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佛性皇帝宋仁宗和他的清平時代

2021-01-09 寫乎

作者:張東曉

(宋仁宗)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何為芻狗?就是草和狗,或者草紮成的狗。用來幹嘛呢?祭祀!祭拜祖宗和上天的祭品!

視百姓為祭品這就是聖人。難道不是嗎?打開二十四史,看那些一個個彪炳史冊的聖宗聖祖,哪一個不是威名遠揚,但君不見古來徵戰幾人回,君不見一將功成萬骨枯。他們開疆擴土的馬蹄下是累累白骨,他們英雄的傳奇裡是屢屢亡魂。而這些都是百姓!

所以夫子才提倡「仁政」!何為仁?克己復禮為仁。何為禮?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不符合禮的事,就不要去看、不要去聽、不要去說、不要去做。這很難嗎?很難嗎?很難嗎?如果是讓皇帝去做呢?皇帝啊,皇帝啊,他說的話是金科玉律,他放的屁都不同凡響!讓他克制自己,讓他按照禮的約束行事,很難嗎?很難嗎?很難嗎?

其實也不難!中國歷史上大大小小總計出了五百來個皇帝,如果加上一些「土」皇帝,大概有一千來個,真正做到「仁」的有幾個呢?大概只有一個,就是宋仁宗。

為人君,止於仁。帝誠無愧。

仁宗在位四十二年,天下安樂,唯仁治而已。其治下清平時代,史稱「仁宗盛治」。

(一)不愛折騰的皇帝

大抵有權利的人都喜歡折騰。不然要權利有何用?所謂稱心如意,或者有權就任性,也正是這個道理。

宋仁宗的父親宋真宗是比較喜歡折騰的主兒。他以太祖太宗為標杆,要開疆擴土,要御駕親徵,結果差點兒沒把自己折騰沒了。但無論怎麼說,一個「澶淵之盟」也算沒有白折騰。但更為離譜的是,他要搞封禪。中國歷史上的皇帝,心裡估計都有一個封禪的夢想。宋真宗更是敢想敢幹。公元1008年,他藉口自己做了個夢,夢見了天神,於是乎在王欽若的配合下,他東去泰山封禪,西之汾陰祭祀,再加上修建的所謂道觀行宮,前後耗資數千萬貫!對此種折騰《宋史》痛斥曰:「一國君臣如病狂」。

所幸宋仁宗並沒有繼承父親喜歡折騰的毛病,相反的是他絕對是個安分守己的人,雖然不是歷史上有名的守成之君,但絕對是不喜歡折騰的典型代表。

西夏李元昊稱帝後,放棄「依遼和宋」的戰略,挑起戰端。起初的三場大戰,宋朝都是先敗後勝。再到後來,尤其是範仲淹坐鎮西北後,西夏國力更是難以支撐。此種情況下,如果換作漢武帝、唐太宗,或者宋太祖,再或者後來的康熙乾隆,肯定是要舉全國之力乘勝追擊的。但是,但是,我們的宋仁宗卻收手了,而且是很友好的收手了。他告訴李元昊,你尊我為皇帝,我給你錢,並且我還和你做生意。李元昊簡直是求之不得啊。這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卻也充滿爭議的「慶曆和議」。

幹嘛要打戰啊?大家樂樂呵呵的過日子不好嗎?多佛性的皇帝!

在西夏與宋交戰時,遼也想趁機敲詐。宋仁宗先令大臣富弼去和遼談判,然後呢,發現遼只是想多要點錢。呵呵,能用錢解決的問題當然就不是問題了。做生意嗎?幹嘛要打仗!於是就有了「重熙增幣」。

其實無論是西夏還是遼,在當時都沒有絕對實力挑戰大宋。碰見宋仁宗這個不愛折騰的皇帝,拋開別的不談,在宋仁宗「用錢」策略下,奠定了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清平時代。

他不但大事上不折騰,小事上更是不折騰,這可能更為難得。史載,他想擴建皇宮,但是皇城附近有些老百姓不願意拆遷。哎,這對一個皇帝來說還不是一句話就解決的事兒。

但宋仁宗硬是忍了。

是啊,修什麼宮殿啊,打擾老百姓,多不好,安安穩穩過日子,不挺好嗎?

