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齡是上世紀一位傑出的女性英雄人物,她一生都在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解放和和平事業做貢獻,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譽。宋慶齡的老公是誰呢?據說,宋慶齡在去世之前立下遺囑:不要把我和國父孫中山葬在一起。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1915年10月25日,宋慶齡不顧父母的反對,毅然決定與流亡中的孫中山結婚,以堅定的步伐毫不猶豫地跟隨孫中山踏上捍衛共和制度的艱苦鬥爭歷程。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他把「和平、奮鬥、救中國」的囑託交給了宋慶齡和他的同志。
宋慶齡為什麼不與孫中山合葬
1981年5月29日,宋慶齡在北京逝世,根據其生前遺囑,骨灰安葬於上海萬國公墓其父母合葬墓的東側。宋慶齡為何沒有提出與其孫中山合葬或附葬於中山陵成為後人評說的話題。
宋慶齡不與孫中山合葬的原因眾說紛紜,其實是因為她晚年改嫁給了她的生活秘書,由國母變成了『前妻』。在內部宋慶齡已不是國母,只是孫中山的前妻,對外依然作為中華民國『國母』身份參加各種統戰活動。
宋慶齡去世前留下遺囑,請不要把我與孫中山葬在一起,我不夠資格。
光鮮頭環下面是否真有其無奈與悽涼不得而知,非本職工作,正面與負面的說法無法推敲,摘錄另類觀點供產考。
宋慶齡選擇宋氏公墓
1925年初,孫中山因病逝世;不到半年,他的好友廖仲愷遇刺中彈身亡。廖仲愷及其妻子何香凝都是最早的同盟會成員,是孫中山最親密的戰友和助手。據記載,孫中山在彌留之際曾親囑何香凝:「我死後,請善視孫夫人(宋慶齡)……」
鑑於這段經歷,宋慶齡與何香凝關係非同一般。何香凝的子女從小就尊稱宋慶齡為「叔婆」或用英語稱之為「安娣」(Aunty)。1972年9月1日,何病逝於北京。依照她「生同寢,死同穴」的遺願,靈柩運往南京與廖仲愷合葬。
宋慶齡死後,很多人以為她會選擇與何香凝相似的方式——與孫中山合葬或是葬在中山陵。但在她的遺體火化的第二天,骨灰就用專機運往上海,安葬於萬國公墓的宋氏墓園,留下許多謎團。
宋慶齡這麼做完全是出於她的遺願。在她逝世前三個月,被她一直尊稱為「李姐」、十六歲就到了她身邊幫助料理家務達53年之久的李燕娥因病逝世。宋慶齡囑咐李燕娥的骨灰與她的骨灰要葬在一起。在她為此給私人秘書的書面指示中,「畫了一個草圖,標明李姐和她自己墓碑的位置應在她父母合葬墓的左右等距,都平放在地上」。
與宋慶齡關係友好的廖承志在《我的弔唁》一文中解釋說:宋慶齡一生地位崇高,但她從未想過身後作什麼特殊安排。臺灣有些人說,她可能埋葬在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她想也不曾想過這些。中山陵的建造構思,她不曾參與過半句,也不願中山陵因為她而稍作增添。
宋慶齡傳記的作者伊斯雷爾·愛潑斯坦補充說:她會認為,孫中山的歷史業績是他的功勳,她不應去分享。另外,……中共建政前,國民黨中曾有人對她作為孫中山遺孀的地位妄加訾議(在1922年中山艦事件之前,雖然已結婚七八年,但國民黨內仍有人故意稱她為「宋小姐」,以示不承認她的「孫夫人」的身份。此後,這種無聊沒有了,但所謂「名分」問題並沒有一勞永逸地樹靜風息),她氣憤地說,「他們可以說我不是孫夫人,但沒人能夠否認我是父母親的女兒。」這也許可以作為另一個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愛潑斯坦的三條補充措辭相當謹慎,分別用了「她會認為」、「這也許可以」、「是不是因此而使她覺得」等推測、揣摩傳主心態的說法。廖承志的解釋,也沒有引述宋慶齡的原話。
