告訴我每一條路都是晴朗比你易跌倒,比你易破碎作為一個販賣月光和人間的人我允許你,笑話我如果哪一個早晨醒來,找不到彼此只有微風吹過一定要微笑,無論記得還是遺忘-- 餘秀華 《搖搖晃晃的人間》餘秀華是一個長期生活在社會底層,身有殘疾的女人
  • 農村腦癱詩人餘秀華,搖搖晃晃的人在搖搖晃晃的人間
    我一直是個懷揣泥土的人,遇見你它就有了瓷的模樣卻沒有人來告訴我每一條路都是晴朗比你易跌倒,比你易破碎作為一個販賣月光和人間的人我允許你,笑話我如果哪一個早晨醒來,找不到彼此只有微風吹過一定要微笑,無論記得還是遺忘
  • 餘秀華—搖搖晃晃的人間
    在記錄片《搖搖晃晃的人間》裡,極大的還原了傳奇(姑且允許我這麼說)詩人餘秀華的人生經歷。《搖搖晃晃的人間》片斷裡面有幾個細節令人難忘。餘秀華欲與形同陌路的丈夫尹世平離婚時,她的母親周金香勸說無果,眼含淚光。
  • 餘秀華:搖搖晃晃的人間
    餘秀華和她生活的土地(《詩刊》供圖)搖搖晃晃的人間文/餘秀華一直深信,一個人在天地間,與一些事情產生密切的聯繫,再產生深沉的愛,以致到無法割捨,這就是一種宿命。比如我,在詩歌裡愛著,痛著,追逐著,喜悅著,也有許多許多失落——詩歌把我生命所有的情緒都聯繫起來了,再沒有任何一件事情讓我如此付出,堅持,感恩,期待,所以我感謝詩歌能來到我的生命,呈現我,也隱匿我。真的是這樣:當我最初想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時候,我選擇了詩歌。因為我是腦癱,一個字寫出來也是非常吃力的,它要我用最大的力氣保持身體平衡,並用最大力氣左手壓住右腕,才能把一個字扭扭曲曲地寫出來。
  • 搖搖晃晃的人間:餘秀華的選擇是真的通透,還是我執的虛妄?
    搖搖晃晃的婚姻。搖搖晃晃的人間。餘秀華的母親並不理解女兒。也許她至死都沒有理解。一個踏踏實實過日子的男人不就很好了嗎?一個勤勤懇懇在外打工掙錢的男人不就很好了嗎?只要他心裡還有家,只要他還願意養兒子,更重要的是,只要他在,起碼家是完整的,餘秀華可以名正言順地老有所依。
  • 《搖搖晃晃的人間》講述餘秀華搖晃人生
    據北京青年報報導 來自湖北鍾祥市石排鎮橫店村的農家女詩人餘秀華,隨著她的詩句在全國流傳,餘秀華成為炙手可熱的網絡紅人。  從短片到走向大銀幕,優酷經過長達兩年的努力,終於將餘秀華的故事拍成《搖搖晃晃的人間》(以下簡稱《搖搖晃晃》)。日前,該片導演範儉、主人公餘秀華、演員梅婷等亮相上海電影節。
  • 詩人餘秀華:搖搖晃晃的她和搖搖晃晃的人間
    她從金黃的麥浪間走來,搖搖晃晃的步伐,踉踉蹌蹌的詩句,有一種苦難在歲月中翻滾的味道。她叫餘秀華,1976年生於湖北省鍾祥市石牌鎮橫店村。因出生時倒產、缺氧而造成腦癱,她行動不便,說起話來口齒不清。然而在餘秀華的自傳體小說《且在人間》中,她以情感和婚姻作為推動情節發展的引擎,試圖呈現自己困頓和超越的根本因素——疾病帶來的歧視和精神上的豐饒二者間的張力。
  • 紀錄片《搖搖晃晃的人間》在滬首映 真實展現農家詩人餘秀華的「愛...