如此佛性不折騰的皇帝,真是史冊少見。當官的不折騰或者少折騰,老百姓就有安穩日子過。宋仁宗「升遐之日,天下號慟,如喪考妣」,這就是仁政與民心。

(二)清心寡欲的官家

宋時官家就是指皇帝。相比於「帝」或「朕」這些頗具霸氣但又蘊含孤獨的詞彙,「官家」這個詞更顯得親近。就是如此親近的一個詞,也僅僅是曇花一現。但無論用那個詞指代那把龍椅上的那個人,「清心寡欲」這類的詞語都不會太沾邊。

且不提烽火戲諸侯,也不論楊廣下揚州,單說所謂的「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之內,皆是王臣」,一個個擠破腦袋想要坐那把龍椅,甚至不惜殺父屠兄,為的是什麼?還不是「我是皇帝,我想怎麼樣就怎麼樣」這般的絕對權力。現在讓坐龍椅的那個人「清心寡欲」,是不是有點不切實際甚至對牛彈琴?!

但宋仁宗偏偏就是個清心寡欲的人。他生活的很佛系啊。

夏日一天夜裡,他忽然感覺很餓,很想吃一碗羊肉湯。大抵跟現在我們忽然想去擼串一般。這很簡單啊,他是皇帝,他只需一句話,別說羊湯,就是天上的玉兔湯,也得弄來啊。怎麼能把皇帝餓著呢?但他忍了!為什麼呢?他怕,他怕他偶爾一時的舉動就成了宮中的慣例,以至於勞民傷財。

在他去世前不久,宰相韓琦等人見他所用的床帳、被褥等色澤已經褪去變得很是灰暗,應是許久都沒有更換了,於是就讓他換新的。可這也被宋仁宗拒絕了。他的理由也很簡單。

「我在宮中所用的一切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錢,我怎麼能隨便浪費?」

這個理由,就算放到今天,都足可以作為官者的座右銘。

是他沒錢嗎?是他沒資本鋪張浪費嗎?呵呵!那可是大宋最繁榮的時代,其經濟總量是當時世界GDP的70%,甚至還多。

在後宮,宋仁宗雖然也因廢后等被人非議,但也沒有哪一個史家說他是好色之徒。他在位42年,先後封了三個皇后和九個妃子,相對於所謂的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已經顯得微不足道了。在這方面,他後世的仰慕者乾隆皇帝就厲害很多了,在冊的就四十多位。

也有大臣送宋仁宗美女,而他只是看了看,然後就把美女送回去了。很簡單,他害怕自己控制不住,墜入美色,那乾脆就不碰就得了。

他這個皇帝當的著實有些憋屈。他的大臣哪一個不是倚紅偎翠的,哪一個不是「夜來枕上爭閒事,推倒屏山褰繡被」,唯獨他這個官家,在那個「東風夜放花千樹,一夜魚龍舞」的東京汴梁,過著清心寡欲的佛系生活。

(三)體恤臣民的天子

愛民如子,這個詞,在戲曲裡聽得多了,往往也就信了。可當我們真的打開史冊,會忽然發現原來是自己想簡單了。有幾個當官的有權有勢的會把老百姓當著自己的孩子愛護?更別說是一個皇帝了!但凡帝王有那麼一兩件與此沾邊的事兒,也都會被史家無限放大反覆歌頌。

但對於宋仁宗來說,這事兒還真是家常便飯。

史載,他有一次吃飯,忽然吃到了沙子,而且還把牙艮到了。這可是大事,皇帝乃萬金之體,怎麼能有一丁點兒損傷?!一旦龍顏大怒,怕御膳房中就會掀起血雨腥風。

宋仁宗悄悄的把沙子吐了,還告訴身邊的宮女不可聲張,因為他很清楚這事兒一旦洩漏,就算他不追究,估計也會有人為此人頭落地!

