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女生跑800米時在想什麼」的話題以27萬的點擊量登上微博實時熱搜榜第六位。該帖引發眾多網友圍觀和熱議的原因竟是因為「體能測試800米」!點開一看,原來女生們對這兩圈的操場距離充滿了如此多的內心戲碼,其中多以一個「苦」字當頭。不少女生留言,「體測800米簡直就是噩夢。」「當年體考,我直接累癱了。」當然,其中也不乏積極者,「800米,熬個三分鐘就解脫了啊!」……
對於現在大多數熱衷於追劇、購物、遊戲的女生來說,已太缺乏體育鍛鍊。據騰訊跑步報導,在這則熱帖中,還有一張非常有趣的列表,它記下了一名跑馬女生細緻到每一公裡的親身感受和心路歷程,「3公裡:感覺速度挺快的,一直在超人,看來今天能破自己的紀錄。」「9公裡:腿有點軟了……」「42公裡:再來兩口水,最後300米了,要不衝一下吧!等會兒朋友圈發點啥?配啥圖?不然對不起自己。」
「800米跑」為何困難
全程保持高強度衝刺狀態所致
對於眾多女生望而卻步的「體能測試800米」,成都商報記者採訪了成都體育學院運動人體科學系的尚畫雨博士。在他看來,「800米屬於中距離跑。從人體的代謝角度來講,短距離、中距離、長距離所需要的能量供應是不同的。無論是女子800米還是男子1000米跑,主要靠儲存在肌肉裡的糖原物質。」
中距離跑是屬於相對缺氧的運動,「肌肉中的肌糖原會在無氧環境下發生酵解生成乳酸,這在中距離項目中表現尤為明顯,而乳酸是讓我們感到疲勞的最主要因素。」之所以「800米跑」讓那麼多人感到極度困難,尚畫雨分析稱,「很多人跑800米,都是在高強度下保持衝刺狀態。許多人在前100米就導致大量的乳酸生成,而後面的700米距離,機體就在不停地承受乳酸所帶來的疲勞感。」
就算奔跑結束,乳酸仍會進入血液中,也會讓跑者感到非常痛苦。「在生理學上這叫『氧虧』,這也是內臟器官的『生理惰性』沒有得到克服的表現。」尚畫雨認為,要避免這樣的情況出現,一定要重視準備活動,「經過充分的準備活動,就能讓氧氣從吸入到運輸再到運用環節都很好地工作起來。每次奔跑前,我們應該至少做近半小時的準備活動。」
跑馬中最可怕的「撞牆期」
主要是能源物質大量消耗
在尚畫雨的任教經驗中,「現在參加『體能測試800米』的女生,普遍均以高中女生更為吃力。現在許多學生並不重視準備活動,所以一跑起來,她的攝氧量就非常低,這樣就會導致特別難受的狀態產生。」
而對於不少人提及的,在馬拉松賽中行至30公裡~35公裡區間將會出現的「撞牆期」,尚畫雨解釋稱,「這是肌糖原這類能源物質大量消耗,導致不足引起的。另外,則是細胞外液穩定性失調,體液丟失的同時伴隨大量電解質丟失。」
為了更好地應對「撞牆期」的到來,尚畫雨建議跑友們應該在長時間的有氧運動中,「要少量補糖,注意補水,並在補水的同時補充電解質。許多運動飲料含有的電解質就較為豐富。」
女生跑800米時在想什麼
愛吃小丸子的momoko:哈哈哈,每次跑800米,我都覺得自己要癱了!
耶Y悶敦兒Y耶:當年體考,我直接累癱了!
shinningNNNN:800米的話,我隨便跑跑就好了。
琴思入弦:我最幸福,和隔壁班一個女孩一起加油打氣,一起並列倒數第一。
鮑莞_小石榴:什麼時候是個頭!
LLYW599:800米,熬個三分鐘就解脫了啊!
shero-兔露露丫:男生怎麼還沒追上我?
