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陳洪標寫字說畫」給你精彩
【本文共4600多字,系「陳洪標寫字說畫」作者陳洪標,研究歷屆蘭亭獎數據和7大全國書法賽事的精心原創,今天與你分享,還需要你的耐心閱讀。內容分為4個部分《三個之最「超越」歷屆蘭亭獎》《PK全國7大賽事,「榮獲」三個之最》《為什麼會有這麼「強大」的表現?》《外面衝不進,裡面懶得動,出路在哪裡?》——小編注】
昨天(11月13日),中國書法最高級別的國家級獎項,中國書法蘭亭獎第六屆獲獎名單公示截止。
此前,在大家都為了這次5個金獎名額的空缺叫好,因為體現了評選中堅持了質量第一,寧缺毋濫的原則。
我也支持這種觀點。
但是,當我去了解查閱歷屆蘭亭獎,發現了這樣一個現象,今年的蘭亭獎,竟然是歷屆評選中,參與人數與獲獎人數比例最高的,也就是最容易獲獎的。
這還不奇怪,我又去查閱從去年到今年11月前揭曉的全國性書法大賽,這些大賽都是由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由地方或部門協辦承辦,結果更吃驚,作為最高級別,最難獲獎的蘭亭獎,竟然搖身一變,成為最容易獲獎的大賽。
這是什麼情況?逆天啊,爆冷門啊!
不信?不要說你不信,我也不信,但是在鐵一樣的事實面前,我還是低下了懷疑的頭顱,不是因為我為自己的發現高興,而是因為內心的思考。
下面慢慢給你曬證據。
▏三個之最「超越」歷屆蘭亭獎
據中國書法家協會官網發布的獲獎名單顯示,今年第六屆蘭亭獎參評人數1148人,作品3803件(部)。這在歷屆蘭亭獎中,榮獲兩個之最,即參評人數最少、參評作品最少。
如果按照歷屆參評要求,每人限送一件作品,那麼,今年的參評作品只有1148件。因為今年的蘭亭獎經過改革,要求每位參評人員,必須送三件作品。要不然,1148人參加的蘭亭獎會成為蘭亭獎歷史中的吉尼斯記錄,今後恐怕不可能再被超越,如果真有那麼一天,也是蘭亭獎停止評選的一天。
第三個之最,是歷屆參評人數與獲獎人數比例,這屆最高。
按照第六屆蘭亭獎徵稿啟事,設置的獎項:金獎5名,銀獎7名,銅獎8名,入選50名,
獲獎人數20和參評人數1148(因為歷屆評選都是每人限送一件作品,為了數據的準確性和可比性,故不按3803件作品來算),比例高達1.742%,也就是說100個中,將近有1.7個人獲獎,歷屆排名第一,榮登最容易獲獎的榜首。
加上入選50人,獲獎和入展數與參評人數是70:1148,高達6.098%,成為歷屆獲獎入展數比例的第二名,但是比最低的1.774%高出了 4.37倍。
實際評選結果,因為5名金獎空缺,7名銀獎+7名銅獎,獲獎比例降到了1.220%,所以,還真要感謝評委們採取了空缺行動,要不然,這屆蘭亭獎情何以堪?
另一獎項「入選」人數從50人增加到56人,實際獲獎和入展人數仍然70沒變,與參評人數比例仍然是6.098%。
六屆蘭亭獎中,參評人數最多的是2002年的首屆,高達21249,獲獎比例最低也是首屆,只有0.268%。
▏PK全國7大賽事,「榮獲」三個之最
第六屆蘭亭獎與歷屆蘭亭獎作了縱向比較之後,再來橫向比較,與全國7大賽事一比,不得了!第六屆蘭亭獎又拿到了三個之最:一是參評人數最少;二是獲獎入展比例最高,成為最容易獲獎的大賽;三是獎金最高。
具體怎麼說,還是看數據。
按時間順序,去年和今年由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其他地方或單位協辦承辦的全國性大賽,一共有7個,分別是第八屆中國書壇新人新作展、全國第二屆楷書作品展、全國第四屆草書作品展、全國第二屆書法臨帖作品展、全國第八屆楹聯書法作品展、全國第四屆青年書法作品展、全國第四屆隸書作品展。
參評人數與入展作品的數據分別是:
35593:312,入展比例0.877%;
18113:197,入展比例1.088%;
10707:205,入展比例1.915%;
14323:229,入展比例1.599%;
24895:300,入展比例1.205%;
10505:295,入展比例2.808%;
13825:234,入展比例1.692%。
統計完這7個大賽的最後入展數據,和蘭亭獎的獲獎入展比例一比較,我傻掉了。
蘭亭獎是1148:70,高達6.098%。
為什麼會這樣?
