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蔣可炘:做有愛國情懷的老師

2020-12-18 中國美術學院

編者按:2019年3月12日,在中國美術學院第六期「美師講習所」結業式上,六位學員代表從多個角度交流了學習感受和新時期如何做好教師的心得。本期刊發學員代表、設計藝術學院青年教師蔣可炘的發言。

「老師」是個特別神聖且極具社會責任感的職業。如何擔此大任,我確實深感壓力,也不止一次思考過這個問題:如何做好一名老師。

我想,我能有幸成為一名老師的前提是我有個祖國,是她培養我,讓我逐漸具備一名教師的專業素養,並且提供給我一個教師的就業崗位。看似很簡單,但是經歷了六年留德生活,通過對比中德兩國人民的生活狀態,與其他外國留學生進行的交流,甚至經歷了難民入德的時期,我深知,我生長在中國是多麼的幸運。我在德國完成的第二個本科畢業設計的主題是「鄉愁」,也就是對故鄉的思念。在項目調研過程中,有難民曾被我問道:「你想回家嗎?」他們說:「不想。」「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沒有家了。」之所以思念,因為我有故鄉,有個在那充滿著美好回憶的故鄉。而能有個讓我每天惦念著,認為是我的根的地方,是件無比幸福的事情。沒有祖國的培養,很難讓我有出國留學的機會和資格。所以毫不誇張地說,留學生涯讓我的愛國情越來越濃。

做人貴在感恩,做老師也一樣,需要有愛國情懷,感激祖國的栽培,而且我認為這是做老師的一個必要前提。我國知識分子歷來有濃厚的家國情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們更需要繼承和發揚這種精神,以及培養祖國下一代接班人來將其發揚光大。愛國不是只把「堅持國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一類的口號掛在嘴邊,更重要的是如何落實。各行各業都可以根據自己工作的特性來愛國、報國。就拿視覺傳達設計本專業來說,我們也有自己的愛國方式。

很多學生不論何主題,作品裡面都會出現大量的英文,或是乾脆用英文取代中文。問其原因,通常給出的回答是「洋氣,英文好用」。其實英文字體的使用也很考究,其難度不低於漢字字體,而漢字的美是英文字母所不具有的。若是為了今後出國放在作品集中使用,我往往建議他們使用中英雙語。一個沒有自己國家語言的設計師,是會被忽略甚至被瞧不起的。這裡的「語言」,不僅僅是文字語言,同樣也是設計語言。很多學生盲目模仿追崇西式設計語言,造成自己的設計表現手法非常的「不中國」。用「不中國」去形容是因為這些作品僅僅只是視覺上的模範,卻沒有領會西方文化的內在,顯得不倫不類,更看不出任何中國的影子。放眼整個視覺傳達設計界,出色的國家都有各自的特色。就拿我們的鄰國——日本來說,其視覺傳達設計風格就獨樹一幟,享譽全球。每位設計師都獨具匠心,傳承和發揚本國文化,用設計的語言將其展示給世人,導致很多源於中國的東方文化都被外國人貼上「日式」的標籤,例如書籍裝幀中的中式線裝在德國也被歸類為「日式線裝」。這是何等的悲哀啊。

上學期的課程中,有一組學生研究「大學生的關注點」發現,當下的學生大多沉浸在外來文化中,比如:遊戲、奢侈品、飲食、影視等,而對於本土文化的關注點卻往往局限於娛樂八卦。在現如今世界貿易戰的背景下,當祖國未來接班人的精神世界逐步被外來文化所侵佔,剩下的只是一副中國人的軀殼,那在這場無形的戰爭中我們將不戰而敗。

我們的年輕人,甚至包括我自己,有時候都太浮躁。被外面的浮雲所吸引,卻時常忘了自己最重要的根本。傳承和發揚本國文化的「匠心」是我們自己應該堅持的,也是作為老師的我應該著重培養學生所具備的。這是我眼中作為視覺傳達設計老師該有的一種愛國情。想必這是受國美所推崇的「哲匠精神」的薰陶,也是現在大力提倡的東方美學研究對我的影響。