單眼皮的小荷花:念著最愛的他的名字。
LLL春天付給了你:作為一個體育生來說,寧願跑兩個1500米,也不願跑一個800米。……(據新浪教育)
3名成都女性跑友的「跑馬日記」
如今,不少人將馬拉松運動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女生們在跑「體能測試800米」時內心戲都如此豐富,更何況在馬拉松賽上。成都商報記者日前便收到幾封成都女性跑友的「跑馬日記」,裡面寫了她們在跑道上的各種心路段子。
服裝設計師鈞月:穿著自己設計的「主題」服跑馬
作為服裝設計師的鈞月,每次跑馬都想去嘗試自己新「研製」的具有主題性的新型面料「運動服」。在鈞月腦海中,印象最深的一次馬拉松經歷便是在前不久的廣州,這是她第一穿著自己設計的旗袍跑馬。
起點:選手特別多,我大概花了7分多鐘才通過起點計時毯;3公裡:咦!突然就3公裡了……10公裡:趁著太陽還沒出來跑快點,這樣後面可以少曬點嘛;20公裡:太陽出來了,有點曬;32公裡:前方有高能補給,居然是啤酒,喝一杯再說;35公裡:不會吧,難道註定的魔咒無法打破,又要抽筋在35公裡以後?37公裡:沿途的觀眾好熱情啊!一直喊「旗袍美女加油」,「小姐姐你是最美的」!39公裡:結果說好了最後4公裡把我推到終點的哥們兒自己抽筋了,一切還是靠自己吧!40公裡:嗨起來!心率170配速530,繼續保持,再累也就2公裡了!曬、熱、累,內心真的不想跑了;41公裡:加油!撐住。最後500米,為啥500米那麼長!還有200米,攝影師好多,要不要跑美一些?
完賽:馬拉松真的沒那麼難,分拆成無數個小目標去練習去完成,你就會覺得很輕鬆。
女子跑團團長蕾蕾:首個全馬獻給了「生日跑」
身為一家女子跑團團長的蕾蕾,她首個全馬經歷是在2016年廣州馬拉松賽上。「那是33歲的生日當天,無意的一次聊天,好友悠悠記住了我的生日願望,想跑一個『生日跑』。」
起點:起跑前跟打仗一樣,各種準備、拍照。悠悠告訴我,我們一定要往前站,多給自己留點時間,一直到起跑點我感覺都是懵的;5公裡:仔細聽著記步軟體500米一次的配速,調整呼吸、步頻、心率,「您已經跑步5公裡了。」狀態不錯,加油;10公裡:1小時20分,保持得很好……21公裡:「一半多了,加油!」30公裡:終於熬到了!這數字對所以跑全馬的人都是一個梗。之前有人告訴我,30公裡~35公裡就是「撞牆期」;33公裡:感覺已經說什麼鼓勵的話也沒用了,腳跟灌了鉛塊一樣;36公裡:真正的「撞牆」感覺來了,真的一步都跑不動;40公裡:忍不住流淚……42公裡:我看到牌子了!拍拍拍,必須拍!那痛並快樂的表情,現在想想都激動,最後2公裡眼圈一直是溼的。
完賽:5時30分,我完賽了!拿著沉甸甸的獎牌,發朋友圈都不知道該說什麼。「人生從此不一樣了,再大的困難好像都不是事兒。連馬拉松都能完成,還有什麼事能難倒你呢?那句話說的真好,人生需要一場馬拉松,你可以遲到,但不能缺席!」
舞蹈老師遊遊:每一公裡都想停下來拍照
舞蹈老師遊遊是個偏白羊的金牛座,在她的記憶裡,「最難忘的是屬於自己的首馬——溫江馬拉松。平時只跑過10公裡的我,那是第一次嘗試半馬。」
起點:6分左右配速,2公裡也還好,繼續保持速度;5公裡:時速尚還能保持,補給處必須喝點水,口渴得不行了;10公裡:看到記程牌時,心想半程馬拉松終於已過半,心裡一陣竊喜,補給處繼續吃喝;15公裡:感覺沒有補給就快跑不下去了,哈哈哈!還有6公裡就結束了,就兩圈錦城湖;16公裡:大腿出現酸痛感,開始邊跑邊走。
完賽:每次跑完就想下次一定要破掉自己的紀錄。兩個多小時的時間,真的可以去思考一下人生。成都商報記者 張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