有一次,宋仁宗在皇宮遊玩,忽然口渴了。他偷眼看了看,原來宮女太監都忘記帶水壺了。怎麼辦?他竟然忍著了,一直到遊玩結束回到宮中才大口喝水。皇后問他為什麼忍著?他說他怕有人因此受到責罰。

蘇澈,就是蘇軾的弟弟,年輕氣盛,他在路上聽說皇帝喜歡美色,然後這個耿直男就把這一切都寫進了試卷上。這事兒如果碰到乾隆爺,估計就沒有三蘇啥事了,至少也沒有了「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的佳句。要知道,在古代,責罵皇帝,而且還是道聽途說子虛烏有的事兒,這不是自己活膩了嗎?

我們的仁宗皇帝是怎麼處理的呢?他微微一笑,沒事一般,還很高興,誇讚蘇澈的勇氣。真不知道蘇澈的勇氣是誰給的。

仁宗皇帝特別慎重刑獄大案的死刑判決。他會親自過問案情,親自審定犯人是不是該殺或者必須殺,而且對於判錯的官員,更是終身不再錄用。他還有特別規定,就是主管刑獄的官員不得「不得赴妓樂」。這道簡單的一個類似「禁止嫖娼」的聖旨,放在文化開放的大宋就顯得很是凸出了,且還只是針對主管刑獄的官員。

唉,如果柳永要是做了宋慈的位置,估計就再也沒有「楊柳岸曉風殘月」了!

(四)直面斥責的帝王

能不能接受大臣的進諫也是我們後世判斷一個帝王是否為好皇帝的一個標準。李世民就是典型,他與魏徵的君臣之道乃是典範。而在這方面,宋仁宗不比李世民差,甚至青出藍而勝於藍。

包拯包青天,他的青天之名誰成就的?宋仁宗啊!包拯曾任御史之職,他在朝廷上動不動就和宋仁宗嚷嚷,而且吐沫星子都噴到了宋仁宗的臉上。仁宗皇帝還是一邊用袖子擦臉,一邊洗耳恭聽。在野史《狸貓換太子》的故事中,包拯更是連宋仁宗都治罪了。

他不但敢於直面大臣的斥責,而且更是敢於納諫。

範仲淹上書指出朝廷「冗官」、「冗兵」、「冗費」嚴重,甚至已經危及到天下安穩。仁宗皇帝就採納了他的建議,於是有了「慶曆新政」。新政雖然很快失敗,但範仲淹也留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遺產,以至於後世的士大夫無不以此為標杆,夢想死後諡文正。

他不但在大事上善於納諫,在自己的私生活上也是如此。諫官一般不會指責皇帝的私生活,但宋仁宗的諫官卻盯他盯的緊。有諫官說,他身邊的太監宮女太多了,要削減。結果呢?宋仁宗就乖乖的去做了,而且首先消減了阻攔他的親信太監。

不讓自己納諫的人怎麼可以留在身邊?這不是害自己嗎?宋仁宗的邏輯就是如此簡單,但卻令人動容。

諫官得知有大臣送給仁宗美女,就立刻上諫。仁宗儘管有所不舍,但還是立刻把那些美女都送出宮去。或許諫官也覺得自己太刻薄了,想讓仁宗皇帝把美女多留一些日子,但是仁宗毅然拒絕了,他害怕日久生情而真的成了貪戀美色之徒。

翻開史冊,似乎除了在廢后一事上,宋仁宗任性了一把,其餘事情他幾乎都是老老實實的聽從大臣的建議,所謂納諫如流,真是獨此一家,別無分號!