這7個大賽都屬於單項的大賽,級別上自然無法與蘭亭獎相比,但是參加蘭亭獎評選遠遠要容易多了,比「第八屆中國書壇新人新作展」容易6.95倍。
比這7個單項賽中最容易獲獎的「全國第四屆青年書法作品展」還要容易2.17倍。
不比較,什麼都可以不知道,一比較,誰都想不到。
為什麼最高級別最難的大賽,反而獲獎比例最高,最容易獲獎?
讓我一時轉不過彎來,我想不明白。
就像五年一屆的國展比一般的評獎還容易獲獎,你是欣喜若狂,還是一聲嘆息。
不過,當我看到,「第八屆中國書壇新人新作展」中,35593個人去競爭312個入展名額時,我真想罵娘,為什麼對新人這麼殘酷!不僅沒有獎項,而且入展比例只有0.877%。
還有一個就是所有賽事中,蘭亭獎獎金最高。
7個賽事沒有設獎項,自然沒有獎金,只設了入展作品的名額,參評者有作品入展,給予作品收藏費1000元,還是稅前的。
來看看,這屆蘭亭獎的獎金,儘管和上屆一樣,沒有提高和降低,金獎3萬,銀獎2萬,銅獎1萬,入選每人6000元。按預設各獎項和入選名額,總獎金為67萬元,人均9571.42元;按實際評出的各獎項,總金額是54.6萬元,人均7800元。
看到差距了吧!看到份量了吧!
人家蘭亭獎是最高級別的獎項,獎金當然要高了。
▏為什麼會有這麼「強大」的表現?
對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要探討一下。
第一,作為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書協主辦的中國書法藝術最高獎,是18個國家級文藝獎項之一。三年一評的大賽,為什麼參評的人數這麼少?
第二,中國書法家協會是各類協會中,會員人數多達上萬的龐大的人民團體,不到百分之一的參與,是什麼情況?
第三,除首屆外,前幾屆參評人數基本在五六千之間波動,為什麼這一屆,突然跌倒了區區千人?
是宣傳不夠嗎?
不是。從徵稿啟事來看,這次徵稿評選,也是從各省直轄市和其他團體會員逐級發動的和推薦的。而且媒體宣傳也很廣泛,至少在網上是鋪天蓋地,因為這畢竟是一件大賽事。
第二種情況是大家知道有這項大賽,不願意參加。
對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是覺得獲獎太難?每屆總是哪幾個人?沒有希望?還是因為其他什麼原因,我沒有做過調查,不能亂說。
不過。我們可以從歷屆獎項的設置變化來找找原因。
從表格中,可以看出,從首屆設置的「終身成就獎」「理論獎」「教育特別貢獻獎」「教育獎」「編輯出版獎」「創作獎」和「入展」7個獎項,發展到今年只剩下三個獎項,獲獎人數從57名減到了20名。
這不能不說,這是一個主要因素,因為給大家的直接感覺是獎項和人數大幅下降,就意味獲獎的機率更少。
另外,最大的變化是參加評選者的條件再次收縮。
首屆蘭亭獎的評選範圍是面向所有書法愛好者,到了第二屆改為僅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才可以參評。
第三屆,評選條件再次放鬆,「藝術獎」的申報條件,在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之外,增加了「非中國書協會但已入選兩次以上中國書協主辦的立項展覽的作者,也可投稿」。其他「理論獎」「教育獎」「編輯出版獎」,包括「終身成就獎」都放寬到非中書協會員也可以申報,並在蘭亭獎中專門設立了針對非中書協會員參加的「堯山杯蘭亭新人展」,儘管條件很苛刻,每件要繳納參評稿費30元,獲入展僅付收藏費僅300元,但效果很好,參與人數多達20800人,最後評出入展369件作品。
第四屆、第五屆參評者的條件,由原來的「已入展中國書協主辦的立項展覽兩次以上可投稿」,再放寬到「或全國展、全國書學討論會入選一次也可投稿」。
到了今年第六屆,參評條件突然收縮到僅「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可以參評。
對於為什麼要取消「終身成就獎」?「藝術獎」、「理論獎」都被合併,全部只剩金銀銅三個獎項?
