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裡的普通話最標準

2020-12-18 搜狐網

  各國語言的標準發音是怎麼形成的?普通話發音為什麼和北京話不一樣?哪裡人最有機會把普通話學好?

  文|韓寧寧 鄭子寧

  普通話在中國大陸推廣使用數十年,但各地人使用時,仍有明顯的方言特色。特別是在南方,「胡建人」、「你問我滋瓷不滋瓷」等說法屢見不鮮。湖南人和四川人的普通話還因為特徵突出,而被分別命名為「塑料普通話」和「椒鹽普通話」。

  李谷一老師在某綜藝節目上展示「塑料普通話」

  一向以口音周正驕傲的北京人,普通話說得似乎也不夠普通。在網絡流傳的「全國普通話排行榜」中,北京市屈居於河北省承德市、內蒙古赤峰市及遼寧的朝陽市、阜新市等城市之後。

  這樣的排名合理嗎?什麼地方的普通話說得最標準?

  普通話都是怎樣升起的

  「普通話」的概念並非中國獨有,世界其他語言區也有自己的標準語(standard language),比如日本的現代標準日語、法國本土的標準法語和義大利的標準義大利語等。

  標準語是怎樣產生的?什麼樣的方言能成為標準語?

  理論上說,只要人們在公共場所和口頭書面交流中頻繁使用某語言的某種變體,該變體就能夠演變成為其標準語。也就是說,語言本身的特質,與它是否能成為標準語毫無關係。

  中國大陸地區推廣普通話的宣傳海報

  最有希望成為標準語的,通常是在商業和政治中心使用的方言。

  比如法國的標準法語,就是以巴黎話為代表的法蘭西島方言為基礎形成的。其成因在於,像巴黎這樣的中心地區會匯集各地人群,大家需要一種通用語來降低交流成本,而通用語成型後,這類地區的強勢地位又能吸引更多人學習這種語言。

  同時,標準法語的統治地位也受到了法國政府的強力支持,不但憲法明確規定「共和國的語言是法語」,而且歷史上對推廣法語不遺餘力。

  特別是在大革命後,法國將法語與「法蘭西民族」相聯繫,立法要求政府公文和學校教學必須使用法語,在發起了浩大的消滅方言運動。

  布列塔尼地區是運動的重災區。學校向學生灌輸布列塔尼語粗鄙不堪的觀念,不但規定學生必須使用法語,而且禁止在學校甚至靠近學校的地方使用布列塔尼語,違者會遭到羞辱乃至體罰。時至 1925 年,法國教育部長阿納多爾·德蒙茲還宣稱:「為了法國語言的統一,必須消滅布列塔尼語。」

  法國歷史上布列塔尼地區的標語,第一條為 「不準在地上吐痰,也不準講布列塔尼語」

  漢語普通話也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在其誕生前的討論過程中,甚至有人提出過「只有北京市西城區的方言才標準」。

  不過,也並非所有標準語都來自商業中心和政治中心,也有一些方言是憑藉著文化上的強勢地位成功出線。

  比如標準義大利語就源自佛羅倫斯地區的方言,但丁、薄伽丘等文藝復興巨匠用這種方言寫成的著作功不可沒。正是這些文學經典成為了後世語言和文體的典範,極大促進了佛羅倫斯方言的影響力,奠定了演變為標準語的基礎。

  相比之下,羅馬雖然貴為教皇國首都,但經濟地位和文化影響力遜於佛羅倫斯,其方言也就沒能加冕。

  在德國,標準德語經歷了數百年的發展過程。早期現代德語的第一次標準化,來自馬丁·路德 1534 年翻譯的德語版《聖經》,而他使用的德國東部高地德語方言,也藉此得到了有力的加持。

  同樣為促進德語標準化做出貢獻的還有由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開始編纂的《德語詞典》,1992 年發行的德國馬克上印有他們的頭像與作品

