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司司長歐曉理在今天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聯合召開的發布會上介紹,為貫徹落實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統籌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國家發改委聯合文物局、水利部、生態環境部、文化和旅遊部分別編制了《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河道水系治理管護》《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四個專項規劃,指導沿線8省市編制了8個地方專項規劃,目前4個專項規劃和8個地方實施規劃已全部正式印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四梁八柱」的規劃體系已經形成,這也意味著大運河文化公園建設的頂層設計已經基本完成。四個專項規劃是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各專項領域工作的全局性、支撐性指引。
一是以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為靈魂,明確了大運河文化遺產全面系統保護的目標,堅持以文化和生態保護為引領,著力強化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能力建設,提出了強化文化遺產、依法保護,加大文物監督管理力度,改善文物保存保護狀況,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體系,增強遺產傳承弘揚能力,加強國際國內宣傳推廣等六個方面的主要任務。
二是以河道水系治理管護為支撐,明確了大運河主要河段實現有水,11個河段實現旅遊通航的目標,確定了京杭大運河、浙東運河、隋唐大運河各河段河道管護重點,提出了改善水系資源條件、完善防護排澇保障功能,促進岸線保護和服務提升,加強水生態保護與修復,推進航運綠色發展,完善河道水系管護機制等六個方面的主要任務。
三是以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為保障。明確了大運河沿線生態空間布局和生態環境改善目標,將用水總量、水環境質量等作為約束性指標,提出了強化生態空間保護與用途管制、建設綠色生態廊道、保護修復自然生態系統、強化流域水汙染防治,積極防範環境汙染風險,推進環境治理現代化建設等六個方面的主要任務。
四是以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為關鍵,明確了大運河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目標,將國家文化公園展示、資源開發、品牌標識等作為重點,提出了推出文化藝術精品力作、推進文化遺產和旅遊融合發展、提升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水平、培育文旅融合精品線路和系列品牌,促進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融合發展,推進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等六個方面的主要任務。
單個地方實施規劃是各地推動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具體實施依據,既遵循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基本要求,對規劃綱要、建設方案和四個專項規劃的主要任務進行了細化、分解,又立足地方實際突出地方特點,明確了各地的發展定位、空間布局、建設目標、主要任務。
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繼續會同各地各部門進一步凝練和挖掘大運河文化內涵,推動系統性遺產保護,謀劃一批重大文化項目,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共建共治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