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將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共建共治共享

2020-12-21 界面新聞

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司司長歐曉理在今天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聯合召開的發布會上介紹,為貫徹落實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統籌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國家發改委聯合文物局、水利部、生態環境部、文化和旅遊部分別編制了《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河道水系治理管護》《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四個專項規劃,指導沿線8省市編制了8個地方專項規劃,目前4個專項規劃和8個地方實施規劃已全部正式印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四梁八柱」的規劃體系已經形成,這也意味著大運河文化公園建設的頂層設計已經基本完成。四個專項規劃是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各專項領域工作的全局性、支撐性指引。

一是以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為靈魂,明確了大運河文化遺產全面系統保護的目標,堅持以文化和生態保護為引領,著力強化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能力建設,提出了強化文化遺產、依法保護,加大文物監督管理力度,改善文物保存保護狀況,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體系,增強遺產傳承弘揚能力,加強國際國內宣傳推廣等六個方面的主要任務。

二是以河道水系治理管護為支撐,明確了大運河主要河段實現有水,11個河段實現旅遊通航的目標,確定了京杭大運河、浙東運河、隋唐大運河各河段河道管護重點,提出了改善水系資源條件、完善防護排澇保障功能,促進岸線保護和服務提升,加強水生態保護與修復,推進航運綠色發展,完善河道水系管護機制等六個方面的主要任務。

三是以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為保障。明確了大運河沿線生態空間布局和生態環境改善目標,將用水總量、水環境質量等作為約束性指標,提出了強化生態空間保護與用途管制、建設綠色生態廊道、保護修復自然生態系統、強化流域水汙染防治,積極防範環境汙染風險,推進環境治理現代化建設等六個方面的主要任務。

四是以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為關鍵,明確了大運河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目標,將國家文化公園展示、資源開發、品牌標識等作為重點,提出了推出文化藝術精品力作、推進文化遺產和旅遊融合發展、提升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水平、培育文旅融合精品線路和系列品牌,促進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融合發展,推進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等六個方面的主要任務。

單個地方實施規劃是各地推動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具體實施依據,既遵循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基本要求,對規劃綱要、建設方案和四個專項規劃的主要任務進行了細化、分解,又立足地方實際突出地方特點,明確了各地的發展定位、空間布局、建設目標、主要任務。

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繼續會同各地各部門進一步凝練和挖掘大運河文化內涵,推動系統性遺產保護,謀劃一批重大文化項目,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共建共治共享。