  然而,標準語和其源自的基礎方言並非一回事。北京人的普通話越說越不標準,並不奇怪,在其他語言地區也不乏類似的現象。

  越說越走偏的基礎方言

  所有自然語言都始終處於變化之中。隨著時間的推移,標準語發源地的方言也會產生新變化。但標準語時常有人為規定的因素,其變化往往跟不上方言的腳步,結果標準語發源地的人說話就不再那麼標準了。

  最突出的是義大利語。現代的標準義大利語,和但丁在 13 世紀使用的佛羅倫斯方言無大差別,而佛羅倫斯方言卻在七百年間發生了不少變化。今天的佛羅倫斯方言會把「房子」發成類似 la hasa 的音,在習慣說 la casa 的標準義大利語使用者看來,口音顯然不太地道。

  15 世紀畫家多梅尼科·迪·米凱裡諾(Domenico di Michelino)筆下的但丁

  法語的情況則較為複雜。理論上,標準法語應該區分 un/in 和 a/â,但巴黎方言卻從 20 世紀早期即開始混淆其區別,現代巴黎絕大部分人的口語已經完全無法區分這兩組音。

  但與義大利語的情況不同,巴黎方言在法語中的地位極其強勢,結果在巴黎人口音走偏一百年後,標準法語不得不承認了既成事實,近年出版的許多法語字典都開始按照當代巴黎人的讀音來標音。

  漢語普通話由於確立時代較晚,與北京人方言的偏離尚不明顯,但苗頭也已開始出現。

  許多北京人會把 wa、wan、wen 的音節發成 va、van、ven,還有人把 j、q、x發成 z、c、s,把s發成類似英語 th 的讀音。這些新出現的音變均未被普通話採納。

  北京吞音節選

  除了語言本身的演化外,有些產生標準音的大城市因為人口眾多、來源複雜,其市民的口音本來就不統一。

  如英語的「倫敦音」雖然是很多中國人想像中的標準音,但很多倫敦市民說的英語和英語的標準音差別甚大。

  英國的標準語被稱為公認發音(Received Pronunciation),有時也稱「BBC發音」、「牛津英語」。跟其他標準語不同,標準英語沒有統一的官方標準或是中央標準,只是約定俗成的產物。

  這種公認發音常被認為是基於英格蘭南部和東米德蘭茲地區的口音。這一地區發達的農業、羊毛貿易和印刷業以及倫敦一牛津一劍橋所形成的社會政治優勢和文化優勢, 使得這種方言受到社會的公認,成為英語的標準發音。

  作為良好教育和社會地位的標誌,公認發音更經由公學推廣至全英格蘭上層階層。

  但是倫敦普通市民,尤其是居住於東部的下層倫敦人,則始終使用一種被稱為考克尼(Cockney)的方言。和公認發音比起來,考克尼有 th 讀 f、音節尾的-p、t、k 混淆等諸多很不「標準」的特徵,即使在英語水平不足以盲聽英語影視劇的中國觀眾聽來,都不免顯得粗俗不堪。

  貝克漢姆成名後,其考克尼口音逐漸減弱,向公認發音靠攏

  反倒是在人口以學者和學生為主的牛津地區,多數人說的英語更加標準。

  日語的情況也有相似之處。現代標準日語來自江戶時代的東京,且是以江戶山手地區(今東京中心一帶)的上流階層方言為基礎。而下町地區雖然同在東京,其方言卻不分 hi、shi、缺乏複雜的敬語,結果被認為是沒有文化的象徵。

  北京內部也存在類似的方言差異,如在選擇北京話為標準語的時候,有些北京人操持的口音就成為了他們說好普通話的障礙。

  20 世紀早期的北京話中,「傾」有 qing、qiong、kuang 三種讀音,最終 qing 成為標準,說 qiong、kuang 的北京人的普通話就出了問題。

