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寺的方丈大願法師為居士披袈裟 (圖片來源:資料圖)
文/澳洲法界佛學會 釋行願
連日見微信傳閱:廣東四會六祖寺方丈大願法師將溈仰宗法卷傳於在家人曾偉,付法偈:「無盡光明無盡意,本來面目本來心。道同靈光常獨耀,弘管理禪法法真」。當場大願法師解開身穿的祖衣為曾偉披上,身為白衣居士的曾偉成為披著袈裟的溈仰宗第十一代白衣「祖師」。
在家白衣居士未出家授比丘戒,在一瞬間跨越「比丘袈裟,白衣不得穿」 的佛陀戒律,這對於傳統中國佛教信仰者來說,無異於是「欺師滅祖,毀佛禁戒」的爆炸性大新聞,立刻在整個佛教圈引起軒然大波。有正見的佛教僧尼義憤填膺心急如焚,沒正見的二寶居士敲鑼打鼓慶祝一番。從此二寶居士效法不受三皈五戒,不出家受比丘戒,直接披袈裟於身上,向全世界宣布自己成佛做祖,自己升座為轉世活佛、上師、觀音尊者、地藏菩薩化身等,公開為大眾傳法、皈依。例如淨宗某有妻有子的二寶居士,專為眾生傳授三皈依,宣布可擔保皈依弟子往生到西方彌陀淨土去。
這場為吸引眾生眼球,置佛陀教誡不顧,不惜毀佛淨戒,「以盲引眾盲,相牽入火坑」的鬧劇,讓不懂佛法的世俗人拍手稱讚。他們議論:「誰說袈裟只有出家比丘、比丘尼披,如今大願法師傳法在家人曾偉為祖師,從今以後,人人皆可自由披袈裟了!」
站在二寶居士邪見的立場,大願法師開闢了中國禪宗白衣居士披比丘袈裟祖衣的事實,一個敢授,一個敢披,把佛法視為兒戲,當做人情,彼此雙方皆大歡喜。
那麼,什麼是袈裟?梵語Kasāka,巴利語Kasāya,漢譯為壞色、不正色、染色、穢色、赤色,指纏縛於僧眾身上之法衣,以其色不正而稱名;又作袈裟野、迦羅沙曳、迦沙、加沙。
誰才有資格穿袈裟呢?《摩訶僧祇律》說:「三衣者,聖賢沙門標幟,非俗人所為。」就是說:袈裟是出家沙門僧尼修行的法服,以此為標誌,不是在家俗人可以隨便穿著的。又《辯惑篇》說::「此三法衣,定是出家之服,非在家者所披。」 袈裟是僧人最重要的服裝。袈裟分三衣:五衣、七衣、大衣。由此可知,袈裟為佛教僧尼法服,在家白衣不可穿著,否則,違背佛陀教誡。
什麼是祖衣?趙樸初《佛教知識答問》第三章:「根據佛教的制度,比丘衣服有大中小三件……一是九條乃至二十五條布縫成的大衣,我國俗稱祖衣,是禮服,出門或見尊長時穿的。」這就是中國漢傳佛教祖衣的由來,所以祖衣就是比丘三衣中的大衣,因此,白衣居士怎能披祖衣呢?關鍵問題是:祖衣是大願法師給曾偉披上的,難道大願法師不知道袈裟只有比丘才能披嗎?
或許有人說:當年中國禪宗五祖弘忍大師因慧能呈偈,得到五祖印證開悟而傳法傳衣給白衣身份的慧能大師,不是嗎?對,《六祖壇經》上有記載,但慧能大師為白衣時並未把袈裟披在身上。後來六祖到法性寺正式剃度出家為比丘,才披祖衣升座講法。故曾偉想效法六祖慧能大師,玩一出披祖衣的鬧劇,那是嚴重違背佛陀律制,更是挑戰十方僧眾的戒律底線,置佛教七眾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式叉尼、男居士、女居士不顧,毀佛淨戒的惡行。
另外,關於中國禪宗傳法,本來是一代一人師資相承的付法制。但近來很泛濫,為拉關係有人一次傳法傳衣無數,卻還沒人像大願法師這樣公開傳祖衣給白衣居士。所以,面對這個時代佛門的很多亂象:居士披袈裟、自封上師、活佛、觀音尊者等等問題,中國佛教僧團應該依據佛陀律制,僧伽大眾共同做一次羯磨,召開一次長老僧尼會議,校正民眾試聽,闡述佛陀戒律細則,令佛陀正法久住!
總之,廣東四會六祖寺大願法師將法卷傳給白衣居士曾偉,並為其披祖衣的公開示範,對佛陀戒律的破壞非常嚴重,影響力之壞是深遠而不可估計的。
最後,祈願十方諸佛菩薩加被,僧眾如法持戒,共同羯磨,令正法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