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嶽劍派的「全面內訌」中,北嶽恆山派損失相對來說是最低的。
雖然老一代的代表人物「恆山三定」全部陣亡了,但好在二代弟子們傷亡很低,又從新掌門人令狐衝那裡學到了恆山失傳的精妙劍法。
年輕人在,武功也在。
比起幾乎全派上下傷亡殆盡的其他四派來說,恆山派至少還有一個更光明的未來。
但恆山派之所以能夠在五嶽劍派那場百年未有之變局中存活下來,掌門人定閒師太及時看清形勢變化,大膽革新觀念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毫不誇張的說,定閒師太的眼界和水準不唯在五嶽劍派水的掌門人中堪稱第一,甚至比之少林方證大師和武當衝虛長也毫不遜色!
方證大師和衝虛道長不過是用既得利益者強勢,分化打壓可能威脅到本門地位的江湖勢力。
而定閒師太則是在帶著弱勢群體的恆山派,在江湖大派鬥爭的夾縫中掙扎求存,努力尋求突圍。
雙方的處境差距有多大一看便知。
恆山派在五嶽劍派那場混亂內訌中的處境到底有多糟糕?
我們先從恆山派和「五嶽聯盟」這個組織的關係說起。
作為五嶽劍派之一,恆山派其實是最吃虧的一個門派。
因為五嶽劍派之中華山派的儒生,嵩山派的法家酷吏,衡山派的藝術家,甚至泰山派的道士當「五嶽盟主」都不稀奇。
但恆山派的女尼們卻幾乎不可能。
雖然「天下三毒」「一見尼姑,逢賭必輸」等說法是令狐衝在胡說八道,但從他能把田伯光忽悠的一愣一愣的就能看出的出來,當時的江湖上對女尼還是有相當大的成見的。
因此五嶽劍派其他四派就是再怎麼不成器,他們也不會同意由恆山派的女尼出任「五嶽盟主」的。
令狐衝出任恆山派掌門時,尚且顧慮有人笑他「尼姑頭兒」,堂堂五嶽劍派要是讓一個尼姑出任盟主,真不知道江湖上會傳出多少怪話來。
所以恆山派在五嶽劍派中,幾乎一開始就註定了她們只能是從屬者的地位,不可能有「當家做主」的那一天的。
恆山派之所以會加入這種一看就知道必定吃虧的聯盟,主要就是因為自身實力和根基本來是五嶽劍派之中最弱的。
她們能混到大家所看到的實力中等的地步,主要是華山派和衡山派因為內部鬥爭,滑稽的實現實力的「逆襲」了。
況且五嶽劍派建立之初,真是為了「同氣連枝」的對抗魔教,「盟主」只是一個榮譽性質的虛職,哪一派來當問題確實不大。
當時恆山派一己之力根本無法對抗魔教,加入五嶽聯盟雖然當不了盟主,但能夠得到其他四派的援助,這筆買賣也不算太吃虧。
但是到了左冷禪做盟主的時候,劉正風的全家被殺,標誌著五嶽同盟從「同氣連枝」時代,直接轉入了「全面內訌」時代,可以說是江湖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從前同氣連枝,守望相助的五嶽同盟。在左冷禪的刻意的打擊和挑唆之下,整個同盟內部圍繞著大小「掌門」之位發生了不同程度的內訌。
南嶽衡山派在劉正風全家被殺以後,魯連榮跪下當狗,掌門莫大先生無人可用,孤掌難鳴,其實已經被左冷禪幹廢了。
西嶽華山派三個劍宗「不」字輩門人依附左冷禪,氣宗掌門嶽不群其實也已經從「道義」上被左冷禪一步「將」死了。
東嶽泰山派天門道人有勇無謀,且年老德薄本就不足為慮,有玉璣子等人在手,左冷禪隨時可以致他於死地。
只有一個恆山派,左冷禪竟然一直沒有找從內部分化她們的突破口。
「恆山三定」,真的太有定力了!
