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武俠閱讀史之金庸古龍篇

2020-12-19 拋磚引玉引磚亦可

(一)

直到今天我仍然不明白,以金庸的小說流傳之廣,讀者之眾,小時候倒不怎麼見連環畫版本,模模糊糊記得好象是看過《射鵰英雄傳》之荒村野店小人書,也是記憶斷續,似有似無。難道金庸小說風行大陸之時,連環畫市場其勢已微?

接觸金庸的武俠小說,其實是託《七劍下天山》的福。

還了初中同桌女生的《七劍下天山》後,只是隨口問了句:「你家還有其他武打小說沒有?」那女生可能見我看書還書這般利索,便說:「有本《笑傲江湖》不知道是不是?」我一聽,有「江湖」二字便多半差不離了,就猴急地要她拿來看看,這次她自然還是「偷」。

相信七十年代生人大都看過十六開版本一套四本的《笑傲江湖》,雖然現在已很少見到這個版本,但我還是能清晰地記得當時那種淡淡的書墨香,以及那時看完一本盼下一本的真是象在蒸籠上一般坐立不安的急切心情,從這部小說裡我才真正理解了山窮水復奇峰突起撲朔迷離等詞語的涵義。

上了高中,看了金庸的〈天龍八部〉,卻不是從第一部開始看的,從同學手中借來的時候,就是第三部喬峰和阿朱尋訪仇人的故事,然後看第四部,第二部,第一部,第五部,可是很奇怪,雖然看書的順序顛三倒四,但腦中的情節發展卻絲毫不亂。

不記得那時看金庸的小說時有如何心潮澎湃,可能過去了好多年,當年的心情早已遺忘而消逝無蹤了吧,只記得當時是男生看金庸女生看瓊瑤,大家都在看,我也在看,一窩蜂的感覺。

金庸寫作對聯的十二部小說中的〈白馬嘯西風〉和〈鴛鴦刀〉當時沒看到,看到的時候已是很多少後,這兩部小說是他的小說中比較冷門的兩部,好象沒改編成影視劇,影響力也大不如他的其他作品。

可是他的小說不用複習,腦中就象過電影一樣從頭過到尾,這可能是根據他的小說改編的影視劇滿天飛的功勞了。

然而即使是爛熟於胸,金庸的小說仍然可以讓人手不釋卷。

(二)

大多數人在看書時,應該都有一種代入感,隨著小說中主角或配角的命運跌宕而悲喜,對書中人物的命運感同心知,我常常一人坐車尤其是長途車時,看著窗外倒飛的景物,心卻已溶入某部小說的情節中去了。

但古龍的小說沒有給我這樣的感覺。

古龍的小說情節大多太過詭異,使人很難將自己和書中人物融合在一起,往往是看著後面的又忘了前面的,缺少一種流暢感,我讀金梁的小說時,一般都會隨著故事的展開而理清枝蔓,而對古龍卻不然,他的小說好象多用跳躍性思維,常常讓人看得一頭霧水不知所云。這可能是我一直不大喜歡古龍小說的原因。

因此我看他的小說雖然不少,但多是看完便忘就算當時不忘過個幾天也忘個差不多,縱然記得些許零碎片斷,也無法將這些片斷連起來。

《陸小鳳》現在給我的記憶就是一個長著四條眉毛的嘻嘻哈哈的樣子,還不如熊姥姥的印象清晰;而一提起〈楚留香〉,我第一個反應竟是無花在滂沱大雨中喊:「楚留香你在哪裡?」〈名劍風流〉留給我的是朱淚兒抱著那隻小黑貓的鏡頭;傅紅雪卻只讓我想起「漆黑的物,漆黑的刀」這八個字。。。。。。太多了,總之我對於古龍的小說現在僅僅是記憶中殘留的幾個特定鏡頭,或者是似是而非模模糊糊的一些畫面。

到現在為止,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那部《多情劍客無情劍》了,我覺得這部是他為數不多的值得回味的小說之一,可是當初是怎麼看到這部小說的,已是半點記憶也沒有了。