一個很平常的問題:視覺傳達設計師是做什麼的?大多數人會覺得,我們視覺傳達設計師就是做企業形象、做海報、做包裝的。那我們自己也是這麼認為的嗎?時常有學生跑來問我,覺得視覺傳達設計很難解決問題,通常需要藉助其他專業技能。我不否認,學科間相互融合的「全域觀」是我們應該具有的,但是視覺傳達設計師更應該用我們自己專業的思維去思考分析問題,構建問題的解決路徑,並嘗試用本專業的手段來解決它。過程中可以結合其他專業技能,但至少視覺傳達設計應該佔主導地位,因為這個才是我們視傳人最拿手的,能掌控的。

我也是國美的學生,望望身邊依舊奮鬥在視覺傳達設計師崗位上的同學以及學長學弟們,不難發現,這群人大多是執行型人才。國美學生步入社會之後很難體現出美院的優勢,有時候甚至在軟體操作等方面還不如一些專科生。那麼美院教學的優勢在哪裡?這是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作為視傳的老師,我不應該把目光局限於教學生如何做好一個logo、一個包裝或是一張海報等物理形態的表現形式,因為美是最基本的,而不是終極目標所在。我應該在幫助學生打好專業技能的基礎上,更注重培養學生用問題意識去觀察和思考生活中的點滴,對一切事物保持著好奇心,並且敢於對生活所遇提出質疑:為什麼我的設計不被大多數人採納?為什麼他們會出乎意料地曲解我的作品?

在本系陳正達等老師的帶領下,我們指導學生,本著「以人為本,為人服務」的思想,嘗試用本專業的技能去為他人解決問題,真正做到用設計去服務祖國,服務社會,這才是視覺傳達設計師所肩負的使命和責任。我們希望,通過新的教學方式培養出來的學生更多的是創意型的人才,是能真正服務社會的愛國人。

以家國情懷關注社會現實,以愛國精神教育青年學生。做好國美教師,做好愛國中國人。

蔣可炘,設計藝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青年教師。2011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平面設計專業,並在2012年至2018年期間先後在德國杜塞道夫高等專業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獲得第二個本科和研究生學位,並獲得德國DAAD國家獎學金和畢業設計獎學金。其研究和教學工作除了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基礎課程外,更多地是圍繞著「設計思維開發」和「社會問題研究及解決」展開,同時參與陳正達老師《視覺治癒》課題研究。除了教學工作,也參與校內各大展覽策展工作,先後參與策劃和設計「為藝術戰——2016-2018中國美術學院研究機構成果交流展」和「中國美術學院第三屆創意城市國際論壇&創意河岸,之江塞納展」。

