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水滸的贏家?不是當國王的李俊,不是高俅蔡京,更不是宋江

2020-10-15 年叔讀水滸

水滸108好漢,雖然最後所剩寥寥無幾,但又很多人,其實是已經擺脫了自己當年所處的位置,也得到了自己意想不到的結局!

比如說李俊,李俊當年只是個私鹽販子,跟著宋江南徵北戰之後,帶著童家兄弟遁出海外,還當上了暹羅國之主,那麼他是水滸最大的贏家嗎?不是!

是宋江、盧俊義嗎?他們雖然也成為了封疆大吏,但結局悽慘,算不得是最大的贏家;是武松、公孫勝嗎?他們最後可以全身而退,並且都活到了80多歲的高齡,他們是最大的贏家嗎?也不算!是受到朝廷重用的顧大嫂夫婦嗎?他們從一個開黑店的,一舉成為士大夫,這個跨越在宋代來說,是非常困難的!

不是梁山上的好漢,難道是蔡京、高俅、童貫、楊戩四個奸臣嗎?不,他們雖然完成了對梁山眾人的清洗,但卻失去了聲望!

那麼究竟誰才是水滸中,最大的受益者呢?其實是就是當時的皇帝宋徽宗!

在水滸中,宋徽宗有這個皇帝當的並不順心,他當時面臨著三個最大的問題,一個是問題當然就是以梁山為代表的四大寇,一個是遼國的問題,一個自然就是朝內蔡京、高俅等四人對朝政的把持。

宋徽宗為了解決這三個問題,想到了一招,那就是招安梁山。

宋徽宗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在朝內一方面給梁山樹起一個對手,而這個對手,自然就是高俅等把持朝政的人,接來下,梁山還是需要支持的,要不然如何進入朝堂,而這個支持者就是宿太尉!

有了宿太尉的支持,梁山眾人自然不會和高俅等人同流合汙!也就避免了,將梁山招安,卻成了高俅等人的助力!就比如說,高俅在徵討梁山的時候,選擇了自己手下的十個節度使,而這十個節度使大多數都是曾經的落草,然後又接受招安的!這一點,讓宋徽宗明白,必須要將梁山推到高俅的對立面,如此才能夠將宋江徹底納到麾下!

第二步便是讓宋江等人徵討遼國。

隨著宋江等人招安,接下來的計劃便可施行了。於是,在宋徽宗的示意下,和宋江等人不對付的童貫等人,將宋江安排去了攻打遼國!

而徵遼的過程,雖有些坎坷,但大致來講還是順利的。順利解決了遼國的問題之後,宋徽宗對此十分歡喜,對後面的計劃充滿信心的同時,也萬分期待。

到現在為止,宋徽宗的計劃已經完成了三分之一,遼國解決之後,便是淮西的王慶、河北的田虎、江南的方臘這三個賊寇了!

第三步,便是徵繳賊寇了。

宋徽宗還是採取了同樣的辦法,讓童貫等人建議宋江出徵。這一次,宋江完美地解決了淮西的王慶、河北的田虎,並且藉此還讓自己的實力大增!

本來宋徽宗的計劃,是讓宋江等人和王慶、田虎、方臘兩敗俱傷,但宋江卻藉此收納了很多王慶、田虎的降將。其中就有能夠和盧俊義相抗衡的孫安、還有嫁給張清的女將瓊英等等。

宋徽宗經過仔細思量之後,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即是在攻打方臘的時候,讓童貫等人去掣肘!這同樣是一石二鳥的好計策!一方面加深了雙方的嫌隙,另一方面又可以讓宋江的實力大損。

果然,結局也和宋徽宗所預料的相同。梁山好漢十去其八,剩下的也翻不起什麼大浪來!

這個時候,便需要解決宋江和盧俊義了,為什麼只要解決這兩個人呢?

他倆是梁山的首領,作為梁山眾人忠誠的對象,他們的號召力和影響力,自然是不同凡響的!所以,梁山上吳用可以活,魯智深、武松可以活,之前投降梁山的那些官軍也可以不追究,但是他們兩人必須得解決。而且,不能夠由皇帝自己來,皇帝需要藉助他倆的死,打壓高俅、童貫等人。

於是便有了四人設計毒害盧俊義,送毒酒給宋江的戲碼!

而且,皇帝也並沒有追究四人的過錯,而是輕描淡寫的遮掩了過去!宋徽宗真的是被矇騙了嗎?其實不見得如此,宋徽宗打壓四人的目的已經達到了,沒有必要再將四人趕盡殺絕!

由此可見,水滸中最大的贏家其實是宋徽宗,他沒有費一兵一卒,就將內賊外寇都剷除得一乾二淨!皇帝可不是一個省油的燈!