在我,古龍的小說可作調味,不適合當主食。

相關焦點

  • 「金庸武俠」 與 「古龍武俠」的區別
    在武俠小說界,金庸,古龍這兩位大師是公認的"泰山北鬥"。只要是武俠迷,或多或少都接觸過兩位大師的作品。那麼,兩位大師的武俠世界又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呢?(1)主角的身世和成長路線金庸的作品中,基本上主角的身世背景,成長軌跡都是很清晰的。
  • 再論金庸和古龍
    金庸描寫有些符合大眾胃口,是一類大眾面積覆蓋較廣的小說,小說內容也是五花八門,儘量寫盡所有東西,一篇寫不完再開第二篇,所描述目的迥然不同,是一首寫不完歌不盡的渾厚老酒詩。金庸細節思考甚微,經常讓人感覺意想不到但又極盡思考,思考的人們感覺竟然挑不出毛病。只感覺在完成一件作品,精細活兒,沒人能夠有那份閒情雅致。
  • 我的武俠閱讀史之溫瑞安篇
    對我來說,梁羽生是一條小溪,平和細緻的流淌在心頭;金庸是錢塘潮,時不時會帶來洶湧澎湃的感覺;而溫瑞安是一條瀑布,沖天而下,目眩神迷,一時分不清天地,分不清東西,等可以分清的時候,已倏忽過了十多年。在高中的時候就聽過四大名捕,有個同學向我極力推薦,但那時我對「捕」的印象卻還停留在狄公案包公案的境界,更兼那時金庸小說鋪天蓋地,就更不屑於去看自以為類似評書的陌生作品。
  • 古龍筆下九大經典武俠人物,名氣絲毫不輸金庸武俠,你知道幾個?
    提到中國武俠小說的代表人物,大家一定會想到金庸和古龍二人,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大部分武俠影視作品,大多都是改編自二人的作品。 看過金庸和古龍作品的觀眾一定知道,二人的作品除了都展示了俠之大者風範,還是有一些差別的,相較於金庸武俠的氣勢磅礴,古龍的小說則多了些浪漫主義色彩,尤其是在人物刻畫上更是存在明顯的差別。 金庸筆下有喬峰、張無忌、楊過、郭靖等眾多經典人物,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一下古龍筆下的那些經典武俠人物。
  • 金庸 古龍——中國武俠小說之兩次鳳凰涅槃
    俠之大者:金庸 古龍——中國武俠小說之兩次鳳凰涅槃文/趙天亮悅讀凌塵若水轉發的《逝世十年:梁羽生的俠義江湖》,勾起了我工作後、婚前十年武俠小說影視熱的記憶……大浪淘沙後、我們才發現了新武俠小說江湖中的真正嬌子:第一,正是香港的金庸、梁羽生等,他們、和比他們更早的臺灣武俠作家群一起,把舊的俗的小江湖武俠小說、變成了新的雅的大武俠之學;梁羽生、金庸之功,在於完成大俗小說到大雅文學的轉化,其思想境界之高、為諸子所擅長!
  • 武俠偶像重現江湖 與大師金庸古龍對話
    由有「夢幻鼻祖」之稱的兄弟創造公司傾力打造的網頁遊戲《江湖》十二月初開啟二次封測,全新版本,全新內容,全新驚喜!《江湖》是全球首款2D回合制角色扮演類網頁遊戲,以中國玩家最為熟悉的武俠題材為背景,透過玩家熟稔的十二大門派、如雷貫耳的神功絕藝、邪派驚天陰謀,將風雲詭譎的江湖世界盡情呈現在玩家面前,力求為玩家還原最真實的武俠世界。
  • 淺析武俠三大家——金庸古龍梁羽生小說中的詩詞
    金(庸)古(龍)梁(羽生)三位武俠小說宗師構建了龐大恢宏、波瀾壯闊的武俠世界,其魅力正如《哈利波特》、《魔戒》的魔法世界之於西方國家。三大宗師在個性氣質、藝術審美、人生經歷和文學造詣上的差異,形成了不同的文學風格,因而作品中的武俠生態世界及男女主角的形象氣質也大不相同。梁羽生出生於書香門第,自小熟讀古典詩詞,擅長對聯。
  • 歷史大爆炸:梁羽生、金庸、古龍,誰的武俠風格更能打動你?
    文章發表後,勾起了很多讀者朋友的武俠情結。其實說到武俠,有三個人物不得不提,他們分別是梁羽生、金庸和古龍。梁羽生:新派武俠小說開山祖師現在說起武俠,很多人都知道金庸和古龍,其實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還是梁羽生。梁羽生本名陳文統,1924年出生於廣西蒙山縣。
  • 金庸比古龍更加懂情色,武俠中的情色比古龍的更加耐人尋味
    古龍的武俠裡的情色描寫就好比徐志摩的那本「圖文並茂」的「德文色情書」, 一覽無遺,不夠趣味,看完之後就淡忘了。看過古龍武俠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古龍武俠有很多關於情色的描寫。古龍武俠裡的女人大多都是性感的尤物,「寬衣解帶」之處很多,大多都是衣服還沒脫完就開始呻吟起來。