相關焦點

  • 從多維度認識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特徵
    原標題:從多維度認識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特徵 維護國家安全,離不開社會的和諧穩定和長治久安,社會安全涉及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等各個方面,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黨的十九大報告高度重視社會治理問題,明確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為維護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強調「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
  • 共建共享新未來 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在京開幕
    縱貫祖國南北的中國大運河,已在廣袤的土地上流淌了2500多年,從南到北奔流3000多公裡,孕育著燦爛、多彩的運河文化。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擦亮大運河「世界文化名片」,9月23日,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在京開幕,本次活動以「運河上的京杭對話,共建共享新未來」為主題,是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舉辦的第二屆。
  • 京杭發出共建共享大運河文化倡議
    主題論壇上,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司長歐曉理,北京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趙衛東,浙江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來穎傑,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WCCO)主席、揚州市長張寶娟,通過主題演講的形式,從政策落實、運河城市文化建設、世界運河城市協同發展等多個角度,為大運河文化帶的「新未來」建言獻策。活動現場達成了多項合作成果。
  • 姜曉萍:社會治理須堅持共建共治共享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保持社會穩定、維護國家安全」。共建共治共享從主體、路徑、目標三個維度體現我國社會治理制度的內在邏輯和要素構成,對於實現社會治理理念科學化、結構合理化、方式精細化,彰顯我國社會治理制度的優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數字社會展現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時代機遇—數字社會的治理邏輯
    、利用滑鼠就可以參政議政、憑藉自己的手機就可以監督政府和伸張正義,進而使智慧政務、智慧司法成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時代機遇。因此,這就需要網絡公民、行業組織、新舊媒體、各類單位、商業平臺、政府部門等諸多社會力量,來協同推進網絡空間的多元化治理,「使公眾擁有在線網絡的監督權和參與權」,從而形成分布式的多中心協同治理機制。這不僅是維持和增進網絡空間的生命與活力所必需,也是促進包容共享型法治的重要動力。再次,在平臺治理上,注重分享和參與的生態化治理逐漸生成。
  • 成都錦江區獅子山街道共建共治共享清單正式發布
    在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來臨前夕,為深入落實「愛成都·迎大運」城市共建共治共享專項行動,豐富轄區廣大職工、居民、高校學生體育文化活動,提升轄區凝聚力,市總工會將於9月26日攜手錦江區總工會、獅子山街道黨工委、獅子山街道辦事處、獅子山街道工會聯合會在大觀湖廣場舉辦「綠道上燃燒卡路裡 百千萬釋放多巴胺」——成都職工「愛成都 迎大運」系列體育賽事——綠動成都能量跑錦江區分會場暨獅子山街道共建共治共享清單發布儀式
  • 祈福新邨社區探索治理新模式,做實做好居民身邊事 | 共建共治共享...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基層是一切工作的落腳點,社會治理的重心必須落實到城鄉、社區。」實踐也充分證明,城鄉社區的服務和管理能力越強,社會治理的基礎就越實、越牢。
  • 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回顧與展望
    2020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國家「十四五」規劃建議》),指出要「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文物古籍保護、研究、利用,強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加強各民族優秀傳統手工藝保護和傳承,建設長城、大運河、長徵、黃河等國家文化公園」。
  • 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改委聯合印發《大運河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編制的《大運河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於近日印發實施。
  • 開啟保利物業「親情和院」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
    保利物業,身處基層社區治理「最後一公裡」的關鍵崗位,一直以來堅持服務美好生活,助力社會治理創新,緊跟國家與行業發展方向,開啟中國共建共治共享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打造社會治理的可複製藍本。 保利物業「親情和院」品牌升級,三方聯動,踐行中央號召,承擔央企社會責任,開創社區治理先河「 政府主導、物業主管、業主共管」的新模式,將政府的管理觸角更好地延伸至基層社區,又通過聯席制度將居民的述求反饋到政府,形成共建共享共治的基層社會治理新局面。
  • 六部委舉行新聞發布會 介紹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配套規劃有關...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繼續會同各地各部門進一步凝練和挖掘大運河文化內涵,推動系統性遺產保護,謀劃一批重大文化項目,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共建共治共享。大運河由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浙東運河組成,全長近3200公裡,具有點多、線長、面廣的特徵,沿線交通路網密集,產業體系完備,各類資源豐富。以文化和旅遊融合為抓手建設大運河文化帶、生態帶、旅遊帶,將進一步強化資源整合和共建共享,形成更加有效的區域聯動發展機制,支撐國家重大戰略深入實施,為實現區域創新融合、協調發展提供示範和樣板。
  • 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方案來了!無錫段或將規劃為 兩園三帶十五點
    他透露,蘇州、無錫、常州、揚州、淮安、徐州等運河城市均會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用園、點、帶結合的方式,全面展示大運河江蘇段的魅力。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根據省裡的統一規劃,無錫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或將規劃為「兩園三帶十五點」。
  • 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又有新消息!學者許江:它將給我們帶來文化滋養
    2019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通過了《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消息出來,讓很多浙江人很期待。今天,又有新消息了。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部署要求,研究推進我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12月10日上午,我省召開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暨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專家諮詢委員會會議,省領導向35名諮詢委員會專家頒發了聘書。
  • 「愛成都·迎大運」社區共建共治共享行動暨2020年社區運動節...
    5月17日上午,「愛成都·迎大運」社區共建共治共享行動暨2020年社區運動節·金牛啟動儀式在天府綠道重要節點——金牛區新橋社區府河攝影公園舉行。本次活動是在成都市全力籌辦第31屆大運會之際貫徹市委「依靠市民辦大運」的部署,將社區發展治理工作與全民健身工作以及大運會籌辦工作緊密結合的一次創新實踐。
  • 繡花功夫推進城市管理 共建共治共享幸福西寧
    繡花功夫推進城市管理 共建共治共享幸福西寧 2020-12-12 18: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內外頂級大師團隊齊聚楊柳青,共建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新標杆
    2019 年《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出臺,從更大範圍鼓勵對運河文化遺產進行保護、傳承、利用,進而帶動流域片區的文化繁榮、產業升級和社會進步。在打造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國家戰略的背景下,元寶島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元寶島作為大運河上的重要節點,不宜採用過去常規的房地產開發的發展模式。它所肩負的乃是:以文化為載體,傳遞文化精神的歷史責任;同時,作為城市的公共空間,以文化公園的形式與市民生活進行連接。
  • 共建• 共治 • 共享:綜合實施視角下的規劃創新
    為了實現「從看到幹」,需要把現狀和問題摸透,進而出現了責任規劃師、責任建築師,更深入地參與社會治理,切實地踐行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由於規劃階段就要解決工程技術、資金、各方訴求等諸多問題,這也給規劃增加了很多內容,加大了規劃的難度。今天的學術周分論壇以綜合實施視角下的規劃創新為題,就是要探討大家是怎麼幹的。
  • 合肥創新社會治理路徑 引導社會力量共建共治
    伴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社會治理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新問題。令人欣喜的是,近年來,合肥不斷創新社會治理路徑,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共建共治,著力提升社會治理能力、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 「十三五」期間,我國加快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社會...
    「要更加注重聯動融合、開放共治,更加注重民主法治、科技創新,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提高預測預警預防各類風險能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
  • 餘杭良渚文化村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黨建引領 凝聚社區治理大能量良渚文化村是個擁有17個小區和2萬多居民的超大型社區,如何為每一位居民創造宜居、宜業、宜遊的良好環境?10月26日,在《我和我的文化村——未來城市發展社區治理分論壇》上,良渚文化村社區和參與良渚文化村共建的各方單位、村民代表等給出了答案——以黨建為引領,推動社區基層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