作品圖片

「視覺治癒」教學成果展示現場

2018「創意河岸 之江塞納」展覽現場

編輯 |廖垣

審核 |徐元

相關焦點

  • 植厚愛國主義情懷 做新時代有為青年!第一中學開展紀念「一二·九...
    植厚愛國主義情懷 做新時代有為青年!為紀念「一二·九」愛國運動85周年,以實際行動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青年工作重要論述,加強各族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引導青年學生繼承革命傳統、弘揚民族精神、牢記歷史責任,激勵青年學生勇於擔當青春使命
  • 以愛國主義精神厚植新時代中國青年家國情懷
    經過不斷選擇、討論,馬克思主義終於以其真理性成為先進青年的人生抉擇。正如周恩來所說,「我認的主義一定是不變了,並且很堅決地要為他宣傳奔走」。  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幹部上的準備,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鬥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
  • 人民日報:青年當永葆家國情懷
    《禮記·大學》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範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家國情懷世代相傳,成為中國人的一種文化基因。事實證明,沒有偉大的國家和民族,就難言個人的尊嚴。因此,無論何時,我們都應將家國情懷牢記在心。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家國情懷突出體現為愛國奉獻的精神,堪稱一種精神坐標。
  • 有一種愛國情懷叫腳踏實地
    對於愛國這個話題,在不同時期,不同歷史條件有所不同,對愛國的理解和實踐也有所不同。在參與籤名活動後,我一直在沉思,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該怎樣愛國?筆者認為,腳踏實地做好本職工作,就是一種能變為現實、最能體現普通人愛國情懷的表達方式和把愛國情懷付諸行動的現實路徑。在新時期,我們每一個人作為社會的一分子,如何從實際出發去愛國,如何把愛國付諸行動?
  • 忻州一中發揚忻中精神,厚植愛國情懷
    翻開歷史的書頁我們在時光中觸及歲月的年輪不容忘卻的歷史早已根固心間壯懷激烈的煙雲點亮新的希望千錘百鍊中展望四海崢嶸追求卓越中激蕩萬丈豪情做一個有堅定信念的忻中學子做一個為民族奮戰的時代新人國旗下的演講9-14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大家好!
  • 新時代成就有為新青年
    今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不論是身處精準扶貧一線的青年扶貧工作者,還是科學崗位上兢兢業業的青年骨幹,都在用自己的行動肩挑起歷史的責任使命。同樣,在今年抗疫戰場上,大量的90後,甚至是00後的青年醫療工作者都衝鋒在第一線。  「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 蕭邦,一位浪漫主義鋼琴詩人的愛國情懷
    蕭邦的朋友、波蘭詩人維特維茨基在給蕭邦的信中寫道:「你只要經常記著,民族性,民族性,最後還是民族性……正象波蘭有祖國的大自然一樣,也有祖國的旋律。高山、森林、河流、草地都有自己內在的、祖國的音響,雖然並不是每一顆心都能聽到它的聲音。」 他一再囑咐蕭邦,要「為了人民,通過人民!」蕭邦的老師埃爾斯納也對蕭邦說:「你是天才,為人民而寫作吧,要寫得有通俗性、民族性。」這一切,成為蕭邦愛國情懷的最原始動力。
  • 「端午節」彰顯愛國情懷,詩歌誦揚新時代
    "端午節」彰顯愛國情懷,詩歌誦揚新時代一一區委老幹部局舉辦詩歌朗誦活動紀實碩果纍纍的六月,也是傳統的農曆五月,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端午節」來臨了。區委組織部副部長老幹部局長霍巍林、黨委書記吳慶勇和局機關的同志們,在《我和我的祖國》的音樂聲中,率先登臺,激情朗誦,雖然在真情吟誦中還略帶點鄉音,但抒發出的是對英雄的敬仰、和愛國的情懷!
  • 《蔣兆和》展現愛國情懷
    稿件來源:周超文本報訊近日,記者從話劇《蔣兆和》媒體見面會上獲悉,由瀘州市委宣傳部、瀘州市文化新聞出版局聯合製作,北京1998國際青年藝術劇團創作演出的人物話劇 《蔣兆和》首場演出將於11月2日在北京市清華大學新清華學堂上演
  • 佟明河校長:做有情懷的「四有」好老師
    佟明河北京市房山區良鄉第二中學黨總支書記、校長做「四有」好老師,是每一個教育人的畢生追求,那麼,如何成為一個「四有」好老師呢?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葆有一顆教育者的初心,擁有一腔奉獻教育的情懷。「情」,是指崇高的感情;「懷」,是指寬廣的胸懷,因此,所謂教育情懷,就是一種熱愛,一種激情,一種對教育的執著與投入。
  • 【強國徵文】長安大學陳康妮:堅定愛國之心,勇做新時代「三有」新...
    「心中有火,眼裡有光。」2020年5月4日前夕,一個名為《後浪》的演講視頻給新時代青年貼上了新的標籤,賦予了新的定義。一石激起千層浪,贊同與反對二者皆有。那麼,究竟何為青年?通過閱讀不同時代的資料文獻,我從其中找到了答案。何為青年?
  • 柴桑區公安局召開「弘揚愛國奮鬥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青年民警...