以左冷禪野心勃勃的思維,大約一輩子也沒辦法理解「恆山三定」是怎麼想的。
在五嶽劍派的「全面內訌」時代,至少三派都是因為爭奪本派的掌門之位,引發嚴重的內部鬥爭。
但「恆山三定」之中,定靜師太是大師姐,定閒師太是二師姐,定逸師太是排行最小的。
恆山派的掌門本該由定靜師太接任,但定靜師太自認能力和境界都不如師妹定閒,於是向上一代掌門舉薦定閒接任掌門之位,自己還曾主動勸說定閒不要推辭。
定靜師太的這一高尚行為,左冷禪和嶽不群等被權力欲望扭曲了的人是註定無法理解的。
從後來的情況發展來看,也證明了定靜師太的判斷是正確的,她的高尚行為確實很大程度上拯救了恆山派。
因為她太實誠了,根本沒有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定靜師太帶領群弟子去福建時,在二十八鋪遇伏,門下弟子全部被俘而去,在六名高手夾擊之下,定靜師太被逼的險些自刎。
這個時候,嵩山派「九曲劍」鍾鎮突然帶人出現,以恆山派眾弟子的下落要挾定靜師太,讓她答應五嶽並派,她的反應是這樣:
定靜師太連連搖手,喝道:「你再說下去,沒的汙了我耳朵。」
結果鍾鎮等人看談判無法進行,直接下毒手殺了定靜師太。
而同樣被嵩山派伏擊圍攻,死裡逃生的定閒師太則不但大方的釋放了被俘的嵩山派高手,還先這樣告訴他們:
貴派意欲將五嶽劍派合而為一,並成一個五嶽派。貧尼以恆山派傳世數百年,不敢由貧尼手中而絕,拒卻了貴派的倡議。此事本來盡可從長計議,何以各位竟冒充魔教,痛下毒手,要將我恆山派盡數誅滅。如此行事,那不是太霸道了些嗎?
一句「盡可從長計議」,先留下了餘地,然後又說: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多行不義,必遭惡報。你們去罷!相反三位奉告左掌門,恆山派從此不再奉左掌門號令。敝派雖然都是孱弱女子,卻也決計不屈於強暴。左掌門並派之議,恆山派恕不奉命。」
大家認為定閒師太到底是要「從長計議」?還是要「恕不奉命」?
至少在談判的時候,語言藝術的魅力就在於聽起來誠誠懇懇,言無不盡,希望處處留的都有,只不過伴隨的條件卻始終不會輕易說出口。
定靜師太的實誠,讓鍾鎮等人一下子就探尋到了她的底線所在,確信招降無望以後立刻對她痛下殺手。
但定閒師太卻在剛逃出生天的時候,就已經看清了恆山派當時的處境。
她之所以要放走嵩山派的三位高手,並讓他們帶話給左冷禪,雖然說是「寬大為懷」,但更多的是形勢所逼,不得已而為之。
因為當定百年盟友嵩山派,悍然承認襲殺定靜師太之後,恆山派也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定閒師太不是神,她對師姐定靜死於嵩山派之手一樣的憤恨。
只是定靜師太的死,使恆山派與嵩山派的矛盾衝突避無可避的擺到了明面上,加上西嶽華山派掌門嶽不群明確拒絕支援恆山派,這些都標誌著五嶽同盟已經徹底指望不上了。
背叛雖然是兩個字,但智者不會讓人說兩次。
此時恆山派面臨的,誠為五嶽劍派結盟以來,江湖百年未有之變局。
這種情況下的恆山派,不但孤立無援,還要面臨嵩山派和魔教這兩個都惹不起的強敵。
舊盟友無情背棄,又增強暴新敵,恆山派的危急存亡之秋惟此時而已。
定閒師太放走嵩山派的高手,並釋放「從長計議」的信號,其實只是為了穩住左冷禪,希望能為恆山派尋找五嶽同盟以外的新出路拖延時間。
定閒師太在發現變革已經無法避免,舊的秩序已經完全被打亂之後,她的反應速度之快在整部《笑傲江湖》中也無人能出其右。
在從「長江雙飛魚」口中得知任盈盈被困少林以後,她立刻帶著定逸同上少林,以還令狐衝的「相助之情」為由,去勸方證大師釋放任盈盈。
定閒師太這一步走下去,風險和收益都極高。
首先說收益:少林派擒住任盈盈那麼久沒殺掉,明眼人都看的出來少林派是絕對不想殺她的。
可是她手下那些雞鳴狗盜的江湖人士天天到少林派去滋擾,少林應該早就不勝其煩了。
更何況這些旁門左道已經表明了只要任盈盈救不出來,他們往後只會越鬧越兇,而且頗有聚集人手一擁而上的架勢。
但越是這樣,少林派越不能無緣無故的放掉任盈盈;不然武林第一大派的面子往哪兒放?
