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坐擁14億人口。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人口起到重要的作用,有了人口才能夠帶去勞動力,才能夠拉動消費。
因為中國有一個龐大的市場,所以有很多外資都會進入中國掘金,其中大家比較熟悉的應該是三星、優衣庫、亞馬遜等巨頭。靠著中國龐大的市場,這些外資巨頭在中國賺得盆滿缽滿。
不過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本土企業的競爭力增強之後,有很多外資企業都關閉了中國工廠,選擇去其他地方建廠。其中大家比較熟悉的應該就是三星和優衣庫了。
日韓巨頭在華撈金無數,卻還是選擇赴越南建廠
優衣庫近些年在中國的口碑一直都很好,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這也使得優衣庫創始人柳井正財富值暴漲,並且還成功登上了日本首富之位。
據有關數據顯示,去年9月到11月之間,優衣庫在中國市場營收同比增長5.8%到1427億日元(大約是90億人民幣),這樣算下來,也就是說優衣庫一年就從中國賺走了1.5億。從這則數據中,我們能夠看出中國市場的確給優衣庫帶去了很多利潤。但是就算如此,優衣庫還是選擇關閉中國一部分的工廠,將工廠遷到越南去。
除了日本巨頭優衣庫去越南建廠之外,韓國巨頭三星也奔赴越南建廠了。去年10月2號,三星電子關閉了在中國最後一家位於惠州的工廠。三星電子關閉中國工廠之後,去了越南建工廠。根據有關數據顯示,截止到2020年3月6號左右,三星集團在越南的投資規模已經超過17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07億)。
其實,三星和優衣庫會選擇關閉中國市場也是有原因的。近些年,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工人成本也不斷增加。而越南地區人工成本就沒有中國高,所以三星和優衣庫會做出這樣的選擇並不是一件意外的事情。
大量外資從華撤離?中國還是「香餑餑」!多家巨頭不撤離,並且還有巨頭追加了在華投資
近些年,外資從中國撤離的話題一直都是一個熱門話題。就在最近這一段時間,這個話題又再次引起了熱議。日本和美國為了讓本土企業回國,做了很多事情,甚至拿出金錢「誘惑」,表示若企業回到本土,政府願出錢,幫助企業回到本國。但是最新進展是,大量美企和日企都沒有回國的打算。據澎湃新聞報導,富士膠片(中國)表示並沒有從中國轉移或者是撤回生產的計劃。
除了富士膠片沒有從中國轉移的計劃之外,日本最大的大乳品企業「株式會社明治」也沒有撤離的計劃,並且還準備擴大在華業務。
此外,據普華永道與北京和上海的美國商會聯合發布的數據顯示,75%的在華美企並不打算改變在中國的投資。
上面的種種案例,都在告訴我們一點,就是大量的外資巨頭對於中國都是無比的「眷念」,並沒有從中國撤離的念頭。
雖然有一些外資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水土不服」的情況,從中國退出,但是最後還是會「懷念」中國,「捲土重來」,美國巨頭亞馬遜就是典型的例子。
美國巨頭前腳從中國撤離,但是4個月之後卻又「懷念」起了中國,「殺了一個回馬槍」
對於亞馬遜,大多數中國人都不陌生,它是美國最大的一家網絡電子商務公司。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全球商品品種最多的網上零售商。2018年9月4號,亞馬遜成為繼蘋果之後第二個市值破萬億的美國公司。
為了能夠擴大經營規模,在很多年前亞馬遜就進入中國市場掘金。在過去十幾年中,亞馬遜都在中國電商中佔有一定的市場份額。
亞馬遜之所以能夠在早年間在中國電商市場佔有一定的市場份額,是因為當時中國的電商行業並不成熟,還處在一個起步的階段。隨著時間不斷發展,我國電商行業也越來越成熟,本土電商企業也發展的越來越好,搶佔了很多市場份額。
在這樣的背景下,亞馬遜在中國的路越來越難走了。所以在去年7月份宣布從中國退出,不再運營中國電商業務,並且停止亞馬遜中國網址向客戶提供服務。
但是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去年7月份才剛宣布從中國退出,不要再運營電商業務的亞馬遜,卻在去年11月左右又「捲土重來了」,和拼多多合作,在拼多多上面開了一家快閃店,在上面賣起了1000多款自營商品。
在很多人看來,亞馬遜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捨不得中國龐大的市場。其實,捨不得中國龐大市場的巨頭還有很多,就算是自己的國家給出搬家費,它們也不考慮從中國撤離。
參考來源:
環球網—《日媒:優衣庫生產工廠在越南增加4成》
新京報—《三星電子上半年中國市場銷售額首超美國 推動力來自電子元器件 |新京報財訊》
環球網—《三星公司在越南建東南亞最大研發中心》
觀察者網—《水土不服的岔路:亞馬遜退出中國,福特提拔中國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