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而珍貴的文化遺產,如劉三姐就代表著廣西,阿詩瑪則屬於雲南人民,而說起湖北,人們首先想起的就是洪湖,想到接天的蓮葉,映日的荷花,還有肥魚嫩藕,一首《洪湖水,浪打浪》頃刻便會從腦海浮出,它成了湖北民歌的象徵,也是湖北民歌與革命音樂的完美結合。
這首歌曲來自於歌劇《洪湖赤衛隊》中一個場次的主題曲,由湖北省實驗歌劇團1959年演出中首唱,梅少山等作詞,張敬安、歐陽謙叔作曲。1961年,北京電影製片廠和武漢電影製片廠合作將此劇搬上了銀幕,歌曲作為片中的主題曲得到了更大範圍的傳播。
洪湖,是一片革命的熱土,曾經是全國農村土地革命的中心之一,孕育了數不清的革命傳奇與光榮壯舉,譜寫了一曲曲不朽的英雄之歌。特別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以賀龍、周逸群為首的共產黨人,領導洪湖兒女堅持數年遊擊戰爭,有力地配合了各地區革命鬥爭,為積蓄和發展中國革命力量作出了重要貢獻。
為了紀念這段充滿傳奇的革命時代,湖北人民創作民族歌劇《洪湖赤衛隊》,該劇獲得了極大成功。劇中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女主角韓英,她的原型就是賀龍的大姐賀英,2009年9月,她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我們通過影片可以強烈感受到韓英為革命赴湯蹈火毫不畏懼的鬥爭精神和樂觀主義精神。歌曲《洪湖水,浪打浪》就是赤衛隊打完勝仗後由韓英與隊員秋菊共同演唱的一首二重唱,這也是片中流傳度最廣的歌曲。
歌曲具有濃鬱的湖北地方特色,聽之非常親切,歌詞樸實,演唱輕鬆快樂,抒發了革命者對家鄉的熱愛和對幸福生活的憧憬,這首歌曲小編不知聽過多少遍了,真是自打記事起對這首歌印象深刻,而且特別喜歡王玉珍老師的演唱,覺得所有其他的版本都比不上她。
為什麼會是這樣呢?我也經常思索這個問題,王玉珍老師在演唱投入的情感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情感,她的咬字並不完全是普通話,像「是」、「出」等字眼都充滿地域咬音,但聽著就是特別入耳。就像是有人說起家鄉時,娓娓道來的那種感覺。歌劇拍成電影後,更加豐富了歌曲的內涵,畫面感很好地詮釋了歌曲的意境。素有「魚米之鄉」的洪湖,煙波浩渺,綠荷紅蓮,漁帆點點,波光粼粼,這一派安樂祥和的情景就是洪湖人民的期盼。
一曲洪湖水,悠悠幾代情。時間考驗了歌曲《洪湖水浪打浪》的藝術魅力,多次獲得全國優秀作品獎,優美動聽的旋律蕩漾在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心間。我們相信,過上了幸福生活的洪湖人民還將繼續把《洪湖水,浪打浪》唱下去,洪湖的光景也會越來越美好!
感謝大家的支持,最近粉絲量上升很快!小編也將繼續努力為大家奉獻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如果你喜歡今天的文章,那就支持和鼓勵一下吧!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