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專訪茹國烈:香港西九文化區應該走一條新路

2020-12-05 人民網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特區政府為做好一個世界級城市的文化藝術基礎設施,在臨海優質地段投資了面積達40公頃的文化區。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演藝術行政總監茹國烈向人民網記者介紹,西九文化區規劃了15個表演藝術場地、一所具博物館功能、聚焦於20至21世紀視覺文化的文化機構、一個展覽中心,以及至少23公頃的休憩空間,包括園景海濱長廊和大型廣場。此外,西九會提供住宅、酒店、辦公室,以及零售、飲食及休閒設施。「對於西九文化區的發展,我個人覺得應該走一條新路。」茹國烈說。 

  「願用『幸運』這兩個字來形容我的藝術行政事業」

  茹國烈日常的主要工作是策劃西九文化區15個表演藝術場地的設計及興建次序,以及策劃不同場地將來的運作模式、節目方向及營運等。談到自己的藝術生涯,他回憶自己從小喜愛藝術,在學生年代雖是一名觀眾,但已對藝術評論感興趣。1988年,他在香港大會堂做文化節目的行政工作,然後加入香港文化中心及劇團繼續從事藝術行政,亦曾在報章、雜誌撰寫藝術評論文章。他說,「我願用『幸運』這兩個字來形容我的藝術行政事業。過去20年,香港的文化藝術發展相當蓬勃,政府投放在文化藝術的資源亦一年比一年增加。在藝術發展局工作了三年,無可否認給了我很大的信心,藝發局的工作讓我學會了如何善用公共資源,是很好的歷練。在那裡的工作是一次全方位體驗,無論是業餘、專業,另類或是小區藝術,我都需要接觸他們,讓我認識到不同藝術範疇內的人和事,有一個概括的了解,尤其在資源分配上,我學會了許多。西九文化區是香港政府一次過投放最大資源的一個文化項目,在藝發局的經驗,令我清楚知道不同界別的需要,以及社會大眾對公帑運用的期望。現在我又幸運地碰上了西九文化區這個項目。」  

「對於西九文化區的發展,我個人覺得應該走一條新路。」

  茹國烈說:「對於西九文化區的發展,我個人覺得應該走一條新路。」他認為過去我們對藝術的概念是單向的觀賞,但近年則愈來愈重視觀眾的參與,觀眾不再是購票進場欣賞那麼簡單,他們的藝術體驗較前豐富得多,他們會參與,而其中的一個形式是他們可從中學習;「我不太喜歡用教育這個字,因它比較單向,我覺得應該是學習和參與,這涵蓋了觀眾觀賞的經驗、參與和學習,是一個頗豐富的經驗,而且是互動的。」其實這已是一個趨勢,愈來愈多藝術場地已成為觀眾學習與參與的地方。西九的表演藝術場地的仔細定位仍未有定案,但西九不應只是一個藝術消費的地方,它給人的整體經驗應該集觀賞、學習和參與於一身。  

「我希望它會成為中國戲曲發展一個重要的基地」

  西九不單止展示世界一流的文化藝術,還會有容納前衛、實驗、流行文化的空間,其中西九將提供一個可容納15,000名觀眾的大型表演場地,以舉辦大型盛事、大型娛樂表演及流行音樂會等。對西九的未來,茹國烈很有信心:「西九的大型表演場地將於2015年起分期投入運作,我相信將可扮演香港紅磡體育館在過去數十年的角色,成為另一個閃亮的舞臺。」他介紹,戲曲中心會是一個亮點,因為戲曲中心會令西九有別於其他國家的藝術區。同時這個戲曲中心將會是一個特別為戲曲而設計的場地,我希望它會成為中國戲曲發展一個重要的基地。我們需要考慮如何將中國戲曲以二十一世紀的手法呈現,如何在發展的同時又能保留傳統?另一方面,香港、臺灣、國內都有不少實驗戲曲的出現,而這些實驗不單影響戲曲發展,它甚至影響其他的表演藝術,這是相當重要的。  

「九文化區要取得成功,全港市民的參與至為重要」

  西九文化區的建設,一直非常尊重各方面的意見。茹國烈介紹,西九是香港的資產,供所有香港人享用。我們深信,西九文化區要取得成功,全港市民的參與至為重要,而關鍵就是西九必須與市民的生活和思想緊密相連。為此,管理局會以三階段進行公眾參與活動,收集公眾對西九文化區及核心文化藝術設施規劃的意見。公眾的積極響應非常令人鼓舞,管理局已收到逾7,000份填妥的問卷、約160份書面意見,以及約100份透過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諮詢會主席張仁良教授設立的Facebook群組發表的意見。

  2010年,西九管理局藉助上海世博這一平臺,在香港館播放短片介紹西九文化區的願景和規劃工作,讓參觀香港館的數以萬計海內外人士認識這個史無前例的項目。在8月更與香港建築師學會合作,將三個概念圖則方案在第十二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展出,並舉行研討會,借這個國際盛會,廣納建築界和文化界頂尖人物的意見,努力呈現一個完美的西九。

