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才子,半出江南。
人間最美,亦是江南。
12月3日,首屆江南文脈論壇在無錫靈山拈花灣開幕。來自世界各地的才子大咖雲集,共同探討江南文脈的傳承與發展。
這也是一場最美的遇見。在本次論壇上,不僅才子大咖們會發表精彩的演講,江蘇文脈整理與研究工程首批成果也將發布。屆時,現代快報出品的5分鐘短視頻將以影像視聽的方式,向大家介紹解讀《江蘇文庫》。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鄭文靜 白雁 胡玉梅 劉靜妍 王凡 王子揚
文化盛會
主論壇今天開幕,大咖雲集
首屆江南文脈論壇由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中共無錫市委主辦,以「文脈傳統與精神家園」為主題,旨在從中華文化的大背景下,深入探討江南文脈的傳承與發展,揭示其所蘊含的人文底蘊、哲學智慧及其所構建的精神家園,展示其歷史價值與當代意義。
因為這場文化盛會,2日下午,來自海內外的專家學者相繼抵達會場。晚上,一場名為「能不憶江南」的文藝演出,讓在場所有人欣賞到了江南的美、柔,和文脈的悠長。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論壇主要由一場開幕式暨主論壇、9場分論壇組成。
「江南文脈論壇開幕式暨主論壇」今天上午9點開幕。主論壇由教育部長江學者、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東南大學人文社科資深教授樊和平擔任主持。世界哲學聯盟主席、義大利米蘭大學文化哲學與文化政治學教授Luca,西北大學名譽校長、清華大學教授張豈之等將致辭。世界中國哲學聯合會名譽會長、夏威夷大學教授成中英,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為山,復旦大學人文社科資深教授、著名歷史地理學家葛劍雄,耶魯大學全球正義研究中心主任博格,南京大學人文社科資深教授莫礪鋒等將發表主旨演講。
來自義大利優爾姆大學、莫斯科國立大學、德國漢堡大學、印度德裡大學、韓國首爾國立大學、澳大利亞迪肯大學、英國威爾斯大學等的數十位學者,也受邀出席主論壇。
精彩論壇
9場活動不同角度「憶」江南
12月3日至4日,9個分論壇也將陸續舉行。它們分別是:中華文化傳統中的江南文脈,博物館與江南記憶,地域文化的傳承傳播及國際經驗,文化傳承的國際對話,江南園林文化傳承與發展創新,戲曲與江南文脈,詩詞與江南文脈,江南文脈——中國畫·書法藝術之古韻蘇風,無錫技藝與江南文脈。
記者獲悉,屆時,徐興無、武秀成、陳鴻森、田漢雲、陳致、杜澤遜、賀雲翱、江慶柏、張伯偉、漆永祥、胡阿祥、高田幸男、孫江、徐雁平、薛冰等二十多位權威學者,將在「中華文化傳統中的江南文脈分論壇」發表主旨演講。
來自南京、北京、浙江、福建、海南、陝西、甘肅、上海等地的數十位博物館館長,將出席「博物館與江南記憶分論壇」。昨天下午,來參會的上海博物館原館長陳燮君就帶著學生去黿頭渚畫畫了,他說,江南非常非常美,江南有人文美、歷史美、文脈美,「在濛濛細雨中,畫下了江南的樣子。儘管已經12月了,但江南還充滿了春意。」
著名作家曹文軒、清華大學國學院副院長劉東、日本名古屋大學教授森正夫、美國楊百翰大學教授韓大偉等眾多文人學者,將出席由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承辦的「地域文化的傳承傳播及國際經驗分論壇」。昨天晚上,韓大偉還即興賦詩一首:「江南勝地帝王州,舊臺鳳凰玄門遊。無錫煙靄晴天散,文庫慶祝齊相酬。」他告訴記者,自己很喜歡這個地方,因為文化發達,去哪裡考察觀光,都有歷史意義。
成果發布
5分鐘短視頻
發布《江蘇文庫》
首批成果
首屆江南文脈論壇開幕式上,還將發布江蘇文脈整理與研究工程首批成果。