  同樣,把「佛香閣」說成「佛香搞」的京郊農民,和把「竹」讀得像「住」的城裡讀書人,普通話也不免顯得不太利索。

  臺灣國語和大陸普通話的發音不同,也往往源自不同階層的北京市民的口音差異。

  根據臺灣《國語一字多音審定表》及大陸《普通話四讀詞審音表釋例》,兩岸的字音有許多差異。以「期」字為例,臺灣地區念 2 聲,大陸地區念 1 聲。二者在讀音上的取捨顯示,臺灣地區較重視字音的淵源,音多來自北京書音。而大陸地區重視字音通俗化,偏重北京普羅大眾的口音。

  部分詞彙在臺灣國語和大陸普通話中的發音

  當然也有反例,如臺灣讀「和」為「汗」就是一個非常鄉土的讀音。

  普通話說得比北京人好很難嗎

  北京人的普通話未必最好,其他地方的人說得自然也不一定就怪。

  非標準語發源地的居民,在某些特定條件下,其普通話反而可能比普通話發源地的口音更加標準。比如在英國,接受過公學教育的英格蘭北部紳士,英語發音遠比土生土長的倫敦東區碼頭工人更標準。「公認發音」與其說是某個地理區域的方言,不如說已經演化成了一個特定階層的社會方言。

  而且,標準語確立較長時間後,在口音和標準語差距較大的方言區,居民往往會更加認真地學習標準語。跟普通話使用者對話時,四川人一般不會遇到嚴重的交流困難,而上海人如果只會上海話,就會感到非常痛苦了。長此以往,最終後者的標準語往往會更加標準。

  上海「四字經」

  德國在這方面就較為突出。雖然標準德語並不源自某個特定方言,但標準德語的幾乎所有特徵,都反映的是德國中南部地區的高地德語。在靠近北海的低地地區,傳統上則說較接近荷蘭語的低地德語。

  結果,伴隨標準德語在德國的普及,低地地區的德語方言幾乎完全被標準音所取代。如今,屬於低地的漢諾瓦地區的德語被公認十分標準。

  反之,和標準德語本來就較為接近的高地地區學習標準語的動力和熱情弱得多,至今還往往帶著較為嚴重的口音。

  以此推測,200 年以後,上海人說的普通話可能會比北京人標準得多。

  還有另一種情況,也會讓人標準語說得特別好:當大量來自不同地方的移民進入某地,人數遠遠壓倒本地人口時,為了交流方便,他們往往會選擇使用標準語溝通。雖然第一代移民容易帶上各種各樣的口音,但是他們的子女往往都能說流利的「普通話」。

  例如 17-18 世紀的魁北克地區,作為法語殖民地,匯集了帶有各種法國口音的移民。在各種方言交雜的情況下,新移民為了生存和交際,魁北克的語言迅速統一起來。

  魁北克省蒙特婁市如今已是除巴黎外最大的法語城市

  反觀當時的法國,雖然著力推廣標準法語,但缺乏現代傳媒助力,效果並不顯著。能說標準法語的人口佔比極低。這一時期訪問魁北克的法國人,往往對魁北克人的法語標準程度嘖嘖稱奇,留下深刻印象。

  在中國,經歷明朝初年大移民的西南地區的居民,普遍採用了當時的標準音南系官話作為交流工具,形成了覆蓋數個省區的巨大標準語區(點擊查看往期文章《四川話為什麼這麼統一》)。

  相比之下,當時南系官話源頭南京,東南西三個方向出城只需幾十公裡,就會進入吳語或其他方言的地盤。清朝末年對東北的開發也讓北京話迅速擴展至東北,而且越是靠北、本地居民越少,當地的口音就與北京話越接近。

  相比之下,北京自身西郊的延慶等地反而和北京語音差別巨大,東面的天津和南面的河北更是差得很遠。

  但是移民語言的標準程度不一定能持久,隨著時間推移,最終仍然會發生漂變,造成移民說話不再「標準」。

  比如曾以發音標準著稱的魁北克,被英國統治後與法國聯繫中斷一個多世紀,結果當地的法語更多保留了古法語的特點,同時又有了新的變化,而法國本土的變化也更加劇烈。

  於是,19 世紀後,訪問魁北克的法國人再也不稱讚當地的法語發音了,反倒會覺得魁北克發音又土又怪。在當代自詡正統的本土法國人之間,魁北克法語被蔑稱為「Joual」(常與講法語的下層工人階級聯繫在一起),其某些特徵甚至會被中國的法語教師當成笑話講給學生,以活躍課堂氣氛。