少林派其實只是被「面子」困住了,缺一個臺階下而已。
不要說定閒和定逸兩位師太一起去少林求情,就算她們倆只去一個少林派也肯定會很樂意「就坡下驢」的。
定閒師太這一步走下來,還了令狐衝人情,替少林派解了圍,同時又賺了魔教聖姑任盈盈一個新人情。
但此舉的風險也正在這裡;以「恆山二定」的身份去替魔教聖姑任盈盈求情,這無疑在向江湖宣布恆山派公然「結交」魔教。
在五嶽劍派與魔教互相仇視為敵百多年的背景下,定閒師太快速做出這種顛覆傳統觀念的決定,必然會引發江湖非議。
但這也的確是恆山派唯一可行的出路:魔教的「妖刀」砍人疼,但左盟主的「正義之劍」這會兒卻更要命。
外和魔教,內交少林。
這是恆山派在左冷禪的強行並派的危機近在眼前,百年盟友背信棄義的情況下,唯一可以逃出生天的希望。
定閒師太看清了形勢,做出了正確的決定。
但她萬萬沒想到也正是這一點,讓她和定逸師太送了性命。
很多人可能都不明白:嶽不群為什麼要殺定閒和定逸兩個老尼姑?他跟她們又沒仇。
其實這個問題無關仇恨,純粹是出於野心。
如果嶽不群不殺定閒和定逸,那麼左冷禪「五嶽並派」的計劃就只能胎死腹中,就此作罷了。
因為恆山派已經跟少林和魔教聖姑都攀上了交情,左冷禪如果再輕舉妄動少林派不會坐視不理,甚至任盈盈都可能會從中作梗。
定靜師太死於嵩山派之手江湖上已經盡人皆知,恆山派再出任何意外左冷禪都是理所當然的第一「犯罪嫌疑人」。
而嶽不群在得到修煉「闢邪劍法」之後,一直在左冷禪面前示弱,謀劃著讓左冷禪種樹,自己將計就計的「君子偷桃」。
左冷禪解決不了定閒、定逸,那麼嶽不群的計劃也無法順利進行。
嶽不群暗殺定閒、定逸不但能近一步替左冷禪吸引仇恨,同時也利於自己的計劃順利進行。
只不過嶽不群沒料到,定閒師太雖然被他的偷襲至重傷,但還有一口氣。
在定閒師太生命的最後時光裡,想的不是為自己報仇,而是她那些還難當大任的徒弟們。
她之所以讓令狐衝接任恆山派的掌門人,其實是已經看透了左冷禪鬥不過嶽不群,五嶽劍派的大權早晚會落到嶽不群的手上。
令狐衝雖然是嶽不群的棄徒,但畢竟是嶽不群撫養長大的。
定閒師太把自己門下的弟子交到令狐衝的手上,不但獲得了魔教「聖姑爺」的庇護。同時也想讓殺了自己的嶽不群真的大權獨攬以後,明白她的良苦用心:同是為人師表之人,教養弟子不易,請勿趕盡殺絕。
後來嶽不群奪取新五嶽派的掌門之後,在華山思過崖的山洞裡設計殺死了其他三派幾乎全部精英。
而恆山派的女尼們雖然也全都落入他手,沒有絲毫的反抗之力。
但嶽不群只是將她們關押了起來,並未痛下殺手,也許就是因為想起了被自己所殺的定閒師太,內心深處難免會有那麼一絲絲的不忍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