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小民:原名曹世民,1975年生,江蘇徐州人。少時即學習繪畫,後入南京藝術學院進修。問學於南北名家,專攻工筆花鳥。其作品繼承了宋元畫風,學古而不泥古,遵格而不拘格,追求細膩筆觸與水墨意境的完美融合,使畫面達到一種渾穆厚重,寧靜高古,幽遠深邃、清逸高雅的意境。
出版個人畫冊十餘種,先後在國內外舉辦二十多次個展或聯展。出版有《曹小民畫選》、《清韻 · 曹小民新作選》、《當代中國畫名家精品叢書 · 曹小民工筆花鳥畫精選》、《當代美術家作品叢書曹小民》等書籍,多家專業美術雜誌,報刊及其他新聞媒體對其作品進行刊登和報導。
「江左風流盛,最數古徐州」,曹小民出生在地靈人傑的江蘇徐州,他所居住的村子曾經出過一位晚清秀才王薛橋,據說,那是蘇北地區最後一位秀才,後來村子就被定名為薛橋村,小時候聽多了老人講王薛橋的故事,讓少年曹小民不由對文人風範心生嚮往。
後來曹小民開始學習繪畫,專攻工筆花鳥,「那時我有個朦朧的意識,就是『畫畫的人能受到尊重』。」江蘇的工筆花鳥畫,自陳之佛以降,名家輩出,曹小民信奉「轉益多師是吾師」,先後師從江宏偉、鄒傳安等名家。
欣賞曹小民的作品,色彩濃重卻氣韻沉穩,看久了一種寧靜之感油然而生。曹小民說:「好的工筆畫,讓人在煩躁的時候,看著看著就心情平靜下來。不好的畫只能越看越煩。」
從藝20年來,曹小民致力於南北工筆畫的融合,並將山水畫的氣韻和章法與大寫意的精神兼收並蓄,融入到工筆畫中,力求作品虛實相生,意境深遠。
與寫意畫不同,工筆畫一向被認為應該在技巧上多下功夫,曹小民卻說:「完全錯了,並不是花大功夫就可以畫出好的工筆畫。工筆畫裡一定要有意,就好像寫意畫裡一定要有工一樣。」
在著名美術理論家、畫家魯慕迅看來,曹小民的用筆如書法之小楷,線描流暢多變,工而有韻,不失一個「寫」字,他又是通過用筆的節奏和韻律來傳達主觀的情意,進而追求意境的創造,因此,他的工筆畫是寓寫於工,包含著寫意精神。
身材高大的曹小民不僅是一位畫家,而且少年時期還曾師從陳氏太極的傳人學過功夫,可以說是文武兼修。曹小民講到自己的作品時,總會提到「氣韻」,在他看來,一幅畫的氣韻就像這幅畫的靈魂一樣,決定了畫的整體氣質。「畫畫就像打拳一樣,功夫越高,氣就越沉。而功夫低的人,氣就是浮的。」
曹小民注重將藝術修養體現在創作上,「我常常會把畫當作一個有生命的生靈,它是有語言的。如果觀眾不用認識作者,就能看出畫裡的語言,那麼這幅畫就充滿了生命力,畫家的藝術修養就真正體現出來了。」
曹小民的文學功底很紮實,名句、古詩脫口而出。連他的老師鄒傳安也忍不住誇他「言語間每必及古今典籍、詩三百篇的質樸古奧、言簡意賅,老莊學說的深刻哲學意蘊,韓文的奇崛嚴整,蘇詞的恢弘豪邁,乃至金剛經、心經等禪學的妙覺圓通,都有涉及,可知他讀畫的廣泛深入,自然眼孔襟懷,不囿於區區繪事」。
曹小民在繪畫上秉承了鄒傳安老師嚴謹的治學態度,對每一幅作品都是精心創作,力求和諧完美。無論從作品的每一根線條、每一處渲染,還是作品的整體效果,都苛求完美的表現。慢慢品讀他的工筆花鳥畫,靜謐深邃的意境是他樂以表現的畫面效果,猶如夢境,格高意遠,耐人尋味。
他筆下的禽鳥刻畫精細靈動,每一個姿態,或慵懶展翅,或輕盈掠過,或緊扣細枝,或靜棲瘦石,時而高冷孤逸,時而動若驚鴻,時而溫情如蜜,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常取其險勢,讓人拍案叫絕。