  Têtes à claques 是魁北克地區最受歡迎的法語幽默網站,其視頻中有很誇張的魁北克法語口語

  如今的四川話,也和幾百年前的明朝普通話已經有了相當差別。東北話也有了自己的特徵,當今東北話甚至成了中國最有鑑別力的方言之一。

  那麼,到底中國哪裡的普通話最標準?

  據說是作為普通話標準採集地的河北灤平縣。灤平縣政府網站上的資料顯示,20 世紀 50 年代,有關專家學者曾來到該縣金溝屯、火鬥山等地進行語言調查活動,灤平作為「普通話標準語音採集地」,為我國普通話語言規範的制定提供了語言標本。

  灤平「普通話之鄉」石碑

  當地文史專家認為,灤平方言之所以與標準普通話如此接近,與灤平獨特的地理位置和遷民歷史密切相關。

  明朝初年,北方邊境面對著蒙古造成的巨大壓力,朝廷實行塞外邊民強制遷入長城內的空邊政策,結果灤平地區在之後約 200 年時間裡一直是無人區,直到清朝康熙年間承德莊田的建立才真正得到開發。早期來灤平的移民以王公大臣和八旗軍人為主,通行北京官話,因此該地方言形成過程中既無土著語言的傳承,又少受到北京土語(如兒化韻)的影響,語音比較純正。