  茹國烈說,2011年,是西九項目發展關鍵的一年。我們將選出一個適用的概念圖則方案,根據獲選的概念圖則制定詳細的發展圖則,再進行第三階段公眾參與活動諮詢公眾人士及所有持份者的意見,然後把最終的發展圖則提交城市規劃委員會考慮。接著,我們將落實每個場地的興建及籌備工作。茹國烈期望能在這一連串工作後,開拓及推展與內地交流的機會。(人民網12月17日香港電 記者孝金波報導)  

探訪「香港生態守護神」漁農自然護理署  香港康文署署長馮程淑儀:盼國寶級文物來港展覽  專訪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陳正豪:培養「講求實效的夢想家」  愛畫漫畫的香港「財爺」曾俊華 精打細算善「持家」  人民網記者採訪曾俊華手記:香港財爺很「自滿」  專訪黃蘊瑤:愛自行車也愛美甲 堅強著美麗著  採訪黃蘊瑤手記:誰最能代表香港體育?  相關視頻:  ·人民網記者專訪香港康文署馮署長馮程淑儀  ·人民網記者專訪香港理大常務及學務副校長陳正豪  ·人民網記者專訪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  

相關焦點

  • 專訪| 茹國烈:希望香港西九文化區能成為中國戲曲的窗口
    經歷了多年的籌備和建造,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在10月15日宣布,西九文化區的首個地標式表演藝術場地——戲曲中心將於2019年1月20日開幕。戲曲中心內包括大劇院、茶館劇場、中庭、演講廳、排演室等多個空間。
  • 來西九文化區的香港市民一下多起來了
    大洋網訊 6月29日下午,習近平主席視察了位於香港九龍的西九文化區。這個文化區究竟有什麼「大名堂」?將來會建成什麼樣?昨天,廣州日報記者進行了實地走訪,並採訪了西九文化區表演藝術行政總監茹國烈。他表示,西九文化區建成後將成為香港的文化名片和新的文化地標。
  • 習近平視察為香港西九文化區建設按下「快進鍵」
    香港西九文化區表演藝術行政總監茹國烈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香港雖是中西文化交匯的地方,但發展文化極不容易,需要特別依賴政府的幫助來發展文化設施及內容,而西九文化區則是「非常有戰略性的投資」。  從1998年提出至今,西九文化區的建設不斷推進,而習近平的視察,無疑為其發展按下「快進鍵」。  「戲曲中心的外牆已經完整,M+博物館從去年的工地到現在基本完成外形,故宮文化博物館也在今年5月開始動土……」茹國烈說,「一年來,西九文化區每天都有新變化。」
  • 香港西九文化區五個新場地預計五年內落成
    新華社香港3月28日電(記者丁梓懿)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28日表示,區內五個新場地正在興建,預計在未來五年內逐步落成。下一個開放的場地為自由空間,將於6月啟用。  這五個場地包括自由空間、藝術公園、M+博物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和演藝綜合劇場。
  • 西九龍文化區:香港獨特的文化名片
    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大樓外景。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設計效果圖翻拍。整個建築視覺上像一座「鼎」,上寬下窄,遊客在中庭可以看到香港西九文化區海濱廣場、香港天際線和大嶼山。香港長久以來都有一個經濟名片,我們有很多高樓大廈,全世界不同的銀行、不同的投資機構在這裡都有他們的業務。但是我希望西九文化區建成以後,人家想到香港時不僅僅是只有經濟,還有香港的文化。」
  • 栢志高:全力打造西九故宮館
    圖:習主席前日抵港後,第一個行程就是視察還在建設中的西九文化區資料圖片  【大公報訊】國家主席習近平前日抵達香港後,第一站就來到了還在建設中的香港西九文化區,見證了《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合作協議》的籤署,聽取了西九文化區規劃等情況的介紹。
  • 茹國烈訪滬加強合作交流_大公資訊_大公網
    陪同下參觀大世界內的非遺展示項目─朵雲軒的木板水印製作\大公報記者張帆攝  【大公報訊】記者張帆上海報導: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演藝術行政總監茹國烈昨天訪滬,在滬港文化交流協會創會會長姚榮銓、副會長張宇等陪同下,他專門參觀了前不久剛剛重新開放的大世界,並與滬上文創業內人士展開深入交流。
  • 專訪丨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演藝術主管鍾珍珍:戲曲跟我們一直在一起
    ——專訪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演藝術主管(戲曲)鍾珍珍中國藝術報記者  怡 夢
  • 香港西九大戲棚開唱 到都市竹棚聽粵曲老時光
    中新社香港1月30日電 (記者 盧哲)「一刀切到底,順順利利……」30日,香港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與各嘉賓一起切開案臺上金黃微焦的烤乳豬,用充滿嶺南特色的形式敲響了西九大戲棚2013的開幕鑼。鬧市區再度「升」起的舊式竹戲棚,將在新春為香港市民帶來為期三周的戲曲盛宴。  千條杉,萬枝竹,無數的繩索,外披橙黃「鬥篷」——還原一個原汁原味的傳統大戲棚。