  • 金庸武俠與古龍武俠的第一高手是誰?誰更厲害?
    金庸武俠與古龍武俠都是武俠經典,一時瑜亮。兩人的寫作風格不同,一個寫實一個寫意。在金庸武俠中有非常多的高手,若論第一高手,當屬張三丰。古龍武俠中的第一高手,則是名不見經傳的謝王孫。先說金庸武俠,金庸武俠中的絕頂高手有張三丰、掃地神僧、劍魔獨孤求敗、王重陽、石破天,比較一下這幾人的武功層次。張三丰武功已臻化境,以柔克剛,陰陽並濟。
  • 金庸古龍的武俠世界你更喜歡哪一個?《我的俠客》給出答案
    武俠文化可以說是我國特有的文化類型之一,而每次說到武俠文化我們總是繞不過兩個武俠文學的大家:金庸、古龍。不過,同為大師,他們筆下的武俠世界有很大的區別,甚至還因此衍生出一種說法:年少時我們更喜歡金庸的武俠世界,成年後我們卻更加喜歡古龍。
  • 我看武俠那些年,我看古龍
    我真正花錢買的第三本古龍的小說,其實不是古龍寫的。而是古龍的徒弟黃鷹的作品,《大俠沈勝衣》系列。黃鷹是學古龍最像的一個,他一手寫武俠小說一手寫鬼怪懸疑小說,被譽為香港鬼王。根據他的小說《殭屍先生》改編的電影,是殭屍電影的開山之作。
  • 同為武俠大師,金庸與古龍為什麼差異如此之大?
    作為新派武俠的代表人物和廣泛影響華人精神世界的武俠泰鬥,金庸與古龍實在有太多的相似之處。除了在作品中所傳遞出來的積極向上的俠義精神與江湖氣息外,金庸和古龍分別對武功境界的詮釋也出現不約而同的一致。「為國為民,俠之大者」之類慷慨豪邁的家國情懷。
  • [武俠]嘮嘮金庸、古龍、黃易武林的功夫
    我們就拿狹義的武俠來說吧。武俠的代表人物金庸、古龍,再加上個黃易。就他們三個作者筆下的武俠世界,哪些武功是第一的呢?古龍古龍筆下描寫的功夫不太好評判,大多數的功夫都是只有代表人物而沒有功夫的名稱,很多是在意境而不在技術,比較出名的包括《天地交徵陰陽大悲賦》、《鎖骨銷魂天佛卷》、《嫁衣神功》、《四照神功》、《無相神功》、《明玉功》、「奪命第十五劍」、「傅紅雪的刀」「靈犀一指」「小李飛刀」。
  • 別只知道金庸古龍,3本高質量武俠小說,讓武俠迷百看不厭
    說起武俠小說,大家都會想到金庸古龍的小說。不過現在的年輕人對於武俠小說,基本只知道金庸和古龍,卻不知道還有很多好看的武俠下手。武俠迷看過來,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看武俠15年的老書蟲。別只知道金庸古龍,關注我,一起來看看3本高質量武俠小說,故事精彩,讓武俠迷百看不厭。第1名,梁羽生《散花女俠》。
  • 武俠人名 金庸vs古龍——取名的差異
    其筆下清麗脫俗的佳名比比皆是,「袁紫衣」之飄逸,「木婉清」之靈氣,「王語嫣」之俏兮,「周芷若」之淡雅,「小龍女」之高貴,「霍青桐」之清幽、「程靈素」之脫俗、「苗若蘭」之娟秀、「凌霜華」之冷寂、「嶽靈珊」之輕盈……字字珠玉,為我們打開一幅群葩爭芳的佳人圖。 古龍則是一個十足的大男子主義者。
  • 武俠世界的四大名著,金庸上榜兩部,古龍一部,最後一部當之無愧
    比如今天我們要來說的武俠小說,小編曾經是古龍迷,一周時間內,看了兩本千頁的古龍武俠合集。當然坊間對於他與金庸先生作品的對比也是層出不窮,小編倒認為各有千秋,不用特意去分個高下。各位大俠,小女子今天帶來的話題是——被譽為武俠世界的四大名著,大家又知道是哪四大嗎?第一金庸先生的《天龍八部》。
  • 古龍金庸武俠世界新解 《古金兵器譜》問世
    古龍金庸武俠世界新解   2002年12月1日08:28  新華網   古龍金庸武俠世界新解  信報訊(記者王健)如果只有金庸,沒有古龍,漢語世界將會如此寂寞,如果只有李尋歡,沒有蕭峰,江湖將黯然失色。
  • 重讀古龍之一:《武林外史》
    和許多金庸的崇拜者不同,古龍既是他們汲取精神養分的師傅,又是可以批評取笑的兄弟。他們大概是在各自的寂寞中達成了這樣的默契。我可能無法堅持這種大規模的閱讀與評析,只能隨讀隨寫了。1 開篇《武林外史》的開篇極有氣勢,寫景狀物,人的神態等都說得過去,——惟相貌描寫時落俗套,不過也無大礙。
  • 古龍武俠小說知見錄(古龍作品縱覽)
    ,他通過大量考證,比較了古龍不同時段出版和連載小說的版本,分析哪個版本是真品,哪個版本是舊版,哪個版本是新版,並輔以七百餘張珍貴彩色書影、插圖,還原了那個經典的古龍武俠世界,是廣大古龍書迷的超級大福音,值得一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