  灤平方言之於普通話,如同 17-18 世紀的魁北克法語之於標準法語。

  只是灤平方言更加年輕,還未有時間發生漂變。當代的北京土著要想說好普通話,還需先做練習,把「zhei 事兒聽姆們的」的土音都替換成 200 公裡外的河北灤平鄉音。

相關焦點

  • 中國普通話最標準的地方在哪裡?
    那麼,可能很多人認為北京是說普通話最標準的地方,其實不是。比如:天熱難耐,想表達這一想法。普通話:天太熱了,真受不了這天氣北京話:這天兒也忒特麼熱了!相較於普通話,北京話的兒化音較重,句子尾音會上調,而且很強調又重又長的吃音。真正的普通話其實比北京話要「省舌頭」。那麼中國哪裡的普通話最標準呢?就在北京隔壁的小縣城。
  • 江西哪裡的方言最像普通話
    前不久,在某論壇裡,哪裡方言最像普通話讓九江和贛州網民互噴口水。  江西沒有權威方言  從目前比較統一的說法,江西省的漢語方言主要有贛語、客家話,另有江淮官話、西南官話、吳語和徽語分布。其中,贛方言是江西省最主要的方言,它不僅覆蓋了全省面積和人口的三分之二,甚至還分布在湖南、湖北、安徽、福建等鄰省的部分地區。
  • 國內普通話最不標準的3座城市,全部在南方,你知道是哪裡嗎
    國內普通話最不標準的3座城市,全部在南方,你知道是哪裡嗎自新中國建立伊始,國家就開始大力普及和提倡普通話,如今在我國很多城市都習慣了使用普通話來進行溝通。但是在我國某些地區地域文化比較濃厚,普通話看似還不是那麼的普及,因為他們說方言習慣了,如果讓他們說普通話的話就顯得非常的不標準。其中尤其是在我國的南方地區,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看看我國說普通話最標準的三個城市,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呢?
  • 普通話「最標準」的城市,老人小孩兒都說一口標準普通話
    「各種顏色的皮膚/各種顏色的頭髮/用嘴說/中文開始流行了」, 正如歌詞中寫的那樣,世界引起了中文的國際熱,越來越多的人學習中文,越來越多的人學習普通話, 但是你知道嗎? 你學的普通話其實只是這個地方的「方言」, 我國普通話最標準的地方不是北京,而是小縣城!
  • 普通話哪裡說得不標準?廣西:怪我咯?
    玩頭條的朋友們都經常看到廣西的作者拍視頻說著一口流利而不標準的普通話,特別是一些沒說過普通話的人來說就會覺得特別奇怪。說到這裡,我很想知道我們廣西考普通話等級第一次的及格率有多高,很好奇,畢竟我們是出了名的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廣西人說普通話。
  • 中國普通話最標準的城市:當地方言就是普通話,不是北京、安徽
    語言是我們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我們通過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情感,語言也是民族的重要特徵之一,不同的民族會有不同的方言,我國由於陸地面積很大,人口更是接近全球總人口的1/4,因此在我國的方言種類非常多,全球最多人使用的語言就是漢語了,而為了使我國人民更方便地交流,我們將普通話作為國家的通用語言,不僅方便了各民族之間的交流,已成為外國人學習中文的首選語言,那麼你們知道中國普通話最標準的城市在哪嗎?
  • 普通話很標準卻還拿不到證!普通話的標準到底是什麼!
    例如:命題說話(40分)從普通話水平測試國家指導用書《普通話水平測試實施綱要》第六部分說話30題目中隨機抽選兩個話題中任選一題,自己構思說話內容並流利地用標準普通話表達出來。如果現場組織語言,大腦很可能光著組織語言,平時說話的一些不標準或者口頭禪的小習慣就跑出來了。展開的點列的越多越好,到時候用不上沒有關係,要多準備幾個。因為考場上一緊張,很多東西就自然忘,記住的只剩一半了。或者語速會變快,到後面發現沒東西講,等等。
  • 中國普通話最標準的地方,小孩說話都字正腔圓,比播音員還標準
    大多數人都是從幼兒園開始就被教要說普通話,要學拼音、句子。雖然普通話是說得多了,但是很多人總苦惱自己說的普通話咬字不清楚,前後鼻音不分,帶有口音等,小編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個說普通話最標準的地方——河北承德的灤平縣。是不是出乎你們意料,居然不是北京,而是這個小縣城。
  • 普通話最「不標準」的4個地方,四川省光榮上榜,說普通話太彆扭
    因為我國幅員遼闊,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的方言,會造成溝通障礙,所以國家一直在推廣普通話,但一些省份的人因為普通話說得不標準,不願意說普通話。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中國說普通話最不標準的4個省份。第1個就是福建,福建一般說的都是閩南話,而閩南話可以說是最難懂的方言了,同樣的他們說普通話也很不標準,在自我介紹時經常說的一句是「大家好,我來自胡建」,如果你們讓他說「標準」,你肯定會覺得很好笑,他們的發音特別搞笑,說句不好聽的,可能福建人在罵你的時候你都不知道他們嘴裡到底說的啥。但有一點福建人特別團結,無論在哪福建人都喜歡「抱團」,互相合作,共同進步。
  • 中國「最難懂」的方言,普通話不是一個體系,知道哪裡嗎?
