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秋新學期起,我省開始使用高中統編思想政治、語文和歷史三科教材。27 日上午,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高中三科教材統編情況,姚鼐所作的《登泰山記》入選語文教材。
根據教育部此前發布的信息,教育部根據 2017 年頒布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組織編寫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教材統編從全國遴選了 140 多位專家開展,三科對於學生三觀的形成至關重要。編寫採用了先有大綱,再出樣章,然後形成初稿、試教試用、徵求意見的形式。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教材編寫過程中,每一本教材初稿出來以後,會送給 100 多位這一科的特級教師去審讀,這在過去教材編寫中是沒有的。
據了解,普通高中《語文》全套教材共 5 冊,其中必修教材 2 冊,選擇性必修教材 3 冊。教材創新性地設計了人文主題和學習任務群雙條學習線索,細化出"偉大的復興""使命與抱負""青春激揚"等若干人文主題,並以課程標準規定的 12 個學習任務群,分解成了 28 個學習單元,其中,22 個單元以課文為核心構建,改變過去常見的以單向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思路,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選文上,從古風、民歌、絕句、律詩到詞曲,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魏晉辭賦到唐宋明清古文,從文言小說到白話小說,均有呈現。共選入古代詩文 67 篇,佔全部課文數(136 篇 / 首)的 49.3%,其中古詩詞 33 首,古文 34 篇。
新高一使用的語文教材分 8 個單元和古詩詞誦讀,在第七單元中,選用了姚鼐的作品《登泰山記》。第七單元的 5 篇文章,分別是鬱達夫的《故都的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史鐵生的《我與地壇(節選)》、蘇軾的《赤壁賦》和姚鼐的《登泰山記》,其中《荷塘月色》和《登泰山記》為自讀篇目。《登泰山記》是清代姚鼐在乾隆年間創作的泰山題材著名散文,文章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觀賞日出的經過,描寫了泰山的雄奇形勢,並考察糾正了泰山記載的錯誤,文字簡潔生動,寫景尤為出色,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
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梁久軍表示,在統編新教材編寫徵求意見的過程中,市委、市政府領導高度重視,多次指示教育部門積極爭取,為新編教材建言獻策,為傳播泰山文化貢獻力量。泰山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梁久軍認為,此次《登泰山記》入選高中統編新教材,具有特殊的時代意義,這將成為華夏學子了解、學習、傳承泰山文化的重要載體。據了解,在 2018 年,李健吾的名篇《雨中登泰山》被編入了北京市九年級語文教材。
據悉,今年新啟用的統編三科教材,已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首批在北京、天津、遼寧、上海、山東、海南六省市高中起始年級使用,屆時,將有更多的高中生通過文章了解泰山的魅力,了解泰山文化、泰安文化。
【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張振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