(五)寬宏大量的男人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

公元1009年,柳永在科考失利後,在一首題為《鶴沖天》的詞中,大發牢騷,最後不但自詡「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還怨氣十足的寫道「忍把浮名,緩了淺斟低唱」。據說柳永的怨氣傳到了宋仁宗的耳朵裡。仁宗皇帝一聽,心道,既然你喜歡淺斟低唱,還考啥子功名?於是仁宗皇帝御筆一揮,賜給柳永「且去填詞」四個大字。柳永也是倔脾氣,遂自嘲「奉旨填詞」。

但這一切都是後人的手段。柳永第一次科舉失利時,宋仁宗還只是個一歲的孩子。其實就算是宋仁宗當政,依他那個佛系的性格也不至於與一個讀書人鬧彆扭。蘇澈那麼罵,他都能一笑而過,柳永的幾句抱怨,更是不值一提了。

事實上,宋仁宗對文人真是不錯,其寬宏大量的性格也在這方面體現的淋漓盡致。柳永對宋仁宗更是感恩戴德。公元1034年,柳永在不知道經過多少次落第後,終於考中。而這一切都歸功於宋仁宗的雅量——在那一年仁宗皇帝特意開恩科,而對象就是屢試不第的老書生。這大概是歷史上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柳永也不負聖恩,在任餘杭縣令等職時,親政愛民,史稱「明宦」。

歷代改革者有好下場者不多,但大宋朝兩位大改革家卻都善終,這與宋仁宗的寬宏大量也不無關係。範仲淹的「慶曆新政」遭遇到猛烈反撲而不得不全面廢止,照歷史慣例,這個時候皇帝是需要把改革者推出去背鍋的,但仁宗皇帝沒有,他只是把範仲淹等人貶黜,連格外的懲罰都沒有。王安石於仁宗時期初登政壇,也是年輕氣盛,一上來就搞近萬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仁宗皇帝對這些大逆不道之言,也絲毫不在意。這也成了「王安石變法」的導火索。但無論是範仲淹還是王安石,都位列名臣,為萬世景仰,不知道比商鞅、晃錯、張居正等人好多少倍。

乾隆皇帝自視甚高,但對宋仁宗卻很是崇拜。但他也僅僅是說說而已,在雅量上,清高宗乾隆連給宋仁宗趙禎提鞋都不配。仁宗時期,成都有位書生,大概是喝醉了,竟然寫出了「把斷劍門燒棧閣,成都別是一乾坤」這樣大逆不道的反詩。當這個書生被地方官員押送京城,押到仁宗皇帝身前時,仁宗皇帝不但放了他,而且還給他了個小官做。人家喝醉酒發發牢騷,理他作甚?!但這事兒如果換做是乾隆爺,這位老書生的祖宗十八代都得挖出來鞭屍。

(司馬光)

(六)清平樂

宋仁宗趙禎在位四十二年,期間範仲淹、韓琦、富弼,歐陽修、王安石、包拯、狄青等能臣位列朝班,熠熠生輝;歐陽修、王安石、蘇軾、蘇澈、蘇洵、曾鞏等文學大師薈萃,又有柳永、晏殊、晏幾道等閃耀詞壇,這共同造就了中國歷史上最為光輝的時代。

普通老百姓呢?仁宗時期,社會穩定,經濟繁榮,瓦舍勾欄遍布,市民經濟興起。所謂瓦舍勾欄也就是現場的商場,還出現了紙幣,當時的東京開封人口更是超過了一百五十萬。《東京夢華錄》有云:「街南桑家的瓦子近北則中瓦,次裡瓦。其中大小勾欄五十餘座。裡瓦子中的夜叉棚和象棚可容數千人,是勾欄遊棚中最大的。」

我們可以閉上眼睛想一想:暢遊在仁宗時期的東京街頭,商鋪林立,酒旗飄飄,既有大漢高唱「碧雲天,黃葉地。將軍白髮徵夫淚」,也有美女低吟「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更有落第書生高呼「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如此盛世,怎不嚮往?