    中國「最難懂」的方言,普通話不是一個體系,僅有58萬人會說由於我國地大物博,所已在我國範圍中有很多省份的劃分,卻又由於每個省之間擁有自己不同的發展特色,所以方言就成了這些文化特色當中最為顯著的一個,雖然說普通話是我國的標準語言,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說普通話,在很多地方都有著自己的言語,人們將它稱之為方言,區別於普通話。
  • 學者何新:現代普通話,是從哪裡來的?
    那麼普通話來自哪裡?是否來自古老的華夏古語呢?否。  有人以為普通話來自北京土話,即所謂「京片子」。否!  北京話接近普通話,但不是標準普通話,也不是普通話的語言來源。  普通話的來源地是河北承德地區名不見經傳的一個小縣城灤平,普通話原來只是這個地區的一種方言。  1953年,國務院決定以「普通話」即清朝官話(中華民國時期稱為國語)作為標準語言,命語言專家在河北地區尋找和採集標準語音作為模板。
  • 我國普通話最標準的城市,人人說話字正腔圓,但並不是北京
    但是如果說起來普通話最標準的城市,肯定有很多人都會想到是北京,雖然北京話與普通話相差無幾,只是有些詞語之中多了兒化音,但是北京話還是屬於方言的一種,並不能說是普通話。其實說普通話最標準的城市卻是河北省的一座不起眼的小城市,這裡人人說話都字正腔圓,實力都可以跟中央電視臺的主持人較量一下了。
  • 中國普通話「最標準」的城市,不是首都北京,卻是一個小縣城!
    中國普通話「最標準」的城市,不是首都北京,卻是一個小縣城!雖然自古以來確定官話的影響因素是統治者的家鄉話,但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領導人員們就發現了其實這樣的制定標準是非常不好的。所以奉行新中國的一貫民主的政策經過了多方的協商之後,現在我們說的普通話就成了我們中國的官方語言。當時到底哪一種語言作為官方語言是經過投票決定的,非常驚險的是普通話以一票的略微優勢贏過了粵語。
  • 如何一周內說出一口標準普通話?
    如果是這樣的話,恐怕要讓你失望了……因為一周內說出一口標準的普通話~~是不可能的!可能你要說,怎麼不可能?網上那些寫著「7天讓你告別方音」「21天打造優美普通話」的課程比比皆是。甚至你也曾期待滿滿地參加過這樣的課程,或許你還認為自己學到了很多乾貨,又可能你信心百倍地自感進步不小。
  • 普通話最標準的不是北京 而是河北省灤平縣
    據《人民日報》10月15日報導,與北京一山之隔的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因為獨特的歷史淵源,成為普通話語音採集地之一,這是這個山區小縣對中國文化作出的獨一無二的貢獻。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小兒,人人一口字正腔圓的普通話,使灤平成為中外漢語愛好者的樂園,成為天然的「普通話體驗區」。那麼,地理上並不屬於中心的灤平,為什麼人人能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
  • 求測試普通話標準的軟體?6款普通話軟體推薦
    現在生活中,很多朋友都會用普通話交流,當然一口流利標準的普通話,也可以讓你在朋友面前印象深刻哦。當然,對於講普通話不標準的朋友來說,可以用普通話軟體來糾正發音,告別塑料普通話哦。那麼,有網友就在網上求測試普通話標準的軟體?
  • 中國說普通話最不標準的3個地方,是因為他們覺得普通話太難學
    中國說普通話最不標準的3個地方,是因為他們覺得普通話太難學大家都知道普通話是我國官方的語言但是我國各個地區文化差異大,也形成了各自的方言是隨著新時代的到來,各地都推廣普通話也成為了一種風潮現在有一些方言文化比較濃厚的地區
  • 中國普通話最標準的地方,「教科書式」發音,一開口就是播音腔
    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京話(官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現代標準漢語。普通話其實早在清末就已經出現了,1909年清朝規定北京官話為「國語」,新中國成立後,1955年規定國家通用語言為普通話。
  • 我國說普通話「最標準的」3個城市,一個是承德,一個是首都
    另外,在中國的社會語言文化中,各城市擁有的語言文化的價值也不同,這也與當地的城市發展密切相關,但在中國普通話標準的城市很多,特別是在一些獨特的城市內,介紹了3個中國普通話最標準的城市。承德, 在河北的承德市內,其城市經濟實力並不那麼強,但在旅遊和文化上是相當豐富的城市,特別是在國內的城市價值上,可以看出該城市的潛力有多大,承德的普通話標準非常高,基本上這裡人們的交流也是最正式的共同。
  • 中國普通話「最標準」地方,「教科書式」發音,一開口就是播音腔
    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京語(官話)為基礎的方言,是以模範的現代白話文著述為語法規範的現代普通話,普通話其實清末就已經出現了,1909年,清朝將北京官話規定為「國語」,新中國成立後,1955年規定國家通用語言為普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