與母親感情篤厚
1931年7月23日,宋慶齡母親病逝於青島,流寓柏林的宋慶齡立即啟程回國。在火車上,當她聽一位親戚講述她母親患病及去世的經過時,十分悲痛,「幾乎哭泣了整整一夜」……
1949年,當「政治彌留」之際的國民黨當權派出於一望即知的目的,竭力宣揚孫中山早已與之離婚的前夫人盧慕貞才是惟一的、真正的孫夫人時,傳聞說宋慶齡表示:「他們可以說我不是孫夫人,但沒有人能夠否認我是父母親的女兒。」愛潑斯坦分析說:「這可能是最早透露出她的一種想法,這種想法使她在病危時提出要同她父母葬在一處的要求。」
對宋慶齡刺激最深的還是上個世紀60年代文革破四舊時,上海的紅衛兵「砸爛」了她雙親在萬國公墓的墓地,「推倒石碑,把墓中骸骨挖掘出來,實行『暴屍』」。
宋慶齡傳這樣記述:「墓地遭破壞的照片從上海寄到北京時,宋慶齡身邊的工作人員第一次看到她精神上支持不住而痛哭起來。廖夢醒把這些照片送給周恩來。周恩來下令上海市有關部門立即將宋墓修復,並在竣工後拍了照片寄給宋慶齡。但並沒有全部照原樣修復。原來的墓碑上列著所有六個子女的名字,而新墓碑上只有宋慶齡一人。……文化大革命告終之後,又重新換了墓碑,完全復原。」
如此看來,宋慶齡之所以選擇宋氏公墓作為自己最後的宿身之地,既是一種女性意識的反映,也不能排除母親在她心目中的地位所產生的影響。
晚年不為人知的一段婚姻
新中國成立後,為中國解放事業做出傑出貢獻的宋慶齡,作為孫中山的遺孀,住在北海後海一個很幽靜的王府裡。宋慶齡和孫中山沒有孩子,偌大的庭院,更顯得空曠,晚年的宋慶齡感覺到了從未有過的寂寞與孤獨。都說老人更像孩子,因此此時的宋慶齡,也像個孩子一樣想得到一個人的關心和疼愛,也希望身邊能夠有一個可以分享自己喜悅或者難過的人。
宋慶齡的生活秘書是個很能抓住女人心理的男子,年輕而健談,對宋慶齡更是無微不至地照顧,宋慶齡也非常喜歡這個年紀可以做自己兒子的秘書。只是宋慶齡心無芥蒂,而生活秘書或許是因為宋慶齡的人格魅力,或許是因為真心愛這個老人,或許是為了所謂的遺產和地位,勇敢地向宋慶齡提出了結婚的要求,並且承諾要用自己全部的愛來照顧宋慶齡的晚年。
當時的宋慶齡也經歷了很大的思想鬥爭,一來生活秘書跟自己年齡差距過大,會是真心對自己嗎?二來自己和離婚的生活秘書結婚,會帶來怎麼樣的軒然大波呢?最重要的是自己所處的政治地位,再婚會有阻力嗎?生活秘書對宋慶齡說,結婚是兩個人的事情,兩個人心裡有對方,其他都不是困難。當生活秘書做通兩個女兒的工作,兩個女兒改口叫宋慶齡「媽媽」後,宋慶齡勇敢地遞上了結婚申請。
一紙結婚申請引起軒然大波。在那個年代,女人再婚也是一件很受爭議的事情,更何況是「國母」再婚。逃到臺灣的蔣介石,因為顧及宋美齡,對宋慶齡一直很客氣,很多統戰活動跟宋慶齡的「國母」身份也有很大關係,而如果宋慶齡再婚,國母就剩下「孫中山前妻」頭銜,對於統戰工作開展肯定會有影響。因此周恩來同志堅決反對宋慶齡再婚,只能由生活秘書來照顧宋慶齡,充其量算二人同居。但是毛主席大筆一揮:同意!這樣,雖然對外沒有宣傳再婚消息,宋慶齡還是跟生活秘書一起結婚,度過了幸福的晚年。
宋慶齡再婚無可厚非,關鍵是在人生最後那段時光,跟自己喜歡的男人一起看夕陽,一起踏晨露,度過了幸福的晚年,直至逝世,享年90歲。臨終前她留下遺囑:請不要把我和國父放在一起,我不夠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