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後,在中傳漢字的基礎上,發明了很多新詞,比如「人気、文化」。
但並不是所有的日本漢字都和現代中文相同近義。
有一回,和日本的朋友談論一個中國女明星,說到該女明星的顏值,日本朋友們紛紛說:「顔も綺麗だし、本當に上品だわ。(長得很漂亮,又那麼高雅。)」
「何よりも、彼女の雰囲気がいいね。(最重要的是,她很有氣質。)」
聽了幾個日本朋友的褒獎,我心裡有些驕傲,咱們中國也出美女嘛,可是也有些納悶的地方。
比如說「上品」,在日文裡面的意思是【很有品位,很高雅】
可是說到「雰囲気がいい」,我就很難理解了。
「雰囲気」的意思是:氣氛,氛圍,空氣。
不過回想日語表達曖昧婉轉,「雰囲気がいい」大概是指她所營造的氣氛或形象吧,不過還是有些不能理解,但總不能把天聊死了吧,所以我就順著他們說。
「そうですね。雰囲気が良いね。私も彼女みたいな気質(きしつ)美人になりたいわ。(是呀,她的氣質很好啊,我也想變成那樣有氣質的人。)」我說。
聽了我的說法,他們很奇怪的,想了一會兒才對我說:「そうか、面白そうだね。でも、ごめん。煌熇さんが言っている<気質(きしつ)がある>って、いったいどういう意味?性格が強いこと、それとも癖があること、どっちなの?(這樣啊,很有趣呢,不過,不好意思,你剛才說的<気質がある>是什麼意思?是有個性還是有脾氣?)」
被他們這麼一問,我很不好意思,明白自己大概用錯了【漢字】,或者日式俚語我不知道,於是各自說的意思都不一樣。
於是我拿出辭典,一邊查一邊問他們。
日語裡面的「気質」有兩個讀法,同時也有不同的意思。
「気質(きしつ)」有兩個意思:一是指性格、秉性、脾氣,第二也可以指感情傾向。比如「二人は気質が會わない。(兩人性格/情感不合)」「気質(かたぎ)」主要用來形容人的風格、性情、還有銀職業或年齡帶來的特殊氣質。雖然辭典裡面也有【氣質】的解釋,但這同漢語的氣質大相逕庭,「気質(きしつ)」倒不必多解釋,就是性格和脾氣的意思。
但「気質(かたぎ)」和中文的【氣質】還真是有點傻傻分不清的「氣質」,但是詞句一出來,就能分清了。
比如上面辭典截圖裡面的
【學生氣質的人】就是日語的「気質(かたぎ)」。【這個人有學生的氣質】就是中文的【氣質】【這是個好人(好的人)】就是日語的「気質」。【這個人很好(好人的氣質)】就是中文的【氣質】。日語的「気質」指的是某種類型的人,重點是這個【氣質】
而中文裡面的【氣質】,關注的更多的是這個人,是形容這個「人」散發出來的某種氣場、氛圍形象。
大概因為是氣場的緣故,「雰囲気」被日語中拿來形容有【氣質】大概就理解的了了,因為「雰囲気」正是可以被渲染的某種氣氛或氣場。
所以大家記住了,中文裡面形容一個人有氣質,在日語裡面用的是「雰囲気」。
而日語裡面的「気質(かたぎ)」雖然也可以形容氣質,就必須說明是什麼樣的「気質(かたぎ)」,比如「學生気質」「何気質」,不能單獨使用。
萬象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