    中國江西網/九江頭條客戶端訊 今年是我國建國70周年,也是五四運動100周年,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愛國奮鬥精神系列指示精神,推動本局民警樹立家國情懷,4月29日上午,柴桑區公安局組織召開了主題為「弘揚愛國奮鬥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青年民警座談會。副政委朱天水、團委書記李麗和各單位青年民警代表參加座談會,並進行面對面交流。
  • 憶革命先烈 抒愛國情懷——旌陽區實驗幼兒園12·9詩歌朗誦活動
    憶革命先烈 抒愛國情懷——旌陽區實驗幼兒園12·9詩歌朗誦活動 2020年12月10日 09:27:41 來源:四川新聞網  四川新聞網消息(申綠)為了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在廣大青年教師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理想信念和意識形態教育,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弘揚愛國精神和時代精神,引導青年教師繼承光榮傳統,堅定理想信念,牢記歷史、緬懷先烈,增強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為實現中國夢不懈奮鬥
  • 叢培影:新時代下中國青年應該如何愛國
    中央團校青年發展戰略研究院教師叢培影進行現場分享 (中國網記者 王鑫攝)        在「五四運動」百年前夕,由中國網策劃的,中國網、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共同主辦的主題為「青春·愛國,報國奉獻——『青年傳習社』走進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 ​「詩詞中的家國情懷」愛國詩詞講座暨愛國詩詞音樂朗誦會在...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0月11日訊 (記者 陳彬 通訊員 楊婷姻 )近日,由深圳市宣傳文化事業發展專項基金資助的「新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社區」項目之「詩詞中的家國情懷」愛國詩詞講座暨愛國詩詞音樂朗誦會在羅湖書城三樓活動區成功舉辦。
  • 以愛國精神夯實當代青年的「價值坐標」
    習近平總書記用自己的「知青歲月」告訴我們,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我們要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弘揚愛國精神,堅持與祖國同行、為人民奉獻,以青春夢想、用實際行動為實現中國夢作出新的貢獻。要志存高遠,將愛國與愛黨有機結合。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
  • 弘揚傳統文化,凝聚愛國情懷
    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國學經典,凝聚青少年高尚的愛國情懷,10月3日上午,連州市曹氏現代私塾國學館,開展了「周六公益國學講堂」活動,義務為熱愛國學的青少年講解國學知識。國學課由連州市委黨校周華老師公益授課,周老師由眾人敬仰的孔聖人,聰慧的諸葛亮等古人的故事與學員們講解國學知識並以傳統的節日為契機,將國學與實踐相結合。
  • 做愛國奮鬥的新時代青年
    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對廣大青年提出「要愛國,忠於祖國,忠於人民」「要勵志,立鴻鵠志,做奮鬥者」「要求真,求真學問,練真本領」「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實幹家」的要求,希望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時刻將愛國和奮鬥緊密結合起來,腳踏實地做意志堅定的愛國者和永不停歇的奮鬥者
  • 戰疫家力量——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國情懷
    戰疫家力量——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國情懷 2020-02-25 14: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以書法作品 寄愛國情懷
    為慶祝祖國70周年華誕,推動社區精神文明建設,豐富居民的文化生活,用書法作品致敬祖國,7月25日,軍一社區組織社區居民在居委會大廳開展了「以書法作品 寄愛國情懷」活動。社區書法愛好者們在書法家史錦銀老師的耐心指點下,以愛國主義為主題,通過普通的筆墨和紙張,用一點一划來表達愛國之情。「每一筆都表達著我熱愛祖國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衷心祝福我們的祖國永遠屹立於世界的前列!」馬大姐由衷地說。「我們的祖國日漸強盛,需要把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傳承下去。我年紀大了,別的活動心有餘而力不足,只能用我的書法來歌頌祖國。」李大叔深情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