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寸土寸金的香港,特區政府為做好一個世界級城市的文化藝術基礎設施,在臨海優質地段投資了面積達40公頃的文化區。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演藝術行政總監茹國烈向人民網記者介紹,西九文化區規劃了15個表演藝術場地、一所具博物館功能、聚焦於20至21世紀視覺文化的文化機構、一個展覽中心,以及至少23公頃的休憩空間,包括園景海濱長廊和大型廣場。此外,西九會提供住宅、酒店、辦公室,以及零售、飲食及休閒設施。「對於西九文化區的發展,我個人覺得應該走一條新路。」茹國烈說。
「願用『幸運』這兩個字來形容我的藝術行政事業」茹國烈日常的主要工作是策劃西九文化區15個表演藝術場地的設計及興建次序,以及策劃不同場地將來的運作模式、節目方向及營運等。談到自己的藝術生涯,他回憶自己從小喜愛藝術,在學生年代雖是一名觀眾,但已對藝術評論感興趣。1988年,他在香港大會堂做文化節目的行政工作,然後加入香港文化中心及劇團繼續從事藝術行政,亦曾在報章、雜誌撰寫藝術評論文章。他說,「我願用『幸運』這兩個字來形容我的藝術行政事業。過去20年,香港的文化藝術發展相當蓬勃,政府投放在文化藝術的資源亦一年比一年增加。在藝術發展局工作了三年,無可否認給了我很大的信心,藝發局的工作讓我學會了如何善用公共資源,是很好的歷練。在那裡的工作是一次全方位體驗,無論是業餘、專業,另類或是小區藝術,我都需要接觸他們,讓我認識到不同藝術範疇內的人和事,有一個概括的了解,尤其在資源分配上,我學會了許多。西九文化區是香港政府一次過投放最大資源的一個文化項目,在藝發局的經驗,令我清楚知道不同界別的需要,以及社會大眾對公帑運用的期望。現在我又幸運地碰上了西九文化區這個項目。」
「對於西九文化區的發展,我個人覺得應該走一條新路。」茹國烈說:「對於西九文化區的發展,我個人覺得應該走一條新路。」他認為過去我們對藝術的概念是單向的觀賞,但近年則愈來愈重視觀眾的參與,觀眾不再是購票進場欣賞那麼簡單,他們的藝術體驗較前豐富得多,他們會參與,而其中的一個形式是他們可從中學習;「我不太喜歡用教育這個字,因它比較單向,我覺得應該是學習和參與,這涵蓋了觀眾觀賞的經驗、參與和學習,是一個頗豐富的經驗,而且是互動的。」其實這已是一個趨勢,愈來愈多藝術場地已成為觀眾學習與參與的地方。西九的表演藝術場地的仔細定位仍未有定案,但西九不應只是一個藝術消費的地方,它給人的整體經驗應該集觀賞、學習和參與於一身。
「我希望它會成為中國戲曲發展一個重要的基地」西九不單止展示世界一流的文化藝術,還會有容納前衛、實驗、流行文化的空間,其中西九將提供一個可容納15,000名觀眾的大型表演場地,以舉辦大型盛事、大型娛樂表演及流行音樂會等。對西九的未來,茹國烈很有信心:「西九的大型表演場地將於2015年起分期投入運作,我相信將可扮演香港紅磡體育館在過去數十年的角色,成為另一個閃亮的舞臺。」他介紹,戲曲中心會是一個亮點,因為戲曲中心會令西九有別於其他國家的藝術區。同時這個戲曲中心將會是一個特別為戲曲而設計的場地,我希望它會成為中國戲曲發展一個重要的基地。我們需要考慮如何將中國戲曲以二十一世紀的手法呈現,如何在發展的同時又能保留傳統?另一方面,香港、臺灣、國內都有不少實驗戲曲的出現,而這些實驗不單影響戲曲發展,它甚至影響其他的表演藝術,這是相當重要的。
「九文化區要取得成功,全港市民的參與至為重要」西九文化區的建設,一直非常尊重各方面的意見。茹國烈介紹,西九是香港的資產,供所有香港人享用。我們深信,西九文化區要取得成功,全港市民的參與至為重要,而關鍵就是西九必須與市民的生活和思想緊密相連。為此,管理局會以三階段進行公眾參與活動,收集公眾對西九文化區及核心文化藝術設施規劃的意見。公眾的積極響應非常令人鼓舞,管理局已收到逾7,000份填妥的問卷、約160份書面意見,以及約100份透過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諮詢會主席張仁良教授設立的Facebook群組發表的意見。
2010年,西九管理局藉助上海世博這一平臺,在香港館播放短片介紹西九文化區的願景和規劃工作,讓參觀香港館的數以萬計海內外人士認識這個史無前例的項目。在8月更與香港建築師學會合作,將三個概念圖則方案在第十二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展出,並舉行研討會,借這個國際盛會,廣納建築界和文化界頂尖人物的意見,努力呈現一個完美的西九。
茹國烈說,2011年,是西九項目發展關鍵的一年。我們將選出一個適用的概念圖則方案,根據獲選的概念圖則制定詳細的發展圖則,再進行第三階段公眾參與活動諮詢公眾人士及所有持份者的意見,然後把最終的發展圖則提交城市規劃委員會考慮。接著,我們將落實每個場地的興建及籌備工作。茹國烈期望能在這一連串工作後,開拓及推展與內地交流的機會。(人民網12月17日香港電 記者孝金波報導)
探訪「香港生態守護神」漁農自然護理署 香港康文署署長馮程淑儀:盼國寶級文物來港展覽 專訪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陳正豪:培養「講求實效的夢想家」 愛畫漫畫的香港「財爺」曾俊華 精打細算善「持家」 人民網記者採訪曾俊華手記:香港財爺很「自滿」 專訪黃蘊瑤:愛自行車也愛美甲 堅強著美麗著 採訪黃蘊瑤手記:誰最能代表香港體育? 相關視頻: ·人民網記者專訪香港康文署馮署長馮程淑儀 ·人民網記者專訪香港理大常務及學務副校長陳正豪 ·人民網記者專訪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