「江蘇文脈整理與研究工程」是江蘇建設文化強省的重要學術工程,計劃10年時間出版3000冊《江蘇文庫》,分為書目編、文獻編、精華編、史料編、方志編和研究編。這項工程自2016年年初啟動,進展順利。江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工程建設,省委書記婁勤儉、省長吳政隆擔任工程成果《江蘇文庫》的總主編,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燕文多次指導推動。
據了解,《江蘇文庫》將推出86冊首批成果,包括《文獻編》38冊、《精華編》11冊、《史料編》5冊、《方志編》27冊、《研究編》5冊。
在成果發布會環節,現代快報出品的5分鐘短視頻將以影像視聽的方式,向與會嘉賓介紹解讀《江蘇文庫》。這部短視頻是一場古與今的碰撞,既有雕版的傳統技藝,又有現代的印刷技藝。這段短視頻也凝聚了《江蘇文庫》眾位主編的心血。在視頻中,可以看到新鮮出爐的《江蘇文庫》裝幀精美,書脊上用燙金字寫著「江蘇文庫」四個大字,下面是「方志」「文獻」「史料」等六編的分類,再往下是「省志」「經部 總類」「歷史類」等具體分類,最下面是收入這一冊中文獻的名稱。每一編封面顏色各有不同,方志編是墨綠色,文獻編則是大紅色,「顏值」和「氣質」都很贊。
首屆江南文脈論壇大咖雲集,現代快報記者兵分多路,請他們講述了自己眼中的江南。
俄羅斯哲學學會第一副會長、莫斯科國立大學教授Alexander N.Chumakov:就我所知,江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地區,在中國的工業、經濟、政治各方面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德國漢堡大學教授、前哲學系主任Ulrich Stoinvorth:江南很傳統,是世界著名的地方,它的文明廣為人知。世界上有幾個著名的河谷,孕育了人類的文明,江南和它們一樣,也是文明的搖籃。
印度德裡大學政治學系教授Ashok Acharya:中國古代,很多著名的詩人以江南入詩,這是一個充滿歷史的地方,很高興來這裡。
香港浸會大學副教授、作家葛亮:江南不僅代表一個地域,更代表一種觀念、一種文化建構的形式。作為一個在異鄉的江南人,江南更加代表一縷鄉情,是我原鄉中最重要的一個核心的部分。
北京大學教授、作家曹文軒:不可能三言兩語把江南說出來,因為江南和江南也不一樣。我更願意在江蘇範圍把江南看得大一點,在全國範圍內,把江南看得小一點。比如說揚州,揚州是蘇北城市,但歷代的詩曲,都把它當作江南。我的家鄉在鹽城,從這個角度來講,我覺得和江南一樣。
論壇專場文藝演出驚豔亮相
快報訊(記者 鄭文靜 劉靜妍)人人都說江南美,江南到底有多美?12月2日晚上,江南文脈論壇專場文藝演出「能不憶江南」在無錫靈山梵宮上演。崑曲、錫劇、評彈、二胡演奏等多種江南元素集於一堂,不僅讓遠道而來的外國嘉賓驚豔,就連很多國內觀眾都讚嘆不已。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蘇州評彈《楓橋夜泊》一秒將觀眾帶入了江南月夜的意境裡。
知名崑曲演員柯軍、施夏明帶來經典作品《顧炎武》,一縷崑曲妙音訴說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江南文人風骨。
江南,也培育了「借二根琴弦,訴一腔心聲」的二胡巨匠——阿炳。演出現場,一曲《二泉映月》,悽美滄桑。
還有傳統錫劇經典《珍珠塔》,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最後,多媒體舞蹈《永遠的江南》和歌舞《江南好》,用燈光舞美的交相輝映、舞臺布景的小橋流水,將江南之美投影到一方舞臺之上,贏得了在場觀眾經久不息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