相關焦點

  • 害死宋江的其實並不是高俅和蔡京,而是這個人!
    但是,水滸到了後半部,卻讓人看了心情沉重。當108位好漢聚齊了以後,過著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快活日子。同時梁山又擁有阮氏兄弟、張順和李俊等打水路的好手,所以朝廷是屢戰屢敗!正好以宋江為代表的曾經吃過朝廷俸祿的主流好漢們也想著回歸朝廷,而以武松、魯智深為代表的江湖混子們並不同意詔安,只可惜胳膊拗不過大腿!
  • 誰造成梁山好漢的悲劇?不是宋江吳用,也不是蔡京高俅和宋徽宗
    吳用只是宋江的助手蔡京和高俅童貫楊戩是奸臣,他們直接害死宋江盧俊義,他們是不是梁山悲劇的根源呢?其實也不是,宋江要招安,蔡京高俅等人一直是反對的,到了最後,是宿元景太尉力主招安,燕青也通過李師師向皇上做了工作,才促成了招安,然後宋江一直主動要求參加各種徵戰,這些奸臣一直不希望梁山軍參戰,宿元景支持宋江帶兵徵戰。
  • 《水滸傳》中的人生贏家,不是宋江吳用等首領,而是這三類配角
    但關係並不是很大。並非以武藝見長、善於用兵的他們,根本在徵戰方臘的時候發揮不了太大作用。為什麼說這類工匠之人是水滸當中的人生贏家呢?因為梁山徵戰之時,並非以武藝見長的他們卻是第一個被重點保護的對象,尤其是在徵討方臘之前,這五人無一例外地均被朝廷提前調走,因為這五個人和宋江等人不屬於一類人,他們對朝廷有其他用處!
  • 水滸中李俊為何能在海外當國王?想成人生贏家,先遠離這兩種朋友
    梁山108將中,若按世俗的眼光來看,顯然混江龍李俊的結局是最好的。書中道最後他「遠赴海外,成為暹羅國主」。也就是說,在海外當了國王!這可比宋江有出息多了,所謂的人生贏家,莫過於此!顯然李俊的這個結果,也這就證明了,宋江當梁山老大時,玩命推行的「招安得福貴」,並非如他所說是唯一的出路。
  • 水滸之外,宋徽宗、高俅、蔡京、童貫等反派四巨頭的最終結局
    但是更神奇的還有,在高俅死前一段時間,不是剛好趕到金軍南下,但還沒破城的時候,宋徽宗便急急忙忙把位子讓給了兒子,然後帶著隊伍一路南逃了。剛開始高俅和童貫還是一起跟著的,可不知道怎麼滴,因為權力爭鬥,高俅沒有爭過童貫,結果沒有繼續南行,反而返回了開封。這一返回不要緊,要緊的是高俅神奇竟然避開了後面徽、欽二宗之間的政治鬥爭,竟然又逃過一死。你說,這運氣,豈不是剛剛的!簡直是開了掛一樣啊!
  • 蔡京高俅計算過:十一位梁山好漢手握重兵,有幾人能為宋江報仇?
    讀者諸君都知道,蔡京高俅童貫等人並不都是窩囊廢,尤其是那個蔡京,更是陰險狡詐老謀深算,童貫高俅都唯蔡京馬首是瞻(在小說裡)。如果蔡京不點頭,高俅童貫還真不能擅自做主除掉宋江。蔡京高俅童貫敢於動手除掉宋江,肯定事先計算過:十一位梁山好漢手握重兵,有幾人能為宋江報仇?
  • 水滸中的歷史(02):名不副實的高俅以及蔡京童貫等賊臣
    >評為水滸第一奸臣也不為過吧?北宋末期有名的奸臣不是四個,而是六個,他們的名字是:蔡京、童貫、王黼、梁師成、朱勔和李彥。蔡京和童貫可謂首惡,分別執掌文武二事,童貫、梁師成和李彥是太監。水滸小說中的四大賊臣,蔡京和童貫順利入選,楊戩確實也很奸,只有高俅名不副實。
  • 水滸一打醬油官員,將厚黑學演繹得淋漓盡致,比蔡京高俅更奸詐
    要說水滸中誰最壞,毫無疑問是蔡京高俅等人,他們是奸臣的代表。可是有一個基層小官,卻壞出了新高度,心夠黑,臉皮夠厚,要不是提前掛了,結果梁山好漢會死得更慘。可壞就壞在這個被宋江救下的這個女人,太沒良心,反過頭來就反咬宋江一口,宋江在看燈時,被劉高夫人認出,宋江再次成為階下囚。
  • 水滸:李俊去泰國做了皇帝,為何不將倖存的梁山兄弟接過去享福?
    水滸:李俊到暹羅國做了國王,為何不將倖存梁山兄弟接過去享福?引言:梁山108位好漢,他們因為各種原因落難,最後流落到梁山。在晁蓋死後由宋江領導,這時候梁山的局勢就變了,真正的老大再也不是宋江等人,而是朝廷。
  • 《水滸傳》中李俊當上了暹羅國國王,是否確有其事?
    宋江等人平定江南後,李俊隨大軍班師。他行至蘇州時,詐稱中風,要求留下童威、童猛看視,讓宋江先行回朝。宋江怕耽誤行期,只得留下李俊三人,自率大軍回京朝覲。宋江走後,李俊依照舊約,與童家兄弟前往榆柳莊,尋找費保四人,打造船隻,從太倉港出海,投化外國而去,最終成為暹羅國之主。
