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陝西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指導、華商傳媒集團與陝西省書法家協會共同主辦、華商報社與西安青年書法家協會聯合承辦的「第三屆陝西省青少年書法展」的重要環節——現場書寫複選圓滿完成了八場活動。現場書寫複選環節,孩子們出色的表現,展示了他們的基本功以及滿滿的自信心,也徵服了很多書法名家。
現場書寫讓青少年得以近距離親近書法、接觸名家,實實在在獲得成長。與此同時,青少年們的書寫問題也凸顯出來。
今日,我們推出書法糾錯篇,看看你是否寫對了,如果寫錯了,錯在哪裡。
複選活動中
一字之錯失去良機
「這個孩子寫得太好了,可惜寫錯了一個字。」在複選後的書法家評選現場,總能聽到這樣的感嘆聲和惋惜聲。一位高中一年級優秀參選者的作品很出色,但因為書寫的「判」字筆誤而錯失機會,現場所有評選書法家都為他惋惜。
或許有人覺得,孩子寫錯一個字,無心之失,可以原諒。但書法家告訴華商報記者,在任何一場正式評選中,首要標準是無錯別字,這是鐵律!因此,本次活動也出現了不少「遺珠之憾」。
一位五年級的孩子寫錯了王昌齡的「齡」字;一年級小朋友把「李清照」寫成了「李清」,二年級的孩子把「作」寫成「做」……在這裡,我們提醒今後參加活動的孩子們一定要認真嚴謹。
除了錯別字這個硬傷,孩子們學習書法的基本功——站姿、握筆姿勢等,也受到書法家關注。
書法家鍾鏑看到一個學習了四年書法的女孩,她單獨握筆沒有問題,但一下筆寫字姿勢就變了,說明在平時訓練中這一問題沒能得到及時糾正;還有的孩子拿著不符合自己手形的大筆揮毫潑墨……鍾鏑說:「書法講究的是孩子們的運筆走勢和常年學習書法的積累,心無旁騖用心寫的作品,必須進行扎紮實實的訓練,練好基本功,才能真正提升書寫技能。」
把字寫好
也要把書法的規矩做好
現場書寫中,還發現了出錯率最高的幾個問題,這裡總結如下:
結構。書法家鍾鏑告訴華商報記者:「許多學生寫得非常好,但他可能只把字寫好了,而沒有把書法的規矩做好。字的結構、落款、印章等都是書法作品重要的組成部分,單獨把字寫漂亮只是做好了其中一個環節。」
落款。書法家伍強說:「很多孩子的字寫得不錯,但也存在一點問題,比如過於注重書寫的主體部分,而忽略了落款。書法的落款是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有的孩子主體部分寫得很好,但落款太大,喧賓奪主;有的孩子落款寫在左邊,名字寫在右邊,說明孩子對落款整體沒有概念。希望孩子們注意落款的布局。」
印章。書法家韓春濤說:「學生作品從書寫美感這個角度來說很不錯。我想說一下印章和印泥。印章在一個作品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印章的好壞決定了作品品質的好壞。印章蓋的位置也有講究,在作品裡起到平衡結構的作用。希望孩子們在細節方面多加注意。此外,印泥要用書畫印泥,不可以用辦公印泥。」
繁簡字。書法家李金戈說:「我們發現有的孩子正文寫的是繁體字,落款卻出現了簡體字,這不可以,參選作品落款一定要用繁體字。還有些學生平時可能寫得好,但在現場書寫時寫得比較潦草,這一點要特別注意。」
硬筆。書法家鄧莎說:「硬筆字主要是看結構,硬筆字結構像搭房子一樣,房子首先要搭好看,然後才能談裝潢。如果說能在結構的基礎之上加以適當的筆法,那是錦上添花。需要提醒的是,運用筆法也不能太過度。」
學書法的路徑和方法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書法藝術是中國的國粹,浸透著厚重的歷史積澱。教授、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任教於西安工業大學中國書法學院的傅如明老師,在參加了現場書寫的指導後表示:「有些孩子軟筆寫得好,一看就知道在認真臨習古代經典法帖,是經過專業培訓出來的。雖然說還很稚嫩,最起碼說明書法學習的路子和方法是對的,繼續培訓下去肯定會越寫越好。而有些孩子學了五六年,竟然連基本的筆法都不會,更有甚者把字寫得習氣那麼重,那麼油滑,甚至是已經『漸入江湖』,如果在起步階段,學書法的路徑不對,方法出了問題,那就會越走越偏。我們的孩子、家長、老師都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傅如明認為,書法要臨古帖,是要深入繼承傳統經典,而不是只強調所謂個性,不臨古帖,信筆為體。有些人可能寫了半輩子或一輩子的字,最後連基本的筆法都沒有搞清楚,只是把筆畫寫得「蒼勁有力」,結體故弄玄虛,這種做法其實和書法藝術無關。
傅如明認為,青少年兒童書法培訓的老師一定要有責任心,要有過硬的技法。家長也要清醒,多諮詢專業老師,不要讓孩子練到最後適得其反。此外,教育孩子要有耐心,書法學習是慢慢修煉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學書法的過程就是良好習慣的養成和優良的人格培養的過程,會終身受益。在人心浮躁的當下社會,書法是最好的鎮靜劑。 華商報記者 劉慧 王寶紅 實習生 張夢凡 本組圖片 張鵬康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