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1日至26日,將有16個來自偏遠山村的孩子成為特別嘉賓,他們將和作家劉震雲一起「逛」北京書展。
▲2017年,劉震雲在錄製大型文化教育公開課《同一堂課》節目時與這16個孩子結緣(盧佳/攝)
8月21日至26日,在2018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2018BIBF)期間,將有16個來自偏遠山村的孩子成為特別嘉賓,他們將和作家劉震雲一起「逛」北京書展,打開圖書,閱讀世界各國文化,同時,在這次名為「閱文夏令營@2018BIBF」活動中,這些孩子還將走進北京大學聽一堂文學課,並參觀國家圖書館、故宮、大柵欄等地,開啟他們的北京尋夢之旅。
這16個孩子,是來自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下洋鎮初溪小學的五年級學生,他們是劉震雲在2017年錄製大型文化教育公開課《同一堂課》節目時所教授的學生。作為BIBF閱讀推廣大使,為滿足孩子們「讀書長見識」的強烈願望,劉震雲向這16名學生發出了參加2018BIBF及夏令營的邀請。
「我本身也是農村孩子,我深知在一個比較閉塞的地方,外面的一縷陽光照進來,哪怕一句話、一個道理,都會讓孩子對自己與世界的關係的認識發生變化,也可能對他一生產生影響。」劉震雲說,「所以我常說,有見識的話,一句頂一萬句。」
▲劉震雲(中)希望讓這16個初溪村的孩子看到文字跟這個世界的關係不只是一種,世界各民族的人有著不同的生活與人生(李揚/攝)
談及這件事的「緣起」,劉震雲說,錄製《同一堂課》節目時,他在初溪村與孩子們相處了5天,大部分孩子最遠只到過鄉裡、鎮上,當時他就有個想法:是不是能把同一堂課換一個場景?於是,他提出能否在2018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期間,將這16個五年級孩子請來北京,參觀這個亞洲規模最大的書展,讓他們看到,世界上上百種文字聚集在一起,文字跟這個世界的關係不只是一種,讓他們看到世界各民族的人的不同生活與人生。
除了帶孩子們「逛」書展,劉震雲還會全程陪伴他們的夏令營活動,他邀請紐約大學比較文學教授、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張旭東給孩子們上一堂「比較文學」課程,屆時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也會來看望孩子們。
劉震雲表示,對這16個孩子的「語文課」將是長期的,他還有一個更大的計劃,兩年後,將這十六個孩子帶到國際大型書展上參觀,「或許是法蘭克福、或許是紐約書展。從初溪村出發,到了北京,再到世界,他們心裡對世界的丈量就會很不一樣,他們會感受到,初溪村在世界裡,世界也在初溪村。」
劉震雲說,山村裡孩子最大的特點是眼睛,象山泉一樣清澈,給孩子們上第一堂課時,他問他們會唱什麼歌,孩子們齊聲合唱了一首《剛好遇見你》,唱得特別動情。於是,他讓孩子們以《剛好遇見你》為題目寫了一篇作文,並提出三點要求:立意要不同,要用細節描述,不用形容詞、而是多用名詞和動詞來寫。劉震雲希望,在北京參加夏令營之後,孩子們再以《剛好遇見你—北京》為題寫一篇作文。
活動的主辦方和贊助方、閱文集團的副總裁張蓉說,之所以全力支持這次活動,是因為在閱文的平臺上,就有很多網絡作家是來自邊遠的山村,他們通過自己努力,看到外面世界的廣度,通過寫作成為了作家。「作為傳播知識的人,就像一束光,即便很小的一束光,對於孩子就是打開世界的鑰匙。16個孩子畢竟是少數,但是希望他們能像火種一樣,讓更多的人關注這樣的事,參與進來,把更多文化的種子撒到更偏遠的地方。」張蓉說。
作者:文匯報駐京記者 李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