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是我們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用來勸別人,也用來寬慰自己。
網上蕩了一下,「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句話出自《紅樓夢》王夫人之口,但沒說出自哪章。
看過《紅樓夢》,也沒有印象了。回到家,找出《紅樓夢》,也沒找到。
不知道出處,就很難了解王夫人說這句話的情景,是勸人還是寬慰更不清楚了。
哪位大師要是知道,在留言裡給俺說一聲哈。
我也贊同這個觀點,「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不一定是王夫人的原創,它可能來自民間,王夫人也是隨口引用而已。
不像「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居然是慈禧太后的原創,驚喜不驚喜,意外不意外?
人啊,有時候就是那麼勤奮好學,就是那麼愛刨根問底。
於是,問題就來了:「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的上句、下句是什麼來?
確實,這句話真是太常見也太經典了,人人都能脫口而出。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人人都生活在家庭中。
國事家事天下事,最難理的是家事。每個人在外處理完了國事天下事,回到家還要面對嘰嘰喳喳、嘰嘰歪歪的家事。
正是因為要生存要生活,要發展要繁衍,要物質要精神,要快樂要幸福等對美好生活的種種嚮往,家家都會有各種各樣的難處、苦處、痛處。
尤其是中國式家庭,每個成員既要辛辛苦苦工作幹活掙錢,又要竭盡全力照顧老的,養育兒女,看護孫子外孫,更要讓自己的後代生活得更好。
教育、醫療、住房、就學、就業、養老等大事,婆媳、父子、夫婦、兄弟姐妹、親戚朋友、東西鄰居、領導同事等關係,林林總總,都需要去辦理、去處理。
因此,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而且這些難念的經說不來道不出口,又不能念給別人聽,只能自己去受。
我覺得,「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根本沒有上句或者下句,僅這一句就能道出中國式家庭的萬千氣象、萬般無奈啊。
禮儀之邦,喝酒成雙。經典句子,也要成雙。好像不成雙不行。
遇到疑難不要慌,打開手機找度娘。百度一搜,還真的有人給出下句來。
有的說,下一句是:人人難逃必過的坎。
有的說,下一句是:戶戶藏些不說的事。
有的說,下一句是:人人都有難圓的夢。
有的說,下一句是:人人皆存求賢之心。
以上四句,淺顯易懂,在此我就不再一一解釋了。
從語義講,第一句比較貼切。的確,除了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外,人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坎,而且是必然面對的。
我覺得,要是非要拉郎配,給「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找個下句的話,有一句最好,那就是「最後只有去讀某經」。
這是個填空題。之所以用「某」字,是因為人的信仰不同,誰想填啥就填啥。
這句話對仗雖然不工整,但是教給人們對付「難念的經」的簡單方法。
難念的經也得自己去念,再難的家事還得家人做。
一方面,遇到難纏的家事,心裡要想開,不要煩躁焦慮。
另一方面,再難念也要去念,要積極面對,主動去尋找解決的辦法。有的事情乾脆不去管,無為而無不為,興許就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