  • 香港「西九大戲棚」再開幕 名伶鬧市唱大戲
    香港西九文化區曾在2012年春節期間搭建傳統大戲棚,邀請香港當紅劇團演出,廣受歡迎。今年,「西九大戲棚」在尖沙咀廣東道附近載譽重開,於1月30日起一連舉辦18場粵劇、中國舞及音樂會等系列表演,與市民共度佳節。   搭竹棚,是廣東傳統的手藝之一。今年的大戲棚由超過一萬支竹竿搭建而成,面積超過半個足球場。
  • 多元藝術在此交響——探訪香港西九文化區
    新華社香港9月24日電 題:多元藝術在此交響——探訪香港西九文化區  新華社記者章利新、周文其  粵劇折子戲《再世紅梅記之脫穽救裴》《穆桂英招親》,粵曲選段《鳳儀亭》《穆瓜腔》……90分鐘的表演中,精彩的粵劇表演,加上普洱茶和廣式點心、中英文字幕、主持人深入淺出的解說
  • 香港西九文化區打造多元文化交流平臺
    中新社香港9月24日電 (記者 陳小願)到茶館劇場聆聽傳統折子戲,進大劇院觀賞新編粵劇,在自由空間與藝術家激蕩腦力……香港西九文化區部分場館今年陸續啟用,吸引觀眾與藝術家近距離接觸。  坐落在維多利亞港旁的西九文化區,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文化項目之一,規劃有23公頃公共空間及兩公里海濱長廊,設立各種文藝設施,正逐漸發展為文化交流重鎮。
  • 香港西九戲曲中心設施曝光 懸浮劇院避開震蕩聲音
    中新網12月20日電 據香港《明報》報導,香港西九文化區首個表演藝術設施戲曲中心2019年1月20日開幕,2018年12月30日起,連續8日舉行開臺日和開放日。大劇院、茶館劇場等內部設施12月19日首度曝光,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演藝術行政總監茹國烈表示,過千座位的大劇院位於4樓,離地30米,屬香港最高劇院,其懸浮式設計可避開港鐵、高鐵和地面的震蕩聲音,確保演出有最佳聲效。大劇院位於4樓,有過千座位,以紫色和金色作主調,臺邊設拱門形LED屏幕顯示字幕。
  • 專訪潘耀明:香港應在西九設立永久性文學館
    中新社香港3月16日電 題:專訪潘耀明:香港應在西九設立永久性文學館  中新社記者 曾平  坐落於維港海旁的西九文化區是香港極力打造的一個文化地標,這裡正在籌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戲曲中心、演藝綜合劇場等多個大型文化場地。
  • 香港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舉行開臺儀式
    香港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舉行開臺儀式/4) "← →"翻頁 12月30日,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唐英年
  • 香港郵政將發行「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郵票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香港3月4日電香港郵政4日宣布,兩張以「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為題的郵票小型張及相關集郵品將於19日推出發售。戲曲中心是香港西九文化區首座落成的藝術表演場地,其啟用標誌著西九文化區的發展邁進新裡程。戲曲中心以保存、推廣及發展戲曲藝術為目標,以弘揚本土粵劇和推廣其他劇種為使命。香港郵政特此發行兩張郵票小型張,以志其事。5日起各郵政局發售正式首日封,每個售價1.3港元。
  • 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疫情下各項目工程整體進展良好
    (抗擊新冠肺炎)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疫情下各項目工程整體進展良好  中新社香港8月6日電 (記者 張曉曦)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行政總裁柏志高6日表示,雖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
  • 香港西九文化區明年開幕:藝術如何走進普通人的生活?
    2017舞臺與技術實驗室 西九文化區 攝藉助《追憶似水年華》這樣的實驗短劇,他希望探索的是科技與藝術之間的關係。技術不只包含舞臺技術,還有舞臺前臺與後臺的一系列細節,「我認為,藝術與科技的關係在未來五年至十年間會發生變化,現代人看藝術,不應該像看展覽或參觀主題公園那麼簡單,而應該有更深層次的與技術的交集。」
  • 香港西九戲曲中心明年開幕 粵劇《再世紅梅記》打響頭炮
    (圖片來自西九文化區官網)   據港媒報導,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近日宣布,西九首個地標式表演藝術場地——戲曲中心將在明年1月20日開幕,並於明年1月21日至30日期間上演粵劇經典《再世紅梅記》,由粵劇名伶白雪仙任藝術總監、名伶陳寶珠和梅雪詩演出,公演共9場。
  • 西九大戲棚探索節目定位
    西九文化區首個大型文藝設施──戲曲中心終於動工興建,預計2016年落成使用,西九表演藝術行政總監茹國烈表示,當局正致力在戲曲中心硬體落成前的各項軟體工作,包括籌劃管理團隊和建立觀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