    優酷經過長達兩年的努力,把以女詩人餘秀華為主角的紀錄電影《搖搖晃晃的人間》帶給觀眾,並作為首部由網絡視頻平臺獨家出品的國產紀實電影入圍上海電影節,該片也是本次唯一入圍的中國紀實作品,將與各國優秀作品共同參與到金爵獎的角逐中。
  • 《搖搖晃晃的人間》餘秀華直面人間疾苦 以詩歌為拐杖行走在人間
    「人間有各種病症,所以人類才發明了詩歌。」那詩歌是什麼呢?餘秀華認為,詩歌不過是情緒在跳躍,或沉潛。不過是當心靈發出呼喚的時候,它以赤子的姿勢到來,不過是一個人搖搖晃晃地在搖搖晃晃的人間走動的時候,它充當了一根拐杖。
  • "搖搖晃晃的人間"拍餘秀華 斬獲紀錄片界"奧斯卡"
    《搖搖晃晃的人間》劇照,對著電腦寫詩的餘秀華。日前,在被稱為紀錄片界「奧斯卡獎」的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IDFA)上,範儉作品《搖搖晃晃的人間》獲得評委會特別獎。   《搖搖晃晃的人間》以因詩作在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而走紅的湖北女詩人餘秀華為拍攝對象,記錄了她成名後近一年的人生歷程。評委會的頒獎詞這樣評價影片:「從一開始,這部影片就以一種詩意、親密、有力的方式探索了人類經歷的複雜性。主人公的力量與影片拍攝技藝相得益彰。
  • 搖搖晃晃的人間——詩人餘秀華紀事
    12月17日下午,無風,北京的陽光正好, 「搖搖晃晃的人間——餘秀華、秦興威、小西、紅蓮、老井詩歌朗誦會」在人大第三教學樓一間教室舉行,詩人和詩歌愛好者,《詩刊》社和人民大學,大家聚在一起,讀詩。這次詩會的主題「搖搖晃晃的人間」,來自其中一位詩人的隨筆《搖搖晃晃到人間》。她叫餘秀華,1976年生人。因為出生時倒產,缺氧而造成腦癱,使其行動不便,走起路來搖搖晃晃,所幸是智商未受影響,寫詩寫得好,下得一手好象棋。「當我最初想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時候,我選擇了詩歌。
  • 餘秀華的第一本詩集《搖搖晃晃的人間》於下月出版
    原標題:詩人餘秀華搖搖晃晃的人間導讀:真正引起大眾廣泛關注的,是2014年11月10日,詩刊社微信公眾號選發了餘秀華的詩,並擬定標題:「搖搖晃晃的人間——— 一位腦癱患者的詩」。這個患有腦癱的湖北農婦,被學者沈睿譽為「中國的艾米麗·迪金森(美國最偉大的詩人之一)」,她的第一本詩集《搖搖晃晃的人間》也將於下月出版。餘秀華為什麼會一夜爆紅?她的詩歌、身份與經歷,都從不同角度為這個問題提供了答案。
  • 餘秀華:一個把「性」與「欲望」寫成藝術的詩人
    《搖搖晃晃在人間》這本詩集也許就是餘秀華的自嘲,而其中最出名的一首《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就是在自嘲中,想要掙脫肉體的枷鎖,在靈魂之中去尋找真正的自我。你也許會說惡俗不堪,你也許會說毫無廉恥,然而不可否則,字裡行間都是對於生命,對於認同,對於性與欲望的呼喚。
  • 餘秀華:一個把「性」與「欲望」寫成藝術的詩人
    雖然智力和認知完全沒有問題,可是小腦受傷,無法控制表情,走路搖搖晃晃,說話也有困難,再加上身在貧窮的家庭中,這一切似乎都給餘秀華的人生判了死刑。而這一切也是餘秀華這本《搖搖晃晃在人間》詩集的基礎。到了2015年,人到中年的餘秀華終於憑藉詩集《搖搖晃晃在人間》、《月光落在左手上》一舉成名,於是餘秀華不想再在這樣的無愛婚姻裡熬到油盡燈枯,像動物一樣活著,然後失去,不顧所有人的反對,毅然決定離婚。
  • 餘秀華:在搖搖晃晃的人間,婚姻其實比愛情更靠不住
    能像餘秀華一樣大膽的表達自己隱藏在內心裡的愛,其實像這樣子的詩人並不多。說話雖然有時候說不清楚,但餘秀華的膽子比任何一個詩人都大。不管網友們怎麼說她的詩,說是「蕩F體」也好,「低俗體」也罷。在餘秀華自己的眼裡,自己的詩你愛讀不讀,喜不喜歡又不是你說了算!她甚至都不願意談起這一個話題,用一句簡單的話來回答就是「放眼望去,就是一群傻子在評論,他們連詩是什麼都不知道」!餘秀華的詩裡面全是對於愛情的渴望,全是對於生活的感悟,但你又不得不服氣。
  • 優酷出品《搖搖晃晃的人間》首映 講述餘秀華的搖晃人生
    優酷出品《搖搖晃晃的人間》首映 講述餘秀華的搖晃人生 2017-06,隨著她的詩句在全國流傳,餘秀華成為了炙手可熱的網絡紅人。
  • 餘秀華:在搖搖晃晃的人間,「愛是我心靈的唯一殘疾」
    她是詩人餘秀華。高中畢業後,餘秀華賦閒在家。19歲那年,母親做主把她嫁給了31歲的尹世平,希望她下半生能有個依靠。「於我而言,只有在寫詩歌的時候,我才是完整的當一個人真正愛我的時候我會馬上退縮。」她的身影搖搖晃晃,她的話語含混艱難, 但卻一直用滾燙而有力的文字,行走在這搖搖晃晃的人間。
  • 餘秀華詩集《搖搖晃晃的人間》暢銷10萬餘冊 同名紀錄片長沙首映
    7月2日,以詩人餘秀華為主人公拍攝的紀錄片《搖搖晃晃的人間》,在長沙首映。前來觀看紀錄片的觀眾,購買餘秀華的詩集《搖搖晃晃的人間》。《搖搖晃晃的人間》詩集封面。紀錄片《搖搖晃晃的人間》劇照。紅網長沙7月3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秦芳 通訊員 陳漫清)7月2日,以詩人餘秀華為主人公拍攝的紀錄片《搖搖晃晃的人間》舉行百城首映禮。長沙作為百座城市之一,同步首映。看完影片,長沙的觀眾表示,該紀錄片讓他們看到了一個率真、可愛,擁有非凡靈魂的餘秀華。《搖搖晃晃的人間》是餘秀華的一本詩集,於2015年2月由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到目前為止,這本詩集的銷售量已突破10萬餘冊。
  • 透過搖搖晃晃的人間,我們該如何理解餘秀華?
    該如何理解餘秀華?時長88分鐘的紀錄片《搖搖晃晃的人間》播放結束後,這個問題長久縈繞在耳邊。餘秀華是詩人、是農民、是腦癱患者,2015年1月因詩歌《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意外走紅後,她開始被貼上了數不清的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