公元1063年,宋仁宗趙禎去世,「京師(開封)罷市巷哭,數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紙錢哭於大內之前」。國內慟哭,國外依然。當趙禎去世的消息傳到遼國,「燕境之人無遠近皆哭」,遼道宗耶律洪基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為了追思,耶律洪基給趙禎修建了一座衣冠冢,此後遼國歷代皇帝「奉其御容如祖宗」。

夫子提倡仁政千年,但真正的仁政卻寥寥無幾。夫子又說「仁者無敵」,但很多人更相信手中的馬刀。殊不知,不是「仁」無用,是沒有做到「仁」而已。

願天下清平,是為記。

(清明上河圖)

【作者簡介】張東曉,男,生於1983年,河南省平輿縣人,現定居於北京,文章散見於報刊雜誌。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推薦:

宋仁宗的首任皇后郭清悟親手扇飛了皇后桂冠?

劉娥的父親死了,母親改嫁,四處流浪,怎麼逆襲成大宋皇后的?

《清平樂》:宋人為何稱皇帝為「官家」?

相關焦點

  • 熱播的電視劇《清平樂》,到底念清平lè還是清平yuè
    電視劇《清平樂》有張海報是這樣廣告的:「君臣夫妻,相敬相依;天家父女,無言心傷。光影希冀,如影隨形;嬌縱榮寵,自有情痴。」追啊追啊追啊追,十多集了,看起來還算「清平」。電視劇《清平樂》海報,圖片來自網絡「清平」,是「太平、和平安樂」的意思,常見的說法有「清平世界,朗朗乾坤」。漢代班固《兩都賦·序》有:「臣竊見海內清平,朝廷無事。」
  • 《清平樂》的考究與遺憾:宋仁宗時代,天才為何成群而來
    《清平樂》是第一部以宋仁宗為主角的電視劇,它的劇情和服化道調動起許多觀眾和自媒體的「考據癖」,在網絡上掀起了一股不小的「宋朝熱」和「仁宗熱」。這對這位宋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而言,實在是前所未有的待遇。與那些開疆闢土的「雄主」相比,終生未離開京城的宋仁宗只能算是「守成之君」,在中國傳統的歷史敘事中,歷來沒有太強的存在感。
  • 《清平樂》裡的宋仁宗,在歷史上是個什麼樣的皇帝?
    比如名字,這個「樂」是該讀成音樂的「yue」還是讀成快樂的「le」,這甚至還引發了學術圈的一波探討,連詞學界大牛人物都出來刊登文章發表觀點,雖然,學術問題並不總是能得到統一和讓所有人信服的答案,不過能引起這樣一場討論也可見《清平樂》這個古裝電視劇的自身魅力。人物、劇情、服道化等當然更是討論的中心區域。
  • 告訴你一個比《清平樂》更真實的宋仁宗
    但是宋仁宗在歷史筆記和古裝電視劇裡的存在感並不高,以往的宋仁宗都在《少年包青天》《七俠五義》《五鼠鬧東京》裡充當「工具人」皇帝。 ,但在他御宇期間,卻湧現了眾多傑出人才,「唐宋八大家」中有6位在仁宗朝登上歷史舞臺,學術界中的「宋初三先生」與「北宋五子」也活躍於仁宗時代,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有三項均出現在仁宗時代。
  • 在古裝劇《清平樂》中,他扮演宋仁宗
    文章:《今晚報》記者劉桂芳一半以上的古裝劇《清平樂》在湖南衛視播出。這部由正午陽光製作的古裝劇講述了王凱扮演的宋仁宗的生活,既有前朝寺廟之爭,也有後宮人物之情感之爭。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王凱講述了拍攝過程中對人物的理解和難忘的故事。