關於這個問題,在徵稿啟事發布後,中國書法家協會的《書法通訊》發表了中國書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陳洪武對這屆蘭亭獎改革的解讀,一是根據所有文藝獎項獲獎名額不超過20個的要求。蘭亭獎設創作類5個金獎,7個銀獎,8個銅獎。不再設終身成就獎、教育獎、編輯出版獎、藝術獎、佳作獎等子項。
對於只向會員徵稿,陳洪武說這是由蘭亭獎本事的性質決定的,「蘭亭獎是國家唯一授予能夠評獎的專業大展,是中國書協整個展覽構架體系當中頂尖的部分,面向中國書協會員徵稿,專業性更強。」「中書協其他展覽作為國家級專業大展則是不設門檻,廣泛徵稿,可以充分體現廣泛性和參與性。」
對蘭亭獎的改革是需要的,很多人都不會反對,都會支持,但是實際的效果,卻是和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馳,這是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的。
▏外面衝不進,裡面懶得動,出路在哪裡?
從歷屆蘭亭獎的數據,可以發現這樣一個趨勢,15年前的首屆蘭亭獎,參評人數最多,高達21249,獲獎比例最低,只有0.268%,也就是說獲獎最難。
往後,參評人數越來越少,停留在五六千,但是獲獎越來越容易,最低上升了3.5倍,最高上升了5.9倍,到了今年第六屆,踹到了6.5倍。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趨勢?
尤其到了今年,問題更嚴重。
都到了1148個人拿70個獎的地步,這完全是小圈子的自拉自唱,跟國家級獎項何來匹配?
不要說任何其他一個國家級獎項的評選,都不會出現這種只有區區千人的慘狀!
這簡直成了天大的笑話!
當下,很多網民和噴子把中書協作為醜書和嘲笑的代名詞,但是更多人的對蘭亭獎、對中書協還是很期待的,希望能看到中國書法成為傳統文化熱點,走向大眾。
現在蘭亭獎成了一個圍城怪圈,外面的人想衝進去,沒資格,裡面的人想出來,又捨不得,就像捧著一塊雞肋,半死不活,冷淡到三年一屆的大賽,都沒有興致。
在目前這種局面下,蘭亭獎究竟該怎麼持續下去?它的出路在哪裡?
是仍然閉門評獎,畫圈論賞?是打開大門,向所有愛好書法的人群敞開?
就像首屆蘭亭獎一樣,甚至把門再敞開一些,讓全世界的華人以及非中國國籍的書法愛好者,都可以來參與。
這樣做的理由有三:
一、打開大門,可以讓新鮮空氣進來,讓氣場活躍起來。從首屆和第三屆蘭亭獎設立新人展的情況,可以佐證這一點。
二、全球參與,更符合開放和傳承的需求。因為參與的過程,就是一個很好的宣傳中國書法,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
三、用中國書法向世界講故事,講優秀傳統文化的故事,是文化自信的表現,符合當下時勢。
最後,最關鍵的問題是對蘭亭獎的改變是一錘定音,還是實事求是,繼續改革?
把該設置的獎項重新優化,比如教育獎、編輯出版獎。
作為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光大,不光只有書法家的創作和理論,還需要各個領域的貢獻。
期待三年之後,下一屆蘭亭獎恢復生機,充滿活力。真正成為中國書法的最高燈塔,不僅引導更多的優秀專業人才不斷探索,而且也能修正對蘭亭獎和中書協的形象,更好地激發大眾熱愛書法的熱情。
【對蘭亭獎,你有什麼想法,請留言告訴我。】
關注「陳洪標寫字說畫」給你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