  • 高俅最後死了嗎?三版水滸的不同結局:活祭、毒酒灌死、發配滄州
    只是之前林衝也曾發配滄州道,在山神廟裡面挨餓受凍,高俅這一個結局,也許是作者特意安排,應了天道輪迴的意思。水滸後傳:蔡京、高俅、童貫、蔡攸都被毒酒灌死《蕩寇志》、《殘水滸》是承接通行版水滸傳七十回,而《水滸後傳》是從一百二十回後續寫。
  • 高俅最後死了嗎?三版水滸的不同結局:活祭、毒酒灌死、發配滄州
    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後世多有人寫續傳,其中就有清朝俞萬春先生的《蕩寇志》、清朝陳忱先生的《水滸後傳》、民國程善之先生的《殘水滸》。在這三版水滸續傳中,奸臣高俅竟然有三個不同的結局,仔細看來,卻都又大快人心。
  • 混江龍李俊是怎麼擺脫宋江魔爪的,為何會成為暹羅國國王?
    比如他對待高俅,這個人人痛恨的大奸臣,卻極為逢迎,一點也常見問題不敢得罪,十足的一個軟骨頭和奴才相,他這種表現,自然讓很多有識之士看不慣,但在初期,這種矛盾還沒有展現出來。後來朝廷方面也號準了宋江的脈,乾脆借刀殺人好了,就假意招安他,讓他去徵討方臘,最好兩大勢力都一敗塗地,朝廷好從中漁翁得利。
  • 《水滸傳》中一把手宋江是被高俅和蔡京害死的嗎?
    那麼《水滸傳》中一把手宋江是被高俅和蔡京害死的嗎?當時的大當家,梁山的第三任寨主宋江以前就是當過官的,吃過朝廷的餉銀,要不是之前蒙冤受屈也不會好好的朝廷官員不當來當一個山大王,這次朝廷主動詔安對於宋江來說那是可遇不可求的,同時宋江心裡又很明白胳膊擰不過大腿,早晚要麼臣服於朝廷,要麼就是要和朝廷打一架,後者是宋江最不想看到的,所以就同意朝廷的安撫政策!
  • 水滸BUG:宋徽宗自稱道君皇帝,為什麼高俅徵宋江,不分派一個大法師?
    水滸中宋江擊敗童貫後,太尉高俅親自點兵水路並進徵伐梁山,結果只帶了「十節度」, 而部下劉夢龍的水軍,被公孫勝作法焚毀。既然知道梁山有道教高人,為什麼後來增援派出的仍是普通武將丘嶽和周昂,而不是一位法術高強的大法師呢?
  • 水滸傳開頭,為什麼要先寫高俅而不是宋江?施耐庵實在是牛
    有的,但是在《宋史》裡面,並沒有關於高俅的記載,只是在《徽宗本紀》裡面,有一句關於高俅的記載。「高俅,在政和七年正月被任命為太尉」。按說,一朝的太尉應該會有他的記載的,但是正史中既沒有對高俅進行讚美,也沒有說明此人是一個奸臣或者作惡多端的人物,高俅在歷史上就是一個很平凡的存在。
  • 害慘梁山108將的人,不是宋江,而是這位道貌岸然的梁山好漢
    李雪健老師演完《水滸傳》後,妻子打電話讓他暫時不要回家,因為他在水滸中演的宋江,放走高俅,氣著林衝吐血,以及執意招安,導致大多梁山兄弟慘死等「惡跡」,讓水滸粉絲看的是義憤填膺,不少極端粉絲還有揍他的衝動
  • 《水滸傳》中,宋江的死,這三人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不是蔡京等人
    宋江的死,他的同情者,會把四大臣蔡京、高俅、楊戩、童貫,罵個不休,奸臣害死了忠臣。他們四個應該在宋江墳前跪一千年。是誰讓蔡京等人這樣做?這裡面是皇上的認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上想保宋江,蔡京是恭維,把宋江家的地板都磨爛了。
  • 李俊能成為水滸司令,為什麼張衡不行?
    李俊能成為水滸司令,為什麼張衡不行?要說起水滸傳啊,那就不得不說過江龍李俊,在梁山泊,最吃香的是馬軍將領,然後是步軍將領,他們是打硬仗的,水軍在很多情況下,只是配合作戰,衝鋒陷陣用不著他們,他們多數情況下只需看好家門就行了。
  • 水滸中的108種死法:見了高俅,宋江納頭便拜!
    我最近一直在讀水滸傳,對書中的故事非常嚮往,有時就在想,我如果能穿越到水滸傳中就好了,也在水泊梁山落草,做個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英雄好漢,說不定還能利用自己熟悉水滸走向的金手指改變水滸英雄的結局。可是,為什麼別人的穿越都是正常的,而我的穿越都是……一言難盡,聽我慢慢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