  • 《清平樂》中王凱扮演的宋仁宗 竟然是一位精通詩詞音律的皇帝
    聽到《孤城閉》這個名字,感覺應該寫北宋名臣的故事,但是這部劇明顯是以皇帝宋仁宗的生活為主線。這部似乎有點像宮鬥劇的電視劇,為什麼又改成了一個詞牌的名字清平樂呢?是因為皇帝喜歡詩詞嗎?因此被李清照笑話他的詞是」句讀不葺之詩爾「。他的這首《清平樂 送述古赴南都》 ,完全和上面幾首清平樂不同的風格:清淮濁汴,更在江西岸。紅旆到時黃葉亂,霜入梁王故苑。秋原何處攜壺,停驂訪古踟躕。雙廟遺風尚在,漆園傲吏應無。
  • 《清平樂》宋仁宗去世後 後輩皇帝是如何對待並不討喜的曹皇后的?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平樂》宋仁宗去世後 後輩皇帝是如何對待並不討喜的曹皇后的? 宮鬥戲,總會吸引不少觀眾的眼球。而最近的一部歷史大劇《清平樂》,最終也沒能脫離宮鬥的俗套,想想也是,一本正經的演繹歷史,或許沒有多少人願意觀看,但是如果在其中加點現在的元素,那感   原標題:《清平樂》宋仁宗去世後 後輩皇帝是如何對待並不討喜的曹皇后的?   宮鬥戲,總會吸引不少觀眾的眼球。
  • 《清平樂》開播在即,你知道宋仁宗是誰嗎?他又有怎樣的故事?
    趙禎,即宋仁宗。他出生於東京開封府,宋真宗趙恆第六子,母為李宸妃,宋朝第四位皇帝,為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說起宋仁宗趙禎,不懂歷史的朋友們也許會覺得這個名字很陌生。圖為《清平樂》宋仁宗趙禎扮演者王凱閒時,我曾和朋友討論宋仁宗,說到他「仁宗」這一廟號時,朋友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 世界讀書日看《清平樂》:宋仁宗的仁與忍
    宋仁宗也是充分實現了與士大夫共有天下的一個皇帝,在他之前、在他之後,皇帝和文臣再也難有如此美妙的互動。宋仁宗的仁,便是他曠達恢宏的肚量,從骨子裡尊重文人,而且能夠欣賞文人。長久以來,宋仁宗就是老百姓耳熟能詳的背景板。至於他本人的光榮與夢想、幸福與哀愁,其實並不被大家重視。
  • 宋詞:一曲《清平樂》,「唱」盡人生百態,方知樂在清平
    影視劇《清平樂》劇照最近一部宋朝題材的電視劇未播已火,電視劇更是以宋朝的詞牌名《清平樂》命名,講述宋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久的皇帝宋仁宗的一生。今日便和品品曾經以《清平樂》「唱」人生的宋代詞人,看看他們的百態人生。
  • 《清平樂》是何含義?「樂」讀lè還是yuè,王凱江疏影的微博亮了
    備受萬眾期待,由王凱、江疏影主演,正午陽光的又一古裝大劇《清平樂》終於和觀眾們見面了。許多不明真相的觀眾在看到片名後,有讀清平yuè的,有讀清平lè的。那麼,問題來了:問題一:到底是讀清平yuè還是清平lè ?
  • 《清平樂》,清平名家榜,清平世界,與君同樂,與愛豆們同樂!
    電視劇《清平樂》講的是宋仁宗時期的歷史,姑且不談宋仁宗其人如何,仁宗朝政治如何,只看看仁宗朝的那些人,那些如雷貫耳的名字,看一看仁宗朝的神仙榜單,聽聽那些詩詞樂調,聊聊咱家那些愛豆們,就夠你心曠神怡,捂著嘴樂上一陣子了。
  • 清平樂原著小說結局是什麼? 宋仁宗和曹皇后看似友好卻並無任何...
    清平樂原著小說結局是什麼? 宋仁宗和曹皇后看似友好卻並無任何夫妻之情時間:2020-04-07 14:00   來源:FACE妝點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平樂原著小說結局是什麼? 宋仁宗和曹皇后看似友好卻並無任何夫妻之情 清平樂皇帝愛秋和還是皇后?
  • 重新發現宋仁宗: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四十年治世清平
    電視劇《清平樂》劇照,晏殊和範仲淹科學界,仁宗時代,有《夢溪筆談》出版,是總結了數學、物理、天文、工程技術等多個領域的科研成果。宋代最聰明的兩位科學家:蘇頌和沈括也都成長於這一時期。宋太祖像宋仁宗趙禎13歲登基,是北宋的第四任皇帝。在位期間,他忠實執行宋太祖重文輕武、偃武修文、文治靖國的「祖宗之法」,還進一步改革臺諫、科舉等制度,使「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 《清平樂》王凱演的宋仁宗符合歷史嗎?專家這樣說
    有觀點將宋仁宗形容為「被嚴重低估的皇帝」,而他同時也是民間傳說中「狸貓換太子」的主角。宋仁宗在歷史的真實面貌如何,該如何評價宋仁宗?為此,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採訪了相關宋史研究專家。做皇帝,做不來一件快意的事情4月10日播出的《清平樂》裡,韓琦對曹皇后一句「貌醜不至惑君」的形容上了熱搜。宋仁宗的感情世界是怎樣的?
  • 除了《清平樂》,宋仁宗和「文人天團」還出現在這些書中...
    宋仁宗也因為在線時間長和為他刷好評的人數眾多,成了能一個人支撐起一本書的男人,如最近出版的《宋仁宗:共治時代》和《宋仁宗和他的帝國精英》。,既有他作為平凡人所擁有的七情六慾,所經歷的喜怒哀樂,也描述了他作為宋朝第四代皇帝所面臨的考驗。
  • 清平樂:宋仁宗與曹皇后,愛恨「飛白書」!
    電視劇《清平樂》熱播,引發諸多歷史迷的線下探究,涉及到繪畫、音樂、官制等等一系列的各方各面。其中,關於「官家」宋仁宗趙禎與曹皇后的情感戲,讓很多人直呼「太甜」。官家到曹丹姝住處,正在練字的曹皇后自謙說:「總是寫不好。」
  • 追劇《清平樂》,且看一個茶文化輝煌鼎盛的時代
    近期一部以宋朝為背景的熱播劇《清平樂》頻頻登上熱搜。整部劇用精美的服飾、道具以及典雅的背景,為觀眾展現了一個盛世清平的年代。愛茶之人亦從《清平樂》中看到了一個輝煌的茶時代。圖片源自網絡【宋仁宗重視科舉與茶稅】宋徽宗是宋朝的第八位皇帝,雖然在政治上沒有留下功績,但是論文藝才能可稱得上千古一帝,琴棋書畫茶樣樣精通!
  • 宋詞:一曲《清平樂》,「唱」盡人生百態,方知樂在清平
    我喜歡用時下流行的「莫蘭迪」色系來定義宋朝時代的顏色,整個朝代就像自帶濾鏡,明亮、雅致。》頗有爭議,電視劇劇名以宋朝的詞牌名「清平樂」命名,講述宋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久的皇帝宋仁宗的一生。今日便和品品曾經以《清平樂》「唱」人生的宋代詞人,看看他們的百態人生。
  • 清平樂:宋仁宗對熙春一見鍾情不是因為美貌;他和皇后是一世知己
    也就是說,有人不斷地在炮火中噴灑王開嚴皇帝的渣滓。就目前而言,不管你還想看什麼樣的古風古風,不管你是否知道應該和他妻子的生活一樣!它說古代的禮儀規則和稱呼用語。這也相當恢復了歷史風格。畢竟,我們還沒有看到真正的歷史。我想問你的是,無論哪個男孩回到古代,成為皇帝,即使他再次一心一意,但誰